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多维联盟绩效评估体系框架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20 06: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教育多维联盟绩效评估体系框架设计

作者:黄浩岚 温素彬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0期

摘 要 在高职教育之多极评价主体的全面价值目标下,把高职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置于评价中心,以绩效棱柱系统为工具,围绕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贡献、战略、流程、能力,提出绩效棱柱评价指标形成与反馈的方法。其未来优化方向是:与现行指标体系的衔接、与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嵌合、评价体系的动态性自评与后续维护。 关键词 绩效棱柱;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联盟;评估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46-05 一、问题的缘起

近年来,我国学界突破企业范围,将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运用于高职教育呈递增趋势。总体来看,现有研究以对相关评价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描述性建议、与现行评价体系的特征性对比较为多见,利益相关者价值理念和高职教育之多极、多维内涵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调查发现,约有95.56%的高职院校是由内部在校生、教师和教学督导人员开展质量测评。现阶段高职绩效评价是在多数利益相关者缺位状态下,由少数利益相关者设定评价方案并实施评价过程[1]。由于对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关注不足,导致观测点不全面,测评内容粗浅,评价维度单一(60%以课堂为主测点,且超过一半对所有专业和课程使用相同指标;33.33%以教学质量为术语,且内涵解析较为笼统);指标结构不合理、权重确定不科学(56.25%没有细分指标或未赋权重);量化效果差(80%完全定性化,以文字描述指标内容与优劣标准);偏重事后评价,忽视过程管理(15.56%加入教学过程评价)等,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说服力大打折扣,不足以为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目标,推进政校企社跨组织长效合作提供有力依据。在绩效责任标准下,构建先进的绩效评估系统成为推进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利平衡关系,持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此,绩效棱柱提供了必要且明确的解决思路。 二、绩效棱柱的利益相关者取向——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绩效棱柱概述

绩效棱柱(Performance Prism)是由英国Andy Neely等教授和安德森咨询公司提出的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以棱柱折射面分别代表了绩效评价的五个方面: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2]。组织经营环境经过棱柱的“折射”反映出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据此开展管理和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绩效棱柱模型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