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更新时间:2024-01-08 02: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而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都要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将来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社会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都要用货币去购买;我们享受各种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一张印制精美的纸片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货币的本质

“汤七年旱,禹五年水,禹以历山之金铸币”的传说,记述了我国古代圣贤发明货币的故事。

货币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吃、穿、用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都要到市场上去购买。这些物品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他们生产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既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商品。农贸市场上的粮食\蔬菜\水果,超市里的油\盐、酱、醋,商场中的服装、鞋帽等,都是商品。

上述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者经过很复杂的一系列过程才能实现。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 上述材料中,有几个人要卖出自己的产品、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

人们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找到了克服“商品一商品”交换困难的办法,这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名词点击 商品的价值

牛奶、盐、矛、咖啡、红珍珠,这些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贝壳、布匹等。后来,由于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的“元”,英镑的“镑”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这笔钱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

在“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相关链接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相关链接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职能。一般说来,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贵金属金银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种纸币,例如美元,也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水浒》中的人物用什么来购买东西?

说说在哪些方面优于金属货币。

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却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这就决定了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结果就出现了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名词点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它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

一些不法之徒妄图通过制造假币,牟取不义之财,这是严重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干净、整洁、完好。同时,还要了解一些防伪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无纸贸易”日益流行,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工具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前者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行为,后者是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信用卡、支票、汇票,就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机(计算机联网的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账目就结清了。大家都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信用卡。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信用卡是一张形同身份证大小的塑料卡片,正面印有卡图、发卡机构的名称及标志、卡号等,背面有用于记录相关信息的磁条、持卡人的签名条等。

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人民币长城卡,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到2002年末,我国发卡总量近5亿张。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你接触并使用过信用卡吗?

如果ATM机(自动提款机)吞了信用卡,该去找谁? 如果你的银行信用卡遗失,应该怎么办?

为增强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我们应有意识地了解与信用卡相关的知识,如申领信用卡的程序、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等。

相关链接 当取款发生吞卡时,可拨打ATM机上载明的银行客户服务电话,询问吞卡的原因。如果是ATM机出了故障,持卡人可在吞卡后3个工作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属银行网点办理领卡手续。

发现银行卡丢失,要立即到附近发卡行的分支机构办理挂失手续,把本人的卡号、密码、金额等卡上资料告诉银行。然后,银行会通手口失卡人换领新卡。为了安全、防止卡号被盗用,所用密码最好不要用出生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容易被别人猜到的数字。

第一年进城打工的小张,在年终结算工钱时没拿到现金,却领到用工单位发给的一张载明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的票据。看着这张票据,小张有点儿不知所措。

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什么? 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数量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一律记名,不准流:通转让,也不许签发远期支票。

转账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相关链接 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则需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相关链接 北京A公司从新疆B果品厂订购一批葡萄干,贷款30万元o A公司到其开户银行申办银行汇款,填写汇票委托书一式三联(第一联由银行盖章后退给申请人,第三联留存银行作凭证)。银行从A公司账户里划扣贷款30Z'元后签发汇票o A公司持银行汇票到新疆交给B果品厂。果品厂将汇票委托其开户银行办理入账手续(汇入行见到汇票凭证后,将307Y元记入果品厂账户上),同时,把葡萄干发给北京A公司。最后由两地银行之间清算资金。

外汇

如果我们到欧洲旅游,能在那里用人民币购物、付费吗?

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使用外汇必须了解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2004年4月9日人民币外汇牌价(人民币元/100外币) 外 币 现钞买入价 卖出价

英 镑 1478.3000 1 518.4800 美 元 821.4800 828.9300 日 元 7.6987 7.795 9 欧 元 989.7300 1001.2200

2004年4月9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日元的汇率是多少?

如果某一天美元的现钞买入价为842.5200, 日元现钞买入价为7.6250,那么,同4月9日相比,它们的汇率是升了还是降了?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一种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如果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又是什么决定它们各自的价格呢?价格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镜头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降价抛售;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一跌再跌。

镜头三:秋冬换季皮衣卖上好价钱,在夏天却无人间津,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高价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省份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SARS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你还能举出其他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一场疫情的爆发导致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急剧增长, 口罩的单价由原来的5元涨到10元、15元、20元。疫情得到控制后, 口罩的价格又从20元回落到5元。

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涨跌有什么影响?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时的价格就高。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家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消费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o 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得29英寸彩电价格一降再降,如今已经跌破2000元。

