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1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附件2: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表
项目名称: 与经典同行 为生命奠基——语文课程基地 学校公章: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校长签字: 申报日期: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1
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历史积淀厚重,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在这里,古典神韵与现代文明相因相生,自然气息与艺术氛围相得益彰! 赣榆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89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连云港市首批名校。学校始建于1923年,可溯源至清末民初的怀仁书院,1978年5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6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首批通过省重点中学的检查验收。2000年9月学校实施初、高中分离,经省教育厅批准,定名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02年4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3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校园面积360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总资产2.1亿元。学校现有8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00人,教职工35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4名、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155人、市级名师10名、市学科带头人14名、市学科专家组成员7名、市学科基地首席研究员9名、奥林匹克金牌教练13名、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8名,有研究生学历12人、在读31人。教师在省、市级业务竞赛和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93人次。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坚持三个面向、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创高标准的办学条件、建高层次的师资队伍、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办高品位的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发扬“团结、奉献、务实、争先”的赣中精神,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校积极构建名师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实施 “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和锻造了一大批省市名师和骨干教师。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四门学科被确定为市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也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平安校园、省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省园林式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市高中教学质量奖、市高中教学特色奖、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等。 2
在省赣中这所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教研组更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舞出了一所名校名师团队的风采。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52人,其中特级教师3名,教授级高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22名,中学一级教师16名,中学二级教师11名;拥有本科学历52人,硕士学位10人(含在读);五十岁以上5人,四十岁以上27人,四十岁以下25人。语文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非常合理。在这支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先后涌现出来一位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四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七位语文特级教师,三位全国模范教师,四位市名师,还有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3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项目基础 建设语文课程基地是我校借助语文组厚重的教学科研实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确立的发展方向。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将通过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一)名师引领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组名师荟萃、英才辈出,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震先生称为“赣中语文组现象”。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莫立刚校长倡导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认为,语文教师要成为“沉浸在角色里的人”,当语文教师,就要用学者、作家和教育家的三重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眼睛向下,向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每一个学生学习。他说:“有什么比书更为厚重?又有什么,比读书更有意义?” 莫校长指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热爱学生,热爱经典,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思考,热爱生活;对语文事业更要倾注满腔热忱与挚爱,应该有自然的情怀、人文的情怀、世界的情怀、宇宙的情怀。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将以莫立刚校长主持的“港城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教育教学中,进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授级高级教师王经军副校长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索自然、感悟生活、体验人生。他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立意思维、想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日前,王经军校长主持的省教研室课题“与生活对话,在对话中作文——基于生活实践的高中作文个性化表达研究”已顺利开题。 4
语文特级教师何宜隆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和优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他主持的江苏省“十五”教科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思维品质优化与创新教育深化研究” 注重在各科教学中突出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思维品质,进一步加强本校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在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措施等方面总结出一定经验,体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宋恒老师参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章熊先生主持的国家级“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实验课题。宋恒老师提出“总体把握与细部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抓事物特征以观照人生”。 作为学者型教师,一方面他们通过科研和写作,不断磨砺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引领和感召下,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不断成长,日臻完善。语文组已被打造成一支既能教书育人,又精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学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科研兴校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近5年,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江苏省级课题11项,连云港市级课题40项。(见附表)近三年来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5篇,论文获奖200多人次。2005年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学校根据课改要求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课程发展规划》,下发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并积极付诸实施。组织教师积极做好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几年间先后开发了五十多门校本课程。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能增强和提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能使教师的教学由经验型的简单重复性职业活动,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满足其成就需要,从而提高其职业价值,使其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我校已经形成了“学校——教科室——学科组——课题组——教师——学生”的教育科研人力资源网络,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制定了教育科研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始终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性契机,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5
