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23-11-17 09: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课外阅读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黄吉燕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应该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加强阅读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积累;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观念 兴趣 习惯 方法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追求精彩人生的动力。的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倘若还有一个精神家园需要固守的话,那读书便是这个家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学语文新课标中也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它要求中学生“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点”、“有较丰富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向社会、向生活学习,对他人经验教训可反复咀嚼体味,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自我。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一、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转变观念,还阅读以正当的地位

当前,除了家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错误的阅读观以外,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误解也不容小觑。学生为了应试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以至忽略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他们不知语文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在“量”的积累中才能有“质”的飞跃,正所谓“博览”才能“精深”。

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明白 “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是非善恶;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摆正阅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明确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但随

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看卡通漫画书好象已不合时宜,看名著似乎又不感兴趣,所以慢慢的失去了

阅读的欲望。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尤为重要。

首先,在实际教育中,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其次,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级段,每个学期,并有意识的在课常上加以引导,和学生共同的体验感悟,要定期举行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指

定书目的阅读成果,感受因为阅读而取得的成功体验,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是努力在班上创造一种“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力量,比如说在教室的后面开辟一块读书园地,贴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读书的瞬间感悟等,还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书,在班上设立一个读书角,营造一份浓浓的读书氛围,再加上老师和学生对书的认识和评价,这种浓郁的书香必将引领着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加强阅读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因此不少学生盲目的认为“开卷有益”,不管什么书,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去阅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交汇的时代,我们常会发现很多学生书中捧着的是作文选编,通俗文学或是流行杂志,这种浅层次的、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占去了学生们的很多课余时间,尤其是家长们觉得作文用书对提高孩子作文成绩有用,而看其他的书则是“闲书”,导致了孩子们阅读观念的偏差。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反之,坏的书籍则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习惯的滋生。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但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易读懂,也没兴趣去读,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利用课余时间介绍一下推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重点赏析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中自觉地去尝试、体验,主动地与作者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实自己、提高素养,培养一种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同时这种价值观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那种“囫囵吞枣”的读书方法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要达到的要求是有“较丰富的积累”。俗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以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学生在

阅读过程中,可能会认知并赞同作品的观点,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或改变,随着阅读的深入,还可能产生一些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灵感的火花”,但这种感觉都常是零碎而飘忽的,如果不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组织,那么对阅读书籍的感想很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也就谈不上扩大知识面和知识的积累了,所以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点评,体验感受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方法中,教师的导航作用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方法有很多,比较切实有效的方法是: 1.阅读序文和目录法。即指导学生,读书应先看目录、序文。因为序文是全书的提要、概括,而目录也是全书的提要、顺序,阅读序文、目录就可对全书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读全书就会有较深刻的印象。

2.使用工具书帮助阅读法。即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阅读中碰到的困难,并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文章精读法。即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懂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概述故事,领悟文章主旨意义,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的各种知识能力得到迁移的方法,并能在课外阅读时灵活运用。

五、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进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小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收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读书笔记。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另外搜集家长的评价,一月一小结,形成阶段性评价,一并收入档案袋。年度总结再做终结性评价。

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示阅读成果。如:开展阅读演讲比赛、辨论赛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让我们摆脱陈旧的观念、丢掉考试的束缚,借着课改的东风,引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荡涤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学生心灵的沃土丰厚了,言语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