供给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涨跌有什么影响?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以减少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就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时的价格就低。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名词点击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 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 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价值决定价格

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

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专家点评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然而,同一商品有许多生产者,他们的劳动有勤有懒,生产工具有好有差,技术水平有高有低,因而所用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同一种商品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价值量。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些劳动越懒惰、生产工具越差、劳动技能越低的生产者的商品,价值量反而越大。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相关链接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2)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以纺织业为例,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手工织的布只占很小的比例,电脑操作织的布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使用机器就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3)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样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自然不同。而决定该商品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决定商品生产者总要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名词点击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乡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铝制品是当今物美价廉的普通商品。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1873)喜欢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用的都是银碗,惟有他一人用铝碗。这是因为,那时铝的冶炼技术十分落后,制作一只铝碗要比制作一只银碗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铝碗价钱自然要比银碗贵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解铝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铝的劳动生产率翻了数番,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大量的铝,一吨铝的价格要比一吨银的价格低得多,一百多年前只有皇帝才用得起的铝产品如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电解铝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铝产品的价值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但是,价格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高峰期过后再去购买,消费者能在价格上获得极大的实惠。

在你的日常消费中,哪些商品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理由是什么?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市场上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

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要不要购买。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004年以来,轿车频频降价。然而,降价后消费者排队买车的景象并没有出现,持币待购现象似乎更严重了。不少计划买车的人担心没多久再次降价,因而放弃了现在购买的打算。降价对消费者本是福音,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喜欢的车。可如今,降价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却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应该怎样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急剧减少。等离子电视、轿车等高档耐用晶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迅速增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晶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晶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晶。对于出行者来说,火车和飞机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交通工具;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牛肉和羊肉是替代晶。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乒乓球与乒乓球拍是互补商品;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胶卷与照相机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汽车销量的增加,对汽油的销售有什么影响? 汽油价格的上涨,对汽车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牛蒡这种中药材的收购价曾经达到每千克15元,巨大的利润促使许多药农一哄而上,纷纷种植牛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至2002年底,竟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药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

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

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生产。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调减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在狐皮滞销\\许多养殖场大批宰杀种狐时,高先生反其道而行之,投资兴建养殖场,低价购进大批优质种狐.两年后,狐皮走俏,种狐供不应求,高先生一跃成为养狐致富的知名企业家.

高先生的成功有何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及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币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相关链接 海尔集团创立于国产家用电器爆炸式高速增长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家电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在饥饿状态的市场面前,家电产品不管质量如何,都能卖出去,各厂家都将产量放在第一位。海尔坚持认为,顾客最需要的是质量,必须狠抓质量。1985年,海尔将76台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海尔坚持名牌发展战略,终于赢得了国内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海尔提出“先难后易”开拓国际下场的战略。在通过产品国际认证后,海尔电器陆续进入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海尔始终坚持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理念,靠揭下商标打擂台的形式在发达日家树起海尔产品高质量的信誉。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从呱呱坠地起,人们就开始了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哪些消费类型?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着什么变化?本课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探究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现在人们的春节消费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改过去只在家中大吃大喝的习惯。

镜头一:广西村民杨女士说:往年过年餐桌上少不了两样大菜——芋头扣肉和油豆腐酿肉,今年不做了,因为家人不喜欢吃,嫌太油腻。

镜头二:天津的陈先生春节期间带全家到体育馆打羽毛球。虽然每次要花50多元门票钱,但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他觉得很值。

镜头三:苏州李先生一家利用春节到黄山旅游,春节期间游客真不少,大部分是全家出游的。

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居民的收人和消费品价格。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相关链接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做生意的阿明前年收入比较高,习惯于搭乘出租车;去年收入下降了,可还是一出门就“打的”,而不愿乘公共汽车。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消费者的收入总有限度,在这一限度内寻找消费组合就不能不参考商品的价格。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物价水平的变动,究竟会引起消费量多大程度的变化,要依商品的种类而定。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虽然组装电脑的价格便宜,但品牌电脑有较好的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体系,用起来更让人放心,因此很多人选择品牌机。

假如你买电脑,是买品牌机还是买组装机?说说你的理由。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 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活动。

消费的类型

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前者消费的是具体产品,后者消费的是家教、保姆、维修等专项服务。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涨费积租赁消费二种。

