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西医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18 20: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魏保生老师原创,请勿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l.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 B.甲亢患者T3对TSH的影响 C.排便反射的过程 D.兴奋的突触传播 【答案与解析】B 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可通过负反馈而实现自动控制,人

体生理活动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调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如正常动脉血压的调定点约为100mmHg,当各种原因使血压偏离调定点时,即可通过上述反馈控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到正常水平,从而维持正常血压的相对稳定。血中葡萄糖水平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B细胞对血糖水平的变化十分敏感,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降低(负反馈),当血糖为300mg/100ml时达最大分泌反应;当血糖水平降至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减少,当降到50mg/100ml时则无胰岛素分泌。动作电位和排便有正反馈参与,而兴奋的突触传递并无自动控制参与。突触传递的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有冲动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进入末梢轴浆内,导致轴浆内Ca2+浓度的瞬时升高,由此触发突触囊泡的出胞,引起末梢递质的量子式释放。然后,轴浆内的Ca2+通过Na+-Ca2+交换迅速外流,使Ca2+浓度迅速恢复。甲亢患者T3对TSH的影响是抑制,属于负反馈的例子。

2.胰岛素作用的转导的方式是

A.受体G蛋白AC途径 B.受体G蛋白LC途径 C.离子通道受体途径 D.酪氨酸酶受体途径 【答案与解析】D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

的信号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型受体分子是一种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属于化学门控通道。它们接受的化学信号绝大多数是神经递质,故也称递质门控通道,又由于激活后可引起离子的跨膜流动,所以又称促离子型受体。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转导。例如,骨骼肌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阳离子通道被神经末梢释放的ACh激活后,引起Na+和K+的跨膜流动,使膜两侧离子浓度和电位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引发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2.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本身不具备通道结构,也无酶活性,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质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转导的,因此也称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receptor)。这里所涉及的信号蛋白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本身、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和蛋白激酶等。 3.酶联型受体也是一种跨膜蛋白,但每个受体分子只有1次穿膜。它结合配体的结构域(受体部分)位于质膜的外表面,而面向胞质的结构域则具有酶活性,或者能与膜内侧其他酶分子直接结合,调控后者的功能而完成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有几个类型,其中较重要的有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此类方式起作用。

3.用Nernst公式计算,静息电位值

A.恰等于K平衡电位 B.恰等于Na+平衡电位 C.多近于Na+平衡电位 D.略小于K+平衡电位 【答案与解析】D 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当促使K+外流的浓

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膜对K+的净通量为零,于是不再有K+的跨膜净移动,而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为K+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如果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由K+外流形成的电位差和此电位差对抗K+外流的力量相等时的平衡电位,就是静息电位。然而,细胞在安静时,也对Na+有通透性,胞外Na+浓度高于胞内,因此,在产生K+外流的同时,也有Na+内流,但由于对Na+的通透性与对K+的通透性比较是很小的,故静息电位比K+平衡电位负得少一点,绝对值小于K+平衡电位。

4.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

A.血细胞比容增大 B.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C.红细胞脆性增大 D.血浆白蛋白量增多

【答案与解析】B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

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k)。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mm/h。沉降率愈快,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在某些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rouleauxformation)。发生叠连后,红细胞团块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减小,摩擦力相对减小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

5.女,40岁,孕30周单胎畸形,入院行引产术。婚育史:孕4产1。查体:T37.5℃,BP135/80mmHg,实验室检查:Hb73g/L,WBC8.2*109/L,Plt200*109/L,ABO血型为A型,Rh血型CCdEE。术前为改善贫血应输注

A.A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 B.AB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C.B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D.A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答案与解析】D 与ABO系统不同,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者在接受Rh阳性的

血液后,才会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免疫性抗体,输血后2-4月血清中抗Rh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因此,Rh阴性受血者在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的输血后,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输血反应,但在第二次或多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即可发生抗原一抗体反应,输入的Rh阳性红细胞将被破坏而发生溶血。 Rh系统与ABO系统之间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抗体的特性。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lgG,因其分子较小,因而能透过胎盘。当RH阴性的孕妇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D抗原可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主要是抗D抗体。这种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由于一般只有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才有足量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而母体血液中的抗体的浓度是缓慢增加的,故Rh阴性的母体怀第一胎Rh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但在第二次妊娠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新生儿溶血。若在Rh.阴性母亲生育第一胎后,及时输注特异性抗D免疫球蛋白,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以避免Rh阴性母亲致敏,可预防第二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6.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答案与解析】B 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

液出现由心室向心房反流的倾向,但这种反流正好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血液因而不至于倒流。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因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这时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以致主动脉瓣开启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收缩相。其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度升高,且升高速率最快。故选B。

7.当人处于直立位时,身体中大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下,如果站立不动,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充盈扩张,可比在卧位时多容纳多少血液

A.300~500ml B.400~600ml C.700~800ml D.800~1000ml 【答案与解析】B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的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因而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较强,射血分数较高,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右心衰竭时,射血能力显著减弱,心舒期右心室内压将增高,血液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静脉回心血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浮肿等体征。(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直立状态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活动,与没有肌肉活动时的静脉回心血量不同。一方面,由于肌肉收缩时肌肉内和肌肉问的静脉受到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存在瓣膜,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这种“泵”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4)呼吸运动: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5)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可因跨壁压增大而充盈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因为当人处于直立位时,身体中大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下,如果站立不动,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充盈扩张,可比在卧位时多容纳400~600ml血液,这部分血液主要来自胸腔内的血管。这样就造成体内各部分器官之间血量的重新分配,导致回心血量暂时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搏出量减少和收缩压降低。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部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8.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A.组织液 B.细胞外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静脉血液

【答案与解析】A 体内CO2产生的源头为细胞代谢,CO2的排出是顺浓度梯度,依次经过细胞内液一组织液一

毛细血管血液一静脉一肺动脉一肺,所以细胞内液CO2分压最高。

9.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则主要是

A.动脉血液中CO2分压 B.动脉血液中HCO3-分压 C.外周血液中的H+浓度 D.在机体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 【答案与解析】D 在延髓还存在一些不同于呼吸中枢但可影响呼吸活动的化学感受区,这些区域被称为中枢化学感受器,以别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部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分为头、中、尾三个区。头端和尾端区都有化学感受性;中间区不具有化学感受性,可能是头端区和尾端区传入冲动向脑干呼吸中枢投射的中继站。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而不是CO2。但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过血一脑屏障,使化学感受器周围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由于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CO2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2的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血液中的H+不易通过血一脑屏障,故血液pH的变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较小,也较缓慢。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不同,它不感受低氧的刺激,但对H+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高,反应潜伏期较长。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功能可能是调节脑脊液的H+浓度,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pH环境;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则主要是在机体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 10.下列选项中,促进胃排空的是

A.壁内神经反射 B.肠-胃反射 C.胃酸 D.促胰液素

【答案与解析】A 1.胃内 促进 排空的因素:①胃排空的速率通常与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胃内的食物量大,对胃壁的扩张刺激就强,通过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一迷走反射,可使胃的运动加强,从而促进排空;②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或化学刺激(主要是蛋白质消化产物),可引起胃窦部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可促进胃体和胃窦的收缩,有利于增加胃内压,但同时又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其综合效应是延缓胃的排空。2.十二指肠内 抑制 胃排空的因素:①肠一胃反射。进入小肠的酸、脂肪、脂肪酸、高渗溶液以及食糜本身的体积等,均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化学、渗透压和机械感受器,通过肠一胃反射而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肠一胃反射对胃酸的刺激尤其敏感,当小肠内的pH降低到3.5~4.0时,反射即可发生,因而可延缓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②胃肠激素。当大量食糜,特别是酸或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引起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等,这些激素可抑制胃的运动,从而延缓胃的排空。

11.下列选项中,能增加Ca2+离子在小肠吸收的是

A.低钙饮食 B.植酸 C.草酸盐 D.磷酸盐

【答案与解析】A 6版教材有,而7版教材没有的内容。钙的吸收 1) 从食物中摄入的钙,30%~80%在肠内被吸

收。 2) 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有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状况。 3)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4) 机体钙缺少或对钙的需要增加时,如低钙饮食、儿童和哺乳期的妇女,钙的吸收增加。 5) 体内钙较多时,钙的吸收减少。 6) 葡萄糖可刺激Ca2+的吸收,而脂肪、草酸盐、磷酸盐、植酸等由于可与Ca2+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抑制Ca2+的吸收。 7) 酸性环境可增加Ca2+的吸收,而碱性环境则降低Ca2+的吸收。 8) Ca2+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顶端膜上的钙通道顺电化学梯度进入胞质,然后与胞质中的钙结合蛋白结合。 9) 进入细胞的Ca2+由基底侧膜上的Ca2+-H+-AIP酶(即Ca2+泵)及Na+-Ca2+交换体释放到细胞外间隙。 10) Ca2+还可以膜囊泡的形式存在于胞质内,并在基底侧膜以出胞的方式释放。 11) 钙结合蛋白也可促进后一种途径的Ca2+释放。 12) 1,25.(0H)2维生素D,可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及Ca2+-H+-ATP酶的合成而促进钙的吸收。 13) 部分钙还可通过细胞旁途径被吸收。

12.混合食物呼吸商为

A.1 B.0.78 C.0.8 D.0.82

【答案与解析】D 1988和1990年的重复考题。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不需要实测呼吸商,只需测出一定

时间的耗氧量,再乘以混合食物呼吸商(0.82)时的氧热价(4.825),换算即可。

13.在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答案与解析】D 人体散热的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散热几种方式。其中在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

以上几种方式都有效,但是以辐射散热为主;在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只有蒸发散热一

14.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是

A.肾血流量增多 B.肾小球囊内压降低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答案与解析】B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如在血容量减少,剧烈运动,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量和毛细血管血压下降,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2)囊内压: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任何原因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 (3)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丧失,都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肾血浆流量:当肾血浆流量增大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的情况,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平衡点则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故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当肾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时,如剧烈运动、失血、缺氧和中毒性休克等情况下,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 (5)滤过系数(Kf)是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Kf是k和s的乘积,k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s为滤过膜的面积。因此,凡能影响滤过膜通透系数和滤过面积的因素都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最大的迷惑选项是肾血流量增多,肾血流量增多改变的是平衡点 15.尿液浓缩的部位主要是

A.近端小管 B.髓质集合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答案与解析】B 易错选D。尿液的稀释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注意: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

管)。在髓袢升支粗段末端,小管液是低渗的。因为只有在髓袢升支粗段大量的Na+和CI-被主动重吸收,而对水不具有通透性。尿液浓缩主要发生在髓质集合管。

16.视网膜中央凹对光的感受高其主要原因是

A.感光色素含量高 B.感光细胞的兴奋性高 C.低程度汇聚或无汇聚的“单线联系” D.感光色素处于合成状态

【答案与解析】C 2009年的重复考题。人类的感光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间的联系中普遍存在会聚现象。

已知视杆细胞在与双极细胞之间的联系中存在会聚现象;而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会聚程度要小得多,在中央凹处常可见到一个视锥细胞仅与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该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的一对一的“单线联系”方式,这是视网膜中央凹具有高度视敏度的结构基础。

17.当声强过大时,导致鼓膜紧张,听骨链传递的振动幅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与解析】B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

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鼓膜的实际振动面积约59.4mm2,而卵圆窗膜的面积只有3.2mm2,二者之比为18.6:1。如果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则作用于卵圆窗膜上的压强为鼓膜上压强的18.6倍。②听骨链杠杆的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这样,通过杠杆的作用在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

18.神经纤维快速轴浆运输的主要是

A.线粒体 B.递质合成酶 C.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答案与解析】A 轴浆运输有自胞体向轴突末梢方向的顺向运输和自末梢向胞体方向的逆向运输,以顺向运输为

主。顺向轴浆运输又可分为快速和慢速轴浆运输两类。顺向快速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等;是通过一种类似于肌球蛋白的驱动蛋白而实现的。驱动蛋白具有一个杆部和两个呈球状的头部。杆部尾端的轻链可连接被运输的细胞器;头部则形成横桥,具有ATP酶活性,能与微管上的微管结合蛋白结合。当一个头部结合于微管时,ATP酶被激活,横桥分解ATP而获能,使驱动蛋白的颈部发生扭动,于是,另一个头部即与微管上的下一个位点结合,如此不停地交替进行,细胞器便沿着微管被输送到轴突末梢。慢速轴浆运输是指轴浆内可溶性成分随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而发生的移动,其速度为1~12mm/d。逆向轴浆运输可运输一些能被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这些物质入胞后可沿轴突被逆向运输到胞体,对神经元的活动和存活产生影响。逆向轴浆运输由动力蛋白(dynein)完成,运输速度约为205mm/d。动力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方式与驱动蛋白极为相似。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也可被逆向运输,因而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用作示踪剂。

