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5-17 16: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题目:我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学科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xxx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进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同时有利于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整体上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应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 市场竞争 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Development which enters deeply unceasingly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expand employment, the tax increase, and it is helpful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ing energy modernization. But i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whole relatively small size, strength is weak, the ability to resist risk more bad, want to b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urvival and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nterprise must have certai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have that advantage,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at its own locates in the value chain of the unique ability to build core, it form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o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ecame the cor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in the world can not be avoided major practical problems.

Key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re competence

1

目 录

1.绪论………………………………………………………………………………………4

1.1选题背景及意义…………………………………………………………………4 1.2相关文献综述……………………………………………………………………4 1.3本文写作思路和方法…………………………………………………………4

2.民营企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5

2.1民营企业的现状,发展环境………………………………………………5 2.2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5

3.我国民营企业加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原因…………………………7

3.1企业核心力的存在必要性……………………………………………………7

3.1.1企业核心力的外部特征…………………………………………………………7 3.1.2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7

3.2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运行机制分析……………………………………………8

3.2.1内部因素只有在外部环境中才能对企业竞争力发挥作用…………………8 3.2.2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影响因素才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8

4.我国民营企业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10

4.1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10

4.1.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要素……………………………………………………10 4.1.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0 4.1.3核心竞争力的作用………………………………………………………11

4.2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和实践性………………………………11

4.2.1民营企业的优势…………………………………………………………11 4.2.2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2

2

4.3如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13

4.3.1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方面因素……………………………………13 4.3.2我国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措施…………………………………13 4.3.3核心竞争力的维护………………………………………………………16

5.结束语………………………………………………………………………………………17 6.致谢…………………………………………………………………………………………18 7.参考文献…………………………………………………………………………………19

3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产品市场迅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知识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和管理,在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在事实上体现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间“独有”能力之间的竞争,其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产生更高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尤其是许多快速增长的大企业,不再热衷于制定进入世界500强的规划,而是转而思考如何深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走向成熟。于是如何让企业在实践中和摸索中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独特的优势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关键,那么我们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1.2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民营企业在有着较多机遇的同时,生存的危机也随之而来。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也引起了中国许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如孙霞的“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徐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等,均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3本文写作思路及方法

本文拟在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针对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了提高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4

2.民营企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我们的体制严格限制我国不能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存在,因此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分缓慢。在1978年以后,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在中国的历史是从来没有的。随着相对宽松的政策出台,在中国的大地上一时间民营企业就遍地开花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上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大家也都不再一直痴迷于国营经济了。人们开始认识到,原来在中国这个国家里,资本主义经济也是可以存在并发展的,而且还可以发展的很好,即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又增加了国家的就业人群数量,当然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些早期很风光的民营企业如今已不见了踪影,而有些已经发展成为了巨无霸型的大企业,也有很多仍然处于默默无闻的发展状况。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民营企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解决就业压力,还是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已经是我国国名经济的半边天。

2.1民营企业的现状,发展环境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的60%,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超过50%,内资民营投资总量在5年间增长了近三成,2005年超过5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高达60%。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最新调查显示,到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已达176.1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18%,注册资本1330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3%;投资者人数为395.3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1.5%;雇工人数为2011.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8.36%;全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1.38人,企业雇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4.08万户,户均注册资本达75.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79%;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27.3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万户,增长37.82%;私营企业集团3579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890户,是上年同期的2.12 倍。私营企业经营规模继续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据2001年国家工商局统计报告,到2000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共创产值10739.78亿元,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9884.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13.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9.73%、38.25%、38.7%;出口创汇私营企业1.27万户,比上年增加了4249户,增长了 51.35%;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740.9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81.13亿元,增长了105.92%。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使繁荣企业成为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到2000年底,我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 2406.5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9.04%。其中城镇1267.91万人,农村1138.5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45%和17.51%。全年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6.99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59.87%,其中有20.93万下岗职工作为投资人创办了私营企业。

