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2010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06-03 20: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广东公务员申论真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9日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华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总值3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增长8.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9052亿元和3649亿元,增长6.9%和10.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珠三角地区部分市首次出现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的好势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4∶50.3∶44.3调整为5.1∶49.3∶45.6。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贡献率达49.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7%,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全年增长84.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增长15%。汽车、船舶、核能、风电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增加值增长4.9%。预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8%和5.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广佛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粤东、粤西和山区五市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2.6、0.9和1.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7元,实际增长12%和10.7%。城镇新增就业17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社保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参保人数和社保基金总量居全国第一,365万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对口支援四川汶川和甘肃“三县一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援建项目已开工721个、竣工423个,累计到位资金75.9亿元,开工率、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分别达97.3%、57.1%和69%。灾区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整体移交16所中小学校和一批公共生活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和珠三角9市现场会,制定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和方案,研究细化并分步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试验区、示范区、重要基地、重点项目,迅速在全省掀起新一轮“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热潮。与国家6部委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实施《规划纲要》。出台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导意见,编制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开工建设莞惠、佛肇等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广深沿江、广珠西线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并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善和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有效扩大投资需求。省市政府与各大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2万亿元。加快实施“新十项工程”,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3亿元,增长19.5%。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中海石化(惠州)1200万吨炼油和汕头华能海门电厂1、2号机组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广州西江引水、揭阳潮汕机场、台山核电一期工程等7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中航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基地、核电装备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华润海丰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7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带薪休假等政策,在全国率先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促进家电、汽车、旅游、住房、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保持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2亿元,增长16.3%。大力推动“广货北上西进”,到国内重点城市举办130多场促销活动,成交额达5800多亿元。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
2.3%。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新增安排22亿元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预计民营经济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54%。加大对外经贸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内外销并举,重点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一般贸易扩大出口。组织和参与300多场经贸洽谈活动,创设广东易发网、粤港国际商贸通等平台,千方百计抢抓订单、拓展市场。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111.2亿美元,其中出口3589.6亿美元,分别由1月下降31.1%和23.6%转变为12月增长32.3%和23.5%,全年下降10.8%和11.5%,呈现降幅持续收窄、总体好于全国的态势,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和八大载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业整体规模赶上香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编制实施装备、汽车、钢铁、船舶、电子信息等12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比亚迪电动汽车、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汽车产量达113万辆,居全国前列。龙穴造船基地30万吨自主知识产权超大油轮成功造成并交付使用。广州中低速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柴油机、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和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沿海石化产业带布局基本形成,中委合资南海(揭阳)石化2000万吨/年超重油加工项目获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另选址湛江东海岛。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加快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获批,68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74.8亿元。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通信及软件等“四新一软”产业,我省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40万吨、水泥产能1039万吨,关停小火电553万千瓦。积极开展省部合作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大力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和围海造地、土地开发整理,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同比下降11%;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53.7万亩,比上年翻一番;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比上一轮规划核减耕地保有量523万亩,增加建设用地规模635万亩。组织实施新十项节能工程,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装机容量12.5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硫工程,地级以上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东西北地区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日处理能力超千万吨。
(四)狠抓自主创新,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十大创新工程,创新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跃居全国第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增两院院士5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位。全面推进省部和省院产学研合作,新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64个、创新联盟9个,组织引导全国高校、研究院所2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入驻3000多家企业,辐射带动1万多家企业转型升级。省部产学研合作4年新增产值7000多亿元、利税1000多亿元。省院合作转移转化中科院4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值130多亿元。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增效,新增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华南新药研发大平台跻身国家生物医药重大创制平台行列。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深港创新圈等重大创新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节能减排、数字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广晟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并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施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自主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工业增加值达3100亿元,增长
23.4%。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取得新成绩,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名牌带动战略,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增长14.8%和49.3%,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稳居全国首位。
(五)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善和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南药及家禽、肉猪等生产效益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体系进一步健全。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25万亩,有97个县(市、区)出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3个、农业龙头企业48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建立。林业产业稳步发展,油茶、珍贵树种等发展迅猛。畜牧业持续增长,海洋渔业经济保持繁荣。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规划得到加强。3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农村公路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实现镇到建制村公路硬底化。乐昌峡和湾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六)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珠三角提升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实施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分片区召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现场会和工作会议,促进粤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东西北地区加快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财政提前集中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产业转移园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产值924.4亿元、创税48.2亿元,分别增长19.3%和21.7%。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总量、在校生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规模增长超过三成,转移欠发达地区生源17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共培训82.4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28.5万人,分别增长40.9%和20.8%。人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在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下降的同时,东西北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上升4.8%,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73.7万人、增长23.6%。
