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练习
更新时间:2024-05-03 19: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财政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选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2))。 (1)企业;(2)国家;(3)家庭;(4)社会团体与组织。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4))。 (1)社会条件;(2)文化条件;(3)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4)国家的产生。 3.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的是((4))。 (1)海上灯塔;(2)汽车尾汽;(3)企业对资源的配置;(4)义务教育。 4.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这是因为((2))。
(1)财政与国家有本质联系;(2)财政分配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3)财政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4)财政具有公共性。 5.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产品中的((2))。
(1)C+V部分;(2)C+M部分;(3)V部分;(4)M部分。
6.财政分配的目的是((2))。
(1)调节经济;(2)实现国家职能;(3)实现社会公平;(4)促进经济发展。 7.最早的财政范畴是((1))。
(1)捐税;(2)公债;(3)国家预算;(4)通货膨胀。
8.财政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公债和国家预算最早出现于 ((2)) 。 (1)奴隶社会后期;(2)封建社会后期;(3)资本主义社会后期;(4)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9.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是((2))。
(1)国家的产生;(2)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3) 商品经济;(4)私有制。 10.财政的本质是((4))。
(1)物物交换;(2)货币收支关系;(3)社会财富的使用;(4)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1.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1))地位。 (1)主导;(2)辅助;(3)补充;(4)中介。 12.价格分配指的是((3))。
(1)商品的等价交换; (2)使用价值与价值背离; (3)价格与价值背离引起的国民收入再分配;(4)财政对价格的指导。 13.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分配范畴的是((4))。
(1)企业发工资;(2)向银行贷款;(3)国家征税;(4)收藏品高价拍卖。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1))。 (1)市场配置;(2)财政配置;(3)计划配置;(4)银行配置。 二、多项选择题
1.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分配形式主要有((1)、(2)) 。
(1)实物形式;(2)力役形式;(3)货币形式;(4)价值形式。 2.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财政新范畴有((2)、(4))。 (1)捐税;(2)公债;(3)专卖收入;(4)国家预算;(5)力役。 3.财政产生的条件是((3) 、(4))。
(1)交换的出现;(2)阶级的出现;(3)国家的出现;(4) 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 4.国家财政是一个((1)、(2)、(4))。
(1)政治范畴;(2)经济范畴;(3)社会范畴;(4)历史范畴;(5)永恒范畴。 5.财政的构成要素主要指((1)、(2)、(3)、(4))。
(1)财政分配的主体;(2)财政分配的客体;(3)财政分配的目的;(4)财政分配的本质。
6.国家筹集和运用资金的两条渠道是((3)、(4))。
(1)工资分配;(2)价格分配;(3)财政分配;(4)信贷分配;(5)财务分配。 7.财政与生产的关系可表述为((1)、(3))。
(1)生产决定财政;(2)生产反作用于财政;(3)财政反作用于生产;(4)财政决定生产。 8.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1)、(2)、(4))。
(1)价格变化引起流转税收入变化;(2)价格变化影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规模; (3)通货膨胀使公用事业开支增加;(4)通货膨胀可能使纳税人进入较高税率档次。 9.财政三职能是指((1)、(2)、(3))。
(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增长职能;(4)监督职能;(5)计划职能。 10.财政的一般特征是((1) 、(2)、(3))。
(1)国家主体性;(2)无偿性;(3)强制性;(4)阶级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公债、国家预算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的财政范畴。(×) 2.财政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
3.财政分配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它通过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分配关系来实现的。(√)
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纳税人。(×)
5.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无偿性。(√) 6.财政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的出现。(√)
7.在商品等价交换中不会产生价值量的转移,从而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8.合理的财政分配是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如果财政收支长期失衡,社会价格水平终将上涨。(×)
四、名词解释 1.财政; 2.价格分配 3.社会总产品 4.公共产品
5.外部性 五、问答题
1.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其是如何产生的? 2.试述不同历史阶段财政的特点。 3.试述财政职能。
4.试分析财政与价格及工资分配的关系。 5.试述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 财政收入
一、单选题
1.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收入是((2))。 (1)公产收入;(2)债务收入;(3)规费收入;(4)投资收入。 2.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2))。
(1)税收收入;(2)规费收入;(3)国有资产收入;(4)债务收入。 3.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是((3))。 (1)所得税;(2)公债;(3)上缴利润;(4)流转税。
4.国家对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征收所得税是凭借((3))。
1
(1)政治权力;(2)资本所有权;(3)法人财产权;(4)经营权。 5.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1))。
(1)税收;(2)上缴利润;(3)债务收入;(4)国有资产收入。 6.商标注册费属于((2))。
(1)事业收入;(2)规费收入; (3)公产收入;(4) 资源收入。
7.公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原因在于公债具有((3))。 (1)强制性;(2)国家主体性;(3)有偿性;(4)固定性。
8.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从国有企业中取得的收益叫做((3))。 (1)国有利润收入;(2)预算外收入;(3)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4)公产收入。 9.按((4))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来自C、V、M三部分。 (1)收入来源;(2)收入性质;(3)收入形式;(4)价值构成。 10.目前,我国财政收入最大部分来源于((4))。
