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普通逻辑组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0: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通逻辑组题

普通逻辑组题(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真包含或反对关系时,并非SOP为________。 2.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________联系后做出结论的。

3.在“p( )q→q”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________,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4.若SEP为真,则SIP ________。

5.以“SIP或者SOP,并非SOP”为前提进行选言推理,可必然得出结论________。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________,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7.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________格三段论。 8.在论证中,若“论证过少”,那么就违反了普通形式逻辑的________规律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

A. 逻辑常项 B.逻辑变项 C. 语言形式 D.语言内容 2.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A.直言命题 B.关系命题 C. 联言命题 D.负命题

3.“一个推理只有形式正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个推理结论不可靠,所以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假言推理使用了( )。

A.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C.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4.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与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 )要求。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5.在“?p( )q?p→q”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的推理形式( )。 A.? B.? C. → D. ← 6.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推理是( )。

A. 类比推理 B. 简单枚举法 C. 二难推理 D. 演绎推理

7.有效的换位法,其前提命题与结论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一定不能是( )关系。 A. 等值 B. 矛盾 C. 蕴涵 D. 不等值 8.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SOM,其大前提应是( )。 A. MAP B. MEP C. PAM D. PIM 9.完全归纳推理是( )的推理。

A. 一般到个别 B. 个别到一般 C. 一般到一般 D. 个别到个别 10.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

A. 普遍概念 B. 单独概念 C. 正概念 D. 负概念

11.如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可同真,不同假 C. 不同真,可同假 D. 不同真,不同假 12. 推理(a)“SIP→SOP”与推理(b)“PIS→SOP”的有效情况是( )。

A. 都有效 B. 都无效 C.(a)有效但(b)无效 D.(a)无效但(b)有效

第 1 页 共 1 页

普通逻辑组题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不可能p”为真,则下列为假的是( )( )。

A.可能p B.可能非p C.不必然p D.必然p E.必然非p 2.已知A是B的充要条件,则不能( )( )。

A.由A真推B真 B.由A假推B假 C.由B假推A真 D.由B真推A真 E.由A真推非B真 3.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 )。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然科学” D.“论证”限制为“论据”

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4.在证明中运用反证法要借助于( )( )。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C.二难推理肯定前件式 D.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E.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 5.在概念的下列五种关系中,( )( )是反对称的。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6.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 )。

A.SI?P B.SE? P C.SIP D.SA?P E.SEP 7.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命题是( )( )。 A.你来但他不来 B.或者你来或者他不来 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只有你来,他才来 E.你来,他也来

8.下列逻辑错误中,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和( )。

A.偷换概念 B.转移论题 C.自相矛盾 D.模棱两可 E.推不出 9.“光是有质量的,因为光对它射到的物质产生了压力,而如果光没有质量,就不会产生这压力”。这段论证用的是( )( )。

A.演绎推理 B.归纳论证 C.直接论证 D.反证法 E.选言论证 10.下列式子中,正确表达对当关系中I与O的关系的是( )( )。 A.? I→O B. ?I∨?O C.I∨O D.O→?I E.? I??O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已知?(?p∧?q)假,则( )为真。

A. ?p∧?q B. ?p∨?q C. ?p∨q D. p∨q E.p→q 2.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A.前提真时结论未必真 B.思维进程相同 C.并非由一个前提推出结论 D.结论是或然的 E.推理结构相同 3.以SAM与MAP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将所得结论作前提,再进行换质位法推理, 能必然得出的结论是( )。

A. ?PA?S B. ?PE?S C. ?SI?P D. ?POS E.SA?P

五、图解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第 2 页 共 2 页

普通逻辑组题

2.设SAP假,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六、表解题(6分)

列表说明,在大王与小李不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1)“如果大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上场比赛”与(2)“要么大王不上场比赛,要么小李不上场比赛”的真假情况是否相同。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为“大王上场比赛”,q为“小李上场比赛”)

七、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试分析:如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命题,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A.如果举行象棋比赛,那么不举行围棋比赛 B.举行象棋比赛 C.举行围棋比赛

2.“如果A真,则I真;如果A假,则O真;A真或A假,故I与O至少一真。”试分析该论证中的论题和推理形式,并说明该论证是否正确。 3.下列定义与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段论是由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它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段论。”

4.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具有同一关系。试问:以S为主项、P为谓项的四个直言命题中哪几个为真?其中哪些可作换位推理?

