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500题》

更新时间:2024-04-09 05: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500题

绪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是在()上。 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3.()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科学发展观,是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9.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 A.基本前提 B.根本依据 C.时代背景 10.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

1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A.自然灾害 B.“非舆”疫情 C.经济危机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13.()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是()。 A.人的解放 B.人的自由发展

C.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 A.历史过程 B.社会结果

C.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利益问题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个人利益问题 C.共建共享,共同致富问题

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增强改革措施的()。 A.针对性,科学性 B.科学性,协调性 C.科学化,针对性

18.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上来。

A.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长期利益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个人利益问题

B.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利益问题 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共同致富问题 22.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 A.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B.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3.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24.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C.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 2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密切联系群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6.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2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幸福

2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A.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9.()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 A.奠定了主权国家的基础 B.提供了前提条件

C.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3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33.毛泽东在()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3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A.共建共享 B.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3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增强综合国力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8.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3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的关系。 A.精神文明建设 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40.()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

41.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4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44.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速度、比例和效率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C.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

45.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纪律 C.党内民主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47.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经济集约方式

48.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C.提高国际竞争力

4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50.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C.世界性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51.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A.相对丰富 B.相对不足 C.相对匮乏

53.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发展战略 B.发展模式 C.发展观

54.()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5.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 A.以发展解决矛盾的持续过程 B.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C.以改革促和谐的稳定过程

5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7.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 A.全面性 B.可持续性 C.协调性

5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59.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A.发展的办法 B.建设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60.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国家的发展问题 B.政权建设问题 C.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61.()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领导集团的意志

62.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C.科学发展观

63.唯物史观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把实现()看做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

A.人的全面发展 B.共产主义社会 C.执掌国家政权

64.罗马俱乐部发表()报告,提出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 A.《增长的极限》 B.《我们的共同未来》 C.《失落的世界》

65.(),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A.1972年6月 B.1980年3月 C.1987年3月

66.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经济整体素质 B.自主创新能力 C.经济安全能力

67.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的观点。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 B.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C.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68.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的基本原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B.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C.否定之否定规律

69.毛泽东在哪部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70.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

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C.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7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7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必须()。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7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A.农村专业户经营 B.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C.适度规模经营

7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5.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7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77.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A.有文化、懂技术

B.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C.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

7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7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8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5 B.2020 C.2050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8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82.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2007年,总量跃至世界第()位。 A.三 B.四 C.五

83.关于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抓住和用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够使它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盛期”

C.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逐渐完成而渐渐消失

84.()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A.世界多极化 B.政治一体化 C.世界一极化

85.()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A.生产关系的完善 B.上层建筑的稳定 C.经济发展

86.(),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A.人口多,底子薄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甥 C.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 87.坚持(),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平发展 B.四项基本原则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88.走和平发展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国防政策,

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 A.积极性 B.消极性 C.防御性

8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A.三条道路 B.三个转变 C.五化

90.现行以()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所得税

91.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A.商品化 B.产业化 C.规模化

92.要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9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9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9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 A.国民收入 B.初次分配 C.居民收入

9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者比重。 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97.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另外()的人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如果不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A.90% B.88% C.85%

98.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 A.内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99.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

A.外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00.()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饰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01.()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02.()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03.()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04.()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05.按现行汇率测算,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但为此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多。 A.4.8% B.5.5% C.6.7%

106.2006年我国消耗能源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左右。 A.10% B.12% C.15%

107.2006年我国消耗钢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消耗量的()。 A.20% B.25% C.30%

108.2006年我国消耗水泥12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 A.54% B.60% C.65%

109.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

A.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B.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C.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110.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111.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石油的年消费量增加了()倍。 A.50 B.100 C.170

112.2006年7月1日,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行。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南疆铁路

113.1994年12月4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A.三峡工程 B.葛洲坝工程 C.三门峡工程

114.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115.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完全小康

116.又好又快发展是()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五个统筹

117.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持续性

118.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A.普惠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119.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A.普惠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120.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 A.八千多万 B.五千多万 C.两千多万

121.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22.以人为本,就是以()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23.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24.最全面表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做法是()。

A.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B.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