(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3)第三产业;(4)第四产业。 11.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4))。
(1)经济发展水平;(2)价格水平;(3)生产技术水平;(4)分配体制及政策。 12.财政收入来源的最主要对象是((4))。
(1)社会总产品;(2)社会总产值;(3)国民收入;(4)社会纯收入。 13.“档次爬升”效应产生的税制基础是((3))。
(1)定额税率;(2)比例税率;(3)累进税率;(4)累退税率。 14.将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和境外国有资产是按((2))。
(1)存在形态;(2)所处地理位置;(3)经济用途;(4)隶属关系。
15.将国有资产按经济用途分类,国有资产可分为((3))。
(1)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价值形态的国有资产和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3)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4)生产性国有资产和非生产性国有资产。
16.国家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采取所得税和利润上缴两种形式即“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是((1))。
(1)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2)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3)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资产属国家所有;(4)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 17.中央政府以本级政府名义举借的债务称为((2))。 (1)公债;(2)国债;(3)政府机构债;(4)金边债券。 1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的公债是((4))。
(1)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 (2)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 (3)建国初期的“人民折实公债”;(4)清政府的“息借商款”。 19.下列观点中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有((3))。
(1)举借公债会增加财政困难;(2)公债减少了社会投资; (3)公债数额不应受限制; (4)公债数额应受限制。
20.公债可分为契约性借款和公债券,这是按哪种标准划分的((1))。 (1)按举债形式;(2)按期限长短;(3)按发行主体;(4)按公债用途。 21.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1))年之内的债券作为短期债券。
(1)1年;(2)2年; (3)5年;(4)10年。
22.国家将发行的公债统一售于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的方法,称为((4))。 (1)公募法;(2)公卖法;(3)摊销法;(4)包销法。
23.若公债的利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应实行((2))。 (1)平价发行;(2)折价发行;(3)溢价发行;(4)等价发行。
2
二、多项选择题
1.外债结构通常是指((1)、(2)、(3)、(4)) 等。
(1)期限结构;(2)来源结构;(3)币种结构;(4)利率结构。 2.反映一个国家外债规模的指标通常有((1)、(2)、(3))。
(1)偿债率;(2)经济债务率;(3)出口债务率;(4)债务依存度;(5)财政依存度。 3.外债形式一般表现为((1)、(2)、(3)、(4)、(5))。
(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3)出口信贷; (4)外国银行贷款;(5)发行国际债券。
4.我国公债的发行方式有((1)、(2)、(3)、(4))。
(1)直接发行;(2)代销发行; (3)承购包销发行;(4) 招标拍卖发行。 5.国内公债发行条件包括((1)、(2)、(3)、(4)、(5))。 (1)公债发行额;(2)公债的期限;(3)公债的发行价格;
(4)公债票面金额与编号;(5)公债的利率。
6.通常公债利率水平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1)、(2)、(3)、(4))。
(1)市场利率水平;(2)政府信誉;(3)社会闲置资金;(4)期限长短;(5)中介机构资金实力。 7.按国有资产存在形态分类,可将其分为( (3)、(4))。 (1)经营性国有资产;(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3)有形资产; (4)无形资产;(5)境内国有资产;(6)境外国有资产。
8.下列哪些资产属于经营性国有资产( (3)、(4) 、 (5))。 (1)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实施;(2)政府机构大楼;(3)国有企业设备; (4)国有企业厂房;(5)国有企业注册商标。
9.目前,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主要有((1)、(2)、(3))。 (1)利润;(2)租金;(3)股利;(4)所得税;(5)产权转让收入。 10.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1)、(2)、(3)、(4))。
(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入;(3)债务收入; (5)非税收入。 11.自然经济社会中,财政收入主要以((1)、(2))取得。 (1)实物形式;(2)力役形式;(3)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12.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2)、(3)、(4))。
(1)国家主体性;(2)强制性;(3)无偿性;(4)固定性;(5)交换性。 1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因素有((1)、(2)、(3)、(4))。
(1)经济水平; (2)价格水平;(3)经济制度;(4)管理水平。
14.如果将V理解为劳动者工资或劳动报酬,则我国目前来自V部分的财政收入包括((1)、(3))。
(1)个人所得税;(2)劳动者交纳的社会保障基金; (3)个人用工资购买的国库券;(4)个人股东股利收入。 15.财政收入原则包括((1)、 (3)、(4))。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2)兼顾中央、集体两级利益原则; (3)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4)合理负担原则。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是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
2.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理论基础在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3.按存在形态分,可以把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4.把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是按隶属关系分类。(×) 5.国有企业利润实现后,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
3
6.利改税的根本缺陷在于混淆了利和税两个不同概念。(√)
7.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实行“税利分流”改革有助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能体现政府双重职能。(√)
8.国家凭借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可以取得一定的资产收益,通常的基本形式是税利。(×) 9.国家参与集体企业纯收入分配的形式可以采取税利并存的形式。(×) 10.公债是国家信用的唯一形式。(×) 11.公债是一种一般性财政收入形式。(×) 12.地方财政举借的债务不属国债范畴。(√) 四、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2.预算收入;3.预算外收入;4.债务收入;5.国有资产收入;6.规费收入;7.税收收入;8.公债;9.税利分流。 五、问答题