5.指出下述反驳中被反驳的论题及反驳中所用的推理种类和反驳方法。

“有人说,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关系呀!可见,有的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

八、证明题(8分)

试证明:如果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命题,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PES 2.MOP→SIP 3.SIM

九、综合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 设下列A、B、C、D四命题均真,那么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什么?写明推导过程。 A.如果小王基础好(p),学习又努力(q),而且方法对头(r),那么他就能学好逻辑(s)。 B.小王没学好逻辑。 C.小王的学习方法对头。

D.如果小王学习方法对头,那么小王基础好。

2. 已知A、B、C、D有下列关系,请推出A与B、B与D、A与D的外延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将A、B、C、D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1)如果A不真包含于B,那么C与D不全异。 (2)只有B与D全异,B才不真包含于D。

第 3 页 共 3 页

普通逻辑组题

(3)B与D相容但C与D不相容。

组题(一)参考答案

一、1.假 2.因果 3.∧ 4.假 5.SIP 6.有的a不是b 7.三 8.同一

二、1.A 2.B 3.B 4.C 5.A 6.D 7.B 8.C 9.B 10.B

11.D 12.B

三、1.AD 2.CE 3.CE 4.AD 5.BC 6.BC 7.CE 8.AB 9.AD 10.AC 四、1.ABCE 2.ACD 3.ACD 五、1.

P S 2.

S P S P S P S P 六、(一)将条件与两命题分别符号化:

条件:?(p∧q)??p∨?q (1)?p→q (2)?p?? q

(二)列真值表: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假 真 真 真 ?p→q 真 真 真 假 ?p?? q 假 真 真 假

(三)由上表可知,当满足条件,即?p?? q为真,亦即大王上场比赛而小李不上场比

赛,或大王不上场比赛而小李上场比赛时,命题(1)和(2)是等值的,即是可同真同假的。

七、1.违反矛盾律。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相互否定(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真。如果同时断定A、B、C,则A与B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可推出“不举行围棋比赛”,这与C“举行围棋比赛”相矛盾。也可由A与C组合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出“不举行象棋比赛”,这与B相矛盾。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2.论题是“I与O至少一真”。

推理形式为(p→q)∧(?p→s)∧(p∨?p)→(q∨s),有效。属于二难推理中的复杂构成式。

3. 定义和划分都不正确。 定义规则要求,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即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同,否则会犯“定

第 4 页 共 4 页

普通逻辑组题

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由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不仅有三段论,还有假言直言推理等,此定义的定义项大于被定义项,所以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划分规则要求,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即划分出来的子项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之和,否则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三段论分为第一、二、三、四格三段论,此划分漏掉了子项第四格三段论,因此,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4. (一)SAP与SIP为真。

(二)SAP与SIP均可作换位推理。

5. (一)被反驳的论题是:生产关系都是阶级关系。 (二)所用的推理是三段论(或演绎推理)。 (三)所用的反驳方法是间接反驳。 八、(1)PES 已知 (2)MOP→SIP 已知 (3)SIM 已知 (4)SEP (1)换位 (5)?SIP 对当关系 (6)?MOP (2)(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7)MAP 对当关系 (8)SIP (2)(7)三段论 (9)SEP? SIP (4)(8)联言推理合成式 SEP与SIP相矛盾,不可同真。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相互否定(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真。因此可知,如果同时肯定1、2、3三个命题,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九、1.将A、B、C、D命题符号化为: A:p∧q∧r→s B: ?s C:r D:r→p (1)p∧q∧r→s 前提A (2)?s 前提B (3)r 前提C (4)r→p 前提D (5)?(p∧q∧r) (1)(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6)?p∨?q∨?r (5)联言命题负命题等值推理 (7)p (3)(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8)?q (3)(6)(7)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结论: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小王学习不努力。 2. (1)只有C与D不全异,A才不真包含于B 前提 (2)如果B不真包含于D,那么B与D全异 前提 (3)B与D相容但C与D不相容 前提

(4)B与D不全异 (3)联言推理分解式 (5)B真包含于D (2)、(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6)C与D全异 (3)联言推理分解式 (7)A真包含于B (1)、(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画图如下:

D A C B 第 5 页 共 5 页

普通逻辑组题

九、简述题

1.定义必须相称,违反它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2.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它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3.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

4. 定义必须清楚确切,违反它会犯“定义含混”或“比喻定义”的错误。

普通逻辑组题(四)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概念的_______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普通形式逻辑的_______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普通形式逻辑的_______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为假。 3.若同时肯定“甲班学生都是学英语的”和“甲班学生都不是学英语的”这两个命题,则违反______律的要求。

4.(p∧q)→q这个推理是联言推理的______式。

5.根据包含复合命题的模态命题之间的等值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不可能(p并且非q)”等值于“必然______”。

6.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命题为假,然后根据______确定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7.当S与P的外延之间具有_______关系或______关系时,SAP和SEP都是假的。

8.在概念间的外延关系“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_____,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如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 A.必定是矛盾关系 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 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2.在a“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b“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a中是集合概念,在b中不是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在a中不是集合概念,在b中是

3.如果甲命题与乙命题是矛盾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也是矛盾关系,那么甲命题与丙命题是(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4.“中国农民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这个直言命题是( )命题。

A.全称命题 B.特称命题 C.单称命题 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5.如果同时肯定p∨q和p∧q,则( )的逻辑要求。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6.同时否定SEP和SO?P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7.“有的哺乳动物是有尾巴的,因为老虎是有尾巴的”是一有效的省略三段论,其省略的命题可以是( )。

第 16 页 共 16 页

普通逻辑组题

A.有的哺乳动物不是老虎 B.有的有尾巴的是哺乳动物 C.有的哺乳动物没有尾巴 D.所有老虎都是哺乳动物 8.已知“甲队可能会战胜乙队”,可推出( )。

A.甲队必然战胜乙队 B.并非甲队必然不会战胜乙队 C.并非甲队可能不会战胜乙队 D.并非甲队必然会战胜乙队 9.以“?□SAP”为前提,可以推出( )。

A. ◇SOP B.?◇SAP C.□SOP D.?□SEP

10.“I与O至少一真,因为若A命题真,则I命题真;若A命题假,则O命题真;而A命题真或A命题假”。这个论证( )

A.正确 B.偷换论题 C.论据虚假 D.犯有“推不出”的错误 11.“如果二角对顶,那么二角相等”可变换为等值于它的命题是( )。

A.如果二角不对顶,那么二角不相等 B.只有二角相等,二角才对顶 C.如果二角不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D.只有二角对顶,二角才相等 12.若p∧q与p?q均假,则( )为真。

A. p∧q B. p∧?q C.? p∧q D.? p∧?q

三、双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逻辑形式特征相同的命题组是( )( )。

A.SEP与SIP B.?SAP与SOP C.SAP与PAS D.SOP与POS E.SA?P与SEP 2.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A.命题--概念 B.逻辑常项--量词 C.太阳系--地球 D.工人--矿工 E.《鲁迅全集》一《祝福》

3.若“A可以分为B、C”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不能是( )( )。 A.全异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E.非属种关系

4.断定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S)周延而谓项(P)不周延,也就判定了该命题主项与谓项外延( )或( )。

A全同关系 B.S真包含P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E.S真包含于P 5.下列具有反对称而传递性质的是( )(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全异关系 D. 交叉关系 E.真包含关系 6.下列不违反逻辑规律的断定是( )( )。

A.SI?P∧SOP B. □?p∧?◇?p C.?(SAP∧SIP) D. SEP∧PAS E. ?(p→q)∧?p

7.下列五个推理形式中,( )和( )是有效的。

A.或者p或者q;非p;所以q B.要么p要么q;非p;所以非q C.如果非p,那么q;p;所以q D.只有p,才非q;非p;所以q E.只有p才q;非p;所以q

8.当?p∧?q为前提,再补上( )或补上( )作为另一前提,则可得结论r。

A.p∨q∨r B.? r→(p∨q) C. r→(?p∧?q) D.? p∧?q∧?r E. p∨q∨?r 9.“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北京人口超过700万,天津人口超过700万,上海人口超过700万,重庆人口超过700万,因此,我国所有直辖市的人口都超过700万”。这一推理属于( )推理和( )推理。

