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的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31 0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的调查

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被称为“网上的一代”。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与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因此,网络道德也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人们多是以不真实的身份上网聊天、交友,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除了令家长担忧的暴力、色情外,在一些留言板或语音聊天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偏激的谩骂脏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信息欺诈加上网上犯罪、电脑黑客等,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因此,提倡网络道德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工作自2003年11月20日开始至11月30日结束,11月31日完成了初步的分析。调查对象是的40名在京在校的高中和大学生,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共发放问卷40份,实收回40份,回收率100%。

本次调查着重这样几类问题:一是被调查者上网的目的;二是被调查者是否攻击或被别人攻击过;三是被调查者对提倡网络道德的看法。问卷共设计了28个选择问答题。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高中学生占32.5%,大学生占67.5%。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从2000年以前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地点比例最的是在网吧,其次是家、同学家或他人的办公室里。

一 、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现状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某些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等。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85%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注重道德文明,很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应该共同建立和维护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虚拟社区。

1.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不高

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2.5%,上网玩游戏的占32.5%,上网查资料的占35%。(见图1)也就是说,有65%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OICQ,在随意调查的2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占62.5%。目前,OICQ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即时通信网络,仅次于AOL ICQ 和AOL AIM。当今网络的优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追逐,也自然伴随着产生了内容的多元性。特别值得重

视的是,匿名传输是网上信息传输的一大特色。这不仅使别有用心者在摆脱了道德约束的状态下获得了同样便捷制造流言与谣言的可能,增添了法律约束的难度,而且极易使痴心迷恋者受到蛊惑和诱导,跌入各种美丽的陷阱。2000年8月,武汉某高校大二学生高明在网上遇到了一位自称大一女生的“网上情人”,交往3个月,收到过一张网上传来的女孩照片。“女孩”常说生活困难,高分3次寄去2000元。但钱一到手,对方却说自己是男性,并与之断交。

聊天玩游戏查资料

(图1)

网络游戏是不少同学的宠物。有32.5%的学生沉溺于CS之类的网络游戏,某高校退学试读的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无节制的玩电脑,打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的。在天津某大学学习的B某,为了找钱去网吧打游戏,竟然用刀砍伤了自己的祖父母。当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把握好学习与游戏的时间尺度。

2. 信息污染严重

北京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的调查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中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它以最快的速度,向人们提供了最新、最奇、最多的信息。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带来巨大社会效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出严峻挑战。良莠并存的信息对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学生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言行不直接受道德和法制的约束,很多人容易形成自由放荡、言不符实、崇尚虚无的品性。BBS上的不健康言论进行人身相互攻击、漫骂已经司空见惯,千百万网站和数不清的电子刊物使剽窃、修改、转贴他人的文章能够完成在分秒之间。还有充斥网上的假新闻,泛滥成灾的网络色情,横行肆虐的黑客。通过调查显示,对现在的语音聊天室存在骂人现象持“非常反感”的占62.5%(见图2)。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2520151050非常反感没什么很好玩别人骂我也骂其他

(图2)

3. 网络文明不理想

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互联网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上网的人因为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很有可能波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本次调查中,在语音聊天室里经常骂别人的占到12.5%,网上会受到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7.5%,由此可见,提倡网络文明的形势比较严峻。可喜的是,有85%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

4. 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

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刑法》和其它的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就这次被调查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在大力呼吁加强网络管理法规建设。调查表明,对现行网吧管理条例表示“满意”的占22.5%,有47.5%的学生认为现行网吧管理条例“还可以”。有17.5%的学生认为我市的网吧安全措施“还可以”,37.5%的学生认为网吧安全措施“令

人担忧”。有42.5%的学生认为公安机关抓到少年黑客(未满十八岁)的处理办法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5. 进行高智商犯罪

网络时代,非法窃取情报、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进行恶意诽谤,侵犯隐私权、情感欺诈等行为到处可见。恶劣的网络环境,不仅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健康发展。现在许多计算机病毒都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一些人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制造、散布计算机病毒,给个人和集体带来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技术高超,充当“黑客”,利用计算机安全漏洞,远程侵入网站服务器或他人的机器,危害公共信息安全。还有的人利用工具窃取他人上网帐号、电子邮箱密码,损害他人利益。在本次调查中,有过要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的人占到37.5%,有22.5%的人想过下载非法的黑客软件去盗取别人的帐号,有17.5%的人想过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

