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治疗全集withboy整理版

更新时间:2023-09-21 19:24: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强迫症的治疗全集withboy整理版

1)系统的学习森田疗法的书籍和理论,大部分的网友不了解森田,所以有许多误解。错误的理解森田是会影响你对森田疗法的体验,也就不会有下一不实施森田疗法学习自救的信心。

2)在日常生活中去照着书上的指导去做,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学习正确的森田理论,不要被网上不正确的指导言论所迷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在为所当为(也就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中体验森田。 3)“为所当为”是指对强迫症状的出现要无为,也就是不去理症状的出现。而要“为”的是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以,森田疗法不是消极的人生观,相反是积极的人生观。由此可见,没有书籍很可能误解森田理论。 4)第一步,不去同症状对抗,是强迫症开始好转的坚实的第一步。 5)第二步,是忍受症状带来的痛苦去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不要去对抗症状带来的痛苦,注意做你的事情,比如学习。

6)第三步,体会到带着症状做成事情的自信。自信的对待症状的反复问题。 7)第四步,进入良性循环。

8)第五步,培养森田哲学的人生态度。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他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必须学会放弃! 放弃是一种清醒。

学会放弃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现实中,可别理解为放弃生命呀!放弃不现实,我们才可以在现实中更好的生活。

森田疗法的误区

1)为了不引起对症状的注意,就完全不看森田方面的书和资料,不同森田疗法的朋友接触。抱着行动只要行动的念头。

分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难免接触到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因为同一种问题就会有好几种理论来解决它,而且这些理论之间可能还是互相矛盾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我们如果机械地照这些理论所说的去做的话,我们肯定会不知所措的。

可是“读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增长知识,重要的是弄清书中与自己共鸣的部分,并把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拘泥于某种读书法,正是森田疗法的理念所在。”读书是这样,读理论也是这样。我们说无理论,并不是要放弃一切理论,而是要放弃对理论的执着,脱离理论的束缚,不拿理论来机械地与行动相对照,从而弄得自己手足无措。

如果真的放弃一切理论,那简直是一种逃避。人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封闭的系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应该开放式地接受一切理论,就象我们不能消灭迷惑与症状一样,我们应该而且只能与迷惑和症状同在。

接受它,但不执着,不强求理解和执行,随时都可以放弃,就是这样。 其实,放弃执着,象常人一样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正是森田所倡导的,不是吗? 放弃对理论的执著并不是为了转移注意力,而是要有一颗顺应自然的本心。 并且,你也有可能误解了森田理论的某一部分,这样你需要同森田疗法的医生和“病友”联系,找到正确的理解思路。有时森田真的难以理解,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积累体验的知识基础,完全不懂森田理论的人,很难从长年的神经症状态中被解救出来。许多人没有看到森田之前痛苦的时间是多长呀。所以,理论是要的,但不要执著于理论就可以了。适当的掌握学习于理论的程度。

有许多文章还是要去反复理解才能真正领会的。

2)不行动,逃避在为所当为中忍受痛苦。认为无法忍受痛苦,所以就又去进行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了。

分析:只有在为所当为中忍受痛苦才可能有后面的体验,忍受痛苦的实践比理解森田更难,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决心。一定要坚持忍受这种带有症状的为所当为,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正种痛苦,并且,你会发现其实这样带着症状也是可以做许多事情的,于是开始建立了自信,这样就进如了良性循环。

3)认为转移注意力是好转的唯一方法

分析:森田和高良每天都和大量的神经症朋友接触,他们如何忘却,如何转移注意力。所以,关键是要用森田疗法培养森田式人生态度,森田疗法其实更是一门人生哲学,如果没有自我下工夫去改造自己的人生态度,神经质症状的复发是很有可能的。改造性格这点同心理疏导疗法是相同的。不过,能够自然的转移注意力是可以逐渐减轻焦虑的,是一种可选的方法。当然转移注意力只是很自然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工作学习,并非刻意去忘却,这样就不是顺应自然了。当然最初的刻意是可行的,时间长了就会自然了。其实顺其自然就能很好地转移注意力!

