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04 0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寻甸县第一中学 学科:高一语文 编写人:陆贞穆 审核人:韩娟

秋兴八首(其一)

(第1课时)

【正文宋体(材料叙述用楷体),五号,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纸张设置为A4,边距均为1.5厘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背诵这首诗歌,赏析并积累名句。

3.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重点、难点】

1.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2.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过程

本课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上。要让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

导语设计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2.基础积累

(1)认读字音:

凋(diāo)伤 塞(sài)上 急暮砧(zhēn) (2)理解词义: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连天) 系(指系舟上岸)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3.文学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1

学校:寻甸县第一中学 学科:高一语文 编写人:陆贞穆 审核人:韩娟

信息筛选 介绍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熟读诗歌,掌握内容

1.请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

3.掌握诗歌内容。

(1)先让学生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

(2)概括主要内容。

4.请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合作探究

深入阅读,分析“情景交融”的特点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试举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

【典型例题】

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变式拓展】(弥补典例不足,变换形式、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为 农 [唐]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2

学校:寻甸县第一中学 学科:高一语文 编写人:陆贞穆 审核人:韩娟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学习总结

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希望大家课后能够仔细品读。

四、随堂检测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