1.财政收入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说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是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 2.试述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简述公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简述公债的发行条件和发行方式。 5.简述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和方式。
第三章 税收
一、单选题
1.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2))为前提的一种特殊分配形式。 (1)生产资料所有权;(2)政治权力;(3)生产关系;(4)国有产权。 2.以((2))为标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征税实体;(2)税负是否转嫁;(3)计税依据;(4)课税对象。 3.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1))。
(1)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2)商品销售的竞争程度; (3)商品交换的频率; (4)商品的供求关系。
4.流转税主要采用((2))税率。
(1)累进税率;(2)比例税率;(3)定额税率;(4)浮动税率。 5.税收最初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在((1))。
(1)奴隶社会;(2)封建社会;(3)资本主义社会;(4)社会主义社会。 6.税收的基本特征是((2))。
(1)强制性、公平性、固定性;(2)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强制性、普遍性、固定性;(4)强制性、有偿性、交换性。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2))。
(1)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2)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3)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4)收入的公平分配。
8.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3))。
(1)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2)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3)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4)收入的公平分配。
4
9.瓦格纳提出的“充足”和“弹性”原则包含于((1))。
(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
10.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中的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原则后来被瓦格纳概括为((4))。 (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 11.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四原则的社会背景为((1))。 (1)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3)崇尚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国家进行反周期政策运作。
12.税收负担是指((2))。
(1)税负的最终承担者;(2)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3)企业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收;(4)个人实际承受的税收。 13.依据考察层次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1))。
(1)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2)国家税收负担和法人税收负担; (3)流转税税收负担和所得税税收负担;(4)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 14.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是((2))。
(1)供求关系的变化;(2)价格变动;(3)价格变动和供求关系的变化;(4)指令性计划。 15.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易((2))。 (1)后转;(2)前转;(3)混转;(4)消转。
16.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2))前转。 (1)难;(2)容易;(3)无法确定;(4)频繁。
17.以课税对象分类,税收可分为((3))。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税; (2)直接税和间接税; (3)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 (4)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8.现行税制体系中的增值税属于((3))。
(1)财产税类;(2)行为税类;(3)流转税类;(4)所得税类。
19.以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税收可分为((4))。
(1)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2)直接税和间接税; (3)从量税和从价税;(4)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20.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3))。
(1)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2)从量税和从价税; (3)直接税和间接税;(4)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21.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增值税属于((4))。 (1)中央税;(2)地方税;(3)从量税;(4)中央地方共享税。 22.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消费税属于((1))。
(1)中央税;(2)地方税;(3)从量税;(4)中央地方共享税。 22.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1))。 (1)纳税人;(2)负税人;(3)扣税人;(4)税收最终承担者。 23.((3))是纳税制度的中心环节。
(1)纳税人;(2) 课税对象; (3)税率;(4)税法。 24.反映具体的征收范围和征收广度的是((2))。 (1)税源;(2)税目;(3)税率;(4)税基。
25.累进税率通常适用于((4))。
(1)流转税;(2)行为税;(3)增值税;(4)所得税。 26.对流转额征税,一般适用((1))。
5
(1)比例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全额累进税率;(4)超倍累进税率。 27.契税属于((4))税类。
(1)行为税;(2)流转税;(3)所得税;(4)财产税。 28.印花税属于((4))税类。
(1)流转税;(2) 所得税;(3)财产税;(4)行为税。
29.消费税的征收环节主要在((3))。
(1)零售环节;(2)批发环节;(3)生产和进口环节;(4)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
30.进口货物按组成计税价格和适用税率计征增值税,不得抵扣任何税款,其组成计税价格是((2))。
(1)关税完税价格+关税;(2)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4)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增值税。 31.采用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的产品是((4))。 (1)葡萄酒;(2)鞭炮;(3)化妆品;(4)成品油。 32.我国增值税属于((3))。
(1)收入型增值税;(2)生产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4)流通型增值税。 33.增值税适用((1))税率。