A.必然性 B.或然性 C.假言 D.完全归纳 E.简单枚举归纳 10.类比推理是( )( )的推理。

A.前提不蕴涵结论 B.由个别到一般 C.由一般到个别

第 17 页 共 17 页

普通逻辑组题

D.由个别到个别或由一般到一般 E.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

四、多项选择题(共6分)

1.下列关系命题中的关系项,既具有非对称性又具有非传递性的有( )。 A.张三批评李四 B.张三认识李四 C.张三喜欢李四 D.张三不喜欢李四 E.张三比李四高

2.下列各式作为三段论第一格推理形式,有效的是( )。 A.AAA B.AEE C.EAA D.AII E.EIO 3.以下各组推理中有效的是( )。

A.他爱足球,不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不爱网球。

B.要么他爱足球,要么他爱网球:他爱足球,所以他不爱网球。 C.他爱足球或爱网球,他爱足球,所以他爱网球。

D.若他爱足球,那么他爱网球;他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 E.只有他爱足球才爱网球:他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

五、图解题(共6分)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2.设SA?P假,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的各种外延关系。 六、表解题(6分)

设命题A为“如果甲不是木工,则乙是泥工”,命题B为“只有乙是泥工,甲才是木工”,命题C与A相矛盾。现要求用p代表“甲是木工”,q代表“乙是泥工”,列出A、B、C三个命题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当B、C同真时,甲是否为木工?乙是否为泥工?

七、分析题(共20分)

1.断定一个复合命题为真,是否断定了其所有子命题为真?试以两个子命题的相容选言命题为例加以说明。

2.若S真包含P,试问以S为主项,P为谓项的四个直言命题中,哪几个取值为真?这些取值为真的命题中,哪几个可以进行有效的换位法推理?请用公式表示这些换位推理。 3.由下列(1)、(2)两前提能否推演出结论(3)?并用符号表示这个推理的步骤。 (1)如果这次春游或去九寨沟,或去小三峡;那么小王也要去,小李也要去。 (2)或者小王不要去,或者小李不要去。 (3)这次春游不去九寨沟。

4.下列公式是否正确表达了共变法?为什么?

(1) ABC一a1, (2) A1BC一a1, (3)ABC1一a1 ABC一a2, A2BC一a2, ABC2一a2 ABC一a3, A3BC一a3, ABC3一a3 A-a A-a A-a 5.指出下列证明中的论题和论据,并分析它是否正确,

在有效三段论式中,凡前提中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因为AAA式在第一格中是有效的,它的小项在前提和结论中都周延,EIO式在四个格都有效,它的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都周延,所以前提中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必周延。

第 18 页 共 18 页

普通逻辑组题

八、证明题(本题共8分)

设:A表示命题“所有精通逻辑的都精通英语”,B表示“所有精通英语的不精通数学”,C表示“有些精通数学的是精通逻辑的”,试证明:若A与B均真,则C假。

九、综合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已知下列四句中二真二假。请问:甲与乙是否考上大学?(写出推导过程) (1)或者甲考上大学,或者乙考上大学。 (2)并非甲必然考上大学。 (3)乙考上大学。

(4)并非甲可能没考上大学。

2.已知下列(1)与(2)假, (3)与(4)真,问:D是否获胜?(写出推导过程和推导根据)

(1)B和D都获胜; (2)A获胜或B获胜;

(3)如果C没获胜,则A获胜; (4)只有D获胜,C才获胜。

组题(四)参考答案

一、1.限制 2.排中,矛盾 3.矛盾 4.分解 5.如果p那么q(或者“并非(p并且非q)”) 6.排中律 7.交叉,真包含 8.真包含于,矛盾 二、1.C 2.B 3.A 4.C 5.D 6.C 7.D 8.B 9.A 10.A 11.B 12.D 三、1.CD 2.BD 3.BD 4.AE 5.BE 6.AC 7.AD 8.AB 9.AD 10.AD 四、1.ABCD 2.ADE 3.ABE 五、1. A B CD 2. S P P S S P S P 六、(1)将命题符号化:A:?p→q B:q←p C:?(?p→q) (2)列出真值表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A:?p→q B:q←p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C:? (?p→q) 假 假 假 真 (3)据表所知,当B与C同真时,p为假,q为假,即甲乙都不是木工。

七、1.(1)并没有断定其所有子命题都真。

(2)例如,由真值表可知,当一个有两个子命题组成的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有三种情况:两个支命题都真、第一个支命题真而第二个支命题假、第一个支命题假而第二个支命题

