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9 00: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数一数

单元内容:

数10以内的数,学习数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数字,培养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目标:

1、数10以内的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从具体的实体数数到具有一定抽象性质的点子数之间的思维转换。

总第 1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数10以内的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正确指导、少讲多练、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学生采用自主式与研究式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接触1~10各数,认识按顺序数数得方法。 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这一节数学课里,由智慧仙子带你们到王国里的儿童乐园玩一玩,好吗? 二、整体观察

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吗?”(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三、部分观察,从表层到细微

1、引导学生观察小图1、2、3。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不过,你们知道吗?你们说得这些物体的个数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那么可以用数量几来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数一数。(出示课题)好,让我们先从最少的找起! (1)小图1:请大家看到课本左下角的第一幅小图,画的是什么?有几个?(一个滑梯)请你在大图中找到它,并指给老师看一看。

对,在数学里,我们说一个滑梯的数量是1,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它。 (2)小图2、3:操作与步骤(1)相同。 2、小组合作学习小图4、5、6。

让小组内每人互相说一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各有几个?并用圆片分别摆出它们的数量。再回到大图中找到这些物体并数一数。 3、小组合作学习小图7、8、9、10。

(1)观察小图7、8: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分别从图中找出相应的物体,并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教师请一个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2)观察小图9、10:让学生从图中找出9个气球并画出相应圆点的个数,在投影片上订正。然后让学生根据10个圆点找出图中的10个小朋友,并说一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4、让学生小组内根据情境图(或小图)完整地说一说数量1—10物体,然后让一两个代表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完整

5、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藏在图中的数量1—10。那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这些数量来表示呢? 四、巩固深化

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教室里的物体,并说出相应的数量。 五、小结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是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来知道物体的数量的。

六、板书设计: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2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单元内容: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比较,以及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字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总第 2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比一比高矮、长短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了解感知“比较”的含义。在自主探究新知活动中,老师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多项数学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好品质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3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强家的院子里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院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棵树、两条绳子的长短,比较小刚和小强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方法,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体会比较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结果。

2、通过找找、比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方法。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提出正确意见。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一幅图:(1)“男同学和女同学好像一样高?”你同意吗?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第二幅图: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五、板书设计:比一比 最高、最矮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4

总第 3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比一比

教学内容:书第6-7页,比一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大小、轻重的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大小、轻重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大小、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发言)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 (场景图 )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此处回顾长短、高矮的比较,为大小、轻重的比较作铺垫。)

提问: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5

教师也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 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同学们自己找出可比较大小、轻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然后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4、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比较蔬菜的轻重。(课后习题4) 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注意:三根黄萝卜和一根红萝卜一样重的比较应引起注意。

2、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四、板书设计:比一比 大小、轻重 五、作业

六、教后反思 、

第三单元 分一分

单元内容:分类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6

总第 4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分一分

教学内容:书第8-9页,学习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与同学交流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并初步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

2、在“想想做做”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2、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整理活动,使学生能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小朋友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商场的超市去买东西吗?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吗?)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分类的标准,讨论如何分类。

7

商场售货架上的物品是按照:玩具、书本、食物进行分类的。 2、做一做

(1)、学生查自己的文具盒、学具盒里的文具和学具有没有放错,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汇报。

(2)、四人一小组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具分别装在文具盒和学具盒里。做完后各组汇报操作的情况。(有边装边分,有分了再装)再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小结:按同标准分类结果相同。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说出所有动物的名称,说说在水里生活的动物的名称,最后再按书上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在这题适当的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2题 以小结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交通工具”玩具拿出来,大家议论“那些是天上飞的?那些是地上行驶的,那些是水上行驶的?然后完成第3题,再指名说说。

第3题 出示茄子先生的问题:把这些树叶放在三个盘子里,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说盘子里,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说,然后汇报。老师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四、游戏:“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找8位同学上台,让大家来给他们分分组,并说说是按什么分的。(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在分类的时候要按分类的标准进行。