C.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125.科学发展观认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体现()这个核心。 A.安定有序 B.以人为本 C.经济快速增长 126.“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意思是()。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7.军队()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A.年轻化、现代化、正规化 B.年轻化、精炼化、职业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28.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129.(),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0.党的根本建设是()。 A.组织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131.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 A.目的,条件 B.动力,保障 C.要求,前提

132.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133.坚持(),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A.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B.党的根本宗旨 C.党的先锋队性质

134.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A.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B.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C.积极性和创造性

135.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C.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136.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标志是( A.人的发展状态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和谐程度 137.“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 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

138.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

A.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B.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139.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包括()。 A.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B.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归人民共享 C.一切为了人,一切归人民共享

140.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41.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 A.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B.加强作风建设 C.强化战略思维

142.现阶段,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A.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B.要从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入手

C.要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保障义务教育的工作入手 143.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 A.国防实力问题 B.经济实力问题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94.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C.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195.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B.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196.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B.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C.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 19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

A.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B.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C.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98.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各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A.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B.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C.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199.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A.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B.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C.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200.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什么?() A.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 B.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 C.资源、资金和政策优势

201.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等方面。 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C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 202.下列说法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是()。

A.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增长就是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B.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发展

C.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保证低收入人群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203.最先提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4.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 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

B.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C.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0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其原因在于()。 A.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后,人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C.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206.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

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

B.坚持开发优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207.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位。 A.世界第二 B.世界第三 C.世界第四

20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

A.修改国内法律法规中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实现与国际接轨 B.在对外开放中求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扩大开放 C.使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向外资全部开放

209.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210.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事件是()。 A.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B.发起成立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C.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211.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目的是()。 A.进一步调动地方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B.加强中央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与统一

C.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21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分别是()。

A.中央政府决定大政方针,地方政府贯彻落实

B.中央政府承担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职能,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同时履行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宏观政策的执行职能和对本地区公共事务的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

C.中央政府负责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13.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 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 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4.下列关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B.集体利益的实现要以保障大多数人利益为前提

C.市场经济要求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国家和集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

215.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

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B.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C.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我国的发展和安全越来越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B.我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内外影响力进一步上升 C.我国国际影响和营造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 217.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

A.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处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B.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必考虑外部的风险和挑战 C.把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

218.关于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级领导干部需要关注国际形势,其他领导干部只需关注国内形势 B.各级干部都要掌握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有关国际问题的基本知识 C.任何决策都要遵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219.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 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220.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出发点是()。

A.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B.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C.平等、互利、互惠

221.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任务是()。

A.积极培育和运用国家软实力,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

B.积极主动地向世人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C.展现改革开放、团结进取、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良好国家形象 222.树立新安全观要求我们注重维护()。

A.非传统安全

B.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军事安全等多种安全 C.军事安全

223.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于()。 A.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B.不断深化多边安全合作,加强同各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对话磋商 C.发展大国间关系,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努力构筑稳固和谐的大国关系格局 224.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

A.贴近创新理论、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困难群众 B.贴近我国国情、贴近改革开放、贴近群众生活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2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A.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 B.兼顾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

C.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2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 A.到问题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了解实情

B.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7.关于调查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研究就是要听会下的、听群众的,看问题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 B.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调查研究,应该成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是否成熟、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方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

C.各级领导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228.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是()。 A.各级干部调查研究 B.新闻舆论 C.信访

229.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引导机制要求()。

A.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破产关闭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和被征地农民、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安置工作

B.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实施利益诉求 C.最大限度地控制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

230.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要事事落到实处,而且要()。 A.建立和完善保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机制

B.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C.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确定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六章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31.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阶段。

A.低级 B.中级 C.中高级

232.200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A.35.9% B.40.9% C.43.9%

233.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国城镇化率到()年可望达到60%左右,届时将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A.2010 B.2020 C.2030

234.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 A.50% B.55% C.60%

235.()年世界城市化率将超过60%。 A.2010 B.2020 C.2030

236.(),从根本上决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限度。 A.生产力的落后状况 B.技术的落后状况 C.民主建设的落后状况

237.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238.()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39.()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1978 B.1980 C.1982

240.以()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41.()以来,我们党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42.()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提出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43.()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44.()的论断,不仅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它是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A.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245.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现在,()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A.第一步 B.前两步 C.全部

246.()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细化了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到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4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A.初步 B.完全 C.尚未

