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数学教案打印

更新时间:2024-06-26 14: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所体现新课标思想:

1、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应是学生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工具,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学习过程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1、米和厘米的认识 2、实践活动(1) 3、表内乘法和除法(1) 4、观察物体

5、平移与旋转 6、表内乘法和除法(2) 7、统计和可能 8、实践活动(2) 9、总复习

1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认识米和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一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指导一米等于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理米)。 教学建议: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4.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一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主体图,学习例1及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例2及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学习例3 及相关内容。 第四课时:学习例4 及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和米 3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一厘米及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直观的感受统一测量标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感受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胶棒、曲别针等

课程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主体图:(看图讲故事:有一天,牛伯伯到熊猫商店去买腰带,它说:“小熊猫,我要买一条腰带。”小熊猫说:“好吧,让我先来量一量您的腰围有多长。”说

2

着只见它张开双臂,围着老扭转了一圈说:“您的腰围有4庹长。”又对小松鼠说:“量一条4庹长的皮带来。”小松鼠听了赶忙量起来,1庹、2庹??,可量完4庹之后一围,太短了。小松鼠很纳闷,我是按4庹量的,怎么会短呢?)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对了,这就是我们这单元要解决的问题。 二、

在矛盾冲突中建立数学观念

1.我们先做一个量数学书的游戏吧!数学书这条边有多长?(短边)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小棒、铅笔、曲别针量一量。记住你量的结果。然后汇报给你们组的同学。

2.你们说说量的结果?

3.量的同一条边,为什莫结果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

4.小结:你们说的真有道理,要想准确地进行测量就要有统一的单位。 5.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三、

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一)认识厘米

1. 认识尺子

(1) 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呀?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 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

互相看一看。

(3) 荷!真漂亮、各式各样。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

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谁愿意?

(4) 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

“没有”!要求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2.认识1厘米

(1) 我也有一把尺子,我尺子上有的你们有吗?

(2) 从刻度0到刻度1有多长?用两个手指肚在尺子上比划一下,拿起来,

互相看一看,真好!请放下。还有1厘米吗?(可以提示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这么多1厘米一样长吗?

(3)闭着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 4.认识几厘米

(1) 知道了1厘米,你还想知道什么呀?

3

(2) 谁还能说说1厘米是从几到几?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还想知道什么?还有吗?(5厘米、10厘米)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知道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吗?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厘米

课后作业:先估计一下你的橡皮、铅笔或其它物体的长度,再试着量一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厘米作单位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动手活动中掌握测量长度、高度的具体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测量长度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课型:新授课 学具:直尺、米尺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尺子及长度单位厘米,你知道是干什么用吗? 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4

二、新课

(一)探究用尺子量的方法

1、 看你的数学书,你能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吗?(教师用手指较短边) 2 进行测量。

3、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4、 谁想到前边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量的?

5、 这样量你们同意吗?量的结果一样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不同方法吗? 小结:看来从刻度几量都可以,只要数清楚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就可以了。 5、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你会了吗?那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 三、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1 拿出你的一支铅笔,量一量他有多少厘米?记住量的结果。 2、同桌交换铅笔再量,然后交换测量的结果。检查测量的准确性。

3、 刚才我们都是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那你估计一下我的手掌宽(一乍)大约是多少厘米?谁来量一量?

4、 小组说一说你的手掌(一乍)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再测量验证一下估计得准不准,谁估计的比较准?你真棒!你的眼睛真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5. 我这有一把破了的尺子,你有什么办法用这把破尺子量出物体的长度?(讨论方法、然后测量铅笔和的宽度) 6. 填一填,完成4页练一练1

你量的是什么?多少厘米?天在书上的括号里。 7.完成4页练一练2 量一量。

5

四、 总结:

我们今天学的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让你测量这个大礼堂,你还用厘米做单位吗?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长度 手掌宽 一乍 9厘米

课后作业:1。量出1根10厘米长的绳子或纸条。(下节课用)

2。准备出一米长的小棍。(可让家长帮忙)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借助米尺,使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及实际表象。 3.在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感受一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米尺 学具:10厘米长的绳或纸条,1米长的小棍 课程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你量一量椅子背的高有多少厘米?