(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超额累进税率;(4)全额累进税率。 34.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2))。 (1)17%;(2)3%;(3)6%;(4)4%。
35.我国对个人所得税实行((4))。
(1)统一所得税制;(2) 综合所得税制;(3)分类预提税制;(4)分类所得税制。
36.2009年某企业从境内外取得应纳税所得额500万元,其中境外所得100万元,该所得已在境外缴纳38万元所得税,请问该企业当年向国内税务机关应缴纳所得税应为((4))。 (1)165万元;(2)132万元;(3)127万元;(4)100万元。 37.某企业2009年7月份销售产品500万元,当月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300万元,发票中注明的增值税为51万元,当月该企业还外购设备一台,价值20万元,发票中注明增值税3.4万元,请问该企业7 月份应纳增值税是多少?(税率17%)((3))。 (1)85万元;(2)14万元;(3)30.6万元;(4)51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1)、(2)、(4))。 (1)固定性;(2)强制性;(3)社会性;(4)无偿性。 2.税收效率原则包括((2)、(3))。
(1)税收的社会效率;(2)税收的行政效率;(3)税收的经济效率; (4)税收的企业效率;(5)税收的投资效率。
3.税收公平原则包括((2)、(3)、(4))。
(1)税收的政治公平;(2)税收的机会公平;(3)税收的社会公平; (4)税收的负担公平;(5)税收的国际公平。
4.税收的社会公平,主要是通过公平税负,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防止两级分化,保证社会稳定。具体说来,公平税负包括((1)、(2))。 (1)横向公平;(2)纵向公平;(3)平均征税;(4)平均税负。 5.下列税种中属于对流转额征税的有((1)、(2)、(4))。 (1)关税;(2)消费税;(3)所得税;(4)增值税;(5)契税。 6.现代税收最核心的原则是((1)、(3))。 (1)效率;(2)便利;(3)公平;(4)确实。
6
7.瓦格纳的税收国民经济原则包括( (3)、(4))。
(1)税收充足;(2)税收弹性;(3)慎选税种;(4)慎选税源。 8.税负转嫁主要形式有((1)、(2)、(3)、(4)、(5))。
(1)前转;(2)后转;(3)混转;(4)税收资本化;(5)辗转转嫁;(6)消转。 9.用以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包括((1)、(2)、(3))。 (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3)国民收入负担率; (4)企业净资产税收负担率。 10.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有((1)、(2)、(3)、(5))。 (1)增值税;(2)营业税;(3)消费税;(4)印花税;(5)关税。 11.增值税类型有((3)、(4)、(5))。
(1)收益型增值税;(2)产值型增值税;(3)生产型增值税; (4)收入型增值税;(5)消费型增值税。
12.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增值税可属于以下哪几类((1)、(2)、(5))。 (1)流转税;(2)间接税;(3)中央税;(4)直接税;(5)中央地方共享税。 13.税制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项,分别是((1)、(3)、(4))。 (1)纳税人;(2)负税人;(3)课税对象;(4)税率;(5)税目。 14.增值税税率包括((1)、(2)、(3))。
(1)基本税率;(2)低税率;(3)零税率;(4)附加税率;(5)高税率。 15.下列商品中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有((1)、(4)、(5))等。 (1)烟酒;(2)高档服装;(3)居民住宅;(4)成品油;(5)鞭炮。 16.减免税的形式有((1)、(2)、(3))。
(1)税基式减免;(2)税率式减免;(3)税额式减免;(4)避税;(5)税源式减免。 17.税基式减免包括((1)、(2)、(3))。
(1)起征点;(2)免征额;(3)项目扣除;(4)跨期结转;(5)财政补贴。 18.现行企业所得税率包括((1)、(2)、(3))。
(1)25%;(2)20%;(3)15%;(4)18%。
19.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实行分类税率,目前所采用的税率有((1)、(4))。
(1)超额累进税率;(2)定额税率;(3)浮动税率;(4)比例税率;(5)全额累进税率。 20.从征税的不同目的来划分((1)、(2))。 (1)财政关税;(2)保护关税;(3)进口关税;(4)进口关税;(5)出口关税;(6)过境关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税收是最早的财政范畴,也是最典型、最主要的财政范畴。(√)
2.“国家分配论”认为国家征税的依据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
3.一项财政收入只有同时具备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项基本特征,方为税收,否则就不是。(√)
4.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就是指国家征税时应尽量节约征税成本,多征税收。(×) 5.税收的横向公平是相同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6.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7.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8.税收负担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
9.凡是税收负担可直接通过产品提价方式向消费者转嫁的税收都视为直接税。(×) 10.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
7
11.税制的核心是纳税人。(×)
1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
13.我国消费税的税率设计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相结合的做法。(√) 14.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计采用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四、名词解释
1.税收;2.税收负担;3.税负转嫁;4.直接税;5.间接税;6.起征点;7.免征额;8.流转税;9.所得税;10.增值税;11.消费税;12.营业税;13.企业所得税;14.个人所得税。 五、问答题
1.税收制度主要有哪些构成要素? 2.增值税有哪几种类型? 3.消费税有何特点?
4.简述个人所得税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区分标准。 5.流转税与所得税各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区别? 六、计算题
1.某国家计划内卷烟厂6月份生产销售100大箱(每大箱5万支)卷烟,收入2750000元(不含增值税)。试计算该卷烟厂应纳消费税。 应纳税额=100×50000×0.003+2750000×56%=15000+1540000=1555000
2.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一月份货物销售额(价税合并定价)为800,000元,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注明增值税额为96,000元,税率为17%,则该公司本月应纳多少增值税?
应纳税额=800000/(1+17%)×17%-96000=20239.32
3.某公司某年底申报利润总额为250000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50000元,申报应纳所得税50000元,年底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经审查尚未弥补以前年度亏损50000元中有25000元已超过延续弥补年限,试计算该公司应弥补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250000-25000)×25%=56250 4.某居民在09年9月份取得以下收入:工资收入8000元,中奖收入15000元,稿酬收入10000元,试问该人9月份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5.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3月份销售商品1000件,每件200元(不含税)。该商品适用17%的税率。当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17000元,当月该公司还购进免税农产品10000元,支付运输费用10000元。请计算该公司2009年3月份需要缴纳多少增值税?