虽然民营企业发展高速,但由于很多因素导致了其不能够持续性的发展。面临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更多的外资企业登录中国的市场,瓜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而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由于欠缺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没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容易就不堪一击,败下阵来。因此我们要立足创新提高,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民营企业获得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2.2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的总称,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伙制企业、国家不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集体企业等,其中前四种类型构成民营企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迅猛,而且在规模上逐渐增大,在产业结构

5

上也逐步升级,在经营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数量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 (2)民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私营企业共创产值7686.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91.39亿元,分别为1989年的79.23倍和123.28倍。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纳税总额达830.83亿元,约占我国税收总额的8.1%。

(3)民营企业缓解了就业的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共计吸纳从业人员1.68亿人,1997年同1978年相比,全国共增加从业人员2.15亿人,其中70%以上是被非公有制经济吸纳,民营企业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城市新增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大贡献。

(4)民营企业支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进一步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6

3.我国民营企业加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中的产物,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融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职能部门,体现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

根据有关论述,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一种竞争优势,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界定为“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

3.1企业核心力的存在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核心是培育别人所没有或虽具有但力所不及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性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企业不断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或更高的投资回报。

3.1.1 企业核心力的外部特征

从外部特征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这种价值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必须对顾客所关心的价值有关键性的贡献,即只有那些确实能为用户提供根本性效用的技能才能表明企业在此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其次,能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并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利润。

(2)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通过努力快速建立起来的。

(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或产品,而是内涵于多种业务领域拓展与新产品开发中,并为此提供相应支持。 (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相伴而生,无法像其他企业资产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转让。

(5)阶段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而言,是某一时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表现。但这种优势地位的形成并不是相对固定的,竞争对手会通过努力来冲击这种优势地位,如果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对现有核心竞争力进行维护,并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种竞争优势地位就有可能被对手超越。事实上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分析,这种阶段性同样表现明显。一般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以下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形成阶段、核心竞争力成熟阶段、核心竞争力衰退阶段、核心竞争力再生阶段。

3.1.2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部分企业崇尚“家族式”管理,“家族式”管理虽然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节约交易费用,但存在诸如高度集权、缺少监督、容易导致决策的盲目性等弊端。另一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控制的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是企业的外部产权、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的产权界定清晰,但家族成员内部产权却没有严格的“界定”。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家族成员间的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至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7

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的变迁,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会被弱化,但目前考察民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和“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有效地整合其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即培育真正植根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中,体现其知识、技能和经验结合体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多,以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寿命不长。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年7个月。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应当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经营,只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一部分民营企业已有一定的规模,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正从“创业阶段”向“持续成长阶段”转变。但是,由于不同程度上存在产权不明晰、公司治理不健全等问题,使经营者无力或无暇顾及核心竞争力以及持续发展问题。为此,要正确处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组织行为与人员结构尽可能社会化,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

从众多企业的实践看,分散、盲目、凌乱的企业管理创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取得相应的效益。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化背景下,特别是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全面培育核心竞争力。

3.2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运行机制分析

在企业竞争力形成过程中,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内部影响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存在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本质,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和动力,它推动着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外部影响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部影响因素作用于企业竞争力的存在和发展进程。因此,在对民营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时,既要看到内部影响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

3.2.1内部因素只有在外部环境中才能对企业竞争力发挥作用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存在、运行和发展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在这个环境中展开。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所在产业(市场)的状况、政府行为与企业活动的关系都在不同层次上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企业竞争力是对竞争主体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刻画,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竞争对手,就没有竞争行为,企业竞争力更无从谈起。在中观层面,企业生产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确立市场优势、获得更多利润,而不仅仅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在宏观层面,政府行为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既可以通过市场来间接实施,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企业,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差异性政策。

3.2.2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影响因素才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影响因素才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因素是企业竞争力的限制和影响因素,但是其作用必须通过企业反映出来。