2.我们要想量一量窗台有多宽应该怎样量呢?用你的小尺子试一试吧。(学生动手量一量)

6

问:你在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对了,两比较大的物体,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尺子量太麻烦了,那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老师手里这把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板书:1米或1m)m就表示米。 2)你来比划一下1米大概有多长?(学生用自己的办法量) 伸开你的双臂,看一看是多长?(大约1米)

3)用你手中的1米长的木棍量一量,到你身体的那个部位? 4)说一说,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建立厘米和米的关系

1)用直尺量一量你手里的纸条有多长?(10厘米)

2)再用你手里10厘米长的纸条量一量你手里的1米长的木棍,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动手操作)

3)再用20厘米的尺子量一量你手里的1米长的木棍,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动手操作) 4)交流新发现。

(1)

用10厘米长的尺子量了10次。也就是

10+10+10+10+10+10+10+10+10+10=100(厘米)。

(2)

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也就是20+20+20+20+20=100(厘米)

得出结论 1米=100厘米

1m=100cm

(3) 读一读,记一记。

(4) 这次我们再用米尺量一量窗台的宽度?(每个组量一个窗台) 三、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米的认识

1.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有( )米,指名进行测量,看看你估得怎样准不准。 2.门的高度时( )米,指名进行测量,看看你估得怎样准不准。 3.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床长2 ( ) 楼高30 ( ) 花瓶高30 ( )

4.情景练习;

看6页第3题的图,回答:我们4个人正好围了一圈,这棵大树的一圈大约是几米?你是怎么想的?

5.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 :

黑板的宽度约( )米; 老师的电脑桌的长约是( )米;

7

汽车的车身长是( )米.这个问题需要你亲自量一量。

四、作业:练习一 1、2、4、(人体部位之间的数据关系,可在家里完成)5(简单计算,

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 米(m) 1米=100厘米 1m=100cm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知道什么是线段 。

2.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会画、会量线段。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量、画线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线段,掌握画、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尺子

课程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厘米和米)

2.谁能填出他们的关系? 1米=( )厘米 100厘米=()米

3.想一想:我们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 新课:

(一)认识线段

1.老师在黑板上沿着书的一条边,画出一条线,然后将书拿开。 2.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线段。(板书:线段) 3.学生:观察线段你能发现什么?(可以测量它的长度) 4.那么,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 (二)测量线段

8

5.你自己先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在测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测量情况。 6.根据测量情况,肯定测量方法。 7.老师或请测量方法对的同学演示。 8.完成练一练 (三)画线段

9.你能画出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自己试一试。 10.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11. 肯定画线段的方法。(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

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小结:我们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它的量法与画法。 三、 练习

1.请你画出一条线段,让你的同桌量一量。 2.完成练习一 3画一画

3.完成练习一 6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再计算完成) 4.综合练习 练习一 7

5.实际生活的练习。(从身边任意找一个物体,量一量,能得到那些信息。) 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线段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实践活动(一) 订校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地方,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教学准备:皮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学校要订校服,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量出你穿多大的上衣、多大的裤子

吗?然后根据你量的结果订出你的校服型号吗? 二、 布置活动内容:

1.测量衣长和裤长;

2.根据自己的衣长和裤长确定衣服的型号;

女生套装规格

身高 125—130 130—135 135—140 140—145 型号 60 65 70 75 衣长 44 46 48 51 (cm) 裤长 66 70 78 84 (cm) 男生套装规格 身高 125—130 130—135 135—140 140—145 型号 60 65 70 75 衣长 44 46 48 51 (cm) 裤长 68 72 80 86 (cm) 3.举例:一女生上衣长44厘米,裤长65厘米,订什么号的比较合适?4.对照表,对照表应选60 。说理由。 5.汇总各组的实际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 三、 活动开始: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自己的衣长和裤长。并记在表中。 第二步:全班交流,汇总各组情况作统计;