应纳税额=1000×200×17%-17000-10000×13%-10000×7%=15000
6.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钢材2000吨,共付款480万元,已验收入库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期将其中1500吨用于生产应税产品,500吨用于本单位福利设施工程,该纳税人本期对外销售各种应税产品500万元,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按出厂价计算计60万元,该应税产品适用税率17%,试计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500+60)×17%-480/(1+17%)×17%=
7.某企业是从事商品零售的为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3月,取得商品销售额(含增值税)10万元,取得进货普通发票,发票上记载的进货数额是6万元。该企业2009年3月当缴纳多少增值税。
应纳税额=100000/(1+3%)×3%=
8.某烟厂生产烟丝,某年6月销售烟丝取得销售收入120000元(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请计算该厂6月份应纳的消费税税额。(烟丝适用的税率为30%)
应纳税额=120000/(1+17%)×30%=
8
9. 某化工厂2月份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风俗特制一批化妆品分发给本厂职工,其生产成本7000元,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5%,该批化妆品无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试计算该化工厂应纳消费税。(化妆品的比例税率为30%)
应纳税额=[7000× (1+5%)/(1-30%)]×30%=
10. 某贸易公司委托橡胶制品厂加工汽车轮胎一批,发出原材料成本52000元;橡胶制品厂代垫辅助材料1500元,收取加工费5000元,汽车轮胎加工完毕后,由贸易公司收回入库。试计算该贸易公司应纳消费税。(适用税率3%)
应纳税额=[52000+1500+5000/(1-3%)]×3%=
11. 某酒厂2月份生产白酒10吨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21000元(不含增值税)。试计算该酒厂应纳消费税。
应纳税额=10×2000×0.5+21000×20%=
12. 某酒厂将自产特制粮食白酒2000斤用于厂庆活动,每斤白酒成本12元,无同类产品售价。白酒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为10%,请计算该酒厂应纳的消费税税额。 应纳税额=[2000×12×(1+10%)+2000×0.5]/(1-20%)×20%+2000×0.5=
13. 某运输公司2008年12月取得客运收入4万元,货运收入4.25万元,其他运输收入6000元,其中支付给其他联营运输公司运费1万元。计算该公司1月份应纳营业税额为多少?
应纳税额=(40000+42500+6000-10000)×5%= 14. 某文化单位3月份放映电影30场,全部票价收入100000元。另外该单位还开办有一家卡拉OK歌舞厅,本月门票收入30000元,顾客点歌收费12000元,烟酒和饮料零售收入50000元。试计算该文化单位应纳的营业税。(娱乐业税率20%) 应纳税额=100000×3%+(30000+12000+50000)×20%=
15. 某集体企业某年度企业损益表中反映的利润总额为6200000元,试根据以下资料对该利润总额进行调整。
(1)本年列支业务招待费200000元,同期销售收入15000000元;
(2)该企业向非金融机构支付贷款利息,因利率较高多支付利息20000元; (3)该企业上年度亏损250000元未补,该年度为第二年;
(4)该企业获国库券利息45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6200000+(200000-75000)+20000-250000-45000
16. 某集体企业2009年1月份实现各种产品销售收入95万元,产品销售成本为55万元,增值税7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8万元,管理费用1.2万元,财务费用0.8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2008年1-12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60万元,累计已纳所得税37.2万元,试计算该企业2009年1月份应纳所得税。
应纳税额=(95-55-8-1.2-0.8-5)×25%+160×25%-37.2=
17. 某中外合资家电企业,共有在册职工120人,资产3500万元。2009年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2500万元,会计利润600万元,已预缴150万元所得税。经会计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
(1)期间费用中广告费450万元,业务招待费15万元;
(2)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捐款30万元,直接捐赠6万元);
(3)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15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3万元、支出职工福利费23万元和职工教育经费6万元;
(4)去年发生亏损1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9
应纳税所得额=600+(450-375)+(15-9)+6+(23-21)+(6-3.75)-1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5%-150
18. 某企业本年度境内所得为900万元,在境外某国所得100万元。在境外实际缴纳所得税26万元。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纳所得税。
若该企业下一年度的境内、境外所得同上,但在境外某国实际缴纳所得税税额为23万元(优惠3万元),则应计算本期应纳所得税。
19. 某国有企业当年度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万元,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1000万元,税率为40%,特许权使用费200万元,税率为20%;B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为500万元,税率为25%,租金所得300万元,税率为10%,试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20. 某人为某地区引进外资项目,获得介绍服务收入100000元,试计算该个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21. 甲乙丙三个人合作写一本书,取得稿费收入12000元,其中甲分得8000元,乙分得3500元,丙分得500元,试分别计算甲乙丙应纳税额。
22. 王某2008年7月5日购入企业债券2000份,每份购买价格12.20元,购买时支付有关税费400元。2008年8月19日将该债券转让550份,每份卖出价15.30元,转让时支付有关税费150元。试计算王在转让企业债券中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550×(15.3-12.2)-150-400×550/2000]×20% 23. 某外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当月获得薪金收入80000元,试求该职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24. 中国公民王某2012年1月10日取得2011年12月份工资3000元,同时取得2011年一次年终奖20000元,计算王某就该两项所得应纳税额。
=[20000-(3500-3000)]/12=1625
应纳税额=(1625×10%-105)×12=690 25. 某个体工商户全年取得生产,经营所得为140000元,经税务机关核定其成本、费用、损失合计为50000元,试求该个体工商户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26. 某人承包某校办商店,每月领取工资收入500元,年终按承包合同获得收入32400元,试求该承包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第四章 财政支出
一、单选题