钱货两清的消费。我们在生活中消费的大部分商品,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一旦交易完成,商品怎么使用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有些较复杂的、品质不易辨别的商品在完成交易后,还有部分责任没有与商品同时转移到买主手里,这些未发生转移的责任常常通过合同和保证书等加以界定。如我们购买彩电、手机等产品,会有一段时间的包退、包换和包修的保证。

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图片略)

老太太甲: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我在来这儿的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老太太乙:年轻时候通过货款买了一套大房子。令人欣慰的是,我终于在来这儿的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货款。

你怎么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容的就是贷款消费。在购买住房、轿车、电脑等大宗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这时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来进行消费。目前,我国的多数银行都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家居装修贷款、购车贷款等。对

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家庭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记者在玩具店采访,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我的孩子两岁了,家里堆放了很多孩子玩过的玩具,还要不断地买玩具。要是能租就好了,既省钱又省却了收拾保管的麻烦。”一位中学老师坦言:“玩具是开启儿童智力的金钥匙,特别是诸如拼图一类的益智玩具。这类玩具相对而言较贵,孩子一旦拼出来,玩上几次就不感兴趣了,如果租就划算多了。”

毋你会选择租赁消费方式吗?通常会租什么商品?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租赁消费。有些商品,由于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商品不划算,如婚纱、大件儿童玩具、有些不想收藏和不需反复翻阅的书籍等,对于这些商品,可以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使该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租要比买便宜得多。

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这时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从食品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这一规律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5.8%; 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7.7%;

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6%。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他们便仿效和重复,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

的带动。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b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小林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两只鞋的颜色也不一致。别小看他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哩。

是什么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成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关链接 2004年,一家市场策划咨询公司对内地十大城市的四百多家经销商和三千多名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个性化的月良装为首选的消费者占主导地位,服装消费正呈现出多样化,更多人开始注重能够体现自我魅力和风格的服装。

许多同学的手机飞电脑、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这种风气在你们校园存在吗?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个别学生的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比如吃饭,要么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吃饱,要么稍加些钱吃出特色。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劣行也会推动社会进步。

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芦也;侈,恶之大也。 你怎样看待上述两种消费观念?试加以分析。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那些支出无计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都是缺乏理性的。当然,过于节俭也是不可取的。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还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

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商品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东西买回来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 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

你曾凭一时冲动或随大溜买东西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随大流去购买,而买的东西自己并不需要,这是不理智的。别人说好的东西,别人都买的东西,并不见得适合自己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溜。另外,也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 消费的倾向。

经常使用发泡塑料餐盒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全国一次性食具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食具的制作危及臭氧层;用它装饭菜危害人体健康;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发泡塑料餐盒?、

请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现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以往的消费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o 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前几年,“打包”现象不太常见,把吃剩的饭菜带回家有点儿让人不好意思,显得太小气。如今,“打包”的风气越来越流行。据调查,有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o当然,“打包”毕竟是盲目点菜的结果, 比“打包”更好的是精打细算,合理点菜。

你怎样看待“打包”这一现象?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弘扬的,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境,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以俭。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即使将来国家富裕了,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仍要继续发扬光大。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探究活动目标:

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活动建议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收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表明各种金钱观 的具体事例; 、

分组或在全班研究、探讨、辩论不同的观点; 将相关材料精选集中、相关论点筛选出来;

用综合探究成果出一期壁报。

探究路径参考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 今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哲学家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 史学家说:“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金钱是什么? ·

——是魔鬼?是天使?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说过:

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 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 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 钱能带来奉献,却带不来信赖??

拿破仑曾拥有许多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

海伦·凯勒——又聋、又瞎、又哑,她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钱能做什么? ——钱不能做什么?

谁劳动,谁光荣;贡献大,收入高。凭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受国家保护。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国家予以表彰、奖励。袁隆平因为超级稻的研究成果,王选因为告别铅与火的印刷术革命,各获得奖金500万元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赢得了世人敬佩和赞叹的目光。

然而,古今牟取不义之财者也不少,贪污受贿、行窃抢劫、走私诈骗、掺杂使假等敛财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清、成克杰,这一个个因追求不义之财而倒在断头台上的死囚,以污浊的行为将自己钉在耻辱柱上。这些葬身钱眼儿的血淋淋的事实,令人怵目惊心。

——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什么是取之有道?为什么要取之有道?