第三步:根据全班交流后汇总的实际情况,开放性的回答各种问题。

1.全班订( )号的人数最多。

2.订( )号校服的比订( )号的多( )套。

10

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四、活动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新课标所体现教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还应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建立“倍”的概念,紧密联系除法的意义进行数量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5乘法口诀,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2~5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正确熟记2~5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正确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商。运用所学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熟记2~5的乘法口诀,以及用2~5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求商。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4页例1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重点:把同数相加概括为是求几个几相加,突出乘法的含义。 难点:把同数相加概括为是求几个几相加,突出乘法的含义。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过程:

11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要探索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公园看一看,看谁能发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准备题

⑴ 出示画面(公园的一角)

⑵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图的意思。并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小组交流。 ⑶ 汇报结果,教师贴出算式。 二 新授

1、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你能把这些连加算式分成两类吗?(生独立思考) 3、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分。然后校对结果。 4、完毕后,告诉学生: 像 2+2+2+2+2=10 4+4+4=12

5+5+5+5=20 这样的算式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5 、我们看5+5+5+5=20这个算时,你能告诉大家是几个几 相加是多少吗?(指名回答)

6、4个5相加等于20,也可以写成: 5×4=20 读作:5乘4等于20。 或4×5=20 读作:4乘5等于20。 ∶ 乘号

7 、读一读这两个乘法算式,并记住要从前往后读和乘号的写法。

8、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公园的一角,发现了有同数求和的问题,而且我们又知道了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并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9、15页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1、2+2+2+2+2=10 这是( )个2相加。 可以写成乘法算是: □ ×□=10 或 □×□=10

2、4+4+4=12 这是( )个( )相加。

12

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是: □×□=12 或 □×□=12 三 练习:(完成练习二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4+2+3+3+2=14 2+2+2+2+2=10 4+4+4=12

5+5+5+5=20 5×4=20

或4×5=20

∶ 乘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6页例2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认识,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 3、

通过比较,发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用加法算式简便。

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同一个问题,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重点: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难点: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出示小黑板)

那些加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写在横线上. 9+9+9+9 1+1+1+1+1+1 5+4+3+3 4+4+4+4+4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人做在书上18页4题)

13

2、导语: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乘法。 二 新授

1、请你们仔细观察16页的图,说说图的意思。(学生能说出几种就说几种,说不到老师在启发。)

2、学生每说出一种就列出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 3、学生列出的结果可能是两种:

每行6个书包,有3行,这是3个6。6+6+6=18 6×3=18或3×6=18 每列有3个书包,有6列,这是6个3。3+3+3+3+3+3=18 3×6=18或6×3=18

4、观察比较,谈体会和想法。(同一个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假设有7列、8列??或4行、5行??的书包,要算它们的和或积,你觉得那种方法更简便?自己或小组合作试一试。(很显然,加法写起来不如乘法简便,读起来也很麻烦,那算起来呢,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乘法口诀候觉出计算更简便。) 6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个6的和与6个3的和相同,都可以用下面的两个乘法算时表示。)

6 × 3 = 18

3 × 6 = 18 ┋ ┋ ┋ 因数 因数 积 7、记一记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 练习:(完成17页的练一练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6 × 3 = 18

14

3 × 6 = 18 ┋ ┋ ┋ 因数 因数 积

自评与感受: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8页练习二

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 提高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日期: 月 日 练习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进行改写。

6+6+6 7+7+8+9 8+8+8+8 2、

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6×3=18 7×2=14 8×4=32 3、

写出算式。

⑴ 5个6相加等于30。

⑵ 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16。

二 实际问题 1、练习二 3题

( 四个杯子图)每个杯子4元,买4个杯子要用多少元? 这是□个□。 □×□

2、先说图意,再列式。(见19也拔河图)