19.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病变时反射减弱 B.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效应器为肌腱 D.肘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答案与解析】D 1993年重复考题。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腱反射(tendonreflex)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例如,当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时,可引起股四头肌发生一次收缩,这称为膝反射。属于腱反射的还有跟腱反射和肘反射等。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为12~20wm,传导速度较快,可达90m/s以上,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因此,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腱反射减弱或消退提示反射弧损害或中断;而腱反射亢进则提示高位中枢有病变,因为牵张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节。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脊休克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恢复。其恢复速度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关,因为不同动物的脊髓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不同。恢复过程中,较简单的和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较复杂的反射恢复则较慢,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所以腱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20.下列关于生长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长骨生长 B.增大内脏器官 C.缺乏导致呆小症 D.促进肌肉的生长

【答案与解析】C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GH可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对机体各器官组织产生广泛影响,尤

其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故GH也称为躯体刺激素。GH还是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之一,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1)促进生长:若幼年时期GH分泌不足,则患儿生长停滞,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dwarfism);如果幼年时期GH分泌过多,则引起巨人症(gigantism)。成年人如果GH分泌过多,表现为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颌突出和内脏器官增大等现象,称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GH主要促进骨、软骨、肌肉和其他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加速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GH直接刺激骨骼生长板前软骨细胞或生发层分化为软骨细胞,并使其对IGF-1的反应性增强。IGF-1使软骨细胞增殖成为骨细胞,从而促进骨生长发育。 2)调节代谢:GH对物质代谢具有广泛作用。GH促进蛋白质代谢,总效应是合成大于分解,特别是促进肝外组织的蛋白质合成;GH可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增强DNA、RNA的合成,减少尿氮,呈氮的正平衡。同时,GH可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GH可激活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并使组织特别是肢体的脂肪量减少。GH还可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升高血糖水平。GH分泌过多时,可因血糖升高而引起糖尿,造成垂体性糖尿。甲状腺激素对脑的发育最重要。

2l.下列关于甲状腺腺激素对于物质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加强蛋白分解 B.分泌过多时,血钙降低 C.使血糖轻度升高 D.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答案与解析】D 甲状腺激素加速蛋白质及各种酶的合成。其分泌不足时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组织间黏蛋白

增多,结合大量的正离子和水分子,引起黏液水肿;还可以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重吸收,增强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加强其他激素的升糖作用,但甲状腺激素还可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也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表现为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又加速其降解,但分解的速度大于合成。

22.若卵子未受精,黄体的寿命为

A.7~9天 B.10~12天 C.12~15天 D.22~25天

【答案与解析】C 月经来潮是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撤退性出血。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下降。在黄体期,由于子宫

内膜在增生期的基础上又受到孕激素的刺激,内膜细胞体积增大,腺管和血管由直变弯,分泌含有糖原的黏液,称为子宫周期的分泌期,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可为受精卵的植入提供适宜的环境。若卵子未受精,黄体的寿命仅为12~15天,在黄体萎缩和溶解后,血中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进入月经期

23.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是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 C.铁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内因子

【答案与解析】A 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供应。蛋白质和铁是

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此外,红细胞生成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铜、锰、钴、锌等。

24. 后发放效应的结构基础是

A.传出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入神经 D.中间神经元 【答案与解析】D 在中间神经元之间,由于辐散与聚合式联系同时存在而形成链锁式联系(chainconnection)或环式

联系(recurrentconnection)。神经冲动通过链锁式联系,在空间上可扩大其作用范围;兴奋冲动通过环式联系,可因负反馈而使活动及时终止,或因正反馈而使兴奋增强和延续。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或后放电(afterdischarge)。后发放现象也可见于各种神经反馈活动中。中间神经元的环式联系是后发放效应的结构基础。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25.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蛋白溶于pH7?0左右的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

B.球蛋白于pH7?0左右的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沉淀 C.使蛋白质的等电位发生变化

D.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并破坏水化膜

【答案与解析】C 盐析是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且水化膜被破

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血清中的白蛋白及球蛋白,前者溶于pH7?0左右的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而后者在此溶液中沉淀。当硫酸铵溶液达到饱和时,白蛋白也随之析出。所以盐析法可将蛋白质初步分离,但欲得纯品,尚需用其他方法。

26.一个DNA分子中,若C所占的摩尔比是32.8%,则A的摩尔比应是 A.67.2% B.65.6% C.32.8% D.17.2%

【答案与解析】D A=T,C=G,所以G+C=32.8%+32.8%=65.6%,A+T=34.4%,A的摩尔比是17.2%。 27.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稀有碱基占所有碱基的1O%~20% B.分子中的稀有碱基均是转录后修饰而成的 C.tRNA分子三叶草是其三级结构 D.所有tRNA的3’端均为—CCA-OH

【答案与解析】C l.tRNA含有多种稀有碱基,包括双氢尿嘧啶(DHU)、假尿嘧啶核苷和甲基化的嘌呤等。tRNA

中的稀有碱基占所有碱基的1O%~20%。tRNA分子中的稀有碱基均是转录后修饰而成的。 2.tRNA具有茎环结构:tRNA的核苷酸存在着一些能形成互补配对的区域,可以形成局部的双螺旋结构。这些局部的双链呈茎状,中间不能配对的部分则膨出形成环或襻状结构,称为茎环(stem-loop)结构或发夹结构。由于这些茎环结构的存在,使得tRNA的二级结构形似三叶草)。位于两侧的发夹结构以含有稀有碱基为特征,分别称为DHU环和T中C环。位于其上下则分别是接纳茎和反密码环,所有的tRNA具有共同的倒L形三级结构 3.tRNA的3’一末端连有氨基酸:所有tRNA的3’末端都是以CCA结束的,氨基酸可以通过酯键连接在A上,从而使得tRNA成为了氨基酸的载体。不同的tRNA可以结合不同的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只有一种tRNA作为载体,有的则需要数种tRNA作为载体,这是密码子韵简并性原因。 4.tRNA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mRNA的密码子:每个tRNA都有一个由7~9个核苷酸组成的反密码环而不是密码子环。

28.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是

A.不改变酶促反应的表观Km值 B.Km值不变Vmax增加 C.Km值增高Vmax不变 D.Km值降低Vmax不变

【答案与解析】A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不改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些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相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和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和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但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作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inhibition)。反应的Vmax因抑制剂的存在而降低,降低的幅度与抑制剂的浓度相关;无论抑制剂的浓度如何,各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均与无抑制剂时相同。说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不改变酶促反应的表观Km值。

29.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草酰乙酸转变生成的是

A.柠檬酸 B.苹果酸 C.天冬氨酸 D.B-羟丁酸

【答案与解析】D 1996年的重复考题。草酰乙酸氨基化生成天门冬氨酸,还原可生成苹果酸,与乙酰CoA缩合

生成柠檬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脱羧并消耗GTP后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而如转变成乙酰乙酸则需先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经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后者再沿酮体合成过程生成乙酰乙酸。故草酰乙酸是不能直接转变为乙酰乙酸的。B-羟丁酸是酮体的一种。

30.下列选项中,可以转变为糖的化合物的是

A.硬酯酸 B.油酸 C.B-羟丁酸 D.乳酸

【答案与解析】D 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氨基酸及甘油。乳酸来自肌糖原分解。肌内糖异生活性低,生成的

乳酸不能在肌内重新合成糖,经血液转运至肝后异生成糖。这部分糖异生主要与运动强度有关。而在饥饿时,糖异生的原料主要为氨基酸和甘油。饥饿早期,随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加速,运送至肝的甘油增多,每天约可生成1O~15g葡萄糖。但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氨基酸。甘油激酶催化甘油磷酸化转变为3一磷酸甘油;再脱氨生成磷酸二羟丙酮;最后进入糖代谢途径进行分解或异生成糖。

31.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3-磷酸甘油主要来源于

A.糖酵解转变成的磷酸二羟丙酮 B.糖异生 C.脂肪动员 D.氨基酸转化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答案与解析】A 在脂肪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3一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

后者再经加氢还原而生成。当机体能量足够时,糖则经糖酵解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继而转变为3-磷酸甘油;糖亦可经氧化转变成乙酰CoA,后者经脂酸合成过程合成脂酸。3-磷酸甘油与3分子脂酸合成甘油三酯。另外因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游离甘油使之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又因糖异生主要在肝进行(肾也进行小部分)所以脂肪细胞不能通过糖异生提供3-磷酸甘油。脂肪动员是在机体需要能量时,甘油三酯分解其产物要进一步氧化供能,而不会有大量供合成之用。氨基酸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般不用来合成脂肪贮存。故本题应选A。

32.下列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1,3-二磷酸苷油酸 B.1,6二磷酸果糖 C.CDP D.ADP

【答案与解析】B 3-磷酸甘油醛的醛基氧化脱氢成羧基即与磷酸形成混合酸酐。该酸酐含一高能磷酸键。ATP与

ADP,CTP与CDP,GTP与GDP,磷酸肌酸都是高能磷酸键。1,6二磷酸果糖不含高能磷酸键。

33.经分解代谢可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苏氨酸 D.丝氨酸 【答案与解析】D 一碳单位主要来自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及色氨酸的分解代谢。 敢死阻塞一贪官 。 34.胞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为

A.β-羟基丁酸 B.β-氨基异丁酸 C.β-丙氨酸 D.尿酸

【答案与解析】C B-羟基丁酸为酮体中的一种,是脂酸在肝中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尿酸是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

谢的终产物。B-丙氨酸是胞嘧啶、尿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而B-氨基异丁酸才是胸腺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

35.下列关于转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 B.需要4种dNTP为原料 C.合成反应的方向为5’—3’ D.转录起始需要引物参与

【答案与解析】C 在生物界,RNA合成有两种方式:一是DNA指导的RNA合成,也叫转录,此为生物体内的

主要合成方式,另一种是RNA指导的RNA合成,也叫RNA复制(RNAreplication),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常见于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以外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的方式。转录的原料是NTP(DNA复制原料是dNTP),转录与复制的方向都是5’-3’,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参与而DNA复制需要引物。

36.下列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复制延长中真正起作用的酶 B.由多亚基组成的对称二聚体 C.具有5’-3’聚合酶活性 D.不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 【答案与解析】B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分为三型,这三种聚合酶都有5’一3’延长脱氧核苷酸链的聚合活性及3’

一5’核酸外切酶活性。DNA-polⅢ的比活性远高于pol工,DNA-polⅢ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由10种亚基组成不对称异源二聚体,它没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

37.下列选项中,属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是

A.5-氟尿嘧啶 B.嘌呤霉素 C.甲氨蝶呤 D.别嘌吟醇

【答案与解析】B 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有抗生素常用的如四环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

林可霉素、嘌呤霉素、夫西地酸、大观霉素等;还有毒素(如白喉毒素、蓖麻蛋白)和干扰素。故本题应选B。5-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均抑制嘧啶核苷酸的转变(抑制dUMP-dTMP)。别嘌呤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进而抑制尿酸生成,临床常用其来治疗痛风症。

38.真核细胞的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的产物不包括

A.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28SSrRNA B.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5.8SSrRNA C.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18SrRNA D.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16SrRNA

【答案与解析】D RNA聚合酶I位于细胞核的核仁,催化合成rRNA的前体,rRNA的前体再加工成28S、5.8S

及18SrRNA。RNA聚合酶Ⅲ位于核仁外,催化转录编码tRNA、5SrRNA分子的基因。RNA聚合酶Ⅱ在核内转录生成hnRNA,然后加工成mRNA.并输送给胞质的蛋白质合成体系。mRNA是各种RNA中寿命最短、最不稳定的,需经常重新合成。在此意义上说,RNA-pol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的RNA聚合酶。

39.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量较小 B.环状单链DNA分子 C.有自我复制功能 D.有一定遗传标志 【答案与解析】C 克隆载体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用的一些DNA分子。能充当克隆载体的DNA分子有质粒、噬菌体和病毒DNA,它们经适当改造后均成为具有自我复制、表达功能的克隆载体。这几种克隆载体中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其分子量较小(在数个kb到数百kb之间),质粒分子本身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质粒带有某些遗传信息,所以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如对青霉素或重金属的抗性等。故作为克隆载体的最基本条件是C(有自我复制功能)。

40.胆色素不包括

A.胆绿素 B.胆红素 C.胆素原 D.胆黄素

【答案与解析】D 胆色素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它们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如血红素)在肝、脾、

骨髓等的单核吞噬系统细胞、肝细胞及肠道经分解代谢生成的产物。故本题应选C。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转变生成的。C02和H20是糖、脂等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乙酰CoA是糖、脂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

41.能完全愈合的是

A.心肌梗死 B.肌腱 C.骨折 D.肾小球肾炎

【答案与解析】C 一般而言,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单纯性外伤性骨折,几个月内便可完全愈合,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42.下列选项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A.结核病灶钙化 B.肾小管钙化 C.粥瘤钙化 D.血栓钙化

【答案与解析】B 若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见于结核病、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脏瓣膜病变及瘢痕组织等,可能与局部碱性磷酸酶增多有关。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肾衰及某些骨肿瘤,常发生在血管及肾、肺和胃的间质组织。

43.下列炎症介质中,不具有发热的是 A.IL-l B.IL-6 C.TNF D.IL-8

【答案与解析】D 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PGE2、PGD2、PGF2、PGI2、NO; 血管通透性增高:组胺、缓激