语文教师更是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的研究中来,语文组目前承担着6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语文组每年平均发表论文68篇。语文学科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有山有海的地方”系列课程(“乡土作家”、“荠菜花香”、“名师风采”等)。 国家级课题 序号 1 立项单位 中央电教馆 主持人 课题名称 备注 朱崇珍 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在 研 省级课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立项单位 省规划办 省教研室 省规划办 省规划办 省教科院 省规划办 省教科院 省规划办 省规划办 省教研室 省教育学会 主持人 课题名称 备注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何宜隆 思维品质优化与创新教育深化研究 莫立刚 “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研究 韩部善 农村高中学生自助式学习研究 张修前 基于生态体验的学校生态德育的实践研究 张修前 生物新课程校本教研成果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已结题 马守信 历史新课程改革与历史高考契合互动关系研究 姜秀珍 网络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研究 闫振仁 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课例研究 臧文淑 整合区域文化与普通高中社团文化案例研究 王经军 基于生活实践的高中作文个性化表达研究 吴衡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已结题 已结题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省教育学会 姜秀珍 苏南、苏中、苏北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市级课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立项单位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主持人 课题名称 备注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何宜隆 高中生语文学习与思维品质优化研究 尚延联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研究 王修建 中学生物科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姜峰 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闫振仁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 莫立刚 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祁进 现阶段高中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研究 尚延联 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 王经军 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研究 6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研室 市教研室 市教研室 市教研室 市教研室 张慧娟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宋卫东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董洪涛 Excel与历史教材研究 关保华 新课标下苏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潘长仕 高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课教学研究 王经军 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培养策略研究 臧文淑 高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创设的研究 姜秀珍 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的研究 吴兰红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 潘长仕 高中化学“活动与探究”课型实施策略研究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在 研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在 研 在 研 已结题 已结题 已结题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市教育学会 姜秀珍 新教改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实践研究 市教育学会 潘长仕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市教育学会 吴恒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市教科所 高考七连冠与体育教育教学关系的研究 马守信 基于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柏栋阴 绿色教育理念下高中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 祁德志 构建高中数学“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 尚延联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境与问题意识研究 赵仲春 新时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张修前 “三位一体”构建低碳校园的实践研究 王京穆 高中物理逻辑思维方法的渗透策略的研究 吴兰红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研究 于玉和 有效物理课堂的缺失问诊与构建达成的研究 仲玉梅 农村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 姜秀珍 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34 35 36 37 38 39 40 柏茂东 连云港市高中阶段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现状与政策调查研究 在 研 胡记金 高中政治目标教学课题研究 徐晓红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导学案优化设计与有效使用的研究 陈雷 基于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建构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研究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在 研 李士健 高中化学新手教师建立“答疑解惑集”的个案研究 樊杰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 韩部善 新课程下学生自助学习研究 7
(三)学生基础 “荠菜花文学社”初建于1985年,拥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章程,聘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和指导教师。文学社定期开展活动,形式有专题讲座、文学沙龙、经典诵读、外出采风、作文竞赛等。社员们的阅读兴趣、写作热情高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延伸了社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2007年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中学生优秀文学社,2007-2010年连续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评为“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近年来文学社有霍雨佳等10多位同学获省级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获国家及省市级作文比赛大奖。社员们多次参加省市诵读和演讲比赛,屡创佳绩。 系列经典文化活动,点燃了学生的青春激情,尤其是经典诵读,更深受学生的青睐。我校已经多次成功举办全校经典诵读比赛,并成立了学生诵读兴趣小组。2011年在江苏省第四届“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中,王雅涵同学荣获由省语委和省教育厅共同颁发的中学生组综合评审一等奖;2011年在“中华诵?颂歌献给党”连云港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学生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四)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在我校的推广有着深厚的土壤,已蔚然成风,渐成潮流。辉煌的经典著作无不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经典阅读之于师生的心灵塑造是可以触摸的,它们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品格。我们一直秉承这样的思想:给孩子最好的书,让校园书声琅琅,让生命格外美丽,让社会充满书香,从而引领全民阅读,打开幸福之门。我校每年都评选出“十大校园读书人物”,莫立刚校长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老师自己先读起来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阅读经典也是开启教师心灵之门的有效办法,更是提高师德修养的终南捷径;借助经典阅读,教师的职业生涯将充满阳光,温暖舒适;一个崇拜经典、热爱读书、不断读书的老师,浑身上下都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那是比教科书更有吸引力的灵光。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酝酿着转型和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抓住“十二五”基础教育转型的难得契机,通过语文课程基地的建设,使之实体化、制度化,推动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充分利用课程文化资源,使我们语文课程基地起点更高,也更有特色。 8
