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7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23: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19高中语文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7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师

用书鲁人版必修2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诠释(quán) 面颊(jiá) 棱角(lénɡ) .......................摒弃(bìnɡ) (zhě) ........衣褶.......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给 中

(2)语境辨析法

①在历史的过往里,它们或者被故意隐藏(cánɡ),或者被秘密收藏(cánɡ),成为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zànɡ)。

②无论是波涛汹涌,还是风平浪静,我们总要驾一叶扁(piān)舟,在或宽阔或扁(biǎn)长的水道上奋勇前行。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动人心魄:也作“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2)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3)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号?

?呼号(háo)?

??号召(hào)

??轻薄(bó)

薄? ?薄饼(báo)?

1 / 14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章的内容使人难以理解或了解。

2.理解辨析 (1)贯注·灌注

①含义不同。“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灌注”指浇进,注入。

②适用语境不同。只要涉及精神、精力,就用“贯注”;其他的(指的是一种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注入了另一种也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中)就选用“灌注”。

(2)摒弃·抛弃

摒弃:舍弃,侧重于观念、想法。

抛弃:扔掉不要,侧重于物品、旧的东西。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

(2)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创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

(3)不要为自己树立莫测高深的目标,更不要因别人确实是出于好心的刺激而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苦的泥潭!( )

(4)工作中,小王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机器手臂,让它准确地把铁水贯注到各个模具中。( )

(5)很多老人并未因生活富裕了而抛弃勤俭节约的思想,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丢弃有用的东西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

【答案】 (1)√ (2)√ (3)× 不能修饰“目标”。 (4)× 句中应用“灌注”。(5)× 句中应用“摒弃”。

[常识·速览]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 / 14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一生译著丰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

刚毅,“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侮辱,与夫人双双含冤自尽。

主要作品:翻译的作品主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又称《瑶公特》。“瑶公特”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阿里奥斯托所作的短篇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俗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人焦孔多(又译为“乔康多”“佐贡多”)的妻子蒙娜·丽莎的肖像画。在达·芬奇的笔下,蒙娜·丽莎具有一种神韵,她那谜样的微笑,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这幅名画在当时已获得极大的赞赏。1500年左右,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花了12 000里佛(相当于现在的27万美元)买下名画《蒙娜丽莎》,到现在,这幅画已价值连城,早在1962年的估价就达到1亿美元。这幅名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但是,四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画中的女主人公究竟是谁而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她是达·芬奇的母亲,有人认为她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妓女,但最新的研究显示,蒙娜·丽莎实际上是达·芬奇朋友家善良的家庭主妇丽莎·格拉迪尼,她有5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女儿后来当了修女。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解读达·芬奇的名画《瑶公特》(《蒙娜丽莎》)的。他为我们对于《瑶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 14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公特》放射着夺目光辉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极富艺术气息的解释。

[文脉·梳理]

①魅力所在 ②分析下巴、口唇 ③正面

[文本·深读]

究··············································································

一、阅读课文第5~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的含义,请依据文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些音符恍惚不定,可以扰乱我们的心绪以致不得安息,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并可引起我们无数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

2.请简要分析文中讲述莫扎特等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讲述的故事既证明了上文所说的“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对人的作用是如何强烈持久,又引起了下文对有同样神秘性的“瑶公特”的微笑的描述。

3.作者认为这幅画能摄人心魄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 / 14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在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莫测高深的神秘,它能给予我们以最缥缈、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4.请用一句话概括第10~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神秘的微笑给人最缥缈、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

5.第1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要在这一段谈听“威尼斯狂欢节”曲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听“威尼斯狂欢节”曲,会因欣赏者心情的异同而产生迥异的感受。蒙娜·丽莎的微笑正像“狂欢节”曲一样。作者意在用“狂欢节”曲作类比,形象地说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会因欣赏者情绪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手法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同时丰富了作品内容。

二、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5 /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6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