肽、C3a、C5a、LTC4、LTD4、LTE4、PAF、P物质、活性氧代谢产物; 粘附:选择蛋白类、Ig类、整合蛋白类、黏液样糖蛋白类; 趋化:细菌产物、白三烯B4、C5a、嗜中性粒细胞阳性蛋白、细胞因子(IL8、TNF); 调理素:Fc、C3b; 发热:IL-l、IL-6、TNF; 疼痛:PGE2、缓激肽; 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44.下列选项中,属于凋亡特征的是

A.死亡细胞质膜破裂 B. 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是凋亡程序的主要执行者 C.死亡细胞自溶 D.伴有急性炎症反应

【答案与解析】B 1. 凋亡是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 2. 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

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 3. 凋亡在生物胚胎发生发育、成熟细胞新旧交替、激素依赖性生理退化、萎缩和老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进展中.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非仅是细胞损伤的产物。 4. 凋亡的形态学 a) 凋亡的诱导和激活可由不同的刺激触.如生长因子的撤退、特殊受体和配体(如Fas和Fas—L)的衔接,以及轻微的损伤性刺激等。 b) 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尔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或)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体,可被巨噬细胞和相邻其他实质细胞吞噬、降解,但凋亡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器膜大都是完整的。 c) 细胞坏死:细胞和细胞器肿胀,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破裂、崩解、自溶 d) 凋亡过程:细胞和细胞器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胞质分叶状突起并形成多个凋亡小体,并与胞体分离→邻近巨噬细胞等包裹、吞噬凋亡小体 5. 凋亡过程的生化特征 a) Ca2+/Mg2+依赖的内切核酸酶及需钙蛋白酶活化。 b) 早期出现180~200bp的DNA降解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现相对特征性的梯状带,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凋亡蛋白酶活性增高。 c) 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是凋亡程序的主要执行者。 6. 凋亡的机制 a) 调控凋亡抑制因素:有生长因子、细胞基质、性甾体激素、某些病毒蛋白 b) 调控凋亡诱导因素:有生长因子缺乏、基质附着物丢失、糖皮质激素、自由基及电离辐射等。 c) Bad\Bax\Bak\p53促进凋亡 d) Bcl-2\Bcl-XL\Bcl—AL抑制凋亡 e) c—myc等基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f) 凋亡也被细胞表面Fas(CD95)配体和TNF-a受体所引发。 7. 凋亡细胞因质膜完整.阻止了与其他细胞分子间的识别,故既不引起周围炎症反应,也不诱发周围细胞的增生修复。 8.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内的嗜酸性小体,即是肝细胞凋亡的体现。 9. 坏死与凋亡有一些相似之处。 a) 如自由基等在高浓度时诱导细胞坏死,而低浓度时则诱导细胞凋亡; b) 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染色质的边集除了是细胞坏死的表现外,也见于凋亡过程; c) 凋亡时琼脂凝胶电泳的梯带状特征,有时也可在坏死细胞中见到。

45.女 23岁,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全身抽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最有可能发现的是 A.黏液 B.酯滴 C.气泡 D.血栓

【答案与解析】A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大于80%。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

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人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少量羊水可通过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达左心,引起体循环器官的小血管栓塞。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和黏液。亦可在母体血液涂片中找到羊水的成分。本病发病急,后果严重,患者常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发病机制为:①羊水中胎儿代谢产物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②羊水栓子阻塞肺动脉及羊水内含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③羊水具有凝血致活酶的作用引起DIC。

46.下列选项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肌母细胞瘤 C.肾母细胞瘤 D.神经母细胞瘤

【答案与解析】B 2007年重复考题。无性细胞瘤是高度恶性的肿瘤;母细胞瘤中有上皮及神经来源者往往为恶性

肿瘤,而间叶组织来源者则往往为良性肿瘤,软骨母细胞瘤为典型的良性肿瘤,其恶性的对应肿瘤称为软骨肉瘤;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但不易发生转移的肿瘤,可属于交界瘤的范畴.畸胎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只称畸胎瘤时无法知道其良恶性。所谓母细胞瘤是指由未分化胚胎细胞起源的一类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均属于恶性肿瘤;但是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均属于良性肿瘤。

47.患者,女,58岁。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伴腋窝淋巴结肿大住院,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曾癌伴淋巴结转移。下列病理变化中,与患者肿瘤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

A.角蛋白的表达增高 B.凋亡增多 C.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 D.出现坏死

【答案与解析】C 肿瘤局部浸润和蔓延的机制比较复杂,大致归纳为四个步骤: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减少。②

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正常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附着是通过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些分子介导的,如层粘连蛋白(LN)受体。癌细胞表达更多的LN受体。并分布于癌细胞的整个表面,使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③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癌细胞产生蛋白酶(如Ⅳ型胶原酶)。溶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Ⅳ型胶原),使基底膜局部形成缺损,有助于癌细胞通过;④癌细胞迁移。癌细胞借阿米巴样运动通过基底膜缺损处移出。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进一步溶解问质结缔组织,在间质中移动;到达血管壁时,又以类似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底膜进入血管。

48.风湿性病变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A.基质的黏液样变性 B.阿少夫小体形成 C.棱形斑痕形成 D.小化脓灶形成

【答案与解析】A 1.变质渗出期是风湿病的早期改变。表现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的纤维素样坏

死。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此期病变可持续1个月。 2.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特点是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索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的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也称阿少夫小,是风湿病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此期病变可持续2~3个月。 3.瘢痕期或愈合期。周围出现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小瘢痕。此期病变可持续2~3个月。

49.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皮常有萎缩、角化过度 B.毛囊角质栓形成

C.基底细胞液化 D.狼疮带是指免疫荧光出现于真皮下

【答案与解析】D 约80%的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

镜下,表皮常有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等病理改变,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水肿,基底膜、小动脉壁和真皮的胶原纤维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荧光证实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50.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的细胞是

A.内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淋巴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答案与解析】D 内皮细胞不仅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一层半通透性屏障,而且可通过释放具有抗增生效

应的扩血管物质及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的缩血管物质对血管进行局部调节。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聚集、黏附内皮、并迁入内皮下间隙,经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受体和Fc受体的介导,源源不断地摄取已进入内膜发生氧化的脂质,形成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皮细胞的损伤是非剥脱性的.内皮细胞更新、增生、并分泌生长因子,从而激活动脉中膜SMC经内弹力膜的窗孔迁入内膜,并发生增生、转化、分泌细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胞因子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SMC经其表面的LPL受体介导而吞噬脂质,形成SMC源性泡沫细胞。I型血管损伤为血管内皮功能性改变,无形态学变化,但是,导致了脂质的沉积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Ⅱ型血管损伤为内皮脱落和内膜损伤,炎性细胞和血小板在内皮损伤部位聚集,可刺激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形成内膜纤维性斑块或富含脂质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Ⅲ型血管损伤为内皮脱落,内膜、中膜均有损伤。

51.形成晚期硅结节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答案与解析】C 硅结节形成的早期阶段是由吞噬硅尘的巨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性结节。随病程进展,结节内成

纤维细胞增生,结节发生纤维化遂形成纤维性结节。

52.腺泡周围型肺气肿是指

A.三、四级支气管和周围肺泡囊扩张不明显 B.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周围肺泡囊扩张不明显

C.肺门周围的肺组织扩张,近胸囊处肺组织扩张不明显 D.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不明显,周围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答案与解析】D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位于肺腺泡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不

明显。 (2)腺泡周围型肺气肿:也称隔旁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基本正常,而远侧端位于其周围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3)全腺泡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都扩张,含气小囊腔布满肺腺泡内。肺泡间隔破坏严重时,气肿囊腔融合形成直径超过1cm的较大囊泡.则称囊泡性肺气肿。

53.下列选项中,符合前B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叙述是 A.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岁以下 B.30%TdT阳性 C.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 D.Bcl-2蛋白过度表达

【答案与解析】A 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岁以下.B—ALL的发病高蜂在4岁.T—ALL患者为青少年,常在数日

或数周内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由于骨髓内肿瘤细胞的增生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可有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血和继发感染等.常有淋巴结和脾脏大。约95%的病例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原始淋巴细胞的标记TdT。多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10,以及B和T细胞分化抗原。细胞遗传学检测示90%以上ALL瘤细胞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

54.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因是

A.受者存在抗移植物循环抗体 B.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 C.受者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 D.受者存在抗移植物T淋巴细胞

【答案与解析】B 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本型反应的发生与受者血循环中已有供体

特异性HLA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Ⅲ型变态反应,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并不马上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需要“预存”的抗体才能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事实上,受者与供者HLA配型不理想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55. 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可以完全经过再生修复的是

A.大块坏死 B.桥接坏死 C.灶性坏死 D.点状坏死

【答案与解析】C 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

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各种肝损伤中,如果仅引起肝细胞灶状坏死,只要损伤因素撤除,可以经过完全再生修复,达到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完全修复。

56.下列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中,属于原位癌的是

A.粉刺癌 B.黏液癌 C.髓样癌 D.小管癌

【答案与解析】A 1.非浸润性癌包括:(1)导管内原位癌包括粉刺癌与非刺型导管内癌;(2)小叶原位癌;(3)佩

吉特病 2.浸润性癌包括:(1)浸润性导管癌;(2)浸润性小叶癌 3.特殊类型癌:主要有髓样癌、小管癌、黏液癌。

57.动态心电图检查是指连续记录多少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 A.6 B.8 C.12 D.24

【答案与解析】D 1.定义:是指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 2.临床应用范围: 1) 心悸、气促、

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3) 心肌缺血的评价和诊断。 4) 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 5) 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6)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评价其功能和疗效。 7) 科研。但对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具体病因并不能确定。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58. 癌发生于胰头部者,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囊肿大而无压痛是指 A.Murphy征 B.Rosving征 C.Courvoisier征 D.Reynolds征 【答案与解析】C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3.乙状结肠粪块;4.横

结肠;5.盲肠。胰脏触诊: 1) 胰脏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而柔软,故不能触及。 2) 在上腹部相当于第l、2腰椎处,胰头及胰颈约于中线偏右,而胰体、胰尾在中线左侧。 3) 上腹中部或左上腹有横行呈带状压痛及肌紧张,并涉及左腰部者,提示胰腺炎症 4) 如起病急同时有左腰部皮下瘀血而发蓝,则提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5) 如在上腹部触及质硬而无移动性横行条索状的肿物时,应考虑为慢性胰腺炎。 6) 如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 7) 癌发生于胰头部者,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囊肿大而无压痛(即Courvoisier征阳性)。 8) 在上腹部肝缘下或左上腹部触到囊性肿物,多为胰腺假性囊肿。

59.下列关于高排量型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出现脉压减小 B.以全心衰竭为主 C.脚气性心脏病可出现 D.常见于心动过速的心衰患者 【答案与解析】C 对于代谢异常而发生的高排血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

病因所致心衰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心动过速和心脏排出量增加导致的心力衰竭。多见于贫血、体循环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等,心动过速不是其常见病因。临床多表现为左心衰竭,脉压增大。此类心力衰竭非心脏泵衰竭所致,而是由于心脏高排出量后失代偿引起,称为“高排出量型心力衰竭”,常随甲亢控制,心功能恢复。另一类是诱发和加重已有的或潜在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心力衰竭,多发生在老年患者,此类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衰竭。甲亢患者常常出现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亢进。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60.患者,男,32岁,发现血压高1年,最高达到17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近半年来出现头晕,发作性全身乏力,手足发麻,口渴,夜尿增多,查尿RBC(-),尿蛋白)(土),尿比重1.010,血钾3.01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肾血管性高血压 D.肾实质性高血压

【答案与解析】B 原醛症:过量醛固酮引起潴钠、排钾、细胞外液扩张,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内及血循环钠离子

浓度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加强等原因引起高血压。细胞外液扩张,引起体内排钠系统的反应,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减少,心钠肽分泌增多,从而使钠代谢达到近于平衡的状态。此种情况称为对盐皮质激素的“脱逸”现象。大量失钾引起一系列神经、肌肉、心脏及。肾的功能障碍。细胞内钾离子丢失后,钠、氢离子增加,细胞内pH下降,细胞外液氢离子减少,pH上升呈碱血症。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游离钙减少,加上醛固酮促进尿镁排出,故可出现肢端麻木和手足搐搦。醛固酮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有不良影响。【临床表现】原醛症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①早期:仅有高血压,无低血钾症状,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肾素系统受抑制,导致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上升;②高血压,轻度钾缺乏期:血钾轻度下降或呈间歇性低血钾或在某种诱因下(如用利尿药)出现低血钾;③高血压,严重钾缺乏期。主要临床表现如下:(一)高血压为最常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渐高,对常用降血压药效果不及一般原发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呈难治性高血压,出现心血管病变、脑卒中。(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①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血钾愈低,肌肉受累愈重。常见诱因为劳累,或服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促进排钾的利尿药。麻痹多累及下肢,严重时累及四肢,甚而出.现呼吸、吞咽困难。②肢端麻木,手足搐搦。在低钾严重时,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手足搐搦可较轻或不出现,而在补钾后,手足搐搦变得明显。(三)肾脏表现 ①慢性失钾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空泡变性,浓缩功能减退,伴多尿,尤其夜尿多,继发口渴、多饮;②常易并发尿路感染;③尿蛋白增多,少数发生肾功能减退。(四)心脏表现 ①心电图呈低血钾图形:QHT间期延长,T波增宽、降低或倒置,U波明显,T、U波相连成驼峰状。②心律失常:较常见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严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五)其他表现 儿童患者有生长发育障碍,与长期缺钾等代谢紊乱有关。缺钾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作用减弱,可出现糖耐量减低。

