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更新时间:2023-09-21 07:11: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 .......................................................................................... 1 (一)含义 .................................................................................................................... 1 (二)特征 .................................................................................................................... 2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现状 .......................................................................................... 3 (一)共约和立法层面 ........................................................................................... 3 (二)实践层面 .......................................................................................................... 4 三、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所存在的困境 ................................................ 4 (一)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4 (二)著作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存在的问题 ........................................... 5 四、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制度构想 ........................................................... 6 (一)进一步明确立法宗旨 ........................................................................................... 7 (二)对民间文学艺术多样性的保护 ...................................................................... 7 (三)完善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 ................................................................ 8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民间文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 8 (五)确立民间文学艺术价值评估机制 ................................................................ 9

浅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摘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能够显现出各个民族自有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大国,存在许多不同种类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使用不当现象更显得极为常见。然而,不论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的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极大地影响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发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最大障碍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的制度构建,怎样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本文将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 (一)含义

民间文学艺术是指在某国国土上,由该国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社会集体经过几代传承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并且能够反映该地区或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风貌、人文环境等的文学艺术形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特征、民族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分为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大类,其范围有: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歌谣、诗歌、乐器、服饰、戏剧、建筑艺术风格、艺术品等等。这样书面化

的含义较为死板,不生动,仿佛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民间艺术文化来源于民间,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的思想。延续历史,记忆我们的生活,延续民族特色。例如,鲁迅笔下的皮影戏,云南省的“走婚”,内蒙古的“马头琴”、“萨达幕”,西藏的布达拉宫……总之,民间艺术文化并不是几个生冷的概念,而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是人类生活的记载。只有完善的保护体系,才会使得其民间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意义重大,完善民间艺术文化法律系统刻不容缓,社会各界应当予以相当的重视与全力的支持。 (二)特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因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区分于其他的知识产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首先,民族性。民族性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突出特性,它是一种经过社会群体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传承下来的非个人的、连续的、缓慢的历史成果。以我国的龙文化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始于仰韶文化的鱼纹龙,而后演进到西周的蛇纹龙,历经两汉、明朝和清朝,龙的创作、表达及其造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发展到今天的龙。再如,如今中国享誉世界的京剧,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已经成为中国的标签,我国京剧大师每年都会进行世界演出,传播中华民族的戏剧文化,向世界介展现我炎黄子孙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指出的是,民间文学艺术并不是一部反映某个社会群体或民族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史,而是一部能够反映该社会群体或该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环境、自然地理及其价值观念等变化的历史结晶。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有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成为民族独特性的标签,使人一看到艺术作品便会联想到相关的民族。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汇集起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例如,在建筑领域中,谈及“蒙古包”便会意识到是蒙族;提及“竹楼”便会想到傣族。在节日庆祝方面,听到“火把节”便会想到彝族、白族,谈到泼水节便会联系到傣族;而提到“姑娘节”,我们便很容易想到哈尼族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文化环境的交织,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无疑是一个个具有民族性的标志。

其次,群体创作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并不属于个人创作成果,总体上讲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由社会群体所有成员共同的智慧与贡献创作出的艺术结晶。这个社会群体,既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能是这个民族的某个地方,还可能是多个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群体性创作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由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做出民间文学艺术的轮廓,然后在群体的流传中进行集体再加工、修改、集体再创作,最后演变成脍炙人口的文学或艺术形式。二是由该群体在长期集体的劳动与生活中共同创作产生。比如在远古时代,群体性创作主要体现在全民参与的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等活动中,这种活动,并不是由特定的人刻意安排后的活动,而是一定数量或规模的群体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构。就如,享誉世界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中国长城,便是我国古人经过一代代人修葺而成的。再比如,那神秘威严的“秦始皇兵马俑”,便是无数个工匠用自己手里的刻刀为我们所留下的…...

只是建筑方面更容易看出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其它民间文学的方方面面无不都是我们众多民众共同完成、创作的结晶,“群体创作性”不仅仅是民族文学艺术的特点,更是其产生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期限的不确定性。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预期实现其资源价值时间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根据其客体可利用价值实现的预期时间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保护期限届满就意味着失去了利用价值。然而,民间文学艺术则不同,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不断继承并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其资源价值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期限是不能够被确定的。

第四,地域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通常是由某一社会群体在其固定的生活或生产区域创作出来的,深受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例如陕北民歌,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形以及气候特征,孕育了陕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因此,陕北民歌的曲风大多嘹亮、高亢,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带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现状: (一)共约和立法层面

国际上最早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是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最早的是《尼泊尔共约》;之后,在197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科文组织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颁布了《突尼斯著作权示范法》;198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科文组织又通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