目标内容 (一)课程哲学 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一个具有能动发展需要与可能的生命整体,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由他人根据需要或目标去塑造的客体,更不是“物”。这个生命主体应该具有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生命教育”为课程开发的哲学依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经典探究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哺育。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用生命去体验、用思想去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地说语文课程开发就是要打造有尊严的生命课堂,构建注重学生体验的、带有美感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仅就一般意义而言,经典具有三重特性:影响力、时间性、广泛性。在读书人心目中,经典具有巨大的力量,经典或阅读经典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唐代魏征在《隋书经籍志序》中,对此作了极为精彩的概括,他认为,经籍是圣贤智慧的结晶,可以用来领悟宇宙的奥妙,探究天地、阴阳的消息,端正世间的纲纪,弘扬人类的道德。阅读传统经典,宏扬中国文化,正是文化软实力的必备内涵;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媚俗生活对师生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自我世界的办法,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过:“书籍让你悄悄成为自己”。阅读经典,已经成为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用演绎经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9
(二)课程建构 1.模型建构 语文课程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将传统(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学(经典名篇)与艺术(雕塑、服饰、碑刻、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经典欣赏、诵读、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的陶冶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者和母语的传承者,形成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成为高品位的终身阅读者,为生命注入永不枯竭的文学源泉。 依据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以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物化建设为载体,以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潜能发现为指向的教学‘新课堂’”,结合我校教学特色和已取得的成果,我们拟着力建构六大“学习平台”(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打造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诗经》《楚辞》研修室、先秦散文研修室、《史记》研修室、唐诗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明清小说研修室、现代诗歌研修室、现代小说研修室、现代散文研修室、现代戏剧研修室)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建造一个经典教育剧场、一个经典文化园和一个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以此为载体建设语文课程基地。 10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开发流程 经典教育剧场 经典文化园 课程哲学:生命教育 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 六大“学习平台” 名师风采苑 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 经典文学研修平台(“怀仁”国学馆经典文学创作平台(“沙旺河”诗词创作社团)经典文学诵读平台(“黄海潮”诵读社)经典文学表演平台(“海洲湾”表演社)书法艺术展示平台(“夹谷山”书法社)活动视频制作平台(“荠菜花”小记者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学校语文课程校本特色促进教师六大“学习平台”都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同的“学习平台”在学习方式上又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和合力,既包含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这三项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又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侧重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究学习方式,“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侧重经典作品活动体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 打造江苏省品牌语文课程基地 11
验的学习方式,“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 六大“学习平台”的基本工作有: ①开设对应的校本选修课程; ②组织相关社团成员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③为有特长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 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科资源和学术支持。 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 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应该成为三个“室”:一是“研习室”,二是“活动室”, 三是“资料室”,从而使语文课程基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为学科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六大“学习平台”将使语文课程基地课程建设实体化、系统化、制度化, 2.目标内容 下面结合六大“学习平台”具体阐释我校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演绎经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目标一 ①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感受其中精神和艺术的魅力,体会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文化积累,提升人生品位,实现经典阅读的育人功能,实现经典立人济世的教育理想。 ②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提高对经典的解读能力,实现经典探究的课程价值。 ③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进行经典研习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 12
项目一 ①经典文学研修平台 成立经典研修活动项目组,组建“怀仁”国学馆,以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为依托,开设经典研习校本课程。《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国学是人类文化的精粹篇章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其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继承并研习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师生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底蕴,培养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 ②经典文学创作平台 成立经典创作活动项目组,在“荠菜花文学社”基础上组建“沙旺河”古典诗词创作社团等,体现个性化创作。回归传统经典,弘扬诗词文化,踩着平仄押着韵,在制约中求得自由,打造出完美的意境,传统诗词穿越时间和空间,放射出新时代的艺术光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借助博客和个人空间,联系课本所学,即兴模仿、创作古典诗词,使诗词这种典雅抒怀、怡情养志的“贵族化”表达方式全然走进真正的民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探索一条新路。 内容一 文化经典选读——《诗经》选读 我国是个诗的国家,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诗经》算起,也有三千多年了。 “不学诗,无以言”诗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祭神唱诗,送别吟诗,恋爱赠诗,盟会赋诗,盖房奏诗,农会歌诗,科举考诗,生了小孩贺诗??散文、小说、戏剧都有诗化现象,中国文学简直就是诗化的文学。 《诗经》是政治伦理学、美育、博物学的教本。 13
