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传递还要谈忠实_以_红字_译本对比为例_高华婷

更新时间:2023-09-05 17: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5卷第1期2012年1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ofHUBEICorrespondenceUniversity

Vol.25.NO.1Jan.2012

风格传递还要谈忠实—以《红字》译本对比为例

高华婷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在翻译研究中,译者和读者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

以求有所创新。针对这种翻译观念进行探讨,讨论如何处理原文风格和译以原文作者和原文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文风格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继续坚持忠实于原作,这不仅是对老一辈翻译家和研究者研究成果的继承,也《红字》并以译本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是翻译的本质要求。最后对如何做到忠实性和忠实于什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格传递;对比研究;忠实[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2)01-0131-02[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学科中的情形一样,人们不能因为无法企及百分百的真理而就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此放弃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在实践中,

‘忠实’,‘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能够实现,仍‘最大限度的’的忠实。客观上不忠实的翻译当然存然是为了

‘不忠实’‘翻译’然而主观上以去做是概念上的自相矛盾。在,

‘另有所好’译者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但主观上他不能够或‘百分之三十’(王婉玲,2005)。选择的忠实”

风格传递要谈忠实,受到很多翻译家和研究者的支持。茅:“要将一个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这当然是相当困难的,盾说

需要运用适合于原文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的创造性,而又”(《翻译研究论文集》,1984:485)。要完全忠实于原作的面貌

:“必须重复:风格的翻译有一个根本性的条件,冯世则说就是忠实;忠实于原著的或正确或错误或兼而有之的思想内容,也而又不损害归宿语言尽量贴近原文的因言语而异的表达方式,

”(《翻译研究论文集》,1984:523)。这不仅肯定了忠实的规范

……既是译作,也提出了翻译的总体要求。草婴说:“的地位,

就要严格遵循原著的风格特点,要让读者在译作中得到的人物(王秉钦,2004:313)。“严形象尽可能地同作者笔下的相一致”

格遵循原著的风格特点”就是忠实于原作。郑振铎认为翻译有其二便是说译作的风格和态度必须与原三个不可逾越的法则,

2009:443)。他的观点与英国翻译作的性质是一样的(罗新璋,

“风格的传达,除了句法以外,就家泰特勒的观点相似。傅雷说

,“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又说(罗新璋,2009:613),这又肯定了风格传递的忠实文句法的”

2009:性。老舍也认为最好能够保持原著者的风格(罗新璋,712)。有研究者认为风格传递也可以不要忠实,甚至要追求叛逆。的确也是可以的,但最终的作品不是翻译作品,而是参照原作的新创作。

客观事实是绝对的忠实很难实现,但是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去追求最大程度的忠实。叶君健在

:“我们所能争取做到的,体会”中说道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量使译文符合原作者当时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

131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2.01-067翻译中的风格传递一直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以前现在是,将来也会是。风格传递是建立在风格可译性基础是,

之上的。风格是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传译的,这一定限度是考虑这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达成了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等的差异,

的共识。由于原作风格是不可能百分之一百地在译文中得到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也不同,产生的译本也不同,从而就再现,

有了译本比较的必要性。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原文作者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译者也有自己的翻译风格,两者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翻译应该提倡作者风格,或是译者风格?译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译者应当以再现原作风避免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格为己任,

应当有所创造,以鲜明的风格取信于目的语读者,主张超越体,原文。

对于第一种观点,译者的个人气质、艺术功力、行文习惯等总会在翻译作品中表现出来,译者风格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难而即使带有译者风格的痕迹,原作风格仍可以通过以克服的,

既然译者风格不可避免,译译者传递出来。对于第二种观点,

者的主体创造性也会表现出来,因此,译作中译者的创造性肯定是存在的。我们认为文学翻译作品不是译者的原创作品,翻不能反译就是翻译。过度的创造性使作品脱离了原作的精神,映原作,使其丧失了作为翻译的实质,成为了参照原作而进行。“译者要善于抑制自重述、重编,甚至成为了新创作的重写、

己的风格,以再现作者的风格为重,让自己的风格自然地流露(张今,1987:93)。余光中而不是喧宾夺主地表现出来”出来,

也认为翻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并且描述了翻译和创作在本质2009:823-834)。因此,在翻译中译者要以上的异同(罗新璋,

再现原作风格为己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译作最大限度地向原作靠拢。

以再现作者的风格为重就是最大限度的忠实原作,毫无质不忠实于原作如何再现原作风格?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疑,

中,风格传递要谈忠实。对于忠实的地位,方克平这样论述:“必须确立‘忠实’作为一种主观姿态的重要性。像在其他任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第25卷第1期