(七)全面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出台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决定,成功举办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粤港共同制定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编制“共建优质生活圈”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落实CEPA和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对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与港澳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开拓海内外市场力度加大,帮助在粤港澳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粤港澳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开工。《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横琴新区正式挂牌,澳门大学迁址横琴进展顺利。深港河套地区和深圳前后海地区开发积极推进。加快外经贸发展的战略转型,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东盟、印度等出口逆势增长。全力推进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创设品牌、扩大内销。利用国际市场调整时机扩大进口,资源能源、重要技术设备等进口较快增长。借助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重要平台,有效拓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发展空间。成功举办国际友城大会、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国际旅游文化节、粤东侨博会和首届外博会。省主要领导带队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与日韩、澳大利亚和东盟有关国家签订各类经贸合作项目金额188亿美元。狠抓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95.4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占38.8%,世界500强企业新设及增资项目共83个。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走出去”步伐加快,引导企业稳步推进并购海外优质资产、加强境外资源能源合作,新增境外协议投资15亿美元。积极参与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越南、新加坡等建立合作理事会机制或经贸对话协调机制,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建设顺利。广州南沙、深圳前海湾保税港等特殊监管区建设取得突破。粤台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继续深化。侨务、外事工作得到加强。
(八)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按照大部制要求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省本级政府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570项,占总数的53.6%。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深圳、珠海、佛山顺德等地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等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动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改革,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加快中心镇建设。着手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进一步下放地方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启动对全省1000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省属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7.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探索出“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均林”新路子。广州、佛山、惠州、中山等地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基本完成票据兑付和组建统一法人工作,广州、东莞、顺德农信社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创设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深圳创业板成功推出,我省有12家企业上市。稳妥推进水、电等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和污水处理费等环境价格改革。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省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均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市县增强发展后劲的资金达1111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5.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组织“南粤春暖行动”等活动,千方百计帮扶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完善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办法,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全面解决早期离开国企人员养老保障问题。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妥善处理劳动纠纷,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残疾人事业有新发展。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启动实施“千校扶千校”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9.9%,提高7.9个百分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职教育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模式改革成为全国先进典型。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协调发展,毛入学率提高到27.5%。继续推进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转岗问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扩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有序,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潜伏》、《喜羊羊与灰太狼》、《秋喜》等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广播影视精品力作。粤剧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配合做好国庆6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意见,实施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加快革命老区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及设备装备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网络全面覆盖。中医药强省建设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将所有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以及280万名就读大学生和中职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5%。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宜居城乡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开展珠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及淡水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整治,全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新增林业生态县9个,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6.7%。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防汛防旱防风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届全运会奖牌和总分均位居全国第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国家下达人口控制任务,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关系保持和谐。援藏援疆和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等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妇女、儿童、老龄、人防、气象、地震、地质、统计、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优化科学发展环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24件、全国政协提案24件;省人大代表建议617件、省政协提案633件;省人大议案8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9项,制定修改政府规章13项。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联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广州市民主法制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开展网络问政,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开取得新进展。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推进廉政建设,惩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审计、监察工作得到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加快,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严密防范和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恐怖活动。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反不正当竞争和打传、打假、打私力度,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军民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更加团结。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省在国际金融严重动荡、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比预期要好的成绩极其不易,在南粤大地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谱写了崭新篇章。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并发表重要讲话。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明确要求我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温家宝总理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三次亲临广东视察指导。这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深深体会到,全力以赴保增长,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重心。我们结合实际全面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两手抓”,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需三管齐下,采取外需不足内需补、工业不足服务业补、外资不足内资补等有效措施,在非常时期运用非常措施迅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势头。我们深深体会到,坚定不移调结构,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贯穿始终的主线。我们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紧紧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和转型契机,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等“五大关系”,以“三促进一保持”为总要求,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狠抓节能减排节地,努力使应对危机的过程成为调结构、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长远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矢志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财政收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对社会民生的投入,着力推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市场供应和维持物价稳定,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办而未办成、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实事,并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将危机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是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我们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干”字当先,强化责任落实,狠抓督促检查,分片逐市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改革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我省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被先进省市赶超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而且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影响,又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一是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工业增长恢复不快,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粮食生产能力有待提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高,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较大。