1.围绕《诗经》组织专题教学,初步欣赏《诗经》,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和语言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背诵精选的诗篇,能理解领会作品内容,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3.研读《诗经》中的重点篇章,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梳理巩固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4.创造性设计组织各种探究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培养经典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内 容 风雅颂内容及艺术特色 诗 经 选 读 专题研读 农事诗 怨刺诗 战争徭役诗 婚姻爱情诗 风俗礼仪诗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文化经典选读——《史记》选读 本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展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加深学生对文化名著的深层次的认识,从语文课堂以外寻找更多的源头活水,通过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寻找到最大效果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个高中生如果真正读懂了《史记》,就能感悟到古代文化经典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会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发展文学审美力。 1.了解《史记》的基本常识 课型 讲座 研讨 研讨 研讨 研讨 研讨 讲座 课时 2 2 2 2 2 2 2 14
《史记》通过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2.注重梳理知识,加强文言知识、古代文化的积累。 对《〈史记〉选读》研读要重视对文章基础知识和文言现象的整理和积累。这种积累主要是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被动句、倒装句等),在掌握每一专题文言知识的基础上,作一点纵向整合,从整体的角度掌握全面的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3.强化每篇文章的熟练阅读 尽可能地系统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必须强化诵读,养成诵读文本的好习惯,以增强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4.提高阅读感受和鉴赏能力。 要揣摩、品味语言。《史记》作为一部杰出的古代散文著作,历来以其语言的精美闻名于世。后代人常说的“文章西汉两司马”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语言的美。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对古代优秀作品语言的感受力,体会《史记》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提高自己现代汉语的语感能力,陶冶个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5.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读《史记》,不仅是与语言大师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不仅仅是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史记》洋溢着司马迁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史记》的“魂”了。要凭借读《史记》,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将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史 记 司马迁与《史记》 选 民间艺术对《史记》的影响 读 《史记》的崇高美 内 容 课型 课时 讲座 研讨 研讨 2 2 2 15
风萧萧兮易水寒——《史记》之场景 无韵之《离骚》——《史记》之文章风格 研讨 研讨 2 2 2 2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史记》之立意 研讨 《史记》艺术特色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文化经典选读——《唐诗》选读 讲座 讲座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我们开设“诗的唐朝和唐朝的诗”这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及诗派。值得学生们去了解和关注。拓展自己的视野。 内 容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道家思想与李白的诗歌创作; 课型 课时 研讨 研讨 研讨 2 2 2 2 2 2 2 2 唐 诗 选 读 杜甫晚年诗作成就;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抓中”——唐代边塞诗中的英雄形象; 研讨 “纵死犹闻侠骨香”——解读唐代诗人的诗剑情结; 《短歌行》、《兰亭集序》、《将进酒》——不同的心灵选择;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末世的挽歌; 研讨 研讨 研讨 “扫眉才子知多少”——神采飞扬的女权意识和女诗人群体。 研讨 目标二 ①通过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获得更全面、更和谐、更立体的发展,创造师生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态。 项目二 ①经典文学诵读平台 16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组建“黄海潮”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与经典名篇”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说:“经典,就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这些书有无穷的涵义,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好让它在人生成长历程中渐渐酝酿,发酵,成熟。经典字字珠玑,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何其简单!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经典诵读,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经典文学表演平台 成立表演活动项目组,组建“海洲湾”表演社,与学校艺术组合作,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经典文学的表现形式是文字,而表现的内容却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表演把经典的平面文字还原为立体的具象,突然拉近了接受与表达的距离。学生们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或剧本,自导自演,将改编的课本剧搬上舞台,穿透经典文学的语境,走进原生态表演的现场,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经典的味道,更动心地感受经典的魅力,更充分地吸收文学精华。 内容二 经典文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在亲近中热爱经典,从经典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 17
水,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是传播校园主流文化的新阵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为广大学生打下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基础,增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文化的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有益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经典诵读的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打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18
活动以“诵经典 品书香 塑人格 ”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的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让校园精神站起来! 10.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11.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12.最是书香能致远。 (五)经典诵读的内容 1.《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现代诗歌选读》等语文选修教材。 2.语文教师从《元曲》、《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大子》、《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墨子》、《韩非子》、《诗经》、《楚辞》、《正气歌》、《少年中国说》、《尊师》等书籍中抽其精华编撰而成的校本课程一书。 (六)经典诵读活动的对象 高一、高二全体学生,高三各班可自愿参加。 (七)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机构: 组委会主任:莫立刚 副主任:杨定法、朱崇珍、王经军 成员:各处室、年级部主任、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长、各班主任。 19