1.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是按((1))分类。 (1)经济性质;(2)具体用途;(3)费用类别;(4)形式。
2.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 其他支出五大类,主要是按照((2))的不同来划分的。
(1)国家性质;(2)国家职能;(3)国家体制;(4)支出的直接用途。
3.财政支出应遵循((1))。
(1)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2)重点原则、平均原则、发展原则; (3)普遍原则、发展原则、公共原则;(4)节约原则、公开原则、统一原则。 4.市场机制缺乏效率的原因主要有((2))两种情形。 (1)通货膨胀、垄断;(2)市场失效、政策扭曲;
(3)经济萧条、失业增加;(4)投资膨胀、消费不旺。 5.财政支出直接构成和影响((1))。
10
(1)社会总需求;(2)社会总供给;(3)社会供求;(4)企业投资。
6.按照西方古典学派观点,财政支出属于((2))。
(1)非公共性;(2)非生产性;(3)生产性;(4)经济性。 7.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属于生产性支出的有((4))。
(1) 国防支出;(2)行政管理支出;(3)科技教育支出;(4)国有企业投资。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越位主要表现在((2))。
(1)大规模增加科教文卫支出;(2)大规模参与国有企业投资; (3)大幅度增加科教文卫支出;(4)增加环境治理支出。 9.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科教文卫支出的项目有((3))。
(1)广播电视事业费;(2)计划生育事业费;(3)地质勘探事业费;(4)地震监控费。 10.下列费用中不属于行政管理支出的有((3))。
(1)人大经费;(2)司法检察机关经费;(3)城市维护费;(4)驻外机构经费。 11.行政、国防支出属于((1))。
(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3)积累性支出;(4)投资性支出。 12.间接影响就业,起着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是((3))。
(1)财政性投资;(2)政府采购;(3)转移性支出;(4)政府贷款。
13.在经济处于低潮时期,要在短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应运用((2))。
(1)中性财政政策;(2)扩张性财政政策;(3)紧缩性财政政策;(4)紧急经济政策。 14.当总需求严重不足时,适度扩大财政支出((1))。
(1)不会引起物价上涨;(2物价不变甚至下跌;(3)物价大幅上涨;(4)物价出现较大波动。 15.财政支出中对物价影响较为直接强烈的支出是((4))。 (1)利息支出;(2)价格补贴;(3)社会保障支出;(4)政府购买。 16.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4))。
(1)主要为绝对量的增长,但不包括相对量的增长; (2)主要为相对量的增长,但不包括绝对量的增长; (3)绝对量不断增长,相对量逐步下降;
(4)既有绝对量增长,也包括相对量的增长。
17.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 (1)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被推崇;(2)西方国家滞胀的出现; (3)供应学派的兴起;(4)国际竞争的结果。
18.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1))。
(1)公共投资支出;(2)社会保障支出;(3)转移性支出;(4)科教文卫支出。 19.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的同时,用于((1))增长较快。
(1)转移性支出;(2)购买性支出;(3)公共项目投资;(4)国防支出。 20.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2))。
(1)财政支出的增长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地出现跳跃的一种增长过程; (2)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 (3)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 (4)替代效应或检查效应。
21.瓦格纳认为政府的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支出的增加由其((2))决定的。 (1)消费弹性;(2)收入弹性;(3)边际消费倾向;(4)投资乘数。
22.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完全排除市场行为,从理论上讲,其收入来源就为((3))。 (1)公债;(2)规费;(3)税收;(4)投资收益。 23.科学研究属于((2))。
11
(1)纯公共产品;(2)混合公共产品;(3)私人产品;(4)企业产品。 24.教育支出,尤其是高等教育支出,应属于((2))。
(1)纯公共产品;(2)混合公共产品;(3)私人产品;(4)企业产品。
25.最能体现政府采购的有效竞争、公平和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3))。 (1)公开性采购;(2)非盈利性采购;(3)招标采购;(4)定向采购。 26.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原则的是((3))。
(1)有效竞争原则;(2)公平原则;(3)公正原则;
(4)推动国内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原则;(5)公开原则。
27.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的采购方式叫((4))。
(1)非招标采购;(2)限制性招标采购;(3)公开招标采购;(4)选择性招标采购。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1))。 (1)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2)非营利原则;
(3)维护市场配置功能原则;(4)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正确的说法是((1)、(2)、(3))。
(1)政府职能范围决定财政支出范围;(2)政府职能范围限于市场失效领域;
(3)政府职能范围只能在市场失效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和计划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4)购买性支出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3)、(4))。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与科技支出应视为生产性支出;
(2)我国财政只存在“越位”问题上,不存在“缺位”问题; (3)建立公共财政模式是我国财政发展的趋势;
(4)财政支出公平原则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来实现。
3.建立公共财政模式,解决财政缺位和越位问题,具体措施是((1)、(2)、(3)、(4))。 (1)财政应退出竞争市场领域;(2)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 (3)加大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4)加大社会福利支出。
4.财政支出的主要范围包括((1)、(2)、(3)、(4))。
(1)为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经费;(2)为科教文卫事业提供经费;
(3)为公共工程提供经费;(4)为社会公平提供经费;(5)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经费。 5.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原则是((1)、(3)、(5))。
(1)效率原则;(2)经济原则;(3)公平原则;(4)发展原则;(5)稳定原则。 6.下列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项目有((1)、(2)、(3)、(4))。 (1)基本建设投资支出;(2)地质勘测费;
(3)城市维护费支出;(4)国家物资储备支出;(5)社会保障支出。 7.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1)、(2)、(3)、(4)、(5))。