4)认为根治就会完全没有复发的可能,就是完全没有神经质症状 分析:其实如果你再次受到严重的生活打击,也很有可能复发。但只要坚持森田式人生哲学,就能够再次好转。要把复发当做小感冒,你不会为以后可能有的小感冒而现在就焦虑吧。

其实,以前那么严重的症状我们都体验过了,甚至想到过去死,接下来的症状算的了什么,什么东西我们接触多了都会越来越熟悉,熟悉了有症状时如何带着症状应对日常生活是完全没有影响的了。森田说过其实有许多人都有一点神经质,我们也是正常人,象正常人那样去工作学习,就会体验到正常的感觉。只要没有比较影响工作,你就是治愈了。

5)治愈就是完全好了,不用再看森田的书和同发现会的朋友交流了。 分析:你还需要不断改造人生态度,定时看看森田疗法的书籍,定时同发现会的朋友交流体会是进一步改造性格,磨练自己的。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没有反复,就可以不再总是看森田的书,自然的转移注意力,投入的现实的生活,象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更好。我们当然不希望反复,但如果反复来了,再次深刻体验森田的机遇也就来了,对人生态度又是一次磨练。 6)不接受症状,不接受反复

分析:你唯有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和别人,也如此对待你的神经质症状和反复,才是顺应自然,无所抗拒,即来之则安之,不接受自己的症状就是对抗自然,如此无法摆脱精神交互作用。容忍症状,宽容对待痛苦,学会于症状和平共存。如果,明天的你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症状有所减轻,那么,接受它的存在,

别在为它的存在而烦恼了,还是把你对它的关注的精力转移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吧,你的症状就会在不知不绝中减轻。忽然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已经好久没有焦虑的症状的感觉了。恭喜你。

7)考虑到为所当为,忍受痛苦时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无法坚持下去,总认为带这症状时的效率底下。

分析:你坚持下去,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看看你能坚持多久,尽量坚持长一点时间。然后,你再看看学习或工作的结果,应该不会比别人差,这样就能体验到自信,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能够坚持正常的学习工作。 8)只行动,没有体验

分析:森田是一种体验疗法,它需要你行动,也需要你在行动中体验。我们可以不去机械的记忆森田的理论,但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去理解森田的话,体验的深刻是可以改变你的治疗进程的,你的一生都会在这种体验中获益菲浅。看似背烂了的原则当你真的体会理解后却发现你天天记着它却以前与它失知交臂。体会森田的16字原则吧:或许你现在并不理解:为所当为,忍受痛苦,顺应自然,现实原则

9)无法放弃对不切实际的执著,体验不到现实原则的快乐

分析:许多人就是放弃不了,害怕生生死死,怕这怕那。其实这正是违背了森田的顺应自然的原则。昨天下午停电,我就睡觉了。一下就睡着了。今天早上4:00才下网,8:00起床,下午没有停电,开始停电,上床后电又来了,想休息一下却睡不着了,还是想着把这篇文章早点写完,于是我就从床上起来又打字。为什么睡不着呢,是因为有电,有所指望呀。这就象神经症,还想着去治愈它就有对它所指望,就不会去放弃同它斗争。但当你完全放弃有同它斗争的念头,这种焦虑就会减轻很多,你也就开始有体验了。开始良性循环了。

难怪晓松有时同我说强迫症无法根治,是要我先死了这颗心呀。但我主持的版块叫强迫症的根治,森田说完全失去症状同有一些症状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是治愈了。所以,晓松当时用心良苦,是想引导我放弃最后的希望。先有放弃才会有后面的体验。

实在放弃不了,就带着放弃的心做事,慢慢的你就逐渐体验到放弃的真实涵义:置之死地而后生。

10)许多问题想不通还要去想

象正常人一样在现实中生活,而不要去执著于某人某某事。学会放弃,放弃得不到的,放弃不切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在现实生活的努力中体会自信。 当已经在一切的痛苦后对自己的生命毫不在意时,也就是体会到无法摆脱痛苦而放弃一切时,神经症又算得了什么。

不去寻求自我的毁灭(自杀),如果是那样,那是另一种心理失衡。 不恐惧死亡,舍得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自杀。选择生活,就这样生活吧。 舍得生命舍得爱情,那还有什么舍得不了的。 已经摆脱神经症的朋友,你说我开悟了吗?

太多的心理失衡都是放弃不下,割舍不了。并不只是神经症的朋友呀。 人生无常,无须执着。

永恒是相对的,不永恒是绝对的。

体验绝望,学会放弃,其实森田疗法的卧床期也是为了给人体验绝望的机会,从而达到学会放弃的目的。

突破死的恐惧,死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晓松说:如果本着朴实的纯真之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期待性格的改变,性格可能会奇迹般的改变。如果能坚持外向性的做法,对自己的性格、感情都能顺其自然,可能性格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然的转变。改造性格更重要的是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种种的不好的性格,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回归坦诚、朴实的心态。

我的体会更是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对待自己是神经症,宽容对待痛苦。这样你就可以宽容对待人生。

曾经也有人问过森田类似的问题,森田的一位病人对森田说:“先生读了你的《神经衰弱与强迫观念的根治法》这本书,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症状,我在书上看到鼻尖恐怖的病例,一个星期一直注意自己的鼻尖,更困惑。”森田回答:“你的说法好比是说我的疗法是治病的良方又是害人的毒药。”其实你并未对森田理论有更深一层的感悟,森田的精髓是以行动为准则,不去考虑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6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