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强。现有产业整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和产品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虽初见端倪但规模不大、发展不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财政统筹使用空间缩小,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多方面的支出仍需进一步科学调整和压缩。四是保障民生任务艰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仍有待加强。五是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省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势头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胜之年,还要确保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顺利举办。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将明显好于去年,但仍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已经触底,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充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家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明显,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但市场自我修复尚待时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面临考验。我省经济运行虽企稳向好但未根本好转,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加大。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既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信心;又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应对措施制订得更周密一些,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牢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6%;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五个重点。一个核心,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推进“三促进一保持”,这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五个重点:一是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突出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完善制度设计和改善环境,推动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我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突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不断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突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生态发展,优化经济、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动,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管理一体化。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增进全省人民福祉。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实行扩内需拓市场促外需并举,加快形成内外需协调拉动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加快推进“新十项工程”建设,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300项,投资3900亿元、增长28.7%。加快推进厦深铁路广东段等省部合作项目,穗莞深、佛肇等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广深沿江高速、江肇高速等公路项目,台山核电、阳江核电、珠海LNG接收站、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等能源项目,以及中委炼油等重化项目。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坚决防止出现“烂尾”工程。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抓紧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
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家电、汽车、住房、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发展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型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对城镇中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政策,深入推进万巷千街、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工程,加强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抓好“广货全国行”等活动,构建稳定的内销平台,深度开拓国内市场。
提高城镇化水平。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加大城镇化规划引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做大城市经济。推动新兴城市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卫星城”、县城和中心镇,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完善大城市落户政策,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有计划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村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安居、信息兴农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广州、佛山、惠州、中山等地开展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
结合“三旧”改造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规范有序开展拆旧建新。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建设一批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庄。完善文化、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继续推进万村绿大行动,优化人居环境。加快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
力促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欧、中东、南美、东盟、北非等新兴市场。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紧缺物资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推行新型通关模式,优化通关环境。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强“三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农业投入,落实农业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建设优质型、生态型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园艺产业、南亚热带农业、优质畜禽、珍贵树种、油茶等特色效益农林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保护。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珠三角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标准农田、标准鱼塘和标准渔港。积极发展现代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推进深水网箱养殖,实施南珠振兴工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对农田水利和中小型灌区改造投入,基本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健全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贷款,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创新产品、打造品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办好第七届中博会。
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突出重点产业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力促产业技术水平、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有较大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扶持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总部经济等八大高端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和谋划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集聚区。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佛山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加快高端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推进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办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和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支持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发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发展面向社区和农村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文娱等传统服务业。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广东服务”国际品牌。
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珠海通用飞机和航空产业基地、广州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南沙核电产业园、大型铸锻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国家高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绿色装备制造示范等项目。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提升发展电子信息、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高技术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与创新链。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务实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基地建设。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产业尽快实现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在数字家庭、电动汽车、物联网、生物医药、风能、太阳能、半导体照明、邮轮游艇等领域实现突破并加快产业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中小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争取与国家联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加快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家电、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中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加强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导部分优势传统产业注册集体商标,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深入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发展高地。加强省部产学研创新平台、示范基地和创新联盟建设。全面开展省院战略合作,加快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编制实施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百所千企知识产权对接工程”。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设现代产业先进标准体系。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扎实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重组,组建若干创新主体科研机构。推进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建设,在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新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华南超级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启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推动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点。支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研发核心技术。