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外部环境因素相对不变。就企业资源因素而言,资源的获取和选择与环境因素紧密联系,环境因素既决定了资源的可得性,又往往决定了企业对资源的选择;就企业能力因素来说,企业要对环境因素反馈的信息做出响应,而不能抛开环境做纯粹的内部资源整合。然而,外部环境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由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变化带来新的挑战。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使其生产经营行为与外部环境相协调,适应环境变化也使得资源与能力的转换过程愈来愈受到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同时,企业行为调整是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主动地适应环境

8

变化,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也就是对外部环境因素产生的变化时要主动施加影响,使其向有利于本企业的方向发展。

9

4.我国民营企业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天然是一种市场经济,但民营企业并不自然就是现代企业。目前,除一部分民营企业外,多数大中型民营企业离现代企业制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同时,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外竞争的激化,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选择制度创新的模式,建立企业内部发展、制衡、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1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帕拉哈拉德·哈默 在《HBR——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首次提出。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中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行为导致的本质相同的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被许多国家的许多企业所重视。

在我国,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受到了理论界的极力推崇,虽然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为数很少,但毕竟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构筑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4.1.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要素

(1)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方式;

(2)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管理文化氛围,即具有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好的上下同心同德的适应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在新的环境变化中能够迅速适应最新变化;

(3)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从领导人开始,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了解新的形势、新变化,并把新东西迅速传递出去。

具备这三个要素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与重点。如体现为: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公司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

4.1.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它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资源集中性。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

(3)能力整体性。一般情况下,它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因为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机制与相关环境条件是难以模仿与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购买和交易的。 (4)异质性。正是因为它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及效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或其他烙印。那些内在于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积累之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个别技术骨干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基础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创性。

10

4.1.3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从企业竞争的基本要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几个方面。核心能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始终保持比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可以说,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是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一项核心技术能力可使公司在多个核心产品上获得竞争优势。如Motorola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BP机双向移动无线装置和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 Sharp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

(2)能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如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为大量电脑用户带来了快捷和稳定的超值享受。

(3)能构筑企业优势壁垒。一般来说,核心能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越高的进入壁垒,核心能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份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能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

4.2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和实践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20.46%,而到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从业人数2253万人,注册资本1.82万亿元,产值为1.83亿。个体工商户(可视为微型独资企业)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27万人,注册资金435.79亿元,产值为7320.01亿元。民营企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而且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是暴起暴跌,光辉短暂。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只有2.9岁。所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4.2.1民营企业的优势

民营企业较占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的资金是自筹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这使得民营企业更加关注自己企业的效益,努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而且由于其资金大部分是自筹的,不需要向公众公布其报表,不需要受公众舆论的压力。 其次,民营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一般的日用产品和一般技术的配套产品,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转型,而且它们经营分散、灵活,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

再次,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同国企相比,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

11

4.2.2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的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软约束、待遇不平等,在国家政策方面,缺乏行业准入政策的支持。目前,民营企业所从事的范围较小,一些行业由于受到行政性保护,缺乏平等性的准入机制,使得民营经济成分可望而不可及。如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水电气这样的建设项目,从投资决策、资金筹措、施工建设到经营管理均在部门内封闭运行,投资主体单一化,使得系统外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2) 融资渠道窄,社会负担较重。资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国学者提供的资料,民营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中,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即所谓内源融资比重高达65.2%,而银行与信用社贷款等外援融资仅占10.7%。另一方面是税收负担沉重,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有许多私营企业业主和主要投资人认为,现实中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首先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个别政府部门常把民营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在地方财政难以平衡的情况下,靠增设名目繁多的费用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 社会化服务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低。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其表现在:缺少现代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来源渠道狭窄;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力度不够;人才的引进存在障碍。社会化服务落后,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在障碍,而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则是企业积极克服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但是,我国目前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还没有积极响应这一国家政策——实施信息化建设。即使已经付诸实施的也大多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4) 产权制度选择落后。中国民营企业不论大小,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产权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端是投资者通常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而且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妨碍。

(5) 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与经营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6)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

(7)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8) 企业规模小,开放性不足。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这样一方面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其研究和创新能力。由于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不够,不能使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产品的技术层次低,竞争能力弱。