61.出现所谓的“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的疾病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主动脉夹层 C.急性肺栓塞 D.心脏压塞

【答案与解析】C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PTE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均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有:①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为PTE最多见的症状;②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③晕厥,可为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④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⑤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⑥咳嗽、心悸等。各病例可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出现以上症状的不同组合。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但仅见于约20%的患者。呼吸系统体征:呼吸急促最常见;发绀;肺部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啰音,肺野偶可闻及血管杂音;合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时出现相应的体征。循环系统体征:心动过速;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62.下列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50%的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B.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C.可见镜下血尿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课发现直径0.5mm的生物赘生物 【答案与解析】A 数据题。感染性心内膜炎:1常规检验 1)尿液: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

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2)血液:亚急性者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轻度核左移。急性者常有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明显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几乎均升高。 2免疫学检查: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的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病程6周以上的亚急性患者中50%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血清补体降低见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上述异常在感染治愈后消失。 3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患者的阳性结果获自入院后第一日采取的标本。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血培养阴性率为2.5%~64%。念珠菌(约1/2病例)、曲霉菌、组织胞浆菌、Q热柯克斯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致病时,血培养阴性。2周内用过抗生素或采血、培养技术不当,常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4X线检查: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炎。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细菌性动脉瘤有时需经血管造影诊断。CT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5心电图:偶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后者提示主动脉瓣环或室间隔脓肿。 6超声心动图:如果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可帮助明确IE诊断。经胸超声检查可检出50%~75%的赘生物;经食管超声(TTE)可检出<5mm的赘生物,敏感性高达95%以上,因此,当临床诊断或怀疑IE时,主张行TEE检查,超声心动图未发现赘生物时并不能除外IE,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赘生物≥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感染治愈后,赘生物可持续存在。除非发现原有赘生物增大或新赘生物出现,否则难以诊断复发或再感染。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还可明确基础心脏病(如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IE的心内并发症(如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瓣周脓肿、心包积液等)。

63.患者,男,30岁,哮喘发作已3天,口服氨荼碱、吸入丙酸倍氯松气雾剂无效而来诊,体检,患者神志恍惚,紫绀,有奇脉,两肺满布哮鸣音,HR120次/分,诊断是

A.轻度支气管哮喘 B.中毒支气管哮喘 C.危重度支气管哮喘 D.正常代偿期

【答案与解析】C 患者哮喘表现为神志障碍、发绀、奇脉,临床属于危重度支气管哮喘;已经茶碱类、糖皮质激

素类药物治疗2天无效,此时紧急治疗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应及时进行无创通气或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64.患者,女,16岁,外出郊游后出现头痛、咽痛,伴低热和肌肉酸痛,3天后出现咳嗽和少量粘痰,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军团菌肺炎 B.支原体肺炎 C.浸润性肺结核 D.厌氧菌肺炎

【答案与解析】B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

播,健康人吸人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引起散发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支原体肺炎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婴儿间质性肺炎亦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人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潜伏期约2~3周,通常起病较缓慢。症状主要为乏力、咽痛、头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偶伴有胸骨后疼痛。肺外表现更为常见,如皮炎(斑丘疹和多形红斑)等。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胸部体格检查与肺部病变程度常不相称,可无明显体征。

65.下列关于阻塞性肺气肿阐述,错误的是

A.其中以全小叶型为多见 B.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 C.气腔过度膨胀 D.气腔壁破坏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答案与解析】A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

疱。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疱,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管壁黏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有的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有痰液存留。细支气管的血管内膜可增厚或管腔闭塞。按累及肺小叶的部位,可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其中以小叶中央型为多见。小叶中央型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全小叶型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有时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内称混合型肺气肿。多在小叶中央型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66.下列关于胃食管反流病胸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流物刺激食管痉挛所致 B.疼痛可复发在胸骨后 C.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减轻 D.疼痛可为剧烈刺痛

【答案与解析】C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 (一)食管症状 1.典型症状烧心

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具有特征性,因此被称为典型症状。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2.非典型症状指除烧心和反流之外的食管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由GERD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吞咽困难见于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部分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此时吞咽困难可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有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可伴吞咽疼痛。

67.下列属于肝硬化肝肾综合症诊断标准的是

A.肝硬化不合并腹水 B.无休克 C.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 D.血肌酐大于123umol/L

【答案与解析】B 美国肝病学会于2007年推荐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肝肾综合征诊断的标准是:①肝硬化合并腹

水;②无休克;③血肌酐大于133umol/L;④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68.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2倍的除外下列哪种疾病 A.消化性溃疡穿孔 B.胆石症 C.胆囊炎 D.胰腺炎

【答案与解析】D 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一)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

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二)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三)急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四)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2倍。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但尿淀粉酶值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69.下列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为A组12型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B.感染严重程度与病变轻重一致 C.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了发病机制 D.可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而致病

【答案与解析】B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

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本病主要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链球菌的致病抗原从前认为是胞壁上的M蛋白,而现在多认为胞浆成分(内链素,endostreptosin)或分泌蛋白(外毒素B及其酶原前体)可能为主要致病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致病,或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了发病机制。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70.患者,男,40岁,常规体检时发下镜下血尿,尿红细胞5-8/HP,尿蛋白(-),肾功能正常,血压120/80mmHg,B超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在诊断时,首选的检查

A.肾脏CT检查 B.肾穿刺活检 C.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 D.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答案与解析】C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latentglomerulonephritis),

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本组疾病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所致,但病理改变多较轻。如可见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中仅有节段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病,病变。肾小球内节段性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等病理类型。根据免疫病理表现,又可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IgA肾病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对单纯性血尿患者(仅有血尿而无蛋白尿),需做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以鉴别血尿来源。此外,应除外由于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或炎症)所致血尿。确属肾小球源性血尿,又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即应考虑此病。以反复发作的单纯性血尿为表现者多为IgA肾病。诊断本病前还必须小心除外其他肾小球病的可能,如:系统性疾病(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Alport综合征早期、薄基底膜肾病(参见本篇第五章)及非典型的急性肾炎恢复期等。应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必要时需依赖肾活检方能确诊。对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做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尿性质,必要时应做尿本周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免疫电泳。只有确定为肾小球性蛋白尿,且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才能考虑本病诊断。在作出诊断前还必须排除功能性蛋白尿(仅发生于剧烈运动、发热或寒冷时)、体位性蛋白尿(见于青少年,直立时脊柱前凸所致,卧床后蛋白尿消失)等生理性蛋白尿,也需小心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如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的早期或恢复期。必要时需肾活检确诊。尿蛋白定量<1.0g/d,以白蛋白为主,而无血尿者,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一般预后良好,很少发生肾功能损害。但近年的研究显示,有小部分蛋白尿在0.5~1.0g/d的患者,肾活检病理改变并不轻微,应引起重视。血尿伴蛋白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一般较单纯性血尿患者稍重。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无需特殊疗法。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患者应定期(至少每3~6个月1次)检查,监测尿沉渣、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女性患者在妊娠前及其过程中更需加强监测;②保护肾功能、避免肾损伤的因素(参见本章第三节);③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与血尿、蛋白尿发作密切相关者,可待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摘除术;④可用中医药辨证施治。

71.下列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中,常因不能耐受而换用其他药物,但该药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便宜 A.琥珀酸亚铁 B.富马酸亚铁 C.硫酸亚铁 D.葡萄糖酸亚铁

【答案与解析】C 6版有而7版无。1)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 2) 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

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等。 3) 无机铁剂的不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其中以硫酸亚铁的不良反应最明显,常因不能耐受而换用其他药物,但该药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便宜。 4)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

72.白血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ALL最常见,儿童尤甚 B.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 C.常发生的时间是在缓解时,其他时间不可见到 D.轻者表现头痛、头晕

【答案与解析】C 2007年的重复考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CNSL可发生在疾病各个时期,但常发生

在治疗后缓解期,这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因而引起CNSL。以ALL最常见,儿童尤甚,其次为M4、M5和M2。临床上轻者表现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73.下列有关Graves病引起的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见于20-40岁成年女性 B.肌无力多累及近心端的肩胛和骨盆带肌群 C.病变主要累及上肢 D.有低钠血症 【答案与解析】B 肌肉骨骼系统主要是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periodicparalysis,TPP)。TPP在20~

40岁亚洲男性好发,发病诱因包括剧烈运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注射胰岛素等,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有低钾血症。TPP病程呈自限性,甲亢控制后可以自愈。少数患者发生甲亢性肌病,肌无力多累及近心端的肩胛和骨盆带肌群。另有1%GD伴发重症肌无力,该病和GD同属自身免疫病。

74.早期Cushing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增高 B.向心性肥胖 C.满月脸 D.多血质

【答案与解析】A Cushing综合征有数种类型:①典型病例: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等,多

为垂体性Cushing病、肾上腺腺瘤、异位ACTH综合征中的缓进型。②重型:主要特征为体重减轻、高血压、水肿、低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血钾性碱中毒,由于癌肿所致重症,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摄食减少。③早期病例:以高血压为主,肥胖,向心性不够显著。全身情况较好,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增高。④以并发症为主就诊者,如心衰、脑卒中、病理性骨折、精神症状或肺部感染等,年龄较大,Cushing综合征易被忽略。⑤周期性或间歇性:机制不清,病因难明,一部分病例可能为垂体性或异位ACTH性。

75.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有明显而持久的晨僵 B.晨僵出现在50%以上的RA患者 C.受累关节多具对称性、持续性 D.凡受累关节均可肿胀

【答案与解析】B RA可分滑膜炎症状和关节结构破坏的表现,前者经治疗后有一定可逆性,但后者一经出现很

难逆转。RA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常伴有晨僵。 1.晨僵: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晨僵”(日间长时间静止不动后也可出现),如胶黏着样的感觉,持续时间至少1小时者意义较大。晨僵出现在95%以上的RA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指标之一,只是主观性很强。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和持久。 2.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3.关节肿: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起肿胀。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等关节,亦多呈对称性。 4.关节畸形:见于较晚期患者,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最为常见的晚期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swanneck)”样及“纽扣花样(boutonniere)”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76.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PS)的概述,正确的是 A.不出现在SLE的活跃期 B.可表现为血小板正常

C.只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 D.SLE患者血清可以出现抗磷脂抗体不一定是APS

【答案与解析】D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edantibodysyndrome,APS)可以出现在SLE的活动期,其

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不止一次出现抗磷脂抗体。SLE患者血清可以出现抗磷脂抗体不一定是APS,APS出现在SLE为继发性APS。

77.腰麻的绝对禁忌症是

A.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B.肾脏疾病 C.慢性肝炎 D.有普鲁卡因过敏史

【答案与解析】A 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如阑尾切除、疝修补、

半月板摘除、痔切除、肛瘘切除术等。禁忌证: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脊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颅内压增高等;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对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不能合作者,如小儿或精神病病人,一般不用腰麻。

78. T型管拔出后患者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肌紧张,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胆道痉挛 B.腹膜炎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答案与解析】B 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做T型管引流术。放置T型管后应注意观察胆汁引流的量和性状,及时

发现问题并处理。一般术后10~14天可行T型管造影,如胆道通畅无结石和其他病变,应继续引流24小时以上,再夹住T型管24~48小时,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方可拔管。T型管拔出后,患者如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肌紧张,表明该处腹膜受刺激出现腹膜刺激征,是腹膜炎的表现,最可能的原因是T型管拔出后,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79.对胆囊结石患者,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胆囊切开取石 B.药物溶石 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体外碎石

【答案与解析】C 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的治疗,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

胆囊切除或开腹胆囊切除,首选前者。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

80、男,50岁,昨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全天胃肠减压量800ml,尿量2000ml,今晨电解质正常,今日输液最佳方案应是

A.5%葡萄糖盐水1500ml+10%葡萄糖2500ml B.5%葡糖糖盐水2000ml+10%葡萄糖2800ml C.5%葡糖糖盐水1000ML+10%葡萄糖2500ml D.5%葡糖糖盐水1500ML+10%葡萄糖1000ml 【答案与解析】D 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水2000~3000ml,钠85~154mmol。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最好按生理需要量

的低限供给,即水2000ml,其中生理盐水500ml。该患者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第一天,昨天胃肠减压量800ml,尿量2000ml,今晨电解质正常。胃肠减压引流致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应适当补给较多的晶体,因此今日输液的最佳方案是D。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81、患者男50岁,两个月前饮酒后剧烈腹痛,住院30天后好转,近日下腹稍左发现一包块,有轻度压痛,关于此患者,错误的说法是