六、板书设计:分一分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8

第四单元 认位置(第一课)

单元内容: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单元目标: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以的位置。

单元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2、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在行列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总第 5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书第10-11页,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分辨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领会了上下、前后的含义这一资源,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图右边的一些问题。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使他们意识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相对的,在说方位时应该确定参照物,明确以什么为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9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在教室里)你能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前?哪是后?(先指名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指,再指出学生在讲台上指,再指名学生任意站一个地方指)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东西?(可改变地点、方向说)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再转过方向说说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

引导学生认识国旗,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粉笔和课书,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再鼓励学生观察,还有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① 学生动手按老师提出的上下位置摆课本、练习本、笔盒、学具等物体。 ② 同座一人说,一人摆学具,或一人摆,另一个说谁在谁的上面或 下面等。

③ 老师出示三件物品按上、中、下摆放着,引导学生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掌握认识物体间的前、后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你还能看图再说一说吗?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请三位小朋友到讲台排好队,让学生说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再交换位置和方向,再引导学生说。

学生动手按老师的要求摆放物体。

小结: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要细心辨别。 三、习题巩固(想想做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再指一指自己的上下、前后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

1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总第 6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认识左右

教学内容:书第10页,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在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辨物体的左右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分辨左右时会有困难,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要发言的请举右手”,联系教学实际帮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部分学生经常把右说成左,把左说成右,老师要引导他们想一想自己的右手和左手纠正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看看谁学认真,谁学得好,老师就把智慧星送给他,好吗?

11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想一想

⑴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提问题了,你们谁想上来发言啊?请举起你的右手。 ⑵同桌的同学互相指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进一步让同学们分清楚哪只手是右手哪只手是左手。)

2、看一看

⑴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笔记本在数学书的什么地方?(左面或左边)数学书又是在笔记本的什么地方?(右面或右边)

⑵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说一说,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并给予表扬。

3、议一议

⑴观察主题图,分组讨论,再指名说一说。例:男同学坐在女同学左面,女同学坐在男同学的右边(这是从教室后面观察的。如果从教室的前面看又是怎样?)

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举例说一说。加深体会左右位置关系。 ⑶小结:物体间的左右位置是比较难分辨。同学们要认真分清楚。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4题 摆时应先确定课桌的中间,再联系自己的左右手确定教科书左右的位置。

第5题 把简单的数字和方位结合在一起,通过范句引导学生照样子说。此题的内容比较开放,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然后在班级里讨论。

第6题 给学生读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问题。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你能说说今天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家长说说。

五、小结

说说自己家的前后、左右有什么?

六、板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 前后、左右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12

第五单元 认数10以内的数(一)

单元内容:认识10以内各数,使学生建立起10以内数的概念。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3、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正确读写10以内的数

2、体会“=、〈、〉”的意义和如何比较事物的体验。 3、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

4、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个数或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总第 7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1、认识1—5

教学内容:书第12-14页,认识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熟练数出1-5各数,理解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 2、看具体图时,能用1、2、3、4、5表示人或物。

3、通过比比评评,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要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数一数数量分别是1-5的人或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常生活里的数。

2、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多读、多画、多想,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和认识数。

13

3、教学数1-5的认识和读写时,每个数可以先用算珠表示,再让学生认数和写数。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视频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5各数,并且会读、会写。 难点: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以教师节为话题展开,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使学生尊敬教师。

引出主题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数字1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有几个男同学?一个男同学可以用几个珠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拨珠、板书:● )

2、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也是一个,可以用1个●表示? 3、教师小结明确:一架手风琴、一个男同学、一块黑板的个数都是一,可以用1颗●表示,还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出示数字1,让学生说说它象什么?

4、看一看,你的桌面上有些物品的个数也可以用1来表示?(找学生汇报) (二)认识2、3、4、5

1、再次引导学生回到主题图进行观察,看图上还有哪些物品?数一数各有几个?再用珠子(圆片)摆出来。

2、反馈展示: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摆出来。

3、逐一用数字表数出个数,并依次出示2、3、4、5,说说这些数 字象什么?