15

一共有多少人?□×□ (可以有两种可能) 4、

王老师给同学们买了4套书。 见19页书图,每套20元。

(1) 一共买了多少本书?是□个□相加。

□×□

(2) 一共用了多少元?是□个□相加。

□×□

(先组织学生讨论图意,再列式) 5、 6、 7、

连一连,在回答问题。(见20页图,连线,回答哪个桌子上的蛋糕多?) 完成9题

完成10题(从不同角度观察)

三 合作练习

各小组结合对乘法的认识,谈体会,并自己设计练习内容及形式.(注重学困生) 四 集中交流学习体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第21页例1

2 . 2~5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通过操作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图、几个2的和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通过自编口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掌握2的乘法口诀 难点: 掌握2的乘法口诀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你去过游乐园吗?坐过高架车吗?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去游乐园坐高架车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去了多少人呢?

师:在他们上车之前,我们先做个小练习.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

2+2= 2+2+2= 2+2+2+2= 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7×2 二 新授

(一) 学习2的乘法口口诀(贴图)

1. 指导完成前几句口诀

(1) 一辆车(图)问:上面有两个人

问:一辆车上坐几个人?(2人)是几个2?(1个2);一个2 是几?(是2)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一个2是2,如果编句口诀会好记。(一二得二)

板书:2人 2 ×1=2 1 × 2=2 一二得二

(2) 再出示一辆车??会怎样呢?(学生讨论,按上面的方法编出口诀)

2.纠正学生自编口诀中的错误。 二五得一十??应为:二五一十 3.读、背2的乘法口诀。 4.分析2的乘法口诀。 师引:你发现了什么?

(1) (2)

三、实际应用:

1.你有什么窍门背口诀?(自由交流)

2.乘法口诀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男女对) 3.口算,并说出口诀。

4×2 2×8 2×7

4.根据今天的知识,你还能做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吗?

2×10 2×11 问 :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2×1=2 一二得二 1×2=2

2×2=4 二二得四 2×3=6

3×2=6 二三得六

17

口诀的前两个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什么?后面的一个数是什么? 2的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积相差几?为什么?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三单元

2 . 2~5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过操作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图、几个2的和与乘法算式的联系。3.通过自编口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运用乘法口诀做乘法 难点: 算式的书写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复习2 的乘法口诀

1.师引:昨天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2.追问: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齐背2的乘法口诀。 4.对口令背 二 专项训练: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那句口诀。 4×2= 2×7= 2×3= 6×2= 2×8= 5×2= 1×2= 9×2= 2.计算

2×6= 2×9= 2×4= 8×2= 2×1= 3×2= 7×2= 2×2=

3.发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5双筷子有( )根。

7双筷子有( )根。 9双筷子有( )根。

4.看图列式。(23页3题、24页5题、7题)

18

5.连一连。(23页4题) 6.赛一赛。23页6题 7.运用乘法口诀写出算式。

(1) 一二得二可以写出那两个算式? (2) 二二得四可以用那两个乘法算式? 8.随机列式训练。

三 小结:在练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编口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5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明确口诀的来源。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2的口诀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 = 5+5+5 = 5+5+5+5 = 3.2的每句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两个算式的乘积? 4.导入:

师:老伯伯正在地里收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二、新课:

(一)学习5的乘法口诀 1.出示萝卜图(1捆5个)

19

板书设计:

问:一捆又几个萝卜?是几个5?1个5是几?怎样列出乘法算式呢?你能编句口诀吗? 板书:

1捆 5个 5×1 1×5 一五得五 2.再出示一捆萝卜图

连续问:一捆有几个萝卜?是几个5?列出算式?编一句口诀? 3.生自学讨论:编剩余口诀。

(1) 生自学

(2) 反馈: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五三十 七五三十五 八五四十 九五四十五

师强调:通常把数字小的写在前面。 (二)巩固5的乘法口诀

拍手对儿歌 师生对 同桌对 男女对 (三)分析5的乘法口诀

师:观察5的乘法口诀,你能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口诀的前两个数字是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比另一个因数多一,积就比较小的因数多5。 (四)实际应用

1.练习背诵5的乘法口诀。 2.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先填空,再说说运用了那句口诀? 5×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五)小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你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5的乘法口诀

因数 积 一 五 得 五

20

二 五 一十 三 五 十五 四 五 二十 五 五 二十五 五 六 三十 五 七 三十五 五 八 四十 五 九 四十五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5 的乘法口诀,会利用乘法口诀做乘法试题。 2.提高学生口算、笔算速度。 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5 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看图说完整图意。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5的乘法口诀

2.问:口诀的前两个数字是乘法算式的什么?(因数)后面的是乘法算式中的什么?(积)

3.导入: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计算乘法,求积) 二、专项训练:

1.利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板书:一五得五 1×5=5 5×1=5 2.练习巩固:

21

(1) 出示气球图,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算式: (2) 出示方便面图,问:一共有多少袋方便面?算式: (3) 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求积: × 2 5 1 2 3 4 5 6 7 8 9 师:不同的数与2相乘的积,和不同的数与5相乘的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9各数与2相乘,积一个比一个多2;1~9各数与5相乘,积一个比一个多5)

(4) 根据口诀很快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出示乘法算式很快说出运用的是哪句

口诀。

三、训练提高:

1.小表演 《我是小小售货员》

顾客说买什么样的东西?多少数量的商品?售货员结帐。 2.你能计算下面各题吗?

5×10= 11×5= 12×5=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关于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解题列式,使学生学会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看图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是求几个几的和。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2

1. ○○ ○○ ○○ 这是( )个( )相加。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2.背诵2的乘法口诀,背诵5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一)例题教学:

1.出示例题图,你能试着说说图意吗?

2.出示例题:老师给9个班的同学发跳绳。每个班发2根。一共要发多少

根?

3.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4.分组讨论学习,如何列式?

反馈:2+2+2+2+2+2+2+2+2=18(根) 2×9=18(根) 或 9×2=18(根) 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乘法) 问:这是求几个几的和?(9个2) 5.解答过程指导:

2 × 9 =18 (根)答:一共要发18根。

说明:要写单位名称,要答题。

(二)练一练: 出示例题:

每份套餐6元,全家5人。全家每人一份,需要多少钱?

6 × 5 =30(元)答:一共需要30元。

(三)实际应用:

1.解决问题(30页3题)

(1) 一共有几个盘子?

(2) 每盘有几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方法:学生尝试做。

可以提出问题。

大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 5 × 2 □ 4 □ 5 □ 6

□ 7 □

8 □

23

2 3

9 □ 7 □

(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

老师给9个班发跳绳,每班发2根。一共要发多少根? 2 × 9 =18(根) 答:一共需要发18根。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学会自编口诀。 3.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明确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 3 3+3+3 3+3+3+3 2.背诵2的乘法口诀,背诵5的乘法口诀。

3.导入:房山三小二年级三班正在召开“争当环保小卫士”的颁奖大会。让我们

也去看看吧!- 二、新课:

(一)分析主题图:

师:获奖同学的奖品是多少?每人获得书的本数相同吗?每人几本书?(3本) 追问:每份是几?有相同的几份? (二)填空:

获奖人数:1 2 3 4 5 6 7 8 9 书的本数:3 () () () () () () () ()

1.学生自填

24

2.老师校对:一份是( ),有( )份,和是( )。 3.小组合作:自编3 的乘法口诀,填书上31页

纠正:一三(三)(丢“得”) 三七(二一)(丢“十”) 4.观察3的乘法口诀,发现什么规律?

