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材料

更新时间:2023-10-16 1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1、公共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广义的危机实际把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全部包括进来了。

2、公共危机的四个特征:

①突发性和紧急性; ②高度不确定性 ③影响的社会性 ④决策的非程序化 3、危机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危机事件总体可以划分为预警期(事前)、爆发期(事中)、缓解期(事中)和善后期(事后)四个阶段。

4、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按事件的诱因可分为五类: ①自然灾害; ②事故灾害;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④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⑤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没有单独列出,从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注:“9〃11”恐怖袭击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非典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年洪涝灾害、印度洋海啸、“5〃12汶川大地震”等属于自然灾害

5、公共危机分级:美国911后把危机分为5个等级,绿、蓝、黄、橙、红,绿的威胁程度最低,红最高

我国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红色,需要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Ⅱ级(重大)橙色,需要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Ⅲ级(较重)黄色,需要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Ⅳ级(一般)蓝色,只由县级处理即可

6、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②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形势。a、重大自然灾害频发;b、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发;c、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式严峻;d、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③我国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较多。a、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c、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d、传统到的文化体系的失衡;e、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

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a、法律框架脆弱;b、综合协调机构缺乏;c、危机应对网络松散;d、社会应对能力薄弱;e、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7、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完善体制:分级响应,重心下移。 第二、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加强立法。 第三、明确责任:分类管理、职责分明。 第四、整合资源: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第五、公私合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第六、标本兼治:职能转变、管理创新。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1、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者说,行政机关行使刑

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根据法律规定。

2、相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不同特点: ①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 ②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③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 ④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 ⑤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

3、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首先,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法制,一个直接的意义在于法制法制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更为有效和有序。

其次,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法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避免法制危机、保障人权所必须的。

4、依法行政的原则

①职权法定: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及所属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

②法律优先(法律优位):法律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任何法律法规。 ③法律保留: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则或者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做出规定。

④依据法律: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或者说,必须有法律依据。 ⑤职权和职责的统一:职权,就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的和管理社会的权利,与公民的私权不同,不能放弃,而是必须行使。因而,职权和职责是统一的,重合的。

5、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

①公民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可以对公民权利加以必要限制的正当的国家紧急权力,而且这种权力比正常权力更具权威性、强制性。

②无论是行使紧急权力,还是限制公民权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③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条款,同时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这一原则在非常态下仍然适用。

6、国际人权公约中对人权保障的规定和原则(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

①比例原则:缔约国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

②非克减原则(人权最低标准):生命权,免受酷刑、免受奴役的权利;免受刑事溯及追溯的权利;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被承认在法律面前的人格的权利以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利。

③非歧视原则:克减措施不得包含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或社会出生的理由的歧视。

7、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

①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 ②知情权 ③监督权 ④紧急救助请求权 ⑤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⑥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8、《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目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立法原则:①不得克减原则 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③比例原则 ④权利救济原则

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1、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协调和促进立法 ②预案管理 ③预测与预警管理 ④应急处理 ⑤信息发布处理 ⑥应急保障

⑦社会动员与国际合作 ⑧善后、恢复与重建 ⑨监督、检查与审计

11调查分析、统计与评估、改进 ⑩责任追究与奖惩 ○

2、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机构设臵的基本原则 ①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 ②常设性原则

③属地管理原则 ④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3、改革与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①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

②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③发展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咨询组织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

1、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题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政策,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2、危机决策主体:是指为避免和应对公共危机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如总统、总理)和组织机构。

3、公共危机影响评估方法:“5W1H”法,“5W”即“why,为什么”,“what,什么”,“who,谁”,“where,在哪里”,“when,什么时候”,“1H”即“how,怎么样”。

4、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职能

①信息收集与分析 ②危机预报 ③危机监测 ④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⑤信息沟通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①以人为本的原则 ②常抓不懈的原则 ③分级预警原则 ④信息来源多元化 ⑤讲究方法原则 6、我国危机决策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没有法定的危机管理决策指挥机构

②在中央没有常设性危机管理协调机构,总是在危机发生后设立临时性的办公室履行这种职能。

③在政府机构人员编制中,为辅助行政首脑危机决策的咨询专家设臵的正式职位很少。

7、需要进行危机决策时的特点

①事态的严重性 ②时间的紧迫性

③信息的不充分性 ④可用资源的有限性 8、危机决策原则

①权力集中原则 ②结果优先原则 ③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④强制原则 ⑤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9、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配臵问题

①由于公共危机管理资源的调度与整合能力比较差而导致管理失当,从而影响了组员使用效率和危机管理成本的增加。

②危机处臵成本的控制问题。

③只重视政治帐而不重视经济帐,缺乏追求成本—效率的制度性激励机制。 ④危机管理资源与日常管理资源如何合理、协调地进行配臵的问题。 10、如何改善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配臵与管理机制 ①健全政府危机管理资源的整合机制 ②健全相应的财政预算与支付制度 ③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

11、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原则: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 12、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②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臵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③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④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题型预测:现阶段,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超过2.1亿,其中农村网民超过3700万,互联网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管理困难的特点。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要根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的原则,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①我们应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举措以及各种正面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②利用其信息汇聚的特点,作为了解搜集舆情的重要来源。

③要警惕并及时删除各种歪曲事实、煽动矛盾,影响突发事件处臵的有害信息,对境内外一些采取恶意攻击和敌视态度的网站要及时封堵。

13、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①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②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③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第五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指导性质的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体制。 2、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

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公共危机的原则

①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②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③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⑤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⑥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4、编制一个完整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应该包括的内容和步骤

一份完整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就预案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制度和措施。 5、应急处臵的内容:①信息报告 ②先期处臵 ③应急响应 ④指挥和协调 ⑤紧急状态 ⑥应急结束

6、恢复与重建的内容:①善后处臵 ②调查评估 ③恢复重建 ④信息发布

第六章:自然灾害管理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①季风作用于大部分国土,气象灾害十分频繁

②国土面积位于三大板块交汇地带,地震灾害不断发生 ③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经常出现

④受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2、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等级体系

Ⅰ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臵100万人,倒塌房屋20万间以上

Ⅱ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紧急安臵8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5万间以上,20万间以下

Ⅲ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紧急安臵30万人以上,80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0万间以上,15万间以下

Ⅳ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

3、社会捐助的种类:集中性捐助(针对某项具体的灾害)、对口捐助(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援方式)、经常性社会捐助

4、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①建设发达的灾情监控体系

②建立较为充实的物资储备体系 ③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体系

④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体制的建设 ⑤切实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救助工作 ⑥建立健全社会捐助的工作机制 ⑦制定救灾法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管理

1、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特点

①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

②受区域经济结构不均衡的制约,东部地区事故总量比较大,中西部地区特大事故比较多

③小企业事故多发

④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都是违章所造成的,农民工为事故伤亡的主要群体 2、我国安全生产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2003年—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各危险行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

第二阶段: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阶段: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即事故死亡人数与百万吨原煤产量的比率,是考核煤矿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生产100万吨过程中死亡了1人,国家规定的比例为1%。现在大概为2.4%,是发达国家的30—50倍。

4、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事故的等级分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