狠抓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坚决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善和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制定不同生态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机制,提高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力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淘汰小钢铁、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推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继续推进小火电关停和火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治理。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快珠三角地区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推进林分改造,加强沿海防护林、红树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城市林业和粤北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严格控制重点海域排污总量。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土地计划管理和土地审批。加强耕地保护,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三、积极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和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
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以“双提升”、“双转移”为抓手,大力推动珠三角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发展。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研究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组织推动各市县按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本地主体功能进行定位,修改完善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试点。
加快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广佛同城化为引领,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环境再造和保护,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公路、水电油气管网等一体化建设,加快年票互通、公共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和电信同城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地、裂变发展地,建立现代产业示范区。发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功能,与港澳协调城市规划,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区域统一的就业、社保、卫生服务等体系,率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扶持发展北部。建立支持山区跨越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山区5市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支持粤北各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建设我省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和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民营经济和引进外资并举,建设特色产业群和专业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发展东部。推动粤东4市产业错位发展、一体推进。培育发展石化、能源、电子信息、环保等新兴支柱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纺织服装、玩具、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临海临港工业、海洋经济、现代农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汕尾加快融入珠三角和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集聚融合发展,建设汕潮揭城市群。支持粤东各市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办好第三届粤东侨博会。
振兴发展西部。推进粤西区域功能整合,推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一体发展。加快钢铁、石化、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临港重化产业集群。推进广钢环保搬迁湛江项目和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推进湛江港、茂名港、阳江港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临港物流等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支持湛江、茂名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成为通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通道。
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上水平。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推动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支持珠三角企业向东西北转移。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技工院校“百校扶百县”等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继续做好对口援建工作。加快对四川汶川和甘肃“三县一区”灾后援建项目进度,力争9月底前基本完成对口援建任务。积极加强与灾区经贸、旅游、劳务等合作。继续做好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广西、三峡库区等工作。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省级政府部门职责关系。全面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切实精简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提升效能。继续支持深圳、阳江和顺德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支持深圳、佛山、中山、江门等市开展创新审批方式改革,在省直部门开展优化审批流程、实行网上审批试点。加快政府与中介组织分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的原则,将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下放给县一级。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将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下放给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中心镇或特大镇。转变县镇政府职能,强化县镇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责。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财政保障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开展农田集约改革。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注重培植财源,坚持依法征收、应征尽收,提高征管效能,挖掘增收潜力。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把财力主要用于解决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和省级财政竞争性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的横向转移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实施项目立项、用地预审、环境评价、规划许可等事项的并联审批。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机构,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地方金融体系。推进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开展城市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设置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价格改革。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加价等节水价格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机制。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等改革试点。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稳定农资价格。推进路桥、电信收费改革,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有线电视等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重组,鼓励优势国有企业强强联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或困难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深化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董事会试点,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善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
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技。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引进龙头型和基地型外资项目,争取更多世界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央企业、大型民企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引导外资投向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制订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海内外顶尖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来粤创新创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广州、深圳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要载体,积极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和商务服务外包。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扶持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向自主生产、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拓展粤港澳台和泛珠合作。签署和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基础设施、产业、环保、文化、旅游、教育、司法等重点领域合作。落实CEPA和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强化服务业合作。完善粤港、粤澳高层会晤机制,加强粤港澳民间交流。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深圳前后海地区和深港河套地区开发。落实《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联合港澳推进横琴开发建设。积极扩大对台贸易,组织对台专项招商引才引技。加强与泛珠兄弟省区交通、经贸、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快出省通道建设,与合作各方共同办好第六届泛珠论坛和洽谈会。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扩大和提升广东形象。