A.高度怀疑是胰腺假性囊肿 B.其内壁无上皮细胞 C.上腹部触及半球形、光滑、不移动有囊性感的肿物 D.囊肿多位于胰体头部

【答案与解析】D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也可由外伤引起。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是由于胰管

破裂,胰液流出积聚在网膜囊内,刺激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浆膜形成纤维包膜,但囊内壁无上皮细胞,故称为假性囊肿。囊肿多位于胰体尾部。增大后可产生压迫症状,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也可破溃形成胰源性腹水,或破向胃、结肠形成内瘘使囊液得以引流而愈合。多于胰腺炎或上腹部外伤后上腹逐渐膨隆,腹胀,压迫胃、十二指肠引起恶心、呕吐,影响进食。在上腹部触及半球形、光滑、不移动有囊性感的肿物。合并感染时有发热和触痛。B超检查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和大小。

82、下列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80%是由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引起 B.慢性肾衰竭也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血钙过高促进PTH释放

D.甲状旁腺癌也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答案与解析】C 甲状旁腺增生、腺瘤、腺癌均可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中单发腺瘤约占80%,

多发腺瘤为1%~5%,增生占12%,癌占l%~2%。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不受垂体控制,而与血钙浓度存在反馈关系,血钙过低可刺激PTH释放,反之血钙过高则抑制PTH释放。慢性肾衰竭时,发生低钙血症,可刺激PTH释放。

83、目前单独应用化疗治疗效果最佳的肿瘤是

A.霍奇金淋巴瘤 B.乳腺癌 C.睾丸精原细胞瘤 D.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与解析】C 目前已能单独应用化疗治愈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等。对某些肿瘤可获得长期缓解,如颗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乳癌等。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百分比的肿瘤细胞,如晚期白血病有1012或1kg的癌细胞,即使某一种药物能杀灭肿瘤细胞的99.99%,则尚存留108肿瘤细胞,仍可出现临床复发。

84、直肠癌根治术后第一天,病人突然寒战高热,达39度,关于术后发热叙述,错误的是 A.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 B.首选排除输血反应

C.排除输液反应后,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入性肺炎 D.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晚 【答案与解析】D 1)发热 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 2) 术后发热一般不一定表示伴发

感染。 3)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日和2.7日)。 4) 术后第一个24小时出现高热(>39℃),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入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 5) 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85 下列情况中,腹膜刺激征最轻的是

A.肠液 B.血液 C.胰液 D.胃液

【答案与解析】B 肠液、胰液、胆汁及胃液都属消化液,对腹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血液

对腹膜的刺激最轻。胆囊炎也可累积浆膜,严重时候可以穿孔。

86 下列肠梗阻表现中,提示发生肠绞窄可能性较小的是

A.发病急、疼痛重而持续 B.腹膜刺激征明显,有休克表现 C.呕吐物为血性液体 D.腹胀对称 【答案与解析】D 有下列表现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1)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

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有时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胀大的肠袢)。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

87 患者,75岁,肠梗阻5天急性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结肠脾曲癌致结肠梗阻,无转移征象,横结肠扩张、水肿。恰当的手术方式是

A.近侧作横结肠造口,二期左半结肠切除 B.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C.肿瘤切除,横结肠造口术 D.横结肠、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答案与解析】A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应当在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适当

的准备后,早期施行手术。右侧结肠癌作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 如病人情况不许可先作盲肠造口解除梗阻,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如癌肿不能切除,可切断末端回肠,行近切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远切端回肠断端造口。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在肠道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再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对肿瘤不能切除者,则行姑息性结肠造口。

88. 下列关于股骨颈骨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老年股骨颈骨折不易发生缺血坏死 B.头下型骨折易出现缺血坏死

C.基底型骨折不易出现缺血坏死 D.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与解析】A 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多种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

环;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域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形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已严重破坏,头的坏死发生率很高,再加上病人的全身情况不允许长期卧床,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89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多见的部位是

A. 胫骨上段 B.掌骨 C.髂骨 D.股骨上段

【答案与解析】A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致

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粘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都可由于细菌进入血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原因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使细菌更易沉积,因此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

90 下列关于骨巨细胞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好发于20-40岁 B.局部肿胀有包块 C.好发于膝关节上、下骨端 D.源于骨髓结缔组织脂肪细胞 【答案与解析】D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于

男性,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瘤组织以单核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很可能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与病情发展相关。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并有动静脉瘘形成。治疗属GOTOM0~1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切除术加灭活处理,再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或骨水泥,但易复发。属Gl~2T-~2Mo者,采用广泛或根治切除,化疗无效。对发生于手术困难部位如脊椎者可采用放疗,但放疗后易肉瘤变,应高度重视。

(91-92题共用题干)患者,男,46岁。5天前因压榨性胸痛伴大汗3小时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拒绝介入及溶栓治疗而按常规行保守处理,1天后症状缓解,此后病情平稳,4小时前,患者再次发作胸痛,持续50分钟,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 91 该患者出现杂音最可能的病因是

A.心力衰竭 B.键索断裂 C.乳头肌供血不足 D.室间隔穿孔 92 下列检查指标升高对诊断再梗死意义最大的是 A.cTnT B.cTnI C.LDH D.AST

【答案与解析】91. C 92. D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解析]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后5天再发胸痛,持续50分钟,并

伴有心尖部收缩中晚期杂音。心力衰竭一般不出现一过性杂音;腱索断裂导致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特点为全收缩期;室间隔穿孔的杂音多在胸骨左缘4、5肋间,常伴有震颤。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为一过性乳头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功能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指标cTnT在10~14天、LDH在1~2周内恢复正常,故对5天内再梗死诊断意义不大,AST在3~6天内可恢复正常,故对该患者再梗死诊断意义最大。

(93-95题共用题干)患者,男,74岁,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1周来院,查体:体温38.8度,脉搏80次/分,血压140/80mmHg,未见颈静脉充盈,右中下肺叩浊,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消失,左肺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整,心率100次/分,未闻杂音,腹(-) 93 该患者的主要疾病是

A.肺炎 B.气胸 C.胸腔积液 D.左心衰 94 该患者还可能出现的体征有

A.气管向健侧移位 B.可闻胸膜摩擦音 C.双侧肋间隙变窄 D.左上肺支气管呼吸音 95 为明确病因,应采取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胸部CT B.胸部B超 C.胸部X线片 D.胸腔穿刺

【答案与解析】93. C 94. A 95. D 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消失说明有胸腔积液。同时,咳嗽呼吸困难,所以主

要疾病是胸腔积液。积液压迫可导致气管向健侧移位,因为是老年男性有低热,考虑恶性积液,胸腔穿刺可以鉴别结核和恶性肿瘤。

(96-98题共用提干) 患者,女,22岁,5天前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来乏力、头晕、食欲下降,四肢关节疼痛。1周来活动后气短,夜间反复憋醒而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8℃,脉率96次/分,血压120/60mmHg,消瘦,睑结膜苍白,可见小出血点,右肺部少许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律慢,心尖部S1减弱,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肝脾肋下均可及,下肢不肿。血红蛋白84g/L,白细胞12.1*103/L,血沉38mm第1小时末,尿常规红细胞2-4/HP。 96.该患者的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乎均有发热 B.80%~85%的患者可闻心脏杂音 C.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 D.动脉栓塞占10%~15% 97.对确诊意义最大的检查是

A.CRP B.胸部X线片 C.血培养 D.血清胶原蛋白 98.该患者心脏杂音最可能的瓣膜病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三尖瓣关闭不全

【答案与解析】96. D 97. C 98. A 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

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可能与这些处于湍流下部位的压力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反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反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未闭动脉导管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的内皮损伤,并易于感染。本病在压差小的部位,如房间隔缺损和大室间隔缺损或血流缓慢时,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时少见,瓣膜狭窄时较关闭不全少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正常或舒张压稍低,脉压稍增大。无明显周围血管征。心尖搏动正常。心动过速常见。二尖瓣舒张期提前部分关闭,致第一心音减低。(一)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除有些老年或心、肾衰竭重症患者外,几乎均有发热。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可有弛张性低热,一般<39℃,午后和晚上高。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二)心脏杂音 80%~85%的患者可闻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要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起病时仅30%~45%有杂音,随瓣膜发生损害,75%~80%的患者可出现杂音。(三)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近年已不多见,包括:①淤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病程长者较多见;②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者;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引起这些周围体征的原因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四)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尸检检出的亚临床型栓塞更多。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脑、心脏、脾、肾、肠系膜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和四肢为临床所见的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脑栓塞的发生率为15%~20%。在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或右心内膜炎时,肺循环栓塞常见。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肺梗死可发展为肺坏死、空洞,甚至脓气胸。(五)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1.脾大见于15%~50%、病程>6周的患者,急性者少见。 2.贫血IE时贫血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亚急性者,有苍白无力和多汗。主要由于感染抑制骨髓所致。多为轻、中度贫血,晚期患者有重度贫血。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患者的阳性结果获自入院后第一日采取的标本。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血培养阴性率为2.5%~64%。念珠菌(约1/2病例)、曲霉菌、组织胞浆菌、Q热柯克斯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致病时,血培养阴性。2周内用过抗生素或采血、培养技术不当,常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99-101共用题干)患者,男,35岁,3个月来间断上腹痛,有时夜间痛醒,反酸。1天前黑便1次,无呕血,但腹痛减轻,化验大便隐血呈阳性, 99.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胃炎 B.胃溃疡 C.十二指肠溃疡 D.胃癌 100.为了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胃镜检查 B.钡餐透视 C.腹部CT D.腹部B超 101.若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最少值超过

A.1~3ml B.5~10ml C.15~20ml D.35~40ml

【答案与解析】99. C 100. A 101. B 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但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以至不为

患者所注意,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②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长短不一,短者数周、长者数年;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劳而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及)午夜痛,腹痛多为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典型节律性表现在DU多见。本例35岁不考虑胃癌。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胃镜检查不仅可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直接观察、摄像,还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因此胃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例如:在溃疡较小或较浅时钡餐检查有可能漏诊;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可有多种解释;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钡餐检查的禁忌证;胃的良、恶性溃疡鉴别必须由活组织检查来确定。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呈线形,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因轻度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贮血所补充,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102-104题共用题干)患者,男,52岁,3个月来乏力,面色苍白。化验血Hb62g/l,WBC 3.2×104/L,分类N 66%,L 30%,M 4%,Plt68×104/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4%,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胞浆内颗粒少,红系增生活跃,有巨核细胞,全片见巨核细胞54个,易见小巨核细胞,铁染色又见环状核粒幼细胞11%,染色体检查见(-),诊断为MDS。 102.按膜FAB分型,该例MDS最可能的类型是 A.RA B.RAS C.RAEB D.CMML

103.按膜WHO新的分型,该例MDS最可能的类型是 A.RA B.RAS C.RCMD D.RAEB 104.下列治疗方法中,目前该例尚不宜选用的是

A.司坦唑醇 B.联合化疗 C.全反式维甲酸 D.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与解析】102. A 103. C 104. B 该中年男性患者诊断为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因其骨髓中原始粒细

胞<5%,骨髓铁染色见环状铁粒幼细胞<15%,所以按照FAB分型,该例MDS最可能的类型是难治性贫血(RA)型;而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WHO提出了新的MDS分型,将RA型中伴有2系或3系增生异常者单独列为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该患者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3系减少,因此,按照WHO新的分型,该例MDS最可能的类型是RCMD;MDS的治疗比较困难,可采用支持治疗、促造血治疗(包括司坦唑醇、红细胞生成素)、诱导分化治疗(如应用全反式维甲酸)等,到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若为RAEB、CMML、RAEB—t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可考虑采用联合化疗,因为该患者为RA、RCMD型,所以尚不宜选用联合化疗。

(105-10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20岁,因大量蛋白尿1个月入院,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血压120/30 mmHg,双下肢有明显可凹性水肿。入院后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为明确病理类型,行肾穿刺

活检,电镜下见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105.对该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 B.女性多于男性

C.占成人原发性NS约10%~20% D.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 106. 下列选项中,该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是

A.多见于成年女性 B.多伴有镜下血尿 C.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 D.有明显的肾功能减退 107.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单用糖皮质激素 B.单用细胞毒药物 C.糖皮质激素联合用细胞毒药物 D.单用环孢素A

【答案与解析】105. B 106. C 107. A 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

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成人原发性NS约10%~20%。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高发,成人发病率降低,但60岁后发病率又呈现一小高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NS,仅15%左右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可因严重钠水潴留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本病约30%~40%病例可能在发病后数月内自发缓解。90%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两周左右开始利尿,尿蛋白可在数周内迅速减少至阴性,血浆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最终可达临床完全缓解。但本病复发率高达60%,若反复发作或长期大量蛋白尿未得到控制,本病可能转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转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一般认为,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低。

(108~110题共用题干)患者,男,55岁。因心悸伴消瘦1周来诊。查体:脉率84次/分,血压148/60mmHg,甲状腺弥漫性II度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肺(-);心率102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其余(-) 108.该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是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频发早搏 D.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09.产生心律失常的最可能原因是

A.冠心病 B.甲亢性心脏病 C.心肌病 D.高血压病 110.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超声心动图 B.心肌酶谱 C.TSH D.冠状动脉造影