(1) 共9句

(2) 两个因数,其中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 (3) 积一个不一个多3。问: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多3 ?

(三)实际应用:

1.拍手儿歌,练习三的乘法口诀

(1)齐背 (2)师生对背 男女对 同桌对 2.小游戏:回家(32页3题)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表现怎么样?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3的乘法口诀;会利用乘法口诀做乘法试题。 2.提高学生口算、笔算速度。 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利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看图说完整图意。

25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3的乘法口诀 2.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3.一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两个乘法算式?

二、专项训练:

1.利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生说师写) 2.出示算式,说出口诀,算出积。

3 × 4 = ( ) 5 × 3 = ( ) ( ) ( ) 2 × 3 = ( ) 3 × 6 = ( ) ( ) ( )

三、快速练习:(课件演示)

每笼有3个包子,5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6笼呢?8龙呢? 四、看图列式:(33页2题)

一共有多少块香皂?

□ ○ □ = □ ( )答:一共有□块香皂。

五、提高训练:

1.快速抢答:2×4= 5×3= 6×2= 3×9= 2×7=

3×6= 5×5= 8×3= 5×7=

2.速算比赛:(小篇子)2×6 4×3 5×4 9×3

3×6 8×5 9×2 5×5 5×6 2×7 3×6 2 六、思维训练: 3×10 3×11 12×3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用乘加乘减的式子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

26

3.体会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乘加乘减的式子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看我们班的小组分配情况。实际观察班

内分组情况。如果不知道我们班有38名同学,让你算一算,怎么办?(自由讨论算法)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板书:

4+4+4+4+4+4+4+4+3+3 或 4×8+6 或 4×8+3×2 还有其它算法吗?你喜欢用那种算法? 3.充分交流算法 二、 新课:

1.出示图,说说图意

2.问题: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3.独立完成 4.交流算法:

5+5+5+5+5+4=29 5×6-1=29

5×5+4=29

5.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6.交流想法

三、练一练

1.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说说图的意思。 问题:停车场上有多少辆车? □ ×□○□=□(辆)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观察图,说说图意。弄清问题,独立列式。 3.观察图,说说图意;弄清问题,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学生列出:2×6+1+1=14(人);2×8-2=14(人);

27

2×7=14(人)都是可以的。) 五、提高练习:36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5+5+5+5+5+4=29 5×6-1=29 5×5+4=29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场景,使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通过引导学生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 4+4 4+4+4+4+4 问:这是几个几相加? 2.背诵 2、3、5的乘法口诀。

3.问:说说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乘法口诀的?今天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4 的乘法口诀。

(1) 看书37页,填好表格。

要求:每份数是几?份数是几?是几个几?填在书上。 (2) 将37页的算式和口诀填完。

28

(3) 反馈:

开火车的形式回报。

第一人:4×1=4 1×4=4 一四得四 第二人:4×2=8 2×4=8 二四得八 ┋ ┋ ┋ ┋ 第九人:4×9=36 9×4=36 四九三十六 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2.熟记口诀

(1) 拍手儿歌(齐读) (2) 师生互读 (3) 同桌互读 (4) 男女互读

3.观察4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三、训练提高:

1.看谁说得又快又对

1只青 (4 )条腿 2只青蛙( )条腿 3只青蛙( )条腿 4只青蛙( )条腿 5只青蛙( )条腿 6只青蛙( )条腿 7只青蛙( )条腿 8只青蛙( )条腿 9只青蛙( )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2.把口诀说完整,再连一连。(小篇子)

6×4 7×4

3×8 8×4 4×8 9×4 四六( ) 4×9 4×6 4×7

四八( ) 四九( ) 3.思维训练:1个1是几?乘法算式是什么? 口诀是什么?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课上的表现怎样?你要向谁学习?学习他什么?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4×1=4 1×4=4 一四得四 4×2=8 2×4=8 二四得八 4×3=12 3×4=12 三四十二

