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纪录片《使命》第一集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4-02-03 20: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组部纪录片《使命》第一集

《使命》共分三集:光辉足迹、铸就辉煌和优良作风 第一集;1924年 上海 甲秀里 1927年 武汉 铭新街 1933年 瑞金 杨氏宗祠 1938年延安 小沟坪 1941年 延安 杨家岭 1947年 河北 南庄村 1949年北京 东槐里胡同 1954年 北京 西单北大街 2003年北京 西长安街 第一集 光辉足迹

(上海)这是2014年的上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甲秀里318号)在鳞次栉比的大厦之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建筑。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中央组织部来说,这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走进这里,就走进了中央组织部的历史。1924年初夏,一位刚过三十岁的年轻人住进了这里,每天早出晚归,行色匆匆,他就是毛泽东。(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张树军)1924年5月,在大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前夜,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设立宣传部、组织部,明确规定由“委员长兼宣传部,秘书兼组织部”。根据这一规定,中央组织部随即在上海成立。毛泽东同志担任中央组织部的部长,当时叫主任。(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从创立之日起,就把组织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党的一大、

二大选出的(中共二大会址)中央领导机构中都有专人负责组织工作。作为第一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毛泽东为建党初期的组织工作理清了思路,为中组部的历史书写了开篇的一页。(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毛泽东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以后,他对组织工作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加强在产业工人中的建党,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中央组织部工作进行计划)完善党的组织设置,筹备召开党的四大。前进的道路,充满曲折和艰辛,大革命失败后,中组部一度被撤销。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决定(中共六大会址)恢复中央组织部,任命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周恩来兼任部长。周恩来领导中组部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丽云坊 中组部旧址)开展秘密工作,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当年的中组部办公旧址,如今,已经融入了这片祥和宁静的街心公园。只有这块大理石碑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 成都北路741弄(丽云坊)54号 这里是1928年至193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地,恽代英、陈潭秋等先后在这里居住,组织部部长周恩来来此办公。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立)在默默注视着身边的摩天大厦和绿树红花。在党的组织史上,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地方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周恩来在这里工作期间提出了“党的组织工作是贯彻路线的保证,是实现路线的工具”。第一次为组织工作确立了重要的政治原则,它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坚

持的“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渊源。正是这个政治原则让组织工作从此与党的命运休戚与共,中组部也有了神圣的使命担当。(江西省瑞金市政协副主席兼党史办主任 陈上海)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瑞金,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随之迁到瑞金办公,中央组织部就是在这栋房子里办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期间的组织工作先后由任弼时、李维汉负责,中央苏区的组织工作为服务政权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上海丽云坊 中组部旧址)中组部跟随党中央从上海迁徙武汉(武汉 中组部旧址)、从瑞金转战陕北(瑞金 中组部旧址),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而这个时期党中央关于“把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在组织上去扩大与巩固党”“使成千上万的干部到各方面战线上学习锻炼”的指示和实践也为及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聚积起了宝贵的能量。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其中,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毛泽东建党思想为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指针。(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 逄先知)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里讲的很有名的话就是当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关于干部如何任用、怎么选拔,他提出来就是任人唯贤是正派路线,任人唯亲是不正派的路线,选拔干部要讲究五湖四海,各方面都要团结。我们看一个干部不能(只)看他一时一事,要看他全部的历史,全部的工作。

(杨家岭 中组部旧址)这里是杨家岭中组部旧址,1937年1月中组部跟随党中央进驻延安,先后在凤凰山、小沟坪(小沟坪 中组部旧址)、杨家岭等多处地点办公,承担起干部审查、调配、训练的重要任务。时任部长陈云为丰富毛泽东建党思想,为组织工作的开创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陈云同志秘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朱佳木)他(陈云同志)说做组织工作一定要既了解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同时又要了解具体情况,要把两个结合起来,用我们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来为当时的党的主要任务、主要路线来服务。他强调了要了解人、要气量大、要用得好、要爱护人。那个时候干部很愿意到中组部去,中组部也得到了一个称号,就是“干部之家”。在加紧培养选拔干部的同时,陈云领导中组部把“大量的 十百倍的发展党员”作为一项“迫切与严重的战斗任务”。代中央起草《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克服关门主义倾向(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关门主义的倾向,反对把党的注意力局限在恢复与审查旧关系和旧线索的狭窄圈子内),“把发展党员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抗战时期,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党员人数从1937年7月的4万人发展到1945年4月的121万人。从延安时期开始,抓学习、强素质、谋全局、加强自身建设成为中组部的一大特色。陈云组织了学哲学小组,大家挤时间、啃原著,坚持五年之久被中央评为学习模

范小组。袁宝华,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在中组部工作,激情燃烧的岁月,难忘的学习经历,给这位世纪老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延安时期中组部作息时间表)在那工作这一段呢(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98岁 袁宝华)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抓学习学习哲学,每个礼拜必须要学习一次,有时学习两次,就坐在窑洞里边,一个长桌子,两边摆上凳子学习。那个时候中组部只有16个人,抓这么一摊子工作,所以很忙,越忙越要抓学习,学习下功夫,工作见实效。学习是中组部干部开阔视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凝聚力量走向辉煌的重要法宝。经过八年浴血奋战(1945年8月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但翘首以盼的人们,盼来的不是和平、民主、自由。蒋介石磨刀霍霍,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派出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同时抽调2万名干部随军进发。在1945年派往东北的干部中仅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就达20多人,占七届中委和候补中委的1/4以上。为完成调配任务中组部开足马力紧张工作、制定方案、拟定名单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时任中组部部长彭真亲自与选派的干部谈话经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被同志们称作“一台永不熄灭的发动机”。经过十年磨剑成长起来的这批干部在林海雪原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扩大武装,在黑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5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