”(《翻想,其根据还是原作者的作品本身,其他的根据是没有的,1984:554)。我们要追随前辈们的奋斗足迹,译研究论文集》

继承他们的钻研精神,在寻求忠实的道路上继续慢慢求索。

风格传递如何做到忠实?忠实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忠实于什么?多数研究者在忠实的几方面即内容和形式,或思想和语言,或神韵和形貌上展开讨论。林汉达认为,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是翻译者努力的方向,万一二者不可兼得,与其迁就译文的流利而牺牲原文的意义,不如极力保存原文的意义而(《翻译研究论文集》,1984:103)。这与鲁迅的牺牲中文的流利

“宁信而不顺”的主张是一致的。徐永煐认为,思想是内容,语言是形式,它们是矛盾统一的,是写作的主要矛盾;思想是主要,“次要”(《翻译研方面,语言是次要方面不可以解释为不重要,1984:180)。茅盾认为,与其失“神韵”而留“形究论文集》

,“形貌”(罗新璋,2009:貌”不如上有些差异而保留“神韵”408)。林语堂说,译者所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2009:者的语意,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罗新璋,500)。许渊冲认为如果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忠实于原文的形译文就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有矛盾,

“三确”:正确,式;认为译文忠实于原文要做到精确,明确(罗新2009:879)。还说如果忠实和通顺发生矛盾,璋,应该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第二位,把忠实于原文的形式放第三位。由此看来研究者们的意见大多是一致的。译者尽力传递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体现在字面上即语言方还要体现在非语言方面,如原作的情感和审美因素等。忠面,

实于原文,不是抠单个字眼,而是注重意义和信息的等值。忠实的最低层次是传递原文的语域、词语、句法等风格标记,而最“神似”。高层次是再现原作的意境和神韵,也就是所谓的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NathanielHawthorne)的代表作。以下将从姚乃强译本(1996)和胡允桓译本(2004)(以下简称姚译和胡译)中选取两例进行对比探讨,研究两译本在译文风格传递的忠实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例1:Carriedawaybythegrotesquehorrorofthispicture,theminister,unawares,andtohisowninfinitealarm,burstintoagreatpealoflaughter.Itwasimmediatelyrespondedtobyalight,airy,childishlaugh…

姚译:牧师正被这一荒唐恐怖的情景弄得神思恍惚之时,

却不料有人募地发出了一阵狂笑,使他大吃一惊。紧接着传来一阵儿童的轻松飘逸的笑声……

胡译:牧师的神思随着这一荒唐可怖的画面驰骋,在不知—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这狂不觉之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

笑立刻得到一声轻灵的童稚笑声的响应……

原文中,某夜男主人公梦游一样地来到女主人公受罚的地点,站在受刑台上,想着他的罪过,想着人们要是发现他是孩子,“神思恍惚”的父亲会怎样看待他。他被各种想法困扰更好地“驰骋”表现出了他当时的状态。而不能表现出来,且“驰骋”有陶醉其中的感觉,词性与牧师受折磨的心不符合。是谁在“狂笑”?根据原文,是牧师无意识的狂笑。姚译让人觉得是现。“light,airy”“轻灵”,“轻松飘场第三人发出的狂笑翻译为比更能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淘气和天真活泼的个性。逸”

例2:Somethingwhichshouldremindhim,indeed,butonlybycontrast,ofthatsacredimageofsinlessmotherhood,whosein-fantwastoredeemtheworld.

姚译:确实,这个形象是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使人想起的,想起那个怀抱为世人赎罪婴孩的圣洁清白的母亲。胡译:诚然,他的这种联想只能在对比中才能产生,因为圣像中那圣洁清白的母性怀中的婴儿是献给世人来赎罪的。

女主人公在刑台上罚站示众。原文说若在一群清教徒之中还有一个天主教徒的话,他就会从怀中紧抱婴儿的女主人公身上,想起众多画家竞先描绘的圣母的形象。所不同的是圣母而女主人公是受罚处的。圣母怀抱的婴儿是为世是受歌颂的,

人赎罪的,而女主人公怀里的孩子是通奸犯罪的证据。首先两译文的重心有很大区别。姚译强调的是母亲,而胡译强调的是。“sacred婴儿。根据原文语法结构,很明显重心是母亲的形象image”“圣洁清白的母亲”“圣像中显然指的是的形象,而不是。那圣洁清白的母性”

总之,在忠实性方面姚译和胡译各有优势。再现原文的风格是艰难的任务。为了再现原著,特别是代表作品、名著的精彩,译者必须要忠实于原文,并且要不断追求、探索能够实现忠实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尽管由于译文受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受不同历史时代、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等等的限制,译者仍应尽最大努力缩短译文与原文的距离,在风格传递上继续追求忠但做得更好,这是翻译家们的本职。实性。不能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NathanielHawthorne.TheScarletLetter,Qingdao:QingdaoPress,2004.[2]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霍桑.红字[[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霍桑.红字[

[4]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版)[[5]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6]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王婉玲.论翻译风格[[7]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张今.文学翻译原理[

1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3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