4、引导学生观察珠子图,说说1添几变成2?2添几就是3???你发现了什么?

5、用上数字,向同学介绍你心爱的物品?

6、用你喜欢的学具卡片摆数。(老师念,你们摆,同桌互相看一看,摆得对不对)

(三)书写数字。

1、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2、临描各数字;

14

3、独立书写数字; 4、相互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P12-14页(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做课本P14:书写1-5。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质疑,布置口头作业:用上今天认识的数和家长说说话,看谁说得好,说得多。

五、练习 :写1—5各一行。 六、板书设计:认识1—5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总第 8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2、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书15-16页,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序数,能正确地用序数表达问题;感知序数与基数的区别,学会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准确地区分基数与序数所表达的问题。 3、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说出事物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活动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想想做做”要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多少或事物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5

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出示主题图,学生看图说图意。

2.复习基数知识: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告诉智慧仙子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指名回答。

二、新授。

1、问题引入:“智慧仙子请问同学们,带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几?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自由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答案。并指派学生上台结合例图叙述数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正确评价,明确数的方向。

2、提出“排在第5的是谁?”

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结合主题图进行叙述。 3、提问 “谁来说说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3个的是谁?排在第4个的是谁?”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由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4、发散思维,应用新知。提出问题:“根据图意,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新知识,你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叙述。学生互相加以评价,教师作出正确的解释。

7.归纳总结,有序表达:图上有5个人,排在第一的是?? 三、想想做做,巩固理解。

1、出示灯笼图,学生看图,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帮助小嘟嘟从左边起涂色,第一行涂4个,第二行涂第4个。”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涂色方法指导。

2、(1)出示楼层图,学生看图。教师提问“请告诉我,小红住在第几层楼?”学生动手操作,结合图画汇报结果。同时让学生明了数楼层一般都是从最底层开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住在第几层楼。

(2)出示小猴子捞月亮的图,学生说说图意。

提问:“同学们,图中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是第几只?”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并且说出从哪个方位开始数起?引导学生说出从上往下数第几,或者从下往上数第几。

3、出示小动物赛车图,提问:“同学们,4号车的前面有几辆车?4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16

发散思维:“根据图意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什么?” 让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加以评价,老师再加肯定。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知识?把自己在组里面排第几,有几个人告诉父母知道。 五、板书设计:认识几和第几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9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3、认数0

教学内容:书第17-18页,认识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0,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0,理解0的含义。

2 、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情景设置,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让学生认识0也是一个数,可以表示“没有”。

2、利用教具,让学生从0开始一段一段地数数,帮助认识数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比1、2、3??小。

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时间:1课时

17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填空:(口答) 2 4 5 2 (2)看图写数

○○○○○ ○○○ ○○○○ ( ) ( ) ( ) 二、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今天,智慧仙子要带小朋友到野外,去看看小白兔采蘑菇,你们高不高兴?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学生观看

(1)小白兔采蘑菇的情景图:说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要求:说时要带上数。)小组内先说,再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数小白兔,第一只小白兔采了几个蘑菇,用什么数字表示?第2只?第3只?

师:第4只小白兔采了几个呢?

生: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东西也没有,可以用零来表示,即“0”。 想一想这个数字形状像什么?生讨论、回答。(像鸡蛋) 2、“试一试”

(1)让学生看图、填数,并说说图意。

提问:第一幅图地里有几个萝卜?( 4个)

第二幅图:地上没有了,用什么数字表示?“0”。

(2)师示范:我手上有3(2、1、0)支粉笔,学生自由说,如:“我手上有0支粉笔。”

3、直尺教学:拿出自己的小尺。

(1)引导学生: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拿出你的小直尺,找一找0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

(2) 直尺放大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从0开始,0是起点。齐读:0、1、2、3、4、5

再说一遍0在这表示什么意示?