【答案与解析】108. A 109. B 110. C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心动过速和心脏

排出量增加导致的心力衰竭。主要发生在年轻甲亢患者。此类心力衰竭非心脏泵衰竭所致,而是由于心脏高排出量后失代偿引起,称为“高排出量型心力衰竭”,常随甲亢控制,心功能恢复。另一类是诱发和加重已有的或潜在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心力衰竭,多发生在老年患者,此类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衰竭。心房纤颤也是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之一。甲亢患者中10%~15%发生心房纤颤。甲亢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30%~50%与心房纤颤并存。心房纤颤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短绌,原因是许多心室搏动过弱以致未能开启主动脉瓣,或因动脉血压波太小,未能传导至外周动脉。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既然考虑甲亢,所以首选T3和T4检查。

(111-112题共用题干)患者,男,60岁,10天前行胃癌根治术,近5天来体温38℃左右,胸片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腹部伤口愈合好,已拆线,上腹部B超未见积液,查体发现左小腿微肿,腓肠肌有压痛

111.本病人还可以出现

A.Duguas征(+) B.Charcot征(+) C.Homans征(+) D.Mills征(+) 112.对该患者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手术 B.抗凝治疗 C.抬高患肢 D.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答案与解析】111. C 112. D 男性老年病人,胃癌根治术后已10天,出现发热38\左右,胸、腹及泌尿系统检

查均未有阳性发现。有左小腿微肿腓肠肌压痛,可能的诊断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使静脉回流障碍。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此患者具备后二者。大手术后长久卧床使血流缓慢手术创伤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小腿稍肿、痛、有深压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Homans征(+)(使踝关节过度背屈可致小腿剧痛)。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帮助确诊和了解病变范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取栓两大类;前者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使用利尿剂等一般处理和使用祛聚药物、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取栓术是常用的手术,手术时机应在发病的3~5天内,因此时血栓与静脉内壁尚无粘连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及多做四肢主动运动是预防措施,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荡病人不宜采取。

(113-114题共用题干)患者,女,35岁,2天前开始腹痛,先上腹后脐周腹痛,有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2次胃内容物,腹泻3-5次/日,稀便。查体:体温37.5℃,下腹中部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化验血WBC 12.5×109/L,大便常规WBC2-4。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中下腹可见数个气液平面。 113. 干扰正确诊断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阑尾的位置变异 B.患者年龄 C.体温的高低 D.中下腹可见数个气液平面 114.该患者腹部X线平片出现气液平面的原因是

A.为肠梗阻的表现 B.为腹泻的表现 C.有肠麻痹 D.盆腔炎症刺激所致

【答案与解析】113. A 114. B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根据是:转移性腹痛(先上腹后转移至脐

周)、固定压痛点(下腹中部压痛、轻度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说明此部位有腹膜炎,位置固定)。阑尾炎的腹痛多在右下腹部,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但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盲肠的移动性而变化,如游动盲肠或阑尾本身特别长,则疼痛及压痛可在下腹中部,但转移性腹痛及压痛点固定是不变的。阑尾炎病人可以有轻度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热(37.5C),白细胞增高也符合。阑尾炎病人腹部X线平片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有时可见到盲肠扩张、液气面等非特异性改变,A、C、D三项不是其原因,腹泻时也可出现液气面。

(115~117题共用题干)患者,女,30岁。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返回病房2小时后感气憋,心闷,

急查见患者面色发白,呼吸急促。30次/分,血压136/90mmHg,脉率120次/分。 115.该患者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窒息 B神经损伤 C.甲状腺危象 D.甲状旁腺损伤 116.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急做B超 B.立即拆除缝线 C.急查血钙 D.静脉注射氯化钙20ml 117.进一步的治疗是

A.急送手术室探查止血 B.急送手术室修复受阻神经 C.加强补钙,并予D3治疗 D.密切观察

【答案与解析】115. A 116. B 117. A 术后主要并发症: 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最危急的并发症,术后48小

时内。原因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主要是手术时止血不彻底,或因血管结扎线滑脱引起。②喉头水肿。损伤引起。③术后气管塌陷。 2.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直接损伤引起;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所引起的声嘶,可由声带过度地向患侧内收而好转,术后喉镜检查虽仍见患侧声带外展,但病人并无明显声嘶。两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发生两侧声带的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难,需做气管切开。 3.喉上神经损伤:多由于结扎、切断甲状腺上动静脉时,离开腺体上极较远。若损伤喉上神经外支,会使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弛,音调降低。分离向上延伸很高的甲状腺上极时,有时可损伤喉上神经的内支,由于喉粘膜的感觉丧失,患者失去喉部的反射性咳嗽,经针刺、理疗等可自行恢复。 4.手足搐搦:甲状旁腺误被切除,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 chrostek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明显增高,如果在耳前叩击面神经、颜面肌肉即发生短促的痉挛 Trousseau征:如果用力压迫上臂神经,即引起手的搐搦。治疗:发作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二氢速固醇(AT10)油剂,有提高血钙的特殊作用,从而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118-120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52岁,双下肢无力,行走受限2月,T7压痛,叩痛明显,肢以下痛觉减退,下肢不能自主活动,足趾可微动,病理症阳性,X线射片,T7椎弓根及椎体后缘,显影不清,未见较大组织膨大阴影。 118、对患者的可能诊断是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A.T7肿瘤 B.T7转移瘤 C.T7结核 D.T7脊髓炎 119、为明确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A.胸椎CT B.胸椎正、侧、斜位X线片 C.全身骨骼同位素扫描 D.胸椎MRI 120. 如经上述影像学检查仍不能确诊,应进一步采取的检查方法是 A.开胸探查取活组织病理 B.胸椎后外侧入路探查活检 C.CT引导下穿刺活检 D.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答案与解析】118. B 119. D 120. C 未见较大组织膨大阴影可以排除结核病。椎弓根及椎体后缘,显影不清提

示该部位的肿瘤。诊断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结合。 1.影像学检查 (1)X线表现:正、侧位X线片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往往能反映骨与软组织的基本病变。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为骨肿瘤的存在及确定骨肿瘤的性质提供依据,也可更清楚地描绘肿瘤的范围,识别肿瘤侵袭骨髓和软组织的程度,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切除范围,并能评估治疗效果。MRI可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的三维成像,对识别肿瘤与主要结构如血管或脊髓的关系很有帮助。 (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可明确病损范围,先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几周或几个月提示骨转移瘤的发生,但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须经x线片或CT等证实。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 (5)其他:脊髓造影可识别脊椎肿瘤在椎管内的占位情况。超声波检查可描绘软组织肿瘤和突出骨外的肿瘤情况,对骨转移癌寻找原发灶有很大帮助。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最后确定诊断骨肿瘤唯一可靠的检查,分为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 (1)切开活检:又分切取式和切除式两种。切取式活检手术破坏了肿瘤原有的包围带和软组织间室,组织分离时可扩大肿瘤污染的范围。对体积不大的肿瘤,最好选择切除式活检。 (2)穿刺活检:使用针或套管针闭合穿刺活检,具有手术方法简便、血肿出现少、瘤细胞不易散落,较少造成病理性骨折等优点,多用于脊柱及四肢的溶骨性病损。

A.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弱; B.对α受体作用弱,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强; C.对α、β1和β2受体作用都很弱

D.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 121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 122 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

【答案与解析】121 A 122 D 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

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在皮肤、肾、胃肠、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以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大剂量时也兴奋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

A.血管紧张Ⅱ B.ADH C.血管活性肠汰 D.心房纳尿肽 123 介导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渴觉和饮水行为的神经肽是 124 介导低血容量引起渴觉和饮水行为的神经肽是

【答案与解析】 123 B 124 A 人类和高等动物的饮水行为是通过渴觉引起的。引起渴觉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

体渗透压升高和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前者通过刺激下丘脑前部的脑渗透压感受器而起作用(即ADH);后者则主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所介导。低血容量能刺激肾素分泌增加,此时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II含量增高,血管紧张素II能作用于间脑的特殊感受区穹隆下器(subfornicalorgan,SFO)和终板血管器(OVLT),这两个区域都属于室周器,此处血一脑屏障较薄弱,血液中血管紧张素II能到达这些区域而引起渴觉。在人类,饮水常为习惯性行为,不一定都由渴觉引起。

A.饮用大量清水 B. 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 C.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 D. 糖尿病的多尿 125 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是 126 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水利尿的是

【答案与解析】 125 D 126 A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是对抗肾

小管水重吸收的力量,因为小管内、外的渗透压梯度是水重吸收的动力。例如,近端小管液中某些物质未被重吸收而导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致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可保留一部分水在小管内,使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因此小管液和上皮细胞内Na+的浓度梯度减小,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或停止。Na+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Na+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情况也称渗透性利尿(osmoticdiuresis)。糖尿病患者或正常人进食大量葡萄糖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可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将阻碍水和NaCl的重吸收,不仅尿中出现葡萄糖,而且尿量也增加。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即由渗透性利尿所致。临床上给病人静脉注入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mannit01)等,也可产生渗透性利尿效应。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可引起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使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血管升压素的分泌,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相反,大量饮水后,体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或停止,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尿液稀释。若饮用生理盐水,则排尿量不会出现饮清水后的那种变化。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A.酪氨酸 B.脯氨酸 C. 半胱氨酸 D.异亮氨酸 127 体内经代谢可转变生成牛磺酸的氨基酸的是 128 属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

【答案与解析】 127 C 128 D 半胱氨酸首先氧化成磺基丙氨酸,再经磺基丙氨酸脱羧酶催化,脱去羧基生成

牛磺酸。牛磺酸是结合胆汁酸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

A.SSB B.DnaB 蛋白 C.DNA-poll D.DnaG 蛋白 129 解螺旋酶是 130 合成引物的是 【答案与解析】 129 B 130 D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DNAbindingprotein,SSB):作为模板的DNA

处于单链状态,而DNA分子只要符合碱基配对,又总会有形成双链的倾向,以使分子达到稳定状态和免受胞内广泛存在的核酸酶降解。细胞内存在SSB,此蛋白质曾被称为螺旋反稳定蛋白(HDP),SSB作用时表现协同效应,保证SSB在下游区段的继续结合。可见,它不像聚合酶那样沿着复制方向向前移动,而是不断地结合、脱离的。SSB的作用是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的完整。2.复制过程需要引物(primer),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在解链的基础上,已形成了DnaB(即解螺旋酶)、DnaC蛋白与起始点相结合的复合体'此时引物酶进入。形成含有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即DnaG蛋白)和DNA的起始复制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A. hnRNA B.siRNA C. snoRNA D. 23SrRNA 131 能对外源侵入的双链RNA进行切割的核酸是 132 能与核内蛋白质组成核蛋白体的是

【答案与解析】 131 B 132 D 小干扰RNA(siRNA)是细胞内一类双链RNA(dsRNA)在特定情况下通过一定酶

切机制,转变为具有特定长度(21~23个碱基)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RNA。双链siRNA参与RISC组成,与特异的靶mRNA完全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阻断翻译过程。这种由siRNA介导的基因表达抑制作用被称为RNA干涉(RNAinterference,RNAi)。RNA实际上是通过降解特异mRNA、在转录后水平发生的一种基因表达调节机制,是生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对抗外源基因侵害的自我保护现象。它能识别、清除外源dsRNA或同源单链RNA,提供了一种防御外源核酸入侵的保护措施。同时,由于外源dsRNA导入细胞后也可以引起与dsRNA同源的mRNA降解,进而抑制其相应的基因表达,RNAi又被作为一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各种细胞核糖体都有大、小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由多种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protein,rp)和rRNA组成。原核细胞的大亚基(50S)由23SrRNA、5SrRNA和36种蛋白质组成;小亚基(30S)由16SrRNA和211种蛋白质组成,大、小亚基结合形成70S的核糖体。真核细胞的大亚基(60S)由28SrRNA、5.8SrRNA、5SrRNA和49种蛋白质组成;小亚基(40S)由18SrRNA和33种蛋白质组成,大、小亚基结合形成80S的核糖体。

A.溃疡长轴与肠道长轴平行 B.溃疡长轴与肠道长轴垂直

C.弥漫性小溃疡上有假膜形成 D.溃疡呈三角烧瓶状 133 肠结核的病变特征是 134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是

【答案与解析】133 B 134 C 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

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溃疡愈合后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每见纤维素渗出和多数结核结节形成,连接成串,这是结核性淋巴管炎所致。由于黏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呈潜行性,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结节病 C急性蜂窝织炎 D急性重症肝炎 135 属于化脓性炎的是 136 属于肉芽肿性炎的是

【答案与解析】 135 C 136 B 1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

点。化脓性炎多由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亦可由组织坏死继发感染产生。化脓性炎依病因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和脓肿。2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叫肉芽肿性炎,肉芽肿中激活的巨噬细胞常呈上皮样形态。不同的病因可引起形态不向的肉芽肿,病理学家常可根据肉芽肿形态特点做出病因诊断。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1).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和麻风。另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伤寒也属于肉芽肿性炎症。#2).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包括组织胞质菌病、新型隐球菌病和血吸虫病。#4).异物例如手术缝线、石棉、铍、滑石粉(可见于静脉吸毒者)、隆乳术的填充物、移植的人工血管。#5).原因不明如结节病。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为病变特征。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结核、麻风、梅毒、伤寒和结节病等都属于肉芽肿性炎。

