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各课时教学反思(全册)

更新时间:2024-02-01 04: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1.1小数乘整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通过例1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在没有任何情境下的小数乘整数的算式的计算,和学生一起总结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因为有了前面对小数乘整数的初步计算,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0.72乘100,计算的是72乘5了,所以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得将积除以100。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反思的是:我的过多的引导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整堂课我倡导小组学习,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0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这一问题是我在备课时忽视的一个

问题,值得我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也就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1.2小数乘整数(练习课)

本节课是一节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算法更熟悉,掌握得更好,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认识。并通过对第5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通过习题巩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学习。本节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温故而知新”这个词足以说明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

1.3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 ,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以从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

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时的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依赖知识的生长结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里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乘10,这样积相当于乘100,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除以100;但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2.计算上的失误。?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0时,先画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4.8×0.24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152,没有计算的过程),或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算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

算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由于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在小数乘法的教学后,本节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准确地来说是前两节课小数乘法的补充和发展,是将小数乘法的知识生活化。

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分别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乘法验算的方法。乘法的验算是对小数乘法的逆向思维,加强了计算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弥补了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

的毛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1.5小数乘法(练习课)

本节课是一节小数乘法的练习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小数乘法算法更熟悉,掌握地更好,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我通过引导学生做题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

1.6积的近似数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新课不新,实际上就是把小数乘法的计算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然后将两个原来没有联系的知识通过解决例6中的具体问题加以结合,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积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从整节课的效果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该是不错的。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而没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交流的活动较少,练习的形式不够多样。此外,班上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素养,这将是后期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了三组算式,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办法,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验证。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个人觉得,加强口算训练十分

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水平高的话,运算定律的应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想到口算,就会很自然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但是在实际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可能被误用和错用,这点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强调并加强训练。

1.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课)

本节课是整数乘法运算推广到小数的练习课。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能力和技巧。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数学的实用性。

细细推敲下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节课把注意力集中在运算定律上,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发现学生在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方面不够灵活。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课程中会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1.9解决问题(1)

在教学小数乘法估算时,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就是整数乘法估算来让学生明白估算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好算,二是要接近准确数。然后放手让学生试做,学生一边做,我一边巡视,结果发现学生计算中出现了这些问题,有的学生把数估算的太小。针对这些情况,

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计算离准确数太远。进行小数乘法估算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对数进行估算,把握好估算的一个度,这样才不至于与结果偏离不大。我在课堂中所采用的小组交流方式,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合作交流,也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1.10解决问题(2)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教熟悉的坐出租车这一活动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针对分段式计算的题目必须要有耐心,一段一段地进行计算,如果还在条件内的就要继续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要把握题目的界限,了解每一段之间的界限是多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这类问题。接着进行一系列练习,巩固学生对方法的熟练程度。从整节课的效果看,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不错的。

2.1位置(1)

这堂课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且显得不会太过突兀;另一方面将数学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深切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另外为引入数对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对的认识,数学的开始从第几列第几行这样浅显易懂的方

式入手,再逐步引入数对的概念,让学生易于接受。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获得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节课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虽然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粗心或是描述不准确而造成错误的答案,所以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无论如何,课堂良好的教学还是需要教师好好地备课,没有精心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2.2位置(2)

本节课是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如若是将前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的同学对这节课的学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针对生活中运用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场景或事件进行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通过课堂中的知识的演示来应用于生活中相类似的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尽量在将课堂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的同时,紧密地结合生活,或是进行简单可操作的游戏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

由于这个课时的内容需要大量的画点或找点,渐渐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我在练习和讲解中增加一些趣味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3位置(练习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用数对表示位置和确定位置,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位置进行展开。而本节练习课也是对这个知识的展开和补充,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困难。

在这节课中,我在进行练习讲解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再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和说明,让同学们能根据我的提示认真探究,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

整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并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对相关的问题,但也有个别同学因粗心而失误,如数错格子,写数对时混淆行与列,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跑步情况,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究算法。学生在归纳时,说得比较完整。在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还有些不理想,有待加强。在计算中,学生由于计算的失误,在竖式计算中未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引起结果的偏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创造探究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把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迁移类推到小数除以整数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种法则的异同,体会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课堂氛围好,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

这节课是计算课,以我们平时传统的教学,肯定要突出除法的算理。像例2计算28÷16时,我先以整数部分余下12不够除为例,给学生示范了把“十分位上的0挪下来,表示120个十分之一,继续除”再让学生讨论“十分位余下8,不够除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的利用我的示范进行迁移类推。传统的教学突出了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教师眼中,学生就像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把算理教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习得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尝试、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地,充分的发展。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入生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日常知识,又通过练习的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课,针对前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和课堂讲解的方式和语调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的计算数学的枯燥往往是由于练习时要求的单一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呢?本节课在练习方面做了这样的处理——让练习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数学不再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通过一次研究教材、备课、讲课的经历,对计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用心备好一节计算课,让学生经历探讨算法和算理的过程,比起让学生机械练习很多题更有利于计算教学的开展。

3.4一个数除以小数(1)

从基本理念、教学构思、操作过程等方面去审视这节课的备课、

教学过程,我发现了不少值得深思、改进的问题:

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从备课到讲课,因为手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怕学生不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追求40分钟以内的所谓知识的完整性......太多的顾虑,导致产生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缩手缩脚,该放手做的事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做,走不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1、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商不变规律,教学时想牵涉到小数点移动规律,又想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引入,导致复习时牵涉面太广,时间用得太多,本末倒置。

2、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时存在操之过急,包办太多的现象。本来,通过例4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商不变性质”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能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我唯恐学生做不好,非要将学生固定在把除法和被除数都转化为整数的思维中。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教师不必要总是“扶着走”,也没必要固定学生的思维。

对待可以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课程,可以大胆地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

3.5一个数除以小数(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中的一类特殊情况: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需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再除。同时重点考察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能力。学生在之前已经对竖式计算的能力有了很多的练习巩固,而一个数除以小数则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减少再次反复讲解竖式计算的时间,而把竖式计算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小数除以小数的教学。

本节课我运用了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效地减少了反复教学所花的时间,还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一个数除以小数进行竖式运算时,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完全,可能会发生除数和被除数移动的小数点的位数不一致,从而导致结果出现问题。这需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注意。

3.6一个数除以小数(练习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练习课,重点在巩固前几节课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通过讲解课本中的练习题和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一、关注过程,强调算理算法。

小数除法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为了攻克难关,整节课我始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思维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课堂上老师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练习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利用题组,引导学生探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的发现是在学生计算、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的,对这个规律不仅仅是探索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之后能够灵活运用。

一个数除以小数一定意义上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即使在练习课里也要将学生的思维开发起来,带动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听课。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或是由学生讲解题目已知信息,理清题目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3.7商的近似数

本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一、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当学生在计算19.4÷12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