(3)小结:0可以表示什么?(0可表示没有,也可表示起点) 四、0的写法 1、指导书写。

2、打开课本,看写0笔顺示意图,再按虚线字描写数字0。 五、练习:写0-5各一行。

18

六、小结(略)

七、板书设计:认识0 八、作业

九、教后反思

总第 10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森林运动会

教学内容:书第19-20页,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具体情景中比较的大小,学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认识“>” 、“=”、“<”符号。

2、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实际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时,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含义和读法,再把松鼠和小熊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的含义和读法,再学习它们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获得多少比较活动的体验。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19

精灵仙子今天带小朋友参加森林运动会了,许许多多动物来参加比赛,看谁本领最厉害,动物们分成蓝,红,黄,绿四小队。我们来数一数每小队来了多少只动物。大家把每数一只,就把自己的学具里面的动物头像摆出来一只。

二、自主探索。

1、数数。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摆,小组摆好了互相检查。 2、比较。

(1)指兔子和猴子,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兔子有4只,猴子也有4只。 学生:兔子和猴子同样多。 反问:你怎么看出使同样多的?

(技巧:可以用数数,也可以用连线的方法知道使同样多。)

教师:兔子和猴子同样多(齐说一遍)兔子是4只,猴子也是4只,我们在数学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相等,大家说用什么符号好?

等号,这就是“=”。

4=4 读作:4等于4(齐读) (2)指狸猫和熊,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狸猫5只,熊只3只;狸猫比熊多;熊比狸猫少。 反问:怎么知道狸猫比熊多或者说熊比狸猫少?

老师:狸猫比熊多,狸猫有5只,熊有3只,我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5>3,这个是大于号。大家观察一下大于号的大嘴巴向着数字几?5,说明那边大,符号的嘴巴就向哪边。

而熊比狸猫少,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3<5,这个是小于号。大家再看看,大嘴巴向着数字几?还是5。

(3)小组讨论

5>3和3<5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翻开书,书写符号。 (5)小结。 三、巩固深化。

想想做做第1、2题。

边做边说△比○多,4>2 比○少,4<5 四、小结 :你学到了那些本领? 五、练习:写=、>、< 六、板书设计:认识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20

总第 11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森林运动会

教学内容:巩固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认识“>”、“=”、“<”符号。 2、学会书写“>”、“=”、“<”。

3、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时,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含义和读法,再把松鼠和小熊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的含义和读法,再学习它们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符号的书写。

难点:在“日”字格里正确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填空:(口答)

2 4 5 2

指名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说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2)看图写数

( ) ( ) ( ) (3) △△△△ ○○ △比○( ),( )>( ) □□□ ○○○○○

□比○( ),( )<( )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同桌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 二、书写作业

1、在“田”字格中写“=、>、<”符号

21

2、老师范写,边写边解说符号在格中的位置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同时老师进行巡堂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手把手的教。

4、批改书写的作业。 三、练习读法

4>2 读作:( ) 4<5 读作:( )

6=6 读作:( ) 四、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巩固认识=、〈、〉。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12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6、练习一

教学内容:书第21-22页,1-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0-5各数的意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用符号表示出大小关系。能正确迅速的书写0-5各数.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5以内数的顺序,含义,=符号的使用,5以内数书写。 难点: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之前学习了认数的相关知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大家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习题巩固 第1题: 5 3 0

22

第2题:

此题让学生先做,然后找同学起来回答。知道一个数,根据图形的多少补上相同的图形,使之能用这个数来表示多少。

第3题:

根据数轴上已有的数,按顺序填上适当的数。 第4题:

(1)、学生要弄清圆的具体数量。

(2) 、了解“同样多”,“多”与“少”的关系。 第5题:

会用符号“>”“<”表示它们间的关系。 第6题

认识几和第几,按顺序排列。 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数量,做出总结,(1只蜻蜓,3只蝴蝶,3只蜜蜂,4朵蓝花,5朵红花。)然后再完成填空。