下设工作组: 组长:尚延联 副组长:臧文淑 徐维刚、王晔、蒋长权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各年级部负责人 (八)经典诵读活动的时间 该活动按年度进行 (九)活动要求 1.我校经典诵读活动,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之一。全体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本次经典诵读活动,从学校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筹备,完成学校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从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面铺开。年级组、语文教师、班主任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活动的动员、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先“下水”示范,以读触读,形成制度,形成风气,让诗意行走在教室内外,让诵读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2.年级组、各班要保证诵读时间,追求实效不应付。坚持好“晨读 ”、“暮省”、晚总结活动,生动有效,不走过场。 3.语文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配合音乐、图像增强感染力;同时可以将经典诵读与考试有机结合。要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活动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要把握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4.政教处要捉好常务性工作,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安排工作人员对各班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作好记录,并纳入班级量化评比。对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级、工作负责的语文教师、表现优秀的学生将予以表彰。 5.团委充分发挥班委、团支部、社团、团委会、学生会等的作用,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势,影响力大。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效应,努力办出特色,为 20
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6.教务处要经常与语文教师协调,做好图书的保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设校本课程的一种策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现在起,让我们读经诵典,打造人生底色,在书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升华我们的境界;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与另一个人对话中,享受人生的充实与快乐;从现在起,让我们读书,在书中传承人类文明,延续人类文化,做一个文化的传递者。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去领略经典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去倾听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去憧憬理想的德育,养成高尚的德操!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也必将对学校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十)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步骤 诵读活动按照“前期策划、中期推行、后期比赛”三个阶段运行。 1.筹划准备阶段 讨论并制定活动方案,准备经典诵读资料。 2.宣传动员阶段 举行启动仪式活动;以展板、校园网、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3.深入开展阶段 (1)每周以“晨诵”(每天早自习)、“暮省”(下午最后一节课预备前5分钟)、为诵读主要方式,扎实地开展活动。 (2)集会诵读展示。 (3)每天下午活动课广播室播放中华经典朗诵. (4)周五利用班级大屏幕播放关于中华经典朗诵及赏析的音频、视频。 (5)利用校园网平台,引导家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并督促子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1
(6)组织经典诵读志愿者校园内外践行中华文化,以行动弘扬中华文明。 4.班级初赛阶段 各班组织中华经典节目表演:朗诵,歌唱,书画、课本剧。推出优秀节目参加学校中华经典节目演出。 5.年级比赛阶段 开展年级层面的大型活动,结合国庆、中秋、春节、元旦、清明等传统节日进行经典诵读汇报演出。全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节上,两个年级分别表演各自的节目。 6.中期总结阶段 各年级各班选拔经典诵读优秀节目准备汇报演出;组织学生撰写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进行经典诗文书法比赛 7.成果展示阶段 校级比赛: (1)组织经典诵读汇报演出。 (2)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评比。 8.总结提升阶段 (1)编订《经典诵读资料汇编》。 (2)编订学生撰写的《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成册。 经典戏剧表演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宗旨,把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戏剧篇目校本化,精心编写经典戏剧校本课程,通过形象生动的校园戏剧文学活动,为广大热爱戏剧的在校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使学生在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有赣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精编校本课程 现代戏剧研修室组织本研修室教师,把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戏剧篇目校本化,精心编写经典戏剧校本课程。 22
(三)改编成课本剧 教师讲授戏剧篇目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尝试把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演出的课本剧。 (四)挑选培训演员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遴选、甄别,然后开始专业培训。可邀请市、县话剧团来校演出并指导。 (五)讲授戏剧理论 讲授简单的戏剧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认识。 (六)举办戏剧节 1.活动主题 每届戏剧节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一个专场,如《史记》专场(《鸿门宴》《赵氏孤儿》等);莎士比亚戏剧专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曹禺戏剧专场(《雷雨》《日出》等);老舍戏剧专场(《茶馆》等)。 2.参加对象 参加对象为高一、二两个年级的学生,高三学生自愿参加。 3.参演形式 申报参演的戏剧形式包括:话剧、戏曲、音乐剧、短剧,当然欢迎课本剧。其中,短剧的演出人数不超过10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大型剧目演出人数不超过30人,演出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4.活动安排 戏剧节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步活动阶段(每年的10月到11月中旬),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从中推选出优秀剧目若干,参加校园戏剧节活动。 第二阶段:参赛活动阶段(每年的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 评委会将公正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剧目。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 (1)编订《经典文学表演资料汇编》。 23
(2)编订学生撰写的《经典文学表演心得体会》成册。 目标三 ①构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新的学习内容,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②增加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建构折射生命意义的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学科内涵的学生创新素质和品格。 项目三 ①书法艺术展示平台 成立汉字文化研习活动项目组,组建“夹谷山”书法社,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呈现。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体味书法艺术的深厚魅力,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兴趣、提高艺术想象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培养其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的关键措施。书法教学的全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欣赏、领悟乃至创造艺术美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的书写技能不断提高,素质得以拓展,创新思维得以培养,书法课堪称素质教育的高效课程。 ②活动视频制作平台 在“荠菜花文学社”新闻社基础上组建“荠菜花”小记者团,及时将语文课程基地各项活动以音像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快速予以报道。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欣赏”等电视专题节目。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视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制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深入思考,逐渐地由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思考、动口交流、分享合作、动手查阅、收集资料等发展,会大大增加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兴趣爱好支配下的自主学习更轻松,进一步开发了智力潜能,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个性发展。 内容三 书法艺术课程实施方案 24