12

4.3如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4.3.1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多方面因素

在我国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但它们往往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都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问题,而不是具体的战术,它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目前有的民营企业没有树立和形成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及战略思想。许多民营企业往往从一些市场管理的漏洞、空隙,甚至从违法经营中来寻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不是从培育自身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来求生存谋发展。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要求必然会对这一经营理念划上句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从能力角度考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扩张、升级或强化过程。我国当前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后劲不足”,“昙花一现”现象,就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反映。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是土生土长的市场机制产物,大多数民营企业比较注重市场营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为什么仍然会出现后劲不足,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基于管理决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缺乏。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全部行为中,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1995年,巨人集团发动的“三大战役”和“秋季攻势”以及后来巨人大厦事件的发生,史玉柱不得不承认,集团的协调出了问题,企业的重大决策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失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考察,虽然巨人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关键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实施管理决策的能力比较差。

(2)基于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匮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展必须依赖企业的创新。面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民营企业“退化”、“昙花一现”现象经常发生。同时从创新的方式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有两种方式,即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由于利益驱动以及我国法制不健全,很多民营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假冒伪劣行为非常严重,不少企业没有注册商标,虽然国家加大了打假力度,但假冒他人商标生产的情况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缺乏强化、扩张、升级过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但这个动力本身也是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永具特色,永葆青春,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企业内的民主管理,并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历了痛苦磨砺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忽视或淡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并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动力源特征。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树立长期经营、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定为其完成初始创业后“二次创业”的主要目标,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寻找本企业的市场定位,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企业优势和特色,然后才能由单一的生产走向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国际化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必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4.3.2我国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政府积极助推民营企业的发展,继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

13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久做强。政府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护者,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扮演制度变迁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的角色。从根本上说,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但是政府的作用却不可低估,主要体现在营造宽松环境方面,政府既是企业竞争力的培育者和推动者,又是企业竞争力环境的创造者,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 (2)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意识。

竞争能力在客观上的演变过程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客观上不可逆转的过程,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其主观方面努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重要方面。在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进入企业领导人的意识之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种无意识的企业行为的结果。其培育的速度和强度,同企业有意识的塑造和提升行为的影响相比,更慢得多,弱得多。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淡漠是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的充分条件。而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具有核心竞争力意识的企业领导人,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建立相应的企业机制,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来塑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同时,这一切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帮助管理层实现目标的手段,合适的组织结构能够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代理费用和信息的流动之间进行有效的平衡。民营企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应具有多样性,既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简单结构,也有直线职能结构,还可采纳矩阵结构和网络结构。这种多样化的组织结构才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

企业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民营企业必须摆脱其家庭情结的文化因素在企业中的影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要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要广招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民营企业家还必须突破文化教育的束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与其一道工作,并且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实现企业的目标。针对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做到:

①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职工入股制度。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鼓励他们以资金或自身的人

力资本入股,通过适当分配股份使人才与企业利益共享,把人才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这对人才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约束,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潜力的发挥,还可以引入股权激励,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

②合理确定人才的薪酬结构,不能把他们和一般人员等同对待,要使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

贡献相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努力工作。企业可以以工资为杠杆,引导人才积极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奖励力度。对犯重大错误的员工要严惩,而不管职位高低等。只有奖罚并举,提高人才的责任意识,才能促使人才释放最大能量。同时要注意把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更重要的在于不断创造人才。为此,建议民营企业要把人才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5)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

企业过去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但事实证明这些只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得暂时的优。企业应集中自己的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通过对

14

本行业的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苦心经营,精心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同时还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企业更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培养起来,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强化企业管理,转变企业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6)在技术上,企业应尽可能拥有自己独到的核心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赖以创业起家、发展壮大的专门技术。没有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的企业,是不可能保持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一是围绕新产品开发进行技术创新。在消费时代,促销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动消费、开拓市场,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针对当前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弱的劣势,建议采用合作生产、特许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从企业外部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质。企业要想赢得信誉和市场,必须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提高产品质量中,民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展开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这是获得通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三是服务创新。创新包括对服务的整体设计和系列服务的开发,如销售服务、信息服务、配套服务等等。