第9题

此题巩固学生写数。注意加强个别指导。 三、互动式学习交流。

1、对口令练习10以内数的顺序。(允许学生以各种形式提问,向其他同学挑战。)

2、用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3、数字派对游戏。(练习巩固><=的使用)

(每人手拿一张数字卡片,自己找朋友进行比较,并表述2者的关系,用上><=连接。)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本领? 五、板书设计: 5 3 0

4>3 2<3 5=5 1<2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23

总第 13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7、认数6-9

教学内容:书23-25页,认识6-9。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先数6~9的各数量,再一一对应抽象出6~9各数。

2、通过涂一涂、数一数、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加深对6~9各数的含义的认识,练习写数。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式和合作交流式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6-9各数的基数含义;6-9各数的字形及书写。 难点:8的书写;运用6-9的数字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的情境图,观察提问:分别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

问: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能用学过的数来说一句话吗? 小组交流。

分别数出场景的人或物。

(有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交流与体会。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会日常生活里的数。 3、用珠子表示数, 问:每添上一个珠子是几? 4、教学读、写数。(重点在写数) 三、“想想做做” 课本p22~23

24

第1题:先要让学生明确涂色要求,再独立练习。

第2题:这种形式的练习是第一次出现。要求是看着上面的数是几,在下面画出不同的图形。

第3题:找一把直尺,先让学生认识,然后再完成题目。

第4题:学生先做,然后请同学起来回答。(巩固左右,几和第几)

第5题:学生先看清楚马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再回答下面的问题及第5题。问题为开放式题型,要启发学生多想、多说并且要相互交流。

第6题:进行填括号练习,老师可适当的读题让学生自己填数。 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质疑。 五、巩固练习,书写6-9各两行。 六、板书设计:认数6-9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总第 14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8、认数10

教学内容:书第26-27页,认识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 2、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数物体的个数入手借助算珠抽象出数10,然后讲数10的读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5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数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到10。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瞧,这些小朋友正欢快地在台前起舞。赶紧数数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吧!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挂图,进一步激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学生利用原有数数的经验数出共有10个小朋友。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统计作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个“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生:我有十个手指;学校有10个老师??..)

教师巡回检查。 4、写10比赛。 5、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筋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学生回答)(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想想做做” 第1题

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如:一捆铅笔有几根,10根铅笔捆几捆,学生动手数数。

第2题――数水果、写数字、数手指。 第3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空出来的数字填上,然后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和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第4题:巩固第几,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8题: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完成填空,启发学生从1个正方形到2个正方形,需要添几根小棒?以此类推一下。

26

第9题:学生先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开各是多少个?再引导学生完成填空。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的愉快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呢?

五、练习:写数字10

六、板书设计:认数10(1 2 3 4 5 6 7 8 9 1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总第 15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7、练习二

教学内容:书28-29页,1-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0-10各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用符号表示出大小关系。能正确迅速的书写0-10各数.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符号的使用,10以内数书写。 难点:

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用小棒边摆边数,数到10。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0-10各数。 二、练习设计。

27

1、互动式学习交流。

(1)对口令练习10以内数的顺序。(允许学生以各种形式提问,向其他同学挑战。)

(2)用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

一共有(9)个苹果。给最中间的一个苹果涂上红色。它的左右两边各有(4)个苹果。

第5题:

先填数轴再回答问题。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8题:学生先试着完成,然后教师讲解,让学生体会答案的多样性。 第9题:学生完成,教师讲评。

第10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数数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全课小结: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本节课完成作业的情况或对同学的评价,想法。 四、板书设计:认数10(1 2 3 4 5 6 7 8 9 10) 五、作业

六、教后反思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单元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初步感受它们的形态特征。

2、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有趣拼搭,使学生体会不同形体在实际中的应用。 3、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形体特征确定物体形状。 单元重难点:

1、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了解四种形体的基本特征。

28

3、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形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总第 16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书第30-31页,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形状。 2、会用物体形状去判断物体属于哪种形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搭积木,让他们认识到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让他们能区分这四种形体。

2、帮助学生把积木分成四组,然后教学生认识各种形体的名称。

3、认识名称后,由老师拿出相应的形体让学生说出形体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熟悉各种形体的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美、几何美,激发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怎样区分四种形体,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带有形体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小朋友要上山看日出,走到山腰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说:“小朋友,你想看日出吗?如果你们能分清楚这一堆积木的话,就让你们过去。”同学们你们能分清这些东西吗?

二、解决问题

1、老师让学生将积木分开或将准备好的物体分开(按大小分或按形状分) 2、拿起一个长方体,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形体的名称吗,谁能告诉我?(学生:“知道,长方体”或“不知道”)

3、师:这个形体叫做长方体,大家看一下,它有什么不同于其它物体的呢?(和正方体、圆柱、球相比)

29

4、师一边出示物体一边介绍正方体(魔方)、球(乒乓球)、圆柱(纸筒),并要求学生记忆相应的名称,认真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拿出写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卡片,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形体。

2、让学生连线(教材“想想做做”中的题),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四、小结

我们现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同学们回家后可以仔细想想,家里属于这四种形体的物体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17 18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9月月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生这一个月以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月考,让学生更进一步去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月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欲。 教学重难点:通过批改试卷,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具准备:月考试卷 教学过程:

厍东关乡白泥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30

一年级数学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姓名 得分

(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60分钟 )

一、看图连线。(10分) 5 4 3 9 6

二、找朋友。(连一连)(8分)

三、照样子,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8分)

四、帮妈妈把买的东西分装在两个口袋里,连一连。(7分)

31

五、填一填。(16分) 1、按顺序写数。(4分)

9 7 2 3 2、按要求做题。(12分)

一共有( )只小动物, 排第4 , 排第( ), 前面有( )只小动物, 后面有( )只小动物。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把 左边的动物涂红色。 六、在□里填上>、=或<。(8分)

8□8 8□5 7□10 6□2

七、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7 □=5 9<□ 3>□

八、把缺少的图形补上。(9分)

6 8 10 ○○ △△△ □□□□

九、数一数,填一填。(8分)

32

十、按要求画一画。(6分) 1、画○比▲少3个。

▲ ▲ ▲ ▲ ▲ ▲ ▲

2、△画比

■多2个。

■ ■ ■ ■ ■ ■

十一、比一比。(12分)

1、在长的后面□里画“√”。(3分)

2、在多的后面□里画“√”。(3分)

3、在最高的下面里画“√”,最矮的下面画“○”。(3分)

( ) ( ) ( )

4、在最重的动物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3分)

33

( ) ( ) ( )

总第 19 20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月考试卷讲评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评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把错误的地方改在试卷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查找存在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 教学准备:试卷 教学过程: 一、试卷评价 1、难度

本次考试难度一般,注重学生的基础的考查,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没有大的代表性,没有准确的反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总体来说,试题适中,学生成绩不理想。

2、覆盖面:

该次检测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二、答题分析 1、存在问题

从评卷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有的表现为在答题卷上乱写乱画,把试卷当草稿纸等。

(2)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 (3)答题不够规范。 2、成绩分析

34

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三、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习题做的较少,平时安排的课堂练习,没有按时完成,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缺少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重视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习管理,增加检查、督促的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为事务过多,作业、练习检查的力度是较难实现的。

四、补救措施:

1、更改试卷中的所有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 2、对前一段时期的习题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学生学习。

总第 21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有趣的拼搭 教学内容:

书第32-33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简单拼搭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区别。

2、通过“摸一摸”、“搭一搭”的活动加强学生利用几何形体的特征来识别各种物体。

3、“数一数”把形和数结合起来,练习学生图形分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并且尽量使其愉快地合作,培养其合作意识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亲身感受曲面与平面的差异体会不同形体的基本特征并试着叙述,从而培养学生简单的实践能力和初步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大厦的高层世界中去学习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面与曲面区别,利用几何形体的特征来识别各种物体。

35

难点:把形和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图形分类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积木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今天我们再用手中的这些各种形状的积木来玩几个游戏,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玩的认真,玩的好!