248.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249.我国农村除列入低保的()多万贫困人口外,还有几千万人处于低水平温饱状态。 A.2000 B.5000 C.8000

250.我国列入城市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有()多万人。 A.1500 B.2000 C.4000

251.由于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A.有所减少 B.大幅减少 C.全部取消

252.200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美元。 A.1000 B.1600 C.2000

253.()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254.至2007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 A.40% B.50% C.60%

255.2005年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4905元、11930元、()元。 A.7809 B.8290 C.9280

256.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率降到(),成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A.52% B.36% C.24%

257.我国现有的13亿人口的形成就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先是上个世纪()年代的超常规增长,后来是70年代末开始的人口计划生育。 A.50、60、70 B.60、70 C.70

258.我国人口还在以年均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 A.14亿 B.16亿 C.18亿

259.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的快速增长。 A.8.7% B.9.7% C.10.4%

260.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倍。 A.1.5

B.2 C.2.5

26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美元,达到现在的2000多美元。 A.126 B.168 C.226

262.即使到2020年,按7%至8%的年均增长率计算,考虑到人口增长等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4500美元,这与1999年的上中等收入国家()美元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A.4900 B.5000 C.5200

263.()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64.()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65.()再次强调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66.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A.40% B.50% C.60%

26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是2.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例约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于世界110名之后。 A.5% B.10% C.12%

268.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269.我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资源的情况是:消耗每吨能源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30% B.40%

C.50%

第七章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70.()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A.党的基本纲领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27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27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273.我们党第一次把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从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7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75.如何评价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

A.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B.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C.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276.四项基本原则是(),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兴国之要 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27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7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2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

A.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议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C.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281.对外开放是()。

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 B.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全面的开放

C.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全面的开放 28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

A.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

B.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内容

C.理直气壮地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左”的僵化思想;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内容 283.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84.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关于这些探索,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

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5.“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B.是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C.是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86.改革开放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2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8.()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89.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

A.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它是党的代表会议通过并写进了决议的

B.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它是党的代表会议通过并写进了决议的

290.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科技与创新

291.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 A.科技 B.文化 C.经济

29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 A.前提 B.目的 C.动力

29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组织建议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294.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是()。 A.惩治腐败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

295.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

()。

A.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96.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有()。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297.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98.()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299.我国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300.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

A.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0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302.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哪两大历史转折?() A.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工业化到信息化

B.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C.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城镇化到国际化 303.改革开放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C.推动当代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

30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05.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的基本路线。 A.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0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 A.激进主义 B.“左” C.机会主义

307.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就是要()。

A.按照发展是硬指标、改革是软任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B.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C.放慢改革开放步伐,防止出现大的失误

308.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A.教育 B.经济 C.科技

30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收入”。 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310.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的开放战略。 A.互利共赢 B.优势互补 C.求同存异

311.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312.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313.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314.《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A.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B.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C.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315.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八章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6.()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C.经济发展

3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政治协商 B.民族区域自治 C.党的领导

318.()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 A.司法公正

B.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C.人民幸福

3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民生问题 B.缩小贫富差距 C.建设先进文化

320.()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A.加快经济发展 B.改善人民生活 C.加强法制建设

321.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增加国库收入 C.满足国家基本建设

32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A.累进式 B.平均式

C.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323.()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A.社会保障制度 B.国家安全制度 C.市场准入制度

324.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障,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A.商业银行 B.大型企业 C.商业保险

325.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社会保障 B.医疗保险 C.改善民生

326.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

B.协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 C.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327.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8.()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社会和谐

B.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幸福

329.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艰苦奋斗 B.团结一致 C.首创

3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A.均等化 B.现代化 C.私有化

331.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A.体育 B.医疗 C.教育

332.加强教育工作,应该把()放在首要位置。 A.思想道德素质 B.身体素质 C.文学素养

33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推进教育教学与()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A.课外活动

B.技能培养 C.生产劳动

334.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促进以()带动就业。 A.发展 B.创业 C.创新

335.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把()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A.改善民生 B.扩大就业 C.促进发展

33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必须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 A.资金 B.技术 C.劳动

337.以()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 A.发展 B.创业 C.创新

338.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运用财税、金融政策,放宽()限制。 A.市场准入 B.环保标准 C.资格认证

339.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制度。 A.技能培训 B.就业援助 C.就业指南