四是加强品牌宣传与营销策略的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90%的广告是产品广告,而注重企业文化和形象宣传的广告则很少,今后民营企业应在广告的创意和水平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此外,企业还要发展各种行之有效的产品和劳务营销方式,包括连锁销售、配送销售、电子商务等等,使品牌能迅速有效的占领市场。 (7)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层次的管理科学,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①提升企业经营理念。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规避行业和市场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努力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了经营理念的支撑,那么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失去了方向,更谈不上发展。

②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对用户的责任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员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严格遵照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工艺技术标准,特别是国际通行的各种规范、标准,并通过高质量的工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③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来自于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并始终与公司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企业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一是为员工提供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机会。 二是进行以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使每一位员工积极学习知识,获得知识,传播和交流知识,发挥知识创造力,进而产生新的知识,使外部知识内部化,隐性知识显性化。三是知识共享和创新是知识型企业的效率源泉,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个人知识是知识共享的基础,正是由于人们自身智力的注人,原始的信息才能转化为知识,只有摒弃信息利己主义,形成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氛围,通过集体的智慧,采用柔性战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建树先进。

④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广泛招聘吸纳企业有用之才;二是制定优惠分配政策,美化环境留住人才;三是因地制宜,盘活现有、

15

培养未来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克服视才不用,举才错用的现象。真正将人才有效而合理地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当前市场已发展到文化竞争的阶段,市场中,企业以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展开竞争,实质上是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和知识资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合理而有效地使用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的主动权。

⑤着力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品牌是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产品品牌已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国内一些企业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性能都非常优秀,就是缺乏对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使得非常好的产品不能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同。一些跨国公司就是凭借其世界级的知名品牌,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如通讯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等,其市场占有率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世界著名的“耐克”公司,只拥有自己的开发机构和销售网络,根本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全部委托其他厂商为其生产产品,就是凭借“耐克”的世界级知名品牌为其创造了巨额利润。

⑥关注企业的营销文化。营销文化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观、习俗、行为准则等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被传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并部分被物化在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以达到“以文兴商”、“以文制胜”的效果。产品的造型文化、包装文化、广告文化所反映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事实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乃至生活方式,为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仅靠产品的使用价值已远远不够,还必须靠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要将企业文化寓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等环节中,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与知识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说明,只有当一个企业拥有优秀的、个性突出的企业文化时,才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竞争能力,才能获得强大的发展空间和应有的市场地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3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会丧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可能发生弱化,企业则应对核心竞争力的维护问题始终给予高度重视。我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检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 (3)掌握与激励人才

(4)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5)加强保密措施

16

5.结术语

本文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站在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和解决措施建议,但受作者能力和水平所限,还有一些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探索和发现,进一步弥补不足。

通过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增强企业管理、转变公司机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发展前途是令人担忧的。国内许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培育和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甚至还没有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和观念。其次,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应努力唤起信息化的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机制上,采用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信息化成效,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只有深入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充分吸收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面对更多的挑战。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价值产生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7

6.致谢

短短十周的毕业设计,使我从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不仅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而且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感谢我的导师 x老师的关心,指导和教诲。本人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x老师全面、具体、耐心地指导。x老师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学生受益非浅,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最后再次向所有关心,帮助,理解,支持我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谢谢你们给我的无私帮助。

18

7.参考文献

[1]罗积玉.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及预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安德鲁?坎贝尔.核心能力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帕拉哈拉德·哈默.竞争大未来(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5]Richard A Johnson, Dean W Wichern.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旷开萃,尤建新.民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11—14.

[7]孙霞.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6,5:45—49.

[8]徐岚.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J].现代商业,2009:34—39. [9]张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威宁学院学报,2008:68—72. [10]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1]张红.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5(4),2005:79—84 [12]林叶.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9—23

[13]包晓闻,宋联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6q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