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30 23: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脑髓 彷ng徨 筹u划 澎湃i .suí.pá.chó.pàB、粗犷ng奋 荒谬 义愤填膺.guǎng 亢.kà.miù.yīn C、羁.jī绊 嗔.zhēn视 归省.xǐng 戛.jiá然而止 D、炽痛 含蓄 污秽 叱咤.chì.xù.huì.zhà风云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震撼 恬静 暮然 大彻大悟 B、褶皱 弥漫 蘸水 肆无忌惮 C、轻捷 涉猎 蕴澡 尽态极妍 D、蓬勃 轮廓 鉴赏 一拍即合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 ....B、小吃街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C、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值得可歌可泣。 ....D、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化是学校之魂,一所有魅力的学校,是不能没有文化的。 B、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各种极端天气日益频发。 C、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

D、读了《示儿》这首诗,我感受到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

1

戏了。

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舞蹈、音乐、雕刻、图画等??,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 6、下面三个字中,倒数第二笔不是“撇”的字是( ) A、北 B、区 C、找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副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8、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 ⑴.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⑵.李杜诗篇万古传, 。 ⑶.苍苍竹林寺, 。

⑷.《峨眉山月歌》中写景的诗句是: , 。

⑸《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铺垫的句子是: , 。

9、名著导读(每问1分,共4分)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他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导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作者是: 。

2、选文中的“她”指的是: 。试概括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

二、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24分)

(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2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为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成就,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加以展现?(3分) 答:

11、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吃尽”“消化尽”“远射”这几个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3分)

答:

3

(二) 姥姥门口看大戏(吴咏梅)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熟悉的儿歌,总能勾起氤氲在岁月云烟里的儿时往事。那悠悠扬扬的胡琴声,和那咿咿呀呀的吟唱声,仿佛自远而近地响起来,似乎就在耳边。小时候我所见的大戏,还真的是在姥姥家看的。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村村都有个大礼堂,人们俗称\大房子\,临近过年时的大戏就在那里上演,一直能演上十来天。一到晚上大房子里便鼓乐齐鸣。这热场的锣鼓点一响,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坐不住了。那时没有电视,除了放电影,这难得的娱乐岂能放过。于是大家都往大房子里赶。在人们匆忙急切的奔走中,我也变得心急火燎起来,催着姥姥赶紧吃晚饭,然后急急忙忙地奔向大房子。

人们聚到一起,兴奋地打招呼、热切地交谈着:大姑娘小媳妇显摆着自己略带土气的刻意打扮;小孩子们撒欢地追逐打闹,大房子里一片喧腾。等到热闹的锣鼓点骤然一停,那便是好戏要开场了的信号。大家瞬间静下来了。我那时所看的演出,剧目大多是京剧或吕剧。每年的剧目变化不大,有些戏几乎年年都有。人们看戏的目的,并不在于那已经烂熟于心的情节,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演员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这便是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所在。

台上唱到精彩处,观众绝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叫得演员越唱越振奋。看到痴迷处的老大爷,摇晃着脑袋、大张着嘴,一只手和着节奏打拍子,另一只手里掐着就要燃尽的纸烟,直到烧到了指头才猛地一惊。不过,我就曾看到过一个演员上场时忘了戴帽子,全场的观众都笑弯了腰。孩子的兴趣往往就在人们喝倒彩的那些情节上。即使是不懂戏的妇女们也不闲着,对着台上品头论足,不亦乐乎,这个旦角长得俊,那个丑角有意思,一样看得津津有味。而台上台下的呼应,则是观众与演员之间形成的默契。现在看戏都在电视里,是不可能体会到现场看戏的那种互动的。因此,戏曲作为剧场艺术,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它的妙处。

隔着舞台上下泛起的淡淡烟尘,演员身上斑斓的戏服和那涂着油彩的脸渐渐变得模糊,小孩子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每每不到曲终人散,我便进入了梦乡。可是第二天的锣鼓点一响,我照样催着姥姥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房子。

重年看戏都是看热闹。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戏曲尤其是京剧,注定要成为我此生的最爱。当我真正领略到京剧唱腔之美的时候,已是人到中年。距离最初在姥姥家看大戏的时候,已经想去30年了。30年前农村简陋舞台上上演的大戏,盛为我亲近古老戏曲艺术的最初启蒙。 14、文章开头引用儿歌内容有何好处?(2分)

答:

15、画线的句子主要对老大爷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4

答:

16、30年后,作者在回忆姥姥门口看大戏的情景,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7、文章写“看戏”,而对于“戏剧”本身并为详细描写,你认为这样安排详略得当吗?为什么?(3分)

答:

18、本选文和《社戏》在选材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

答:

三、古文阅读(15分)

(一)阅读《口技》,回答问题。(11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 (2)妇抚儿乳( ) ..(3)众妙毕备 ( ) (4)虽人有百手( )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6d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