1.体验与发现。4课时。 讲授汉字简史,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字体特征,结构特点,整篇章法,从而为临写做好铺垫。 2.实践与创作。4课时。 在教师多次示范之后,学生对照字帖进行反复临写,老师巡视纠正不当的结构与笔法。选择几首简短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利用临写的笔法技巧和结体安排进行创作;待能力提高后,学生自由创作。 3.应用与提高。4课时。 运用书法技巧,在作文格中书写汉字,以提高学生的考场书写能力。 4.情感与审美。4课时。 投影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到图书馆或上网欣赏书法名帖,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情感和美感。 5.欣赏与评论。4课时。 收取、选择学生创作的几幅优秀作品张贴于黑板上,或拍摄投影,先由学生对其评价,老师进行补充。学生对其余作品在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的基础上分成三个等级,并提出改进要求,进行再创作。 视频制作课程设实施方案 视频制作课程是一门制作视频动画的实践课程,它注重创作与知识的巩固,是现代教学中必须设置的一门专业化的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视频创作的剧本创作,素材搜集,原创的整理,素材的拍摄与剪辑等。 视频制作的任务是:使学生把以前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通过制作视频 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消化,还要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扩展,进行补充。学生能够自行编写剧本,并拍摄成有逻辑概念的叙事短片,能够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学习 Premiere pro2.0 以及 Aftereffect7.0 的操作,能够运用软件进行影视、活动素材的组接、裁剪,制作高质量的动画特技,设计美观的字幕,熟练处理音 25
频,完成高质量的声画同步作品。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视频创作的流程,巩固已有知识,学会对知识的运用; (2)通过拍摄视频,学会摄像机使用与镜头运动规律的应用; (3)通过拍摄视频,学会摄像机使用与镜头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视频剧本的编排故事要新颖,场景设定要详细; (2)摄像机运用要合理,剪辑要多参照成功作品。 在学时分配上: 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2学时,训练学时12学时。 3.资源开发 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内化经典;就是要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各个研修室与各个功能室将充分发挥其功能,让学生的活动有足够的硬件依托。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经典篇目分到各个研修室和各个备课组来用心设计、精心打造,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呈现,如经典诵读、经典研修、影像观摩、课本剧表演等。 每个经典主题研修室将被开发、打造成系统性多功能室,融专业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集体备课中心、考试命题中心、学生便捷阅读中心、研究性学习中心、兴趣小组活动中心、师生谈话辅导中心于一体。 例如:作为专业发展中心,研修室将积极、有效引领教师做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可持续获得知识的人,做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在学术上矢志攀登,在科研上深思慎取,像在我校工作过十几年的李震教授一样,他从曾巩研究开始学术生涯,不懈努力,终成大家;而考试命题中心的功能将在试题研究领域凸显,各个研修室以对口试题类型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整合、构建完备的语文试题库。 作为学生便捷阅读中心,研修室将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引领所在楼层五个班的 26
学生在课余闲散时间走进经典,走进大师,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让经典照亮人生,照亮心灵,打好精神的“底色”,奠定生命的基石。努力使研修室成为校内课程资源库,成为学生的精神王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校常态化开设的图书阅览课,也可就近在此上课。这些都体现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阐述的思想:“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教学资源的穿插、渗透、整合。如对于古诗文经典篇目的教学与学习,语文教学中可进行知识拓展学习和诵读表演;美术教学中结合古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尝试古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练习;体育教学中进行古诗文韵律操训练;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等。 资源开发中,强调以形式的多样性来促进相对单一资源的丰富性,如:对同一首经典诗歌的学习,有唱诗、画诗、吟诗、作诗等多种形式,也就是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画经典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统一。当然,语文课程基地更强调深入挖掘资源,多维度扩大资源的立体内涵和品质。 斑斓的经典文化园地里,大道名儒,各树一帜;诗词曲调,连峰叠起;每一位名人的每一本宏著,都构成了古老文化资源的精神实体,并垒起了中国厚重国体的思想基础,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性格,也在感召着每一代人自强不息。
27
三、项目创意及效能分析
项目创意 创意一:体现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基地建设注重体验性、实践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同的“学习平台”在学习方式上又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和合力,既包含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这三项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又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加以构建、演绎、细分,使之实体化、课程化,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体验、直观理解、巩固拓展,充分考虑学生什么时候用、怎么组织学习等问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既有语文传统的特色,又有现代课程的气息,把语文学习与当代媒体发展技术、教育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以主体式研习和探究为主,转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深化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意二:多元化、社团化、辐射性。 所谓“多元化”,就是在国家课程之外,整合语文教师群体力量,形成校本化课程,传统经典领域、书法艺术领域、新媒体领域、现实生活领域,多元开发,以语文作为视点整合,国家课程与传统经典的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社团化”,则是让每个“学习平台”都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或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校本课程常态化、群体化,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骨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所谓“辐射性”,就是充分利用放大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聘请专家指导团队,参与我们的课程建设,提升和优化课程的内涵和质量,六大中心,有专业领军人物,每个专项有语文教师团队引导,专项资源开发,专门方向研究,专业框架设计,定期交流展示,有利于教师形成专业特色。并向外辐射,与兄弟学校共享, 28