6. 隐私、诽谤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使个人隐私权受到极大威胁。由于信息网络可以将有关个人的几乎所有资料极为方便地存贮起来,有些人利用非法途径获得这些信息,把个人不愿意暴露的信息公诸于世,所以有人说因特网是“侵犯隐私最合适的温床”,使得很多人担心自己的隐私在毫无觉察之中被无端泄露。尊重个人隐私是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在信息时代,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可以极方便地获取个人隐私,这无异于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不象广播、电视、期刊、杂志必须有执照。在网络空间中不乏诽谤他人的语言,捏造并散布某种事情,损害他人的人格或名誉。网站论坛、聊天室、BBS可以为这些人提供恶意攻击的场所,他们可以发布贴子来实施攻击,通过恶毒的谩骂来污辱、贬低他人人格,或者通过移花接木把他人的头像制作成裸体图片发布在网上,造成侵犯他人名誉权。因为有这样的现象,有人称因特网是“谣言传播者”。网络媒体上诽谤案件数量正在上升,应该及早引起我们的注意。

7. 网络知识欠缺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的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但是就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这方面并不容乐观。47.5%的学生对电脑防火墙“一知半解”或是“不清楚”(见图3)。40%的学生对电脑病毒“不是很知道”。

20151050清楚了解不知道一知半解

(图3)

二、建立良好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自我保护

虽然网络扩大了网友的交际面,使用方便,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天南海北的网友,但学生们要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的区别,避免过分沉迷于网络。正如有人利用电子邮件传播不良信息一样,同样会有少数人利用聊天工具散播一些无聊的、有害的信息以达到其个人非法目的。在网络活动中应守法自律,不要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和网友直接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为不法分子所乘,危及自身安全。

2. 加强网德教育

开辟专门德育网络主页,对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讨论,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主体或受体身份参与进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每个网页都增加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律、道德的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加大对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在学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演讲、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3. 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 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社会各界应当建立更多更好更有意义的网站是极其必要的。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值取的。如果大量健康的、适合于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存

在,自然就会减少档次低劣、内容低下的网站的浏览次数。正确地引导是必要的,但是不如在网上正确地引导。

4、加大打击网络犯罪力度

首先,要不断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依法管理,保障和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对网络违法犯罪,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预防在教育部门,治理在执法部门,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再次,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承担起对青少年教育、监护的义务,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5、加强社会公德和文明教育

大力倡导网络文明,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学生要自觉地学习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觉抵制各种污染。

三、结论

归纳整个调查情况,绝大多数的同学们都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是十分心要的,认为无所谓的同学占2.5%,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2.5%。

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应该和社会一样,既然人提倡社会文明、精神文明,那么网络也应该有它的网络道德文明。网络虽然虚拟,但人是现实的,尤其是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甚至会误入歧途。我们应该本着诚实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和行为,让网络成为一个温馨的家,这样我们参与其中才能有快乐的感觉,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增加人与人相互依赖的感觉,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如意,或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网络将是一个避风港,让人寻得心理上的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将会更加普及,我们也更有必要来共同建立和维护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家。还有些同学认为,健全法制、完善我们的法律制度,不仅要从现实社会中去做,而且也要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去实现,因为我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我们幻想的未来也是一个网络世界,我们必须提倡网络道德文明。道德反映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我们在各方面都应提高我们的素质,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没有必要的同学的主要观点是,他们认为网络世界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是

让人们自由表现自我的地方,不应该受到任何的约束,只要大家心里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不关系到道德的问题。

我们早已有了这样的箴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可见,道德需要积累。网络道德教育也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个人在道德上的点滴积累,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网络用户的道德建设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构筑当代网络信息传播的道德大厦。在电子邮件、新闻组、BBS上,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失范现象,但是积累起来就能够破坏网络信息传播的秩序,让有些同学感到对整个网络的厌恶或失望。所以应该小事做起,经常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巩固道德修养的成果。

青少年应当正确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先进工具,充分地使用,使它成为我们学习、娱乐和社会交往的友谊工具;应自发地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网德宣传,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