全面加强国际合作。面向世界,加强与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和实行零关税政策的机遇,完善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推进重大活动与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到东盟投资发展,加快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等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生产、营销网络构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及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五、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点带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建设,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机制。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就业125万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探索“积分制”方式建立农民工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及“百校千企”行动计划,开展全省职工技能大赛和工业设计大赛。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开展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试点。启动构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加强劳动监察和仲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地税部门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模式,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加快解决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稳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和珠三角地区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全民医保,推动医保异地转移接续。加快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市级统筹和城乡统筹。扩大失业保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加快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建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维护中小学校舍安全。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推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双零”培养模式。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做好中小学代课教师转岗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教活动,加强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省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加快全省有线广电网络重组、出版发行及新华书店重组。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重点文化工程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实施电影放映工程,逐步构建全省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网络,形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扶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经典板块,鼓励创作文艺精品,培育文艺名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数字出版、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办好第九届全国(广州)艺术节。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逐步施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管,建立省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储备制度。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作用。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
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落实帮扶责任,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竞争机制。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措施,集中力量落实对全省3409个贫困村、70万户贫困户的定点帮扶工作。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开展村级农民互助金试点。设立全省“扶贫济困日”。积极推进智力扶贫、旅游扶贫、劳务扶贫,增加贫困家庭非农收入。
做好人口计生、民政、双拥等工作。落实人口计生管理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两无”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流入流出两地协同管理新模式,支持韶关、惠州开展人口计生改革综合试点。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惠州第十三届省运会,抓紧推进2011年深圳大运会筹备工作。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加强国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统计、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深圳、珠海等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管理和突发事件预知预警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管理,推进以“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在粤外国人的服务管理。加强信访、调解工作,巩固完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健全矛盾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妥善处理群众关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涉黑、“两抢一盗”、绑架拐卖儿童妇女、“黄赌毒”等严重刑事犯罪和制假贩假、走私贩私、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活动。严密防范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强化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六、增强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加大办理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省政协提案的工作力度。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社会听证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理性表达诉求。推进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更加注重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推动创建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全面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健全行政问责制,重点问责不作为和乱作为,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问责必严。
加强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公务接待等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评比达标、表彰庆典等活动。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注重协调发展、民生优先、继承发展,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
各位代表!今年我省将隆重举办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和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这是全省、全国和全亚洲人民的一大盛事。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举全省之力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各项筹备组织工作,坚持科学办会、安全办会、节俭办会,努力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团结、祥和、文明、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推动全省科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学发展上新水平。我们要高水平做好筹备工作,加强与亚奥理事会、亚残奥理事会及各国各地区奥委会的沟通联系,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推进亚运场馆及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一流设施的目标。我们要高效率科学组织赛事,开展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做好赛时运行工作,精心组织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全力做好参会人员出入境、住宿餐饮、医疗保障等服务,按照“平安亚运”要求加强安保工作,实现一流组织的目标。我们要高标准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积极开展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实现一流环境的目标。我们要营造热情友好的迎亚运氛围,深入开展“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掀起全民迎亚运、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高潮,推广亚运文化,广泛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亚运的氛围,确保亚运会、亚残运会办得精彩成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着更加艰巨、繁重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阻挡不了我们科学发展的步伐,任何挑战动摇不了我们先行先试的决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共创富裕、民主、文明、法治、和谐新广东的美好未来!
附:
名词解释
1.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双提升: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双转移: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或较高素质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
4.“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5.“两高一资”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特点的行业。
6.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的一种网络。
7.绿道网: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常沿河滨、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绿道网即众多区域绿道(省立)、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
8.新十项工程:包括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水利、产业转移、宜居环境、社会发展、资源储备保障等工程。
i
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9.十大创新工程:包括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新能源产业创新、高性能节能环保新材料创新、绿色照明、科技服务业培育、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粤港澳创新圈建设等工程。
10.南粤春暖行动:为在我省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专项行动,包括农民工就业、交通、素质提升、社保、子女入学等十项内容。
11.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双零”培养模式:指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模式,主要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和就业,学生在学期间交替进行课堂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训。
13.人口计生“两无”活动:乡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社区)无政策外出生活动。
14.流动人口管理“一证通”制度:即在全省范围内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逐步将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纳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实现居住证全省通用,一证多能。
正在阅读:
外科学总论01-31
2016热点议论文素材摘抄12-10
LXTJ-3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06-12
山晟新能源光伏电站建设管理部职责09-25
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制度研究03-20
新员工入职关怀方案03-14
春节期间注意事项02-24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02-17
踢球的快乐作文600字06-2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广东政府
- 申论
- 广东
- 工作报告
- 公务员
- 热点
- 2010
-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及崔峦老师
- 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数学试卷
- 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指导书
- 11.5 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
-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语语法试题 课程代码00831
- 复合流程工业中物流对能耗影响的分析模型
- 高分子材料与生活论文
- 房屋租赁管理系统
- 电脑日常维护与保养
- 左枕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治疗
- 励志奖学金获奖感言
- 2013圆锥曲线复习课
- 斜二测画法的几个问题
- 山东省高密市2014-201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统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学院学生选拔分流管理暂行办法
- 2011年元旦文艺汇演串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原因分析
-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考研试题 432统计学A
- Meta 分析的统计学基础(北京大学)
- 高一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