第 19 页 共 19 页

普通逻辑组题

真。因此,并没有断定其所有子命题都真。

2.(1)当S真包含P时,SIP与SOP取值为真。 (2)其中SIP可以有效换位,即SIP→PIS。 3.(1)(p∨q)→(r∧s) (2)?r∨?s

(3)?(r∧s) (2)联言命题负命题等值推理

(4)?(p∨q) (1)(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5)? p ??q (4)相容选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6)? p (5)联言推理分解式 由此,这次春游不去九寨沟。

4.(1)、(2)、(3)式都没有正确表达共变法。因为在(1)式中,先行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在(2)式中其他情况并未保持不变,而在(3)式中发生量变的先行情况是C,而结论却是断定A与a有因果关系。

5.(1)论题为:在有效三段论中,凡前提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周延。 (2)论据是:AAA式与EIO式两个特例。 (3)论证无效,由论据推不出论题。

八、(1)以A为大前提、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推出D“所有精通数学的不精通逻辑”。

(2)D与C相矛盾;D真,则C假。 (3)因此,如A与B真,则C假。

九、1.(2)与(4)矛盾,必有一真一假,根据题意,(1)与(3)必是一真一假。

如(3)真,则(1)真,这不合题意,所以(3)必假而(1)必真。 因为(3)假,则乙没考上大学。

由乙没考上大学和前提(1),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可推出甲考上大学。 2. (5)A没获胜并且B也没获胜 (2)假,选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 (6)A没获胜 (5)联言推理分解式

(7)C获胜 (3)真,(3)(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8)D获胜 (4)真,(4)(7)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普通逻辑组题(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A与B两个命题的变项相同,则它们的常项( )。 A.可能相同 B.不可能相同 C.不可能不同 D.一定相同

2.如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3.已知甲队可能会战胜乙队,可推出( )。

A.甲队必然战胜乙队 B.并非甲队必然不会战胜乙队 C.并非甲队可能不会战胜乙队 D.并非甲队必然会战胜乙队

4.在(a)p∧q?p∨q和(b) (p→q)→(?q→?p),两个推理形式中,其是否有效的情况是( )。

第 20 页 共 20 页

普通逻辑组题

A. (a) (b)均有效 B. (a) (b)均无效

C. (a)为有效,(b)为无效 D. (a)为无效,(b)为有效 5.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是( )。

A.先求同后求异 B.先求异后求同 C.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D.两次求异,一次求同 6.与简单枚举法相比,科学归纳法可靠性程度( )。 A.降低 B.提高 C.相同 D.有高有低

7.南极的企鹅是“滑雪健将”,每小时能滑雪30公里。人们观察企鹅滑雪时让肚皮贴在雪面上,雪面承受全身重量,双脚作“滑雪杖”蹬动。人们由此设计了“极地汽车”,车身贴在雪面上,两边的“轮勺”作“滑雪杖”,这样,极地越野汽车试制成功了,时速可达50公里,比企鹅还快。这一陈述中包含了( )推理。 A.演绎 B.归纳 C.类比 D.模态 8.反证法与间接反驳( )。

A.根据的都是矛盾律 B.前者根据矛盾律后者根据排中律 C.根据的都是排中律 D.前者根据排中律后者根据矛盾

9.I与O至少一真。因为若A命题真,则I命题真;若A命题假,则O命题真;而A命题真或A命题假。这个论证( )

A.正确 B.偷换论题 C.论据虚假 D.犯有“推不出”的错误 10.“如果二角对顶,那么二角相等”可变换为等值于它的命题是( )。 A.如果二角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B.只有二角相等,二角才对顶 C.如果二角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D.只有二角对顶,二角才相等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下列逻辑形式特征相同的命题组是( )( )。

A. SEP与SOP B.?SAP与SOP C.SAP与PAS D. SOP与POS E.SA?P与SEP 12. 若“A可以分为B、C”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不可能是( )( )。 A.全异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E.非属种关系 13.下列表示“划分”概念内涵的语句是( )( )。 A.什么是划分?