(1)经济建设支出;(2)科教文卫支出;(3)国防支出;(4)行政管理支出;(5)其他支出。 8.行政、国防支出属于( (2)、(3))。
(1)社会保障支出;(2)购买性支出;(3)消耗性支出;(4)中央财政支出;(5)转移性支出。 9.以下财政支出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4)、(5))。
(1)科研支出;(2)教育支出;(3)文化事业支出;(4)国防支出;(5)外交外事支出。 10.政府采购方式根据招标范围不同,可将采购方式分为((1)、(2)、(3))。
(1)公开招标采购;(2)选择性招标采购;(3)限制性招标采购;(4)集中采购;(5)分散采购。 11.相对私人而言,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1)、(2)、(3)、(4)、(5))。
12
(1)非盈利性;(2)规范性;(3)政策性;(4)公开性;(5)影响巨大。 12.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是((1)、(3)、(4)、(5))。
(1)有效竞争原则;(2)不购进口货原则;(3)公开性原则; (4)公平性原则;(5)推动国内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 13.通常国际上的政府采购模式包括((1)、(4)、(5))。
(1)集中采购;(2)中央采购;(3)地方采购;(4)分散采购;(5)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 1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应遵循的原则有((1)、(2)、(5))。 (1)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2)维护市场配置功能的原则;(3)盈利性原则; (4)社会性原则;(5)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原则。 15.社会保障主要包括((1)、(2)、(3)、(4))。
(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5)财政补贴。 16.社会保险包括((1)、(3)、(4)、(5))。
(1)养老保险;(2)人寿保险;(3)医疗保险;(4)失业保险;(5)工伤保险。 19.社会救济包括((1)、(2)、(3))。 (1)孤寡病残救济;(2)贫困救济;(3)自然灾害救济;(4)烈军属抚恤。 20.属于局部性或选择 社会福利有((1)、(2)、(3))。 (1)夏季的降温补贴;(2)独生子女补贴;(3)冬季补贴;(4)举办敬老院。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亚当?斯密的政府“守夜人”的观点就是认为财政支出是生产性的。(×)
2.既然我国的财政支出在投资方面大大越位,则我们应相应减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投资。(×)
3.政府职能范围应限于市场失效领域,否则可能出现“政策扭曲”。(√) 4.国家物资储备是国防支出的一部分。(×)
5.购买性支出对物价的影响要大于转移性支出对物价的影响。(√) 6.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主要集中在转移性支出方面。(×)
7.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的提高都使财政支出不断增长。(√)
8.财政支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当社会出现激变时,如战争、灾害时,财政支出会从渐进增长变成台阶式增长;当这种社会激变过去之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到社会激变前的水平。(×)
9.“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之后,公共消费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开始上涨,而公共工程投资性支出则开始下降。(×) 10.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都属于纯公共产品。(√) 11.科学研究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12.对教育支出的性质分析表明应由政府提供全部的教育经费。(×)
13.医疗服务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公共卫生服务则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14.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普享性”,因此,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1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16.独生子女补贴是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福利。(√)
17.逆向选择发生在投保之前,道德风险发生在投保之后。(√) 18.现收现付制具有比储蓄积累制更强的再分配功能。(√) 四、名词解释
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3.公共投资;4.政府采购。 五、问答题
13
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试述财政支出是如何影响社会就业水平的? 3.试述财政支出对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
4.试述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和财政支出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根据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6.试述政府采购的特点、原则和方式。 7.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原则和范围。
第五章 国家预算
一、单选题
1.要求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隐瞒、造假账,不得有预算以外的财政预支,这是((3))原则对预算的要求。
(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
2.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此种预算称为((1))。
(1)增量预算;(2)复式预算;(3)单式预算;(4)零基预算。
3.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称为((2))。 (1)经济计划;(2)国家(政府)预算;(3)收支方案;(4)国家(政府)决算。 4.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1))。 (1)预算的形式;(2)预算的分级管理;(3)预算内容的分合关系;(4)预算的组成环节。 5.我国的预算体系由几级预算组成((4))。 (1)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2)中央、省、市三级预算; (3)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4)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6.我国预算年度的起始期限为((1))。 (1)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2)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3)当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4)当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7.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必须经((1))审批后才能生效。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各级政府;(4)各级财政部门。
8.市(设区的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1))预算。