使之成为连云港市乃至苏北地区的语文课程培训基地;乃至影响社会,一批批被经典濡染的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就业走向社会,将引领本区域的文化品味追求和精神生活格调。 效能分析 总体效能: 1.深化教学改革。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使教学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能切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 2.促进学生成长。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使在古典文学上有天赋的学生得到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终身发展,从而涵养人生,丰富生命。 3.推动队伍建设。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整体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4.形成学校特色。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充分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5.引领区位发展。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辐射周边,影响其他学校乃至社会,引领本区域的文化品味追求和精神生活格调。 项目具体效能分析: 文化经典选读——《诗经》研习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 文化经典选读——《史记》研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全体高中学生学习中 29
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开发《史记》选读课程资源,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提高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文化经典选读——《唐诗》研习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今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通过品读诗词可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吟咏,可以激发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经典文学诵读平台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30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有力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经典文学表演平台 经典文学表演,特别是戏剧专题表演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戏剧是一份精神大餐。尼采曾说过:“除戏剧之外,还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使阿波罗(太阳神)之沉稳与狄奥尼索斯(酒神)之狂野获得完美的结合。”戏剧活动中专题研究,必将是诱人的、充满激情与生机的。如果象对待诗歌、小说、散文一样,教学活动往往就按剧作家生平思想、剧本思想性、剧本艺术性等序列进行,这种教学使学生除了懂得这些剧本的文字及其意义的知识外,对戏剧本身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立体地感受戏剧,而不是平面的阅读剧本。 戏剧作为真、善、美的载体正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剧本片断的表演可以与戏剧艺术有全方位、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既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尤其是在表演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为情境中的各种主人;这样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导演要“创作构思”,然后着手组合剧组、安排角色、落实职责,熟悉课文、查找资料、组织排练。 学生演员无一丝怠慢,重复着每一句道白,背台词的,做 31
出每一个动作。导演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认真指导每一个动作,用心地设计每一个表情;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学生学会了剪裁,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书法艺术平台 1.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训练过程,学生运用眼、手等多种感官,就会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加强,错别字也会逐渐减少。 2.书法研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书法教学中,可以从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练习开始,然后再放在一起让他们分析比较,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书法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一手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用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健康审美情趣。 4.书法教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是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望有所改观。这对学生的恒心和毅力是一种考验。从这点出发,书法教学的意义大大超出了练字本身。 视频制作研习平台 视频制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从主题的设计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都考察了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集合、参照了众人的思想,制作过程严谨,内容丰富,大量数码视频知识是在积极讨论、实践意会、主动探索中获取的。 通过视频制作学习,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探索,并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数码视频作品的课程作业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视频素材,然后再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制作出富于个性的视频作品。学生的 32
创新能力在课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充分得以发挥和表现。提交的视频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水准,并被选入Ulead优秀视频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3
项目保障 四、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 “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莫立刚校长任组长,并聘请李震等语文学科专家为顾问。在此基础上,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由王经军副校长任组长,下设若干子项目组,实行总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组织功能构架图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管理委员会 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 组建语文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校外专家学者、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总项目组 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 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 总结并形成课程的物化成果 专家咨询团队、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总结并推广课程开发经验 高校专家、学者咨询团队 六大“学习平台” 项目管理委员会由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主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课程组主要团队带头人组成。 1.语文课程开发基地管理委员会 主 任 莫立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校长,教授级语文高级教师) 王经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副校长,教授级语文高级教师) 副主任 杨定法(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 朱崇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副校长) 34
王国江(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纪委书记) 柏茂东(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副校长) 王新东(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教务主任) 委 员 关保华(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 尚延联(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 2.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 总项目组由“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人员组成。 项目平台 社团组织 课程开发 文化经典选读课程 负责人 徐维刚 徐 谦 赵仲春 经典文学研修平台 “怀仁”国学馆 经典文学创作平台 “沙旺河”古典诗词创作社团 诗词写作课程 经典文学诵读平台 “黄海潮”诵读社 经典文学表演平台 “海洲湾”表演社 书法艺术展示平台 “夹谷山”书法社 活动视频制作平台 “荠菜花”小记者团 朗诵指导课程 戏剧欣赏与表演课程 臧文淑 软笔书法研修课程 多媒体制作课程 唐国田 杨德成 3.聘请课程开发顾问,组建专家咨询团队 课程开发顾问——李震 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政府督学。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名教师、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第五批高层次人才。兼任连云港市中语会理事长、连云港市语言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中小学学校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为南京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著述颇丰。先后承担国务院、教育部、省政府、省规划办等立项课题6项,其中受资助课题3项;先后获全国、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教科研优秀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逾千万字。在全国、省市语文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作学术报告近百次;代表作有《曾巩年谱》、《曾巩研究资料汇编》、《李震讲语文》等。 35