B.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该属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C.划分包括母项、子项和根据三个要素。 D.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E.正确的划分是遵守划分规则的。

14. 断定一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命题为真,则断定了主项与谓项具有( )关系或( )关系。

A.同一 B.交叉 C.真包含 D.矛盾 E.反对 15.下列公式中,与?p∧q等值的有( )( )。

A.?(?p→?q) B.?(p∧?q) C.?(p→?q) D.? p→?q E.? p?q 16.如p→q,p←q和p?q 都真,则( )或( ) 。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 p假q假 E. p与q至少一真 17.下列违反矛盾律的断定是( )( )。

A.SAP∧SEP B. SIP∧SO?P C.□p∧◇p D.?SAP∧?SEP E.SAP∧?SIP 18.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 )。

A. SI?P B. SE?P C. SIP D. SA?P E.SEP 19.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 )( )推理。

第 21 页 共 21 页

普通逻辑组题

A.必然性 B.或然性 C.科学归纳 D.求因果 E.从个别到一般的 20.下列断定中,作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的是( )( )。

A.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B.论证不能包含假言命题 C.论据必须真实可靠 D.论证方式必须是演绎推理 E.论题不能是或然命题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概念外延间的下列关系中,属于对称关系的是( )。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22.在下列断定中,违反矛盾律要求的有( ) .

A.(p??q) ∧(p∧q) B. (p←q)∧(?p∧q) C.(p∧q)∧(?p∨?q) D. (p∨q)∧(?p∨?q) E. (p∧q)∧(?p∧?q)

23.下列不属于违反论证规则“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命题”的逻辑错误是( )。 A. 论据虚假 B.论证过多 C论题模糊 D. 预期理由 E.论证过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4.就概念的外延关系而言,“青年教师”与“中年律师”具有_______关系,“非对称关系”与“传递关系”具有______关系。

25.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________关系或________关系时,并非SOP为真。 26.“必然”、“可能”是逻辑常项,称为________词。

27.若p为任意值(真或假),要使p?q真,则q应取值为________;要使p?q真,则q可应取值为_______。

28.根据普通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_______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时,联言命题__________为假。

29.已知 ?R 为反对称关系,由a?Rb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________。

30.已知一有效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为E命题,则这一三段论的式是______式。

31.根据包含复合命题的模态命题之间的等值变形规则,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不可能(p并且非q)”等值于“必然________”。

32. ?(p∧q)→r和?r 为前提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可必然得出结论________。 33.假说就是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依据,对于未知的事物规律性所作的假定解释。

五、图解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4.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祝福》(A) 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 (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35.设SA?P假,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P各种外延关系。 六、表解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6分)

36. 设命题A为“如果甲不是木工,则乙是泥工”;命题B为“只有乙是泥工,甲才是木工”;命题 C与A相矛盾,现要求用p代表“甲是木工”,q代表“乙是泥工”,列出A、B、C三个命题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当B、C同真时,甲是否为木工,乙是否为泥工?

第 22 页 共 22 页

普通逻辑组题

七、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37.(3分)试分析说明“甲班学生”在下列语句中,哪些表示集合概念,哪些不表示集合概念。

(1)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毕业的; (2)小刘是甲班学生;

(3)甲班学生部应当努力学习。

38.(4分)下列各组概念中,哪些不具有属种关系?为什么?

A.命题一复合命题 B.联言命题一联言支 C. 三段论一大前提 D. 中国一江苏省 39.(4分)甲断定“全班同学都学英语”为真,乙断定“全班同学都不学英语”为假,甲的断定和乙的断定是不是等值?为什么?

40.(4分)圈出下述多重复合命题中的逻辑常项,并用p、q、r??作变项,写出它们的逻辑形式:

(1)若气体质量不变且压力不变,则气体的绝对温度与体积成正比;

(2)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并且只有发展教育才能发展科技事业。

41.(4分)根据普通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述对问题的回答犯有什么逻辑错误,为什么?