A.空润性肺结核 B.细菌性痢疾 C.小叶性肺炎 D.鼠疫 137 属于出血性炎的是 138 属于纤维素性炎的是

【答案与解析】 137 D 138 B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纤维素性

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黏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伪膜性炎。白喉的伪膜性炎,若发生于咽部不易脱落则称为固膜性炎;发生于气管较易脱落则称为浮膜性炎,可引起窒息。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绒毛心”)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炎,除了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外,亦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大叶肺炎。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出血性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A.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B.结核性心包炎 C.肿瘤性心包炎 D.化脓性心包炎 139 常胸痛剧烈,持续发热,多数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见于 140 心包摩擦音少见

【答案与解析】 139 A 140 C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常以剧烈胸痛、发热为特点,多数患者可闻及

心包摩擦音;而起病缓慢,伴发热、胸痛、心包摩擦音等为主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结核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常为全身败血症的表现之一,病情较凶险、高热、胸痛等;而肿瘤性心包炎常无胸痛表现,心包摩擦音少见。

A.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B.轻度性格改变 C.昏睡和精神错乱 D.意识错乱和睡眠倒错 141 肝性脑病一期的表现是 142 肝性脑病四期的表现是

【答案与解析】 141 B 142 A 肝性脑病发生在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分流的基础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如性格改变、智力下降、行为失常、意识障碍等)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如扑翼样震颤、肌阵挛、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等)。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和脑电图改变,可将肝性脑病的临床过程分为四期。分期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疗效判断。一期(前驱期)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flappingtremor)。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略。二期(昏迷前期)嗜睡、行为异常(如衣冠不整或随地大小便)、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及定向力障碍。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神经体征,有扑翼样震颤。三期(昏睡期)昏睡,但可唤醒,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四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浅昏迷时,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hepaticencephalopathy,SHE)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最近已被更名为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hepaticencepalopathy),是指临床上患者虽无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用精细的智力测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这些患者的反应力常降低,不宜驾车及高空作业。

ATSH B r T3 CTT3 D FT3

143 对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最有意义的激素测定是 144 对诊断低T3综合征,最有意义的激素测定是

【答案与解析】 143 A 144 B 1亚临床甲亢(subclinicalhyperthyroidism)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

血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而T3、T4在正常范围,不伴或伴有轻微的甲亢症状。持续性亚临床甲亢的原因包括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替代、甲状腺自主功能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等。文献报告本病的患病率男性为2.8%~4.4%,女性为7.5%~8.5%,60岁以上女性达到15%;我国学者报告的患病率是3.2%。本病的可能不良结果是:①发展为临床甲亢;②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全身血管张力下降、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房纤颤等;③骨质疏松:主要影响绝经期女性,加重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频度增加。诊断本病需要排除引起TSH减低的非甲状腺因素,并且在2~4月内复查,以确定TSH降低为持续性而非一过性。 2低T3综合征也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uthyroidsicksyndrome,ESS),指非甲状腺疾病原因引起的伴有低T3的综合征。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创伤和心理疾病等都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它反映了机体内分泌系统对疾病的适应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清TT3、FT3水平减低,血清rT3增高,血清T4、TSH水平正常。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与T3降低的程度相关,疾病危重时也可出现T4水平降低。ESS的发生是由于:①5’脱碘酶的活性被抑制,在外周组织中T4向T3转换减少;②T4的内环脱碘酶被激活,T4转换为rT3增加,故血清T3减低,血清rT3增高。

A 开放性气胸 B 闭气性气胸 C进行性血气性 D张力性气胸 145 上述疾病中,急需手术探查的是 146 上述疾病中,可引起纵隔扑动的是

【答案与解析】145 C 146 A ①闭合性气胸系胸膜腔内积气,积气量决定肺萎陷的程度和影响呼吸功能的程

度,胸内压仍低于大气压。积气量少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大量积气有呼吸困难时应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闭式胸腔引流。②开放性气胸系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软组织缺损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伤侧胸内压几乎等于大气压,伤侧肺完全萎陷,丧失呼吸功能。健侧胸内压显著低于伤侧,故纵隔向健侧移位,使健侧肺扩张进一步受限,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和移位影响静脉回心血流,引起循环障碍。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的要点是用无菌敷料在呼气末封盖伤口并加压包扎,使成为闭合性气胸再进一步处理。③张力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腔并积累增多,致胸膜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并不断增高,伤侧肺严重萎陷,纵隔移向健侧,使健侧肺受压,腔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张力性气胸是可迅速致死的危急重症。急救处理为迅速用粗针头穿刺胸膜腔减压,并外接单向活瓣装置,使胸膜腔内高压气体易于排出,而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膜腔。以后根据情况再进一步处理。④血胸为胸膜腔内积血,如同时积气为血气胸。出血停止称非进行性血胸,根据积血量多少采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治疗。持续大量出血称进行性血胸,应及时行开胸探查术,清除血块及完善止血。因此,急需手术探查的是进行性血气胸,可引起纵隔扑动的是开放性气胸。

A.急性胆囊炎 B.肝内胆管结石 C.胆囊癌 D.肝脓肿 147 上述疾病中,一般无发热症状的是 148 上诉疾病中,一般AST不升高的是

【答案与解析】147 C 148 C 只有胆囊癌无感染,无发热症状。另外A、B、D三种疾病都累及肝实质,故

实验室检查均可有转氨酶升高,胆囊癌未累及肝时转氨酶可不升高。

A.X线颈椎平片 B.肌电图 C.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D.MRI 149 有助于鉴别脊髓型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的检查方法是 150 有助于鉴别脊髓型颈椎病与髓内肿瘤的检查方法是

【答案与解析】149 C 150 D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

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及体征。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受压的症状及体征。压迫物多来自脊髓前方(中央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临床上以侧束、锥体束损害表现突出,早期颈痛不明显,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有时压迫物可来自侧方(关节突关节增生)或后方(黄韧带肥厚),出现相应的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脊髓空洞症病变在髓内,感觉改变自上而下发展,有感觉分离现象,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可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有助于鉴别脊髓型颈椎病与髓内肿瘤的检查方法是MRI,可全方位地观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察到病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51.存在于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有

A.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B.防止肺水肿 C.其对呼吸阻力几乎没有作用 D.降低吸气阻力 【答案与解析】ABCD 2009年重复考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少

肺泡的回缩力,消除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②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其对呼吸阻力几乎没有作用。

152.胆汁在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中的作用有

A.防止胆固醇析出 B.乳化脂肪 C.运输脂肪分解产物 D.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答案与解析】ABCD 胆汁在消化中的作用主要由胆盐来承担,它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1.乳化

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直径仅为3-l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从而增加了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可加快脂肪酶对脂肪消化分解。 2.促进脂肪的吸收:胆汁中的胆盐能够帮助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从小肠黏膜吸收。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其分子可聚合成为直径3~6um的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及胆固醇等均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即混合微胶粒(mixedmicelle)。这样,胆盐作为运载工具,能将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小肠黏膜表面,从而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如果缺乏胆盐,食人的脂肪将有40%左右不能被消化和吸收。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由于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所以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其他作用: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胃酸;通过肠一肝循环而被重吸收后的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微胶粒中的胆盐(更主要的是卵磷脂)是胆固醇的有效溶剂,因而可防止胆固醇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结晶结石。

153、在肾上管上皮的转运过程中伴有Na+重吸收的有

A.葡萄糖的重吸收 B.氨基酸的重吸收 C.H+的分泌 D.NH3的分泌

【答案与解析】ABC 在肾小管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被重吸收的,它们是伴随着Na+的重吸

收而吸收的。H+的分泌是通过Na+-H+交换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每分泌一个H+必然会伴随着一个Na+的重吸收。NH3是脂溶性分子,它可以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小管腔,故和Na+的重吸收无关。

154、下列激素中,参与机体钙、磷代谢的有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生长激素

【答案与解析】ABCD 容易漏选A。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和由皮肤、肝和

肾等器官联合作用而形成的胆钙化醇(维生素D3)是共同调节机体钙与磷稳态的三种基础激素,称为钙调节激素(calcium-regulatinghormones)。此外,雌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也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七版教材,

155.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

A.尿酸含量增加 B.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C.能量代谢水平升高 D.肌肉收缩无力

【答案与解析】ACD 再次强调教课书上的图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TH是促进机体

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 2.调节新陈代谢:(1)增强能量代谢:TH可使全身绝大多数组织的基础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大,体温也因此而发生相应波动。TH的产热效应(calorigenesis)是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TH促使线粒体增大和数量增加,加速线粒体呼吸过程,氧化磷酸化加强9已在人体一些细胞线粒体内发现解耦联蛋白(UCP),在被T3激活后可使化学能不能转化生成ATP储存,只能以热的形式释放。T3还提高膜Na+,K+-ATP酶的浓度和活性,增加细胞能量消耗。(2)调节物质代谢:1)糖代谢:TH能加速肠黏膜吸收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利用糖以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提高糖代谢速率。TH还能增强肝糖异生,也能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生糖作用。但T4与T3可同时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也能降低血糖。TH水平升高还能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 2)脂类代谢:TH能刺激脂肪合成与分解,加速脂肪代谢速率。正常时,TH可加强胆固醇合成,但同时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可利用性,使更多的胆固醇从血中清除,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甲亢患者血中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甲低者则升高。 3)蛋白质代谢:TH可无特异性地加强基础蛋白质合成,表现为氮的正平衡。高浓度T3可抑制蛋白质合成,引起氮的负平衡。TH分泌过多时,以骨骼肌为主的外周组织蛋白质分解加速,尿酸含量增加,尿氮排泄增加,肌肉收缩无力;骨骼蛋白质分解,血钙升高,骨质疏松。 3.影响器官系统功能:TH是维持机体基础性功能活动的激素,所以对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多数作用是继发于TH促进机体代谢和耗氧过程的。

156.由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生理活动有

A.瞳孔开大 B.骨髓肌血管收缩 C.小肠舒张 D.脂肪分解加强

【答案与解析】ABC 再次强调教课书上的图表。一般而言,NE与a受体(主要是a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B受体(主要是B2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的舒张,但与心肌B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却是兴奋性的。B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与脂肪分解有关。

157.下列氨基酸中,属于疏水氨基酸的有

A.异亮氨酸 B.精氨酸 C.亮氨酸 D.脯氨酸

【答案与解析】ACD 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 158.下列辅酶或基基中,含腺嘌呤的有

A.FMN B.FAD C.NADP D.CoA

【答案与解析】BCD FMN和FAD含有维生素B2,NADP含有维生素PP,CoA含有泛酸。只有FMN不含有

腺嘌呤。

159、天冬氨酸在体内参与的代谢途径有

A.尿素生成 B.血红素合成 C.AMP合成 D.CMP合成

【答案与解析】ACD 天冬氨酸是合成嘌呤、嘧啶的原料,为嘌呤提供第1位氮,为嘧啶提供第1位氮,第4、5、

6位碳。天冬氨酸参与尿素生成,尿素分子中一个氮来自游离氨,另一个氮则来自天冬氨酸。天冬氨酸是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CoA和Fe2+

160、下列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复制特点的比较中,正确的有

A.真核生物的复制可能需要端粒酶参与 B.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点短于原核生物

C.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点少于原核生物 D.真和生物DAN聚合酶的催化速率高于原核生物 【答案与解析】AB 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比E.coli的oriC短。原核生物是单复制子,而真核生物是多顺反子,

有多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复制速度比原核生物慢很多,复制的终止需要端粒酶参与。

161.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化学本质属于多肽 B.许多癌基因表达产物有的属于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 C.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起作用 D.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功能

【答案与解析】ABCD 生长因子是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多肽物质;它作用于靶细胞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

部,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根据生长因子产生细胞与接受生长因子作用的细胞相互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模式:①内分泌(endocrine):生长因子从细胞分泌出来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远端靶细胞。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源于血小板,作用于结缔组织细胞。②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作用于邻近的其他类型细胞,对合成、分泌该生长因子的自身细胞不发生作用,因为它缺乏相应受体。③自分泌(autocrine):生长因子作用于合成及分泌该生长因子的细胞本身。生长因子以后两种的作用方式为主。生长因子由不同的细胞合成后分泌,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这些受体有的是位于细胞膜上;有的是位于细胞内部。许多癌基因表达产物有的属于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有的属于胞内信息传递体抑或核内转录因子

162.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有

A.基因矫正 B.基因置换 C.基因增补 D.“自杀基因”的应用

【答案与解析】ABCD 基因治疗的总体策略:(一)基因矫正:纠正致病基因中的异常碱基,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二)基因置换:指用正常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三)基因增补:把正常基因导入体细胞,通过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使其表达,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使原有基因的功能得到增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除去 (四)基因失活:将特定的反义核酸(反义RNA、反义DNA)和核酶导入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五)“自杀基因”的应用:在某些病毒或细菌中的某基因可产生一种酶,它可将原无细胞毒或低毒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物质,将细胞本身杀死,此种基因称为“自杀基因” (六)免疫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是把产生抗病毒或肿瘤免疫力的对应与抗原决定族基因导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如细胞因子(cytokine)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等。 (七)耐药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是在肿瘤治疗时,为提高机体耐受化疗药物的能力,把产生抗药物毒性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使机体耐受更大剂量的化疗。