340.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参与分配的制度。 A.数量 B.质量 C.贡献

341.目前我国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领域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垄断行业

34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入股分红 B.资本利息 C.劳动报酬

343.要正确运用()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A.财政 B.价格

C.税收

344.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引入竞争机制,规范()收入。 A.私营企业 B.集体企业 C.垄断行业

345.要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A.社会统筹 B.社会参与 C.社会募捐 346.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要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制度。 A.经济适用房 B.廉租房 C.集资房

347.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坚持()。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48.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要完善()。 A.司法制度 B.律师制度 C.信访制度

349.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活动,改革和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A.严打 B.平安创建 C.和谐建设

350.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以()为中心。 A.文化建设 B.经济建设 C.社会建设

351.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把()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A.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建设 B.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52.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 B.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

353.社会主义基本()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使社会和谐从理想的追求变为现实的可能。 A.社会制度

B.文化制度 C.经济制度

35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方面的根本要求。 A.经济发展 B.价值取向 C.文化建设

355.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5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C.促进文化制度改革

第九章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357.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沿着()的改革方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58.()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改革开放 B.和谐社会 C.市场经济

35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60.()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61.()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旧民主主义 B.资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

362.以()为开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63.以()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64.邓小平在()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65.()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66.()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67.()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68.()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69.()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70.()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71.()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共同富裕 C.消除贫富差距

372.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快速发展

373.我国始终不渝走()道路,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A.合作发展 B.和平发展 C.共同发展

374.党不断推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A.理论创新 B.自主创新 C.制度创新

37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76.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是()。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伟大创举 B.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才需要的重大革命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时,就不需要改革开放了。

377.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378.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与土地、水和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A.价格形成机制 B.生态补偿机制 C.市场准入机制

379.通过(),建立起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A.扩大开放 B.完善市场 C.深化改革

380.通过推进和深化改革,要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科学发展构筑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8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的矛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阶级矛盾

382.发展首先是()的发展。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社会制度

38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用()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A.发展 B.改革 C.开放

38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转变()。 A.经济发展方式 B.社会发展方式 C.政治发展方式

385.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A.国际需求 B.国内需求 C.城市需求

386.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体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87.通过(),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88.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以()为主。 A.文化实力 B.社会制度 C.经济科技

389.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义无反顾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经济建设 B.社会建设 C.文化建设

390.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A.社会建设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91.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社会的()变革。 A.渐进性 B.现代性 C.革命性

392.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事关全局的问题是()。 A.道路问题 B.发展问题 C.民生问题

393.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代表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94.()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95.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就是()的历程。 A.民主政治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96.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 A.创造力 B.战斗力 C.感召力

397.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的跨越。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共同富裕

398.()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促进了党的全面建设,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399.关于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抓住和用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够使它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盛期”

C.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逐渐完成而渐渐消失 400.我们要继续坚定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因为()。 A.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已完成攻坚,当前要开展政治领域的攻坚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401.应当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A.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改革开放路线,应该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 B.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 C.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402.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原因在于()。 A.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实验,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B.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进入攻坚阶段’

C.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

蹴而就

403.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是()。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伟大创举 B.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才需要的重大革命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时,就不需要改革开放了

40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05.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主要特点是()。 A.我国即将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B.我们已经成功应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现在主要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C.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406.江泽民在()年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论断。 A.1997 B.1998 C.2001

第十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

40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即()。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方针政策,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40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

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409.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各级党委 B.各党支部 C.各级党组织

410.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科学内涵、根本要求 C.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411.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主要特点是()。 A.我国即将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B.我们已经成功应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现在主要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C.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4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因为()。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取决于领导干部有没有忧患意识

B.科学发展观本身不包含忧患意识,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

C.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很高,不作很大努力难以达到,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 413.关于忧患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扎扎实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B.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 C.在形势好、发展顺利的时候,不应过分强调忧患意识 414.对于我们党而言,忧患意识的长期性表现在()。

A.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如果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就会使我们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C.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4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一共进行了()次集体学习。 A.44 B.45 C.46

416.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原因是()。

A.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或立、成长、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联

B.中国共产党相当部分党员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所以要加强学习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新境界,为了武装全党必须加强学习 417.最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我党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418.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

A.牢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措施

B.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C.树立世界眼光,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419.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指()。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理论联系实际

420.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

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21.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