(1)县级预算;(2)省级预算;(3)市(设区的市)级预算;(4)乡镇级预算。 9.我国的国家金库由((1))代理。 (1)中国人民银行;(2)中国建设银行;(3)财政局;(4)税务局。 10.影响原预算总额变动的预算调整方式是((4))。 (1)动用预备费;(2)经费流用;(3)预算划转;(4)预算的追加追减。 11.复式预算的经常预算收入主要是((3))。 (1)债务收入;(2)企业收入;(3)税收收入;(4)基金收入。
12.反映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收入的是((1))。 (1)政府公共预算;(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3)社会保障预算;(4)财政投融资预算。 13.部分改变用途,在支出科目调入调出的预算调整方式是((4))。 (1)预算划转;(2)经费流用;(3)动用预备费;(4)预算追加追减。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有((1)、(2)、(3)、(4)、(5))。 (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
14
2.国家预算的基本程序有((1)、(2)、(3)、(4))几个阶段。
(1)预算编制;(2)预算审批;(3)预算执行;(4)决算。
3.以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为依据对国家预算进行分类,国家预算可分为((1)、(2))。 (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3)复式预算;(4)单式预算。 4.按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国家预算可分为((1)、(2))。 (1)零基预算;(2)增量预算;(3)复式预算;(4)单式预算。
5.地方预算由以下哪些级次的预算共同构成?((1)、(2)、(3)、(4)) (1)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2)设区的市预算; (3)乡(镇)预算;(4)县预算;(5)村预算。 6.下列哪些是复式预算的特征?( (2)、(3)、(4))
(1)体现预算完整性原则;(2)将预算收支按性质分开,便于经济分析;(3)不同预算部分各自平衡;(4)资本预算有可能成为隐蔽赤字的最大场所;(5)只能有两个预算表。 7.预算执行机构有((1)、(2)、(3)、(4)、(5))等。 (1)税务机关;(2)财政部门;(3)海关;(4)各级政府;(5)中国人民银行。 8.下列采取自收汇缴方式缴库的有((3)、(4)、(5))。 (1)铁道行业;(2)邮政行业;(3)农村集市的小额税款;(4)个体商贩及农民纳税的小额税款;(5)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 三、判断题
1.各级政府预算按法定财政年度编制,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2.预算外资金不属于财政资金。(×)
3.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4.国防、武警、重点建设、中央单位事业经费和中央单位职工工资支出应当由中央财政负担。(√)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草案。(×) 6.各主管部门之间也有可能发生支出预算的拨款关系。(×)
四、名词解释
1.国家预算;2.国家决算;3.预算年度;4.增量预算;5.零基预算;6.单式预算;7.复式预算;8.国家预算管理体制;9.分税制。 五、问答题
1.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2.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内容。 3.简述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4述政府预算拨款原则。
第六章 财政政策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4))
(1)税收 ;(2)预算;(3)公共支出 ;(4)利率。 2.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3)、(4))。 (1)国家预算;(2)政府信用;(3)税收;(4)财政补贴。 3.财政政策类型主要有((1)、(3)、(4))。 (1)扩张性财政政策;(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5
(3)中性的财政政策;(4)紧缩性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1)、(2)、(3))。 (1)目标;(2)手段;(3)效应;(4)时效。
5.((2))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避免、遏止通货膨胀。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6.外在时滞主要包括((1)、(2)、(3))。 (1)认识时滞;(2)决策时滞;(3)作用时滞;(4)人为时滞。 7.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2)、(3)、(4))。
(1)金融税收;(2)存款准备金制度;(3)再贴现政策;(4)公开市场业务。 8.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常用的组合方式包括((1)、(2)、(3)、(4))。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二、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2.扩张性财政政策;3.紧缩性财政政策;4.中性财政政策。 三、问答题
1.财政政策目标和手段有哪些?
2.根据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说明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为什么? 3.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常用的组合方式及适用条件。
16
正在阅读:
财政学课后练习05-03
机要局02-15
一个敬佩的人作文450字07-09
红段子短信02-18
公司车辆租赁合同02-24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多篇06-01
现代DSP技术及应用课程总结报告04-30
2015年高三化学月考12月01-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财政学
- 课后
- 练习
-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参考范本
-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惠州市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
- 作业指导书-阀门调试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上和小学)
- 深基坑开挖方案 - 图文
- 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海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可行
- 车辆管理档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 IBM - Lotus - Domino - 8.5 - 服务器管理入门手册 - 图文
-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 secret
- 云峰1000氨塔内件技术协议书
-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考核题库加答案
- 2018届“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三10月联考文数试题
- 2017-2022年中国玉米粉(玉米面)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
-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导学案
- 分析化学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Access_VBA编程(使用技巧大全)
- 2018年中国特产行业市场分析及未来报告目录
- 武汉科技大学推荐评审副教授综合材料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