163.高血压病可引起的脑内病变有

A.脑水肿 B.脑梗死 C.脑出血 D.脑疝形成 【答案与解析】ABCD 由于脑细小动脉硬化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可发生:①高血压脑病:

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有时血压急剧升高,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称为高血压危象。象见于高血压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的各个时期;②脑软化:由于脑的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即微梗死灶。光镜下,梗死灶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后期坏死组织被吸收,由胶原组织增生修复;③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致命性的并发症。脑出血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桥脑和小脑。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和牵引,致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脑出血的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性出血.亦可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局部膨出形成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致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内囊出血都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而感觉消失;出血破入侧脑室时,患者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左侧脑出血常引起失语:桥脑出血可引起同侧面神经及对侧上下肢瘫痪:脑出血可因血肿占位及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形成。

16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有

A.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C.病变严重者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D.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答案与解析】ABCD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

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变由免疫复合物引起。临床简称急性肾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小球血量减少。病变严重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局部出血,可伴血栓形成。部分病例伴有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并有炎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内有颗粒状IgG、IgM和C3沉积。电镜检查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呈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基膜内或系膜区。

165. 大肠癌的肉眼类型有

A.隆起型 B.溃疡型 C.狭窄型 D.胶样型

【答案与解析】ABD 大肠癌肉眼观大体形态分以下四型: 1.隆起型:肿瘤呈息肉状或盘状向肠腔突出,可伴

表浅溃疡,多为分化较高的腺癌。 2.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溃疡或呈火山口状.本型较多见。 3.浸润型:癌组织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常累及肠管全周,导致局部肠壁增厚,变硬,若同时伴有肿瘤问质结缔组织明显增多,则使局部肠管周径明显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4.胶样型;肿瘤表面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此型肿瘤预后较差。

166.原发性肺结核病理特点有

A.病灶多位于肺尖部 B.常循血道播散

C.常循淋巴道播散 D.绝大多数病例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答案与解析】BCD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最初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近胸膜处形成1~1.5cm大小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绝大多数病例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结核杆菌游离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循淋巴液引流到局部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原发综合征形成后,虽然在最初几周内有细菌通过血道或淋巴道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但由于细胞免疫的建立,95%左右的病例不再发展.病灶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有时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病灶多位于肺尖和浸润性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

167.下列大肠息肉病变中,属于癌前病变的有

A.幼年性息肉 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C.化生性息肉 D.腺瘤性息肉 【答案与解析】BCD 大肠息肉中,化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都是癌前病变。 168、引起肾病综合症的肾炎类型有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答案与解析】ACD 多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主要由原发

性肾小球病引起,成人的肾病综合征则很可能与系统性疾病有关。膜性肾小球病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分别是引起成人和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淀粉样物沉积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的肾脏病变也可导致肾病综合征。

169、利尿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下列提法不正确的有

A.过度肥胖患者禁用 B.不适用于老年患者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C.血脂异常较为适用 D.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病3级患者

【答案与解析】ABD 利尿剂适用于老年人、肥胖病人、高盐饮食者、心力衰竭、哮喘并肺心病、单纯收缩期高

血压、伴钾潴留的肾损害等病人,伴有心力衰竭的更为适合。相对禁忌证是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等病人。

170.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的特点有

A.积液性性质为不典型的渗出液或漏出液 B.CEA大于20ug/L C.糖含量降低 D.ADA小于45U/L

【答案与解析】ABCD 腺苷脱氨酶(ADA)在淋巴细胞内含量较高。结核性胸膜炎时,因细胞免疫受刺激,淋

巴细胞明显增多,故胸水中ADA多高于45U/L。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较高。HIV合并结核患者ADA不升高。癌胚抗原(CEA)在恶性胸水中早期即可升高,且比血清更显著。若胸水CEA>20ug/L或胸水/血清CEA>1,常提示为恶性胸水,其敏感性40%~60%,特异性70%~88%。正常胸水pH接近7.6。pH降低可见于不同原因的胸腔积液,脓胸、食管破裂、类风湿性积液pH常降低,如PH

171.在治疗结肠炎的药物中,可避免在小肠近段被吸收,而在结肠内发挥药效的氨基水杨酸制剂有

A.柳氨磺吡啶 B.巴柳氮 C.美沙拉嗪 D.奥美拉唑

【答案与解析】BC 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肠菌分解

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该药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用药方法:4g/d,分4次口服。病情完全缓解后仍要继续用药长期维持治疗。该药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餐后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反应。另一类不良反应属于过敏,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复查血象,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改用其他药物。口服5-ASA新型制剂可避免在小肠近段被吸收,而在结肠内发挥药效,这类制剂有各种控释剂型的美沙拉嗪(mesalamine),奥沙拉嗪(olsalazine)和巴柳氮(balsalazide)。口服5-ASA新型制剂疗效与SASP相仿,优点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缺点是价格昂贵,因此对SASP不能耐受者尤为适用。5-ASA的灌肠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栓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者。

172.下列选项中,能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症的疾病有

A.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B.Goodpasture综合征

C.重症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重症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与解析】ABCD 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肾小球病 1.继发性: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均可引起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依据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异检查,鉴别诊断一般不难。 2.原发性肾小球病:有的病理改变并无新月体形成,但病变较重和(或)持续,临床上可呈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如重症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重症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临床上鉴别常较为困难,常需做肾活检协助诊断。

17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有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D.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答案与解析】BD 按发病机制,HA的临床分类如下: (一)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HA 1.红细胞膜异常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等。(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连膜蛋白异常,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 (2)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此外,核苷代谢酶系、氧化还原酶系等缺陷也可导致HA。 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1)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S、D、E等。 (2)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地中海贫血。 4.血红素异常(1)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如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根据生成的卟啉种类,又分为原卟啉型、尿卟啉型和粪卟啉型。(2)铅中毒影响血红素合成可发生HA。 (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 1.免疫性HA (1)自身免疫性HA温抗体型或冷抗体型(冷凝集素型、D-L抗体型);原发性或继发性(如SLE、病毒或药物等)。(2)同种免疫性HA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HA等。 2.血管性HA (1)微血管病性HA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TTP/HU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等。(2)瓣膜病如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及人工心瓣膜、血管炎等。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如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3.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4.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血浆中渗透压改变和化学因素如苯肼、亚硝酸盐类等中毒,可因引起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溶血。

174.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变,这些病变包括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A.感染 B.溃疡 C.深层组织破坏 D.畸形

【答案与解析】ABC 易漏选A。糖尿病足: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

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畸形不是糖尿病足的表现。

175.血钾浓度过高时,可以降低血K+浓度的措施有

A.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00ml B.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 C.25%葡萄糖溶液200ml,每5g糖加入1u胰岛素,静脉输注 D.透析疗法

【答案与解析】ACD 降低血钾浓度,可采取: (1)促使K+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先静脉注射5%

碳酸氢钠溶液60~100ml,再继续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这种高渗性碱性溶液输入后可使血容量增加,不仅可使血清K+得到稀释,降低血钾浓度,又能使K+移入细胞内或由尿排出。同时,还有助于酸中毒的治疗。注入的Na+可使肾远曲小管的Na+、K+交换增加,使K+从尿中排出。 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每5g糖加入正规胰岛素lu,静脉滴注。可使K+转入细胞内,从而暂时降低血钾浓度。 ③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 (2)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可口服,每次15g,每日4次。可从消化道带走钾离子排出。为防止便秘、粪块堵塞,可同时口服山梨醇或甘露醇以导泻。 (3)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

176.外科引流的主要目的有

A.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 B.有利于伤口愈合 C.预防吻合口漏 D.治疗吻合口漏

【答案与解析】ABD 感染性液体(指脓液):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

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非感染性液体:包括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安置在腹腔的低位、吻合口、或易发生出血渗出的部位,以便于引流腹腔内积存的液体,预防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或肠吻口发生漏、胰腺手术防止胰瘘。也有一定程度的预防吻合口漏的作用,不是目的。

177.膀胱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有

A.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B.鳞癌和腺癌各占2%~3% C.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好发于婴幼儿 D.近l/3的膀胱癌为多发性肿瘤

【答案与解析】ABCD 膀胱肿瘤95%以上为上皮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鳞癌和腺癌各占

2%~3%。 近l/3的膀胱癌为多发性肿瘤。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

178.下列关于气性坏疸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B.常是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C.可出现黄疸 D.预防的关键是尽早彻底清创

【答案与解析】ABCD 气性坏疽(gasgangrene)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此类

感染因其发展急剧,预后严重。已知的梭状芽胞杆菌有多种,引起本病主要的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溶组织杆菌等。感染发生时,往往不是单一细菌,而是几种细菌的混合。各种细菌又有其生物学的特性,根据细菌组合的主次,临床表现有所差别,有的以产气显著,有的以水肿显著。伤后污染此菌的机会很多,但发生感染者不多。因为这类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具备缺氧环境。如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挤压伤伴有深部肌肉损伤、上止血带时间过长或石膏包扎过紧,邻近肛周、会阴部位的严重创伤,继发此类感染的几率较高。创伤后并发此症的时间最早为伤后8~10小时,最迟为5~6日,通常在伤后1~4日。临床特点是病情急剧恶化,烦躁不安,杂有恐惧或欣快感;皮肤、口唇变白,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逐步上升。因组织分解、液化、腐败和大量产气(硫化氢等),伤口可有恶臭。局部探查时,如属筋膜上型,可发现皮下脂肪变性、肿胀;如为筋膜下型,筋膜张力增高,肌肉切面不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酸中毒,全身情况可在12~24小时内全面迅速恶化。渗出物涂片染色可发现革兰阳性染色粗大杆菌。X线照片检查常显示软组织间有积气。预防的关键是尽早彻底清创,包括清除失活、缺血的组织、去除异物特别是非金属性异物、对深而不规则的伤口充分敞开引流(避免死腔存在)筋膜下张力增加者,应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张等。

179.可不出现骨折特有体征的骨折有

A.裂缝骨折 B.嵌插骨折 C.青枝骨折 D.完全骨折

【答案与解析】ABC 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可分为:(1)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

多见于颅骨、肩胛骨等。(2)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但骨折的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擦感应在初次检查病人时予以注意,不可故意反复多次检查,以免加重周围组织损伤,特别是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可不出现上述三个典型的骨折特有体征,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以便确诊。嵌插骨折也是稳定骨折,不出现骨折的特有体征。

180因软组织挛缩可出现Thomas征阳性的有

A.外收肌 B.髂腰肌 C.髂股韧带 D.髋关节前方关节囊

【答案与解析】BCD “4”字试验主要检查髋关节旋转功能,说明有无髋关节内病变或内收肌痉挛。Thomas试验:

测试髋的屈曲畸形,髋关节屈曲挛缩是由于髂腰肌紧张,而臀肌相对弱所致。临床可通过Thomas和Staheli试验检查有无屈髋畸形。托马斯(Thomas)征是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的方法。病人平卧于硬桌(床)上,检查者将其健侧髋、膝关节完全屈曲,使膝部贴住或尽可能贴近前胸,此时腰椎前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贴于床面,若患髋不能平伸于床面,出现屈曲畸形,即能一目了然,大腿与床面形成的角度即为屈曲畸形的角度。髋关节不能伸直,除关节本身的因素外,关节前部的软组织(如髂腰肌、髂股韧带、髋关节前部的关节囊)挛缩均可出现Thomas征阳性。

2011考研西医综合“一对一”模拟试题

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但骨折的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擦感应在初次检查病人时予以注意,不可故意反复多次检查,以免加重周围组织损伤,特别是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可不出现上述三个典型的骨折特有体征,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以便确诊。嵌插骨折也是稳定骨折,不出现骨折的特有体征。

180因软组织挛缩可出现Thomas征阳性的有

A.外收肌 B.髂腰肌 C.髂股韧带 D.髋关节前方关节囊

【答案与解析】BCD “4”字试验主要检查髋关节旋转功能,说明有无髋关节内病变或内收肌痉挛。Thomas试验:

测试髋的屈曲畸形,髋关节屈曲挛缩是由于髂腰肌紧张,而臀肌相对弱所致。临床可通过Thomas和Staheli试验检查有无屈髋畸形。托马斯(Thomas)征是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的方法。病人平卧于硬桌(床)上,检查者将其健侧髋、膝关节完全屈曲,使膝部贴住或尽可能贴近前胸,此时腰椎前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贴于床面,若患髋不能平伸于床面,出现屈曲畸形,即能一目了然,大腿与床面形成的角度即为屈曲畸形的角度。髋关节不能伸直,除关节本身的因素外,关节前部的软组织(如髂腰肌、髂股韧带、髋关节前部的关节囊)挛缩均可出现Thomas征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