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学期末论文

我国金融体系演进

及对策建议

姓名:党万芳 学号:32012070145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

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对策建议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金融体系在不断演变以及优化的同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随着经济增长形式的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演变也在逐步随着改变。。

关键字:

经济体制 金融体系 金融体制改革

在我没有学习金融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金融是什么,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我会回答:金融就是用钱进行交易的过程。直到现在学了一学期的金融,掌握了一定的关于金融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发现当初的回答只是一个狭义的解释,现在就从金融这两个字展开,扩展来分析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其对策建议。

所谓金融即资金融通的过程,它以开放性的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金融资产的发展与运行规律、金融体系的安排与演进及其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政策为目的。 而金融体系是基于金融交易而产生的。金融体系是指构成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和配置的各种金融资产、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为了保证金融功能的更好发挥,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而进行的相应制度安排。

金融体系由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制和制度四部分构成,它的结构决定了以下几个作用:聚集资源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资源、管理风险、提供流动性、清算和支付、收集和提供信息、监督和激励。而金融体系的演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分析其原因可以挖掘金融体系变迁的内在因素,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减少或降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本。金融体系演进的核心动力和标志是金融功能的扩张和升级,而其中最最直接的反映便是金融结构的演进和变迁。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形成及其变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国家政治制度、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金融体系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我国金融机构行业历史有100多年的历史。钱庄、票号成为中国早期旧式金融机构;1896年成立了第一家由官僚买办出资的股份制的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后改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后又改名为中国银行;1907年,成立了官商合股的交通银行1911—1927年间新创办的银行达186家之多;抗战前夕,全国银行164家,分支机构 1627家;1946年底,全国银行已发展到754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府开始对金融体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改革,其中1979年改革至今,真正实现了搞活经济,对外开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展现出金融机构体系的新格局,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曾有两次重大的突破:一次是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另一次是1992年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金融体系正是以这两次重大突破为契机,开始了质的飞跃。

中国现存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是经过1979年的改革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前全社会资金流动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帐户上均可以反映出来,国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分配和管理资金。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认,到承认,再到尊重和重视的过程,人们认识的转变以及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是中国金融体系演进的主客观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将专门行使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职能,将以真正的“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这一全新的面目出现。多种经济成份进一步发展,单一国家专业银行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至此,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基本上适应了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经济方式和不同流通渠道的需要,并初步形成了金融竞争的局面。

概括起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的中央银行,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实现这两个改革目标的一个基本前

提,就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彻底分离。

在我国现存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所占比例太小,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经济效益是基本的,其次是“结构”(政策倾斜),凌驾于两者之上的是“总量”。资源的配置、资金的配置以及金融机构的设置都应该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 如果把适应经济发展三方面需求的金融体系的构架比作三只足,现在至少是缺了一只,即没有专门的、直接体现国家宏观政策意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另二只,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构筑,即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

总之,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金融体系,应是一个能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简而言之,就是能使千千万万金融企业按经济效益原则自主经营;能使中央银行控制住货币供应量的总闸门;能使政府扶植和引导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性贷款有专门而稳定的来源。从而形成中央银行管“总量”,商业银行管“效益”、政策金融管“结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经济在货币稳定的前提下获得高效益增长。

《金融资本主义的演变》的作者乔治.W.爱德华认为大型金融机构串通一气,在布局巨大的阴谋,而J.P.摩根就是他们的领头人。在“大萧条”时期,许多评论家和广大民众都将自身遭遇不幸的归功于金融体系,他们认为金融其实就是封建制的再生,唯一不同的

就是金融家取代了地主获得了统治地位。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就说过:“金融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体系,也是不道德的。在此体系之下,遵循市场规律这一逻辑成为掩盖一切错误的借口。”英国前首相莱布在评论2007年的恶劣金融危机时也说过:“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就是金融体系偏离了本质,而且它也无法回归本真了。当务之急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危机带来的灾害。”亚夫林斯基是苏联解体后为俄国撰写《500天过渡计划》的人,他在这份计划里详细描述了如何将德国经济转轨到自然市场经济轨道上来,而俄国政府最终任命他为俄国副总理,负责该计划的实施。此次危机发生后,他也提出了类似的质疑。2011年他出版了一本新书《真实的政治》,他在书中一个名为“结构性转变”的章节中提出:“发生根本的结构性转变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道德逐步沦丧。诱发结构性转变的事件通常就是金融业及其关联服务业的高速发展。”

我认同大多数评论家的部分观点,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变革面覆盖应该更广,而不能仅仅抑制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如果把精力全部用来批评金融体系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体系”,那最终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我们能扩展纠正和规范金融的发展,那么我们任然有能力达成平等社会的最终目标。

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局来看,股票市场其实只是整个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确需要进一步发展,但也不能认为完善了股票市场,就等于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其实,在发达的国家,从股票市场融来的资金,在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从1960年到1989年这20年间,日本的企业每年从证券市场(包括公司债券,股票)的融资一般在5%左右,很少超过10%;美国的企业则在10%左右, 很少超过20%;德国的企业则不超过5%,一般在2-3%左右,英国的企业则在5%左右;顶多10%。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制和强大的监管能力,我国在法制和监管上都还相对薄弱,因此,企业从股票、证券市场的融资比例应该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

如果说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不能依赖股票市场,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什么呢?金融体系包括股市、债券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是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两者中更重要的是配置资金,因为把资金配置好了,可动员的资金就多了。什么叫有效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体系就是能把资金动员、配置给一个经济中最有效率、资金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中去的体系。我国最有效率、资金回报率最高的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产业,当中一部分是大企业,可以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但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能够为它们提供融资服务的是中小银行。目前,中小银行的设立还有许多政策性障碍,发展严重不足,加大力度发展中小银行,是我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应该下大力气的地方。

虽然我国金融体系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缺点,但是随着相应政策以及解决办法出台,问题正在逐步缓解,在一个国家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金融体系是否合理运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我国金融体系也在逐步自我建立、修补。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今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的加速演变、更新也将会是经济发展、金融板块完善运作机制的重要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金融学》—冯瑞河

《金融与好的社会》—[美]罗伯特.希勒 《觉今是而昨非》—张明金融随笔录 《滚雪球》—巴菲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