王廷江,一位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对“钱”有两论。一是“人活着没钱不行”o他近乎“视钱如命”。曾拥有百万之富,出差却很少在宾馆吃饭,只找个小饭馆吃碗面条或几个包子。二是“人不能为钱活着”。他把钱看得很轻,对需要帮助的乡亲,,慷慨大方,毫不吝啬;才巴拥有420万元固定资产的企业、180万元的流动资金,也是他半生的心血,拿出来交给了集体。沂蒙山区少了一个百万富翁,神州大地却多了一个亿元村。

——钱应该怎么用?为什么要用之有度? ——你的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假如以后有了钱,你打算怎么花?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决没有好下场。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花钱要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涉及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利于国家社会、利于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个层次。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基础知识结构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B、消费是生产的动力:a、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高速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b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 (3)社会再生产:

①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 ②内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③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发展生产力?

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经济

(1)含义即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实现形式: ①国有经济:

a 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c 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 作用: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②集体经济:

a 含义:是又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形式。 B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地位: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D 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E 政策: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③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导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A 含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导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④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A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三种主要形式: ①个体经济

A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B特点: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C作用:现阶段,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私营经济:

A含义: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B特点: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C作用: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注意: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最大的区别:二者建立的基础不同,前者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后者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③外资经济:

A含义: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B作用: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2)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思考:为什么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如:地位、作用、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的状况) 3、公有制经浊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浊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二、重点、考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基础知识: (一)公司的经营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③作用: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④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注:现代企业制度从财产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结构来说,就是公司制。公司制改革,就是将传统的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的逐步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注意: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 (1)公司

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②法律性质:

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除国有独资公司外,公司应是两人(含两人)以上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出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在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不得少于两人,否则公司即宣告解散。

③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④公司的组织结构:

A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B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督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⑤公司制的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相同点、不同点: 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异同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的资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本 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 不 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转让出资较困难。 股东人数 不得少于法定最低人数,应当有5人 必须由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

同 以上为发起人。 股东责任 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的 一股一票原则 表决权 公司财务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出资设立。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按出资比例形式表决权。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规模大小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不低于1000万元。 最低资本限额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设立程序简单。 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出资证明,出资除货币外,还可以为技术、厂房、土地等。 适应性 适应于大中型企业。 设立程序 设立程序较为复杂。 点 出资形式 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负有限责任; 相 (3)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同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 点 (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6)共同的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的含义及公司经营的目的: (2)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3、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1)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含义:

(注意: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竞争的结果。兼并与破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企业兼并的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企业破产的意义: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兼并与破产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强联合”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含义、重要性: (2)劳动者的含义、地位: (3)就业的意义:

(4)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5)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6)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择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首先,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其次,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非法、过激的行为。

(3)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定劳动合同。 (6)劳动者维权途径: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①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非法、过激的行为。 重点、考点: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点、不同点: 2、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3、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4、正确的择业观念 5、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基础知识回顾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 ①含义:

②来源: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③影响利息的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④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⑤利息税: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利率:

①含义: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②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它们的关系为: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5)储蓄存款的种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目前我国定期储蓄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整存整取。)

(6)储蓄存款的收益(特点):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7)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特 点 分 类 流动性 收益性 安全性 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 强 差 低 较高 好 好 (8)储蓄存款的风险:一是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二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损失利息的风险。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2)性质及地位: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企业性质。

(3)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其利润来源 (贷款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 ) ③结算业务——包括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④此外,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4)作用:P55 专家点评 (理解)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是一种资金筹集的重要方式) (1)含义及性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 股份凭证。 ②性质:股票代表的是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2)股票特点:

①不可退出性(可转让); ②流通性(生命力所在) (3)收入与风险:

①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②股息和红利是公司的利润分配收入,具有不确定性;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4)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2、稳健的投资——债券(是另一种资金筹集的重要方式)

(1)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一张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2)种类:

①国债(政府债券):A发行主体:中央政府 B目的: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为什么?)或者为一些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C风险与收益:风险小、收益比其它债券低,但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A发行主体:金融机构 B风险与收益:较高风险、较高收益。 ③企业债券:A发行主体:企业 B风险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

(3)国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种 类 区 别 国债(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单位 国家 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 公司 信用度高、收益稳定 企业债券高;利率一般高于政府 期限长、可转让 特点 流通行强 债券和银行存款;可以进入一定 风险大、收益高 的市场流通转让,流通性强。 3、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1)含义:P59 商业保险是一种合同关系。 (2)作用:规避风险,转移损失,获得保障。 (3)风险与收益:不出险没收益,出险后高收益。

