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边玉芳解读0-12岁孩子发育规律

更新时间:2024-05-01 0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师大教授边玉芳解读0—18岁孩子

成长规律

读懂孩子,这是家长的必修课。让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带我们走进0—18岁孩子的世界。

0~6岁

*感知是孩子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鼓励孩子爬行、多与孩子游戏,可促进孩子感知觉发展。

*孩子大脑快速发育,包括大脑皮层的发育、大脑两半球功能专一化。孩子“坐不住”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抑制力差所致。

*孩子的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和顺序原则。 *孩子说谎是其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说谎可以分为想象型说谎、虚荣型说谎、自卫型说谎。

*孩子的分享行为于2~4岁的孩子开始萌芽。5~6岁的孩子分享行为飞速发展。

*初入幼儿园,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分离焦虑一般经历强烈反应阶段、调整波动阶段、基本适应阶段与二次适应阶段。

*3~6岁是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时期。

*1~2岁主要培养孩子独立饮食和排便的习惯。3~4岁是孩子行为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是孩子情感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1岁半到2岁孩子的坚持性开始萌芽,但坚持性水平较低。3~5岁对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非常重要。

*4岁左右是促进孩子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3~4岁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时期。 *3~5岁是孩子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1

*3岁前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对婴幼儿而言,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算是阅读行为。合作式亲子共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0~3岁的孩子能区分数的多少。3~5岁的孩子能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6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初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

6~12岁

*小学阶段,虽然大脑的发展速度不如婴幼儿时期那么快,但小学生大脑的发展仍快于身体其他部分的发展,并且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小学生集中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仍然较弱。7~10岁的孩子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

*小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记忆、机械记忆逐渐发展为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并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低年级孩子不太能进行系统观察;中年级孩子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高年级孩子观察时能抓住重点,能发现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呈下滑趋势,从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分化在中年级开始出现,在高年级加剧。

*小学阶段,孩子的自信来自于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方面。

*小学阶段孩子的说谎与诚实有关。

*小学生已能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对情绪进行合理的解释。

2

*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渐学会独立调节情绪,对承认的依赖性减小。使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从以情绪为中心逐渐向以问题为中心变化。

*小学阶段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降低,在高年级亲子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比较紧张、容易产生冲突。

12~18岁

*中学阶段,孩子的性生理逐渐成熟。

*中学阶段孩子脑区发育的不平衡使孩子情绪体验增强、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因而情绪多变、不稳定。

*追求情绪自主是青春期孩子情绪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叛逆行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沉默型和阳奉阴违型。

*性好奇和性冲动是青春期男孩重要的性心理特征;性意识觉醒使女孩从“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

*中学阶段是改变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中学阶段,有一定的亲子冲突是正常的,言语和情绪冲突是中学阶段亲子冲突的主要形式。

*中学阶段,自我评价降低。

*中学阶段孩子自身产生负责任的要求,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

*中学阶段培养自主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十分重要。 *中学阶段是领导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进入异质社交阶段,异性交往需求增加。 *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减少,冲突性增加。

3

*中学阶段,内部学习动机更重要,学习动机中的回避失败倾向明显,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中学生的重要学习动机。

(内容摘自《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