A.提高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

B.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和思想理论水平 C.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22.我们党加强是学习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是()。 A.推进全党的学习,仅靠广大党员的自觉性就够了 B.推进全党的学习,必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C.推进全党的学习,关键是要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 42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

A.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B.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424.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要()。

A.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工夫

B.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25.贴近实际宣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相对远离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困难

B.相对远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C.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不能超越阶段,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

426.贴近生活宣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

B.融入生活、服务生活,而不是引导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C.生活中有什么就宣传什么

427.贴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A.按部就班向群众宣传,不用过多考虑群众想看什么、想听什么

B.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

C.把出发点放到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识上来 428.宣传思想工作要把()作为第一信号。 A.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 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

C.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党内到社会各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经验

429.()是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A.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B.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C.把出发点放到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识上来 430.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

A.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不必建立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反映机制 B.着重反映中等收入家庭的利益诉求

C.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43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是()。

A.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C.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3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B.科学发展观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入领会 C.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

4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34.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

A.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B.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C.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

435.解放思想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要做到()。 A.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B.警惕“左”,但主要是防止右。 C.反右防“左”同等重要

43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就必须()。

A.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先总量扩张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

B.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提高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水平,相信后代有能力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C.在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上下工夫,走出一条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

43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心环节是()。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438.下列决策理念中,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是()。

A.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 B.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

C.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在解决人们生产生活困难的决策上不能允许失误 439.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是()。 A.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B.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C.集体领导、民主集中、调查研究、会议决定

44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决策的方式方法,就要切实改变()等现象。 A.凭经验决策、凭主观决策、用权力决策

B.把可行性论证与不可行性论证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正反对比与利弊权衡结合起来

C.严格执行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441.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要做到()。

A.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公开 B.群众要求公开的才能公开

C.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都应当在适当的范围予以公开 442.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益,要强化()的意识。 A.不管情况如何变化都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决策 B.质量第一、效益至上

C.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44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创新实践,要防止()。

A.把已有思想观点和经验做法总结整合、完善深化当做创新 B.把用大家熟知的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当做创新 C.把创新等同于“标新立异”、“推倒重来”等偏颇的认识,纠正“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作风

444.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就要()。 A.重点突破,不及其余

B.不出问题小抓或不抓、出了问题大抓狠抓

C.形成中心牵引、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全盘激活的抓落实机制 445.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是()。

A.二者紧密相连:如果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而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就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本身不包含政绩观,所以要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C.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政绩观,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无须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446.为什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

A.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B.当代社会大部分政党都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执政目标

C.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赋予的,而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创造政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对党负责

447.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是()。 A.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B.不搞“形象工程”,不追求“畸形”政绩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48.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449.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就要()。 A.把高污染企业向国外转移

B.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先总量扩张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

C.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福祉的发展 450.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

A.组织满意不满意、领导高兴不高兴 B.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451.()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 A.创新理论 B.实践 C.广大群众

452.政绩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 A.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 B.配合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

C.树立战略眼光,维护长远利益,使人们为了子孙后代发展放弃当前利益 453.科学设定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求()。

A.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情况,但主要还是用经济指标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 B.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相结合,但群众认可只是参考,不能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来 C.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

第十一章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454.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55.()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A.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B.能不能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

C.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456.要使我们党经受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最根本考验,关键是()。

A.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B.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

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C.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457.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要()。

A.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B.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C.进一步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 458.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是要()。

A.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B.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C.推动广大党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9.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干部队伍 B.领导干部

C.高中级领导干部

460.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

A.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B.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C.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461.只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才能广泛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 A.切实发展党内民主

B.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C.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462.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目标是()。

A.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B.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C.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463.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就是要真正把那些()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A.既会干事又会“来事”

B.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C.虽然作风上有一些问题但是经济管理能力非常突出 464.营造创新氛围主要是营造()的环境和氛围 A.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 B.鼓励探索、支持创新但不能宽容失误 C.不求干得好但求过得去

465.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 A.不断开辟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境界 B.坚定理想信念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66.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向国家机器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C.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467.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

B.大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68.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

A.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 B.健全民主集中制 C.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469.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

A.狠抓查处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

B.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切实克服“由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470.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等主要方面。

A.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 B.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略 C.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

47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B.《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47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C.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473.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B.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474.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475.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 A.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7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