(4)分类:①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③分红保险

(5)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遵循商业原则) 二、重点、考点:

1、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2、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地位,主要业务 3、股票的性质、特点、收入与风险

4、国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5、商业保险的作用、风险与收益、订立原则 6、自主创业的意义

7、个人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1、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1)我国当前的就业领域十分宽广,就业前景很好,但同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2)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以及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个人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

2、自主创业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有利于发扬创业精神,激发全体人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促进社会进步。 3、个人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

(1)第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

(2)第二,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道德素质,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理解和把握本课内容,必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该内容应注意:

(1)前提和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非公有制下采取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是按劳分配; (2)体现公平──分配的尺度,任何公民都采取同一尺度; (3)承认差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另外,要注意:

A.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B.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

配与按生产要 素分配结合起来。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

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 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该点须注意:

(1)判断一种分配方式是否是按劳分配,首先要看它是否在公有制范围内,在公有制范围内则可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下,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

社会保障中取 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的要求。因此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承认并反映这种差别,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按劳分配的重要性

(1)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

充分调动劳动 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要求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才能获得收入,是对几千年来不

劳而获的剥削 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实现了

按劳分配,才 能体现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才能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以上两点,共同构成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在我国,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并存之因

(1)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激励人们更

有效地使用生 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是由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决定了分配方式不能只是按劳分配一种,应当允许存在多种形 式的分配方式,也应该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3)是由我国现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兼顾投资者、经营者、

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调 动全社会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意义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2)确立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 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力的尊重和对劳动、知识、人权和公德的尊重。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注意:我们所说的公平不是否定差别,不能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

人平均、不存 在差别才是公平。

正确的看法是: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

具有活力和效 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

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 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措施。

(3)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

会财富的增加。经济活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 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基础知识结构 一、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3)实现形式: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

A、国家预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B、国家决算的含义: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资源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财政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形式(渠道):

A、税收收入 (是国家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来源,)

B、利润收入 (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叁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分类(按具体用途分)

A、经济建设支出 B、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E、债务支出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财政收支平衡(是相对平衡)包括三种情形: (1)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几乎不存在) (2)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3)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含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含义: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固定性含义: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便改变。

3、“三性”的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无偿征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4、税收的种类:

(1)按征税对象分为五大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税收三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标准 (3)两大税种:

1)增值税:

①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②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③征税对象:增值额

2)个人所的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③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

④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际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如何处理? (1)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表现: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 2)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表现:个别企业和个人通过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

4)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表现:为达到不缴税的目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威胁、围攻、殴打税务人员等。 (2)处理: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3、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依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即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重点难点

1、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1、 税收含义、税收基本特征 2、 法纳税的必要性 3、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础知识结构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必然性:①资源具有相对有限性; ②合理配置资源具有必要性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和竞争等。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作用或意义):①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①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来进行。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能够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作用或意义) 2、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维护市场秩序的手段——市场规则:①市场规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②市场规则的内容(见“专家点评”); ③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规则的体现。

(3)维护市场秩序也离不开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4)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5)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①在现代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合理的资源配置,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③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④市场调节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由于市场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也难以有效地发挥其调节作用: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3)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优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

2、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重点、考点: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2、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4、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基础知识结构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①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②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

①总体小康含义: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由于我国的疆域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②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即全面小康:

①全面小康的含义:全面小康是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全面小康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关系:

①联系(相同点):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②区别(不同点):第一,含义不同(略);第二,特点不同(略);第三,二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第四,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第五,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解决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又快又好 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和后果:

(2)科学发展观: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作用): 2、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原因(必要性): B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措施):a,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 b,要形成以??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A原因(必要性): B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措施):a,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b,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c,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

流动;d,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e,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f,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④统筹区域发展:A原因(必要性): B如何统筹区域发展?(措施): 3.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重点、考点

1、正确理解和把握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4、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

5、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基础知识结构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①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①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②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③对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提高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④积极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影响(利与弊):①有利影响(利):②不利影响(弊):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及其作用:①基本格局; ②作用

(3)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①“引进来”的必要性和内容: A必要性:

B内容:“引进来”,主要是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②“走出去”必要性、含义、内容:

A必要性:a,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b,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c,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B含义: C内容:

③“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为什么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第一,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在“引进来”取得一定成效和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必须适时地实施“走出去”。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4)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基本战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重点、考点

1、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3、世贸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与弊) 4、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5、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基本战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重点、考点

1、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3、世贸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与弊) 4、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5、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3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