在一个荒野上没有一个人,一棵大树突然倒在了野地上。 问:在大树倒下时,有没有响声

答:没有。因为没有一个人在哪儿,当然听不到什么响声。

42.(3分)写出下列推理的形式结构,并分析其是否有效。

如果他基础好并且学习努力,那么他能取得好成绩;他没有取得好成绩,所以,他基础不好,学习也不努力。

八、证明题(共8分)

43.用反证法证明:有效三段论第四格的大小前提都不能是O命题。

九、综合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4.已知下列四句中恰有两句是真的。 (1)甲班所有人是上海人。 (2)甲班赵云是上海人。 (3)甲班有人是上海人。 (4)甲班有人不是上海人。

问:能否确定甲班赵云是否是上海人?写出推理过程。 45.己知:

(1)只有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奖,王洪和高亮才得奖。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3)李东得奖了。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和推导根据)。

组题(五)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A 5.C 6.B 7.C 8.D 9.A l0.B 二、11.C D 12. B D 13. B C 14. D E 15. A C16. A D l7. A E 18. B C

19.A E 20.A C

第 23 页 共 23 页

普通逻辑组题

三、21. ADE 22. ABCE 23. BCE

四、24.全异 交叉 25.同一 S真包含于P 26.模态 27.真 假

28.矛盾 小王不上场而甲队获胜。 29.bR c 30. AEE

31.如果p那么q(或非并(p且非q)) 32. p∧q 33.已有的事实材料 科学原理 五、34. A B CD 35. 说明:SA?P假等于SO?P真; 以SO?P作前提,运用换质法可得SIP真; 当SIP真时,S和P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4种: S P P S S P S P 六、36.(1)将命题符号化:A:p→q B:q?p C:?(?p→q)

(2)列出真值表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A:?p←q B:q←p C:?(?p→q)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3)据表所知,当B与C同真时,p为假,q为假,即甲乙都不是木工。

37. (1) 是集合概念,(2)、(3)是非集合概念。 38. b, c, d都不是属种关系。

“联言命题”与“联言支”,“三段论”与“大前提”,“中国”与“江苏省”是整体与部分关系。

39. 因为“全班同学都学英语”与“全班同学都不学英语”为上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可以同假,因此,从甲的断定可必然推出乙的断定,但从乙的断定不能必然推出甲的断定,所以甲的断定和乙的断定不等值。 40.(1)(p∧q)→r (2)(s←t)∧(s←h)

其中(1)“若”,“且”,“则”及(2)中“只有”,“才”,“且”,“只有”,“才”为逻辑常项。

41.(1)违反同一律,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2)同一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同一思想必须保持同一,否则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在此对话中,“没有响声”与“听不到”并不是同一问题,答者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42. (1) ((p∧q)→r)∧?r→(?p∧?q)

(2)无效。这是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后件必否定其前件,即得到?(p∧q),据联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转换等于?p∨?q。而?p∧?q与?p∨?q为蕴涵关系,?p∧?q 可推?p∨?q,但?p∨?q不能推?p∧?q。

八. 43. (1) 设第四格的大前提是O命题,即 POM,则P为特称命题的主项,而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因此P在大前提中不周延。

因大前提是POM,则结论必定否定,根据“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命题,结论也是否定的”

第 24 页 共 24 页

普通逻辑组题

知结论中的大项周延。因为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P在结论中就是周延的。这样,就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所以,大前提不能是O命题。因此,假设不成立,大前提不能是O命题。

(2)设第四格的小前提是O命题,即MOS,中项M为特称命题的主项,而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因此M在其中不周延。

因小前提是O命题,则大前提必须肯定,因为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第四格中M在大前提中作谓项,大前提肯定的话,M不周延,因为肯定命题的谓项都不周延。于是中词M两次不周延,违反了三段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因此,假设也不成立,小前提也不能是O命题。

九、44. 此例4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公式如下: (一)(1)SAP (2)SaP (3)SIP (4)SOP (二)如(1)真,则据对当关系的差等关系,(2),(3)都真,这样三句真,不合题意。(1)假。 (三)(1)与(4)矛盾,必有一真一假。(1)假,则(4)真。

(四)如(2)真,则据差等关系(3)必真,已证(4)真,这样有三句真,不符题意。因此,(2)假,(3)真。 (五)(2)假即SaP假,SeP真。赵云不是上海人。 或:(一)设(2)真,则据对当关系差等关系(3)必真; (二)(1)、(4)矛盾,其中必有一真;

(三)于是四句中有三句真,不合题意,即(2)为假,赵云不是上海人。 45.(1)只有张明没有得奖或李东没有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前提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前提 (3)李东得奖了 前提

(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2)相容选言命题负命题的的等值推理 (5)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 (1)(4)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6)张明没得奖 (3)(5)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唉~~~真的难为人啊??

第 25 页 共 2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