专家咨询团队首席专家——魏本亚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组长,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语文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师教育研究》上发表论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语文教育评价》《走进高中新课改——语文教师必读》4部,主编著作8部。 (二)硬件保障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设施——遍布校园的经典载体、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一场、一苑、一园。 ①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经典文学氛围,校园内路桥山石、亭台楼阁命名及楹联已顺利完成,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将强调经典主题性,多维度、立体式展现经典文化特色。 ②将在学校南区教学楼各楼层打造共700多平方米的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将各项研修主题相关书籍、资料充实到研修室中,把全校语文教师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分派到不同的研修室,在方便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和开展专题语文教学、试题研究,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深入拓展。 ③着力打造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将图书馆一楼改建为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并改造小报告厅,使之成为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 ④将学校大礼堂改建为经典教育剧场。 ⑤在校史馆内开设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将名师成果集中展示,以带动教师整体发展。 ⑥在校史馆南面建设经典文化园(以雕塑、碑刻等形式呈现)。 36
(三)制度保障 我们将制定较为完善的课程方案,包括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教材以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和形式、评价方式等。这个方案将切实调控着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 (四)财力保障 学校领导保证课程实施的专有场地、专属时间、人员配置及相关书籍的采购等一系列工作到位。学校将为课程开设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社会支持 1.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形成自身特色,具有绝对优势,语文教科研成绩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充分认可,他们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语文课程基地充分认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我校与诸多专家学者、乡土作家有着广泛的交流,和知名校友也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将对课程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①拟聘请大学教授,尤其是研究国学的著名教授作为导师团成员。定期来学校作国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与大师实现面对面。 2010年12月,我们与徐州师范大学建立了教学科研联合体,获得了徐州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的支持。 ②拟聘请省内外著名作家或赣榆乡土作家来学校作创作方面的报告。 ③邀请知名校友来学校讲学,如邀请著名演员侯勇再次来我校拍片并开设“表演艺术”讲座,邀请旅美艺术家穆家善在我校“穆家善美术馆”继续做“书法艺术”系列报告。 3.社会其他单位的支持,请求市县团委、文化局、广播电台、电视台配合开展“经典研读”与“经典进社区”等系列活动。 37
4.深入开展校际交流,分批次选派教师到衡水中学、潍坊一中、南师附中、南京十三中、启东中学、锡山高中等名校取经,进校做影子教师,借助外力,促进自身发展。 5.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不断汲取经验,屹立教育前沿,多批次选派教师出国研修。我校学生参加中国高中生访日团于2011年11月访问日本神户大学附属高中和丰田西高中,以书法为媒介和日本学生进行友好交流。 6.借助家长的支持,依托家长委员会,动员家长中的知名人士献计献策,筹措经费。 7.同龄人引领。拟邀请本校近年考入名校的大学生,来校座谈,与学生交流经典研习课程对大学生活的帮助。 时序进度 1.2012.06~2012.10: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完善规划,制订计划。 2.2012.11~2013.10:实施语文基地各项设施建设,做好课程基地教师的培训和促进课程基地课程开发与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 3.2013.11~2013.12:完善课程基地各项工作和总结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提升课程基地做好规划。 4.2014.01~2015.12:推进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层次,形成各类物化成果。
38
五、项目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支出项目名称 合 计 一、设备购置费小计 研修室、功能室建设 经典教育剧场改造 二、教学资源开发费小计 教学资源开发 资金来源 市、县财政投入 200 150 100 50 10 10 学校自筹 300 225 150 75 15 15 省财政补助 100 75 50 25 5 5 小计 600 450 300 150 30 30 …… 三、材料费小计 图书、软件材料 电脑等设备 四、实验费小计 20 10 10 10 30 15 15 15 10 5 5 5 60 30 30 30 五、培训费小计 培训费 10 10 15 15 5 5 30 30 …… 六、其他费用小计 …… 39
六、申报意见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方案契合我校改革发展实际,为我校新校内组织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学校在对申报的课程基地进申报情况 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基地意见报告书。然后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论证,并经教代会通过,一致同意申报语文课程基地。 (盖章) 2012年6月2日 县(市、区)、市教育局、财政局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40
正在阅读: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修) - 图文04-18
珩磨机的工作原理10-21
公安机关提高执行力的思考05-03
向张玉滚学习 做新时代好教师02-22
2016-2022年中国手术缝合线市场专项调研研究报告05-23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第8单元《分数的02-28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10-25
解放前部分毕业生(按姓氏笔划排列)06-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赣榆
- 申报表
- 江苏省
- 基地建设
- 语文课
- 高级中学
- 图文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题
- 监察委办案专用搜查服即将投入试点;转隶人员工资高于原纪委人员
- WORD培训课程一
- 2017-2022年中国体育俱乐部市场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目录) - 图
- 大祥固色剂2016.7.4
- 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 彝医治疗技术
- C综合练习题
- 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二
- 网络课程学习评价文献综述
- 接触网带接地刀闸隔离开关检修
- 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D300P-000106C启动运行说明书
- 如皋市2015初中基础年级“中考作文我也行”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奖作
- 计算机网络相关简答题-谢希仁(第六版)
- 2016雕塑工程计价定额
- 浙江高考数列经典例题汇总
- 嫩纪发13号关于认真做好党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
- 土豆削皮机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