二、实践活动 1、滚一滚

在搭好的斜面上,让学生滚动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生观察思考:哪一个滚得快呀? 2、堆一堆

让学生分别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堆一堆, 学生观察思考:那一种物体最难堆呀? 3、摸一摸

学生之间一个人说一种形状,让另一个人从布袋中摸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轮流进行游戏。 4、搭一搭

各组利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积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的积木最漂亮? 5、数一数

Ⅰ、观察图片,小组讨论。

Ⅱ、图中各有多少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Ⅲ、指名回答。

Ⅳ、教师小结,表扬观察仔细的学生。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都有什么收获呀?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玩各种的游戏。

四、练习:第29页数一数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搭 ①滚一滚

36

②堆一堆 ③摸一摸 ④搭一搭 ⑤数一数 七、教后反思

第七单元 分与合

单元内容:2-10的分与合 单元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探索简单的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规律的洞察力。

单元重难点:

1、体会2-10和物体的分与合

2、掌握2-10这9个数字的组成,初步感知每个数字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如何完成从分物体到分数字的抽象思维。

总第 22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4-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书34-35页,4-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含义,初步体会学习数的组成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分与合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37

1、通过对物体的分与合,联想推广到2-5的分与合,初步形成分与合的意识

2、让学生参加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讨论、观察、探索的浓厚兴趣和深刻认识,培养其对事物认识的多角度思考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难点:学会分与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意,自主探索 1、引出问题

出示挂图,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有4个桃,他想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2、摆一摆

分小组让学生把4个桃(图片)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分法。

3-1 2-2 1-3 3、想一想

(1)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照这样思考、讨论,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并指导学生填写30页例题中的空格。

(2)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有多种放法,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3)出示茄子老师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分小组讨论,几和几合成4.从而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引出问题

白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高兴极了,每人奖了5朵小花,你能把5朵小花分成两堆吗?

合作、探究

(1)同桌同学共同操作,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汇报,得出多种分法。

38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懂得数5的多种组成,并使学生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知道几和几合成5.最后指导学生把结果填在30页“试一试”的空格里,小组互相交流、检查。

(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想想做做”

1、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第2题,摆一摆,说一说,同座位同学互相摆和说。 3、第3题,学生独立做,并按顺序读一读。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排列的规律。 5、第5题,书写巩固。 四、小结评价,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分小组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2—5的分与合

4 5 2 3 3 1 1 4 1 1 1 2

七、教后反思

总第 23 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 题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书36-37页,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是几,认识数的组成,为10以内的加和减打好基础。

39

2、,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6、7两个数的认识。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做一些必要的复习练习,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顺序的认识,使学生体味数学的顺序美,从而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7的组成。 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挂图、汽球、小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4、5的组成“找朋友”。说4、5的组成。

方法:师拿出4或5,让同学们找出谁是4或5的“朋友”,说出几和几组成4或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看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都很认真,高兴极了,拿来气球奖励给大家,豆豆手里拿着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我们看可以怎样分?看着一个小朋友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哪个聪明的孩子来说一说?

说完后,指导学生填写课本36页例题中的空格。同时教师板书6的组成。

5-1 1-5 2-4 4-2 3-3 三、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玉米老师也想来考考我们,它发给每个同学7个小红○,并问我们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你能按顺序有条有理的分一分吗?请同学们一边分,一边把你们分出的结果写在课本37页“试一试”的空格里。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教师

板书7的组成。

1-6 6-1 5-2 2-5 4-3 3-4 四、活动游戏,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1、第1题——连一连。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