29

4×4=16 四四十六 4×5=20 5×4=20 四五二十 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4×9=36 9×4=36 四九三十六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4的乘法口诀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巩固4的乘法口诀,会利用乘法口诀做乘法式题。 2.提高学生口算、笔算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利用4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利用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4的乘法口诀(多种形式)

2.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是一句比一句多4。)

3.师:一句口诀同样也能写出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齐答) 二、专项训练:

1.利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两人自由组合,一人说口诀,一人写算式。然后校对。 2.出示算式,计算出积。并说明运用了什么口诀。 7×4=() 9×4=() 4×8=() 4×2=() ( ) ( ) ( ) ( ) 3.小游戏:一人出题,一人回答。 如:一人:4×2 另一人:等于8 三、训练提高:

30

1.看图列式:(39页3题)

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己出乘法题,写在小篇子上。 3.完成练习六的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在练习过程中又有哪些新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诀 算式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2~5的乘法口诀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3.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提高看图,表达图意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一、整理知识: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全班分4组,一、三组9人,二、四组10人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2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 4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每人一句 每人一句 每人一句 每人一句 9人所对时间 10人所对时间 9人所对时间 10人所对时间 如果错误,其他同学帮助补充,但是时间在范围内。 二、专项训练:

1.口算练习:(快速抢答,一遍一遍出示,说出积) 2.速算练习:(乘法)

一人编题,大家列式。对换订正。反馈评比。 三、训练提高:

31

1.投影(40页5题)看图说说图意,票价每人3元,7个人需要多少元?:解答:□ ○ □ = □(元) 答:7个人要用( )元。

2.看书40页6题(看图,说说图意,有3根跳绳,2副兵乓球拍,5毽子,4个沙包。 问题:(1)6个班需要多少幅球拍?

(2)4个班需要几根跳绳?

(3)学校有48毽子,发给9个班够不够? (4)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每包花生3元,每包瓜子3元,每人买一包花生和一包瓜子。4个人一共用了多少元?(先讨论,再回答)

四、小结:

在训练中你有什么提高?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理解事物的一般与特殊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妈妈买来6块糖,分给姐姐和弟弟,可以怎样分? 1 、5 2、4 3、3三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还一些?为什么? 师:像第3种方法,两个人分得的同样多,这叫“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二、新授:

(一)出示图:

32

买了8支花,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怎样插? 1.用手中的图片摆一摆。

2.这些摆法可分为几种情况? 3.什么叫“平均分”?

4.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练一练:

1.下面那幅图表示的是平均分,请你在( )里画“Ⅴ”(见42页图)(学生

独立完成)

2.把12本书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

把12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 (三)出示例2

1.看43页图,说说图意。(桌子上有12块糖,要分给4个小朋友) 问题:平均每人分几块? 小组合作完成:(分一 分) 交流分法。 2.小结:

每次拿的个数可以不一样,但每盘里的个数必须一样。

(四)练一练

先分一分,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图意:分6支筷子)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根。 2. 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三、小结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

1、7 2、6 3、5 4、4 平均分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成几份。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理解事物的一般与特殊关系。

33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5+6 23-7 4×3 2×5 7-7 12-0 4×5 3×3 二、新课: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师: 有6支铅笔,每个小朋友分到2根,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就分完了?(学生说一说,用学具摆一摆)

2.反馈交流:请学生边摆边说明分法。 3.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就平均分。 (二)情景问题: 1.出示图:(有10个小朋友要做碰碰车,每辆车只许坐2人,需要几辆车?) 2.学生可以借助学具分一分。 3.反馈交流

(三)小结:刚才的两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的。平均分是一种特殊的分法。也是我们数学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你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学生举例)

(四)动手操作:

1.分16个苹果 (1)每份分2个,可以分成□份。 (2)每份分4个,可以分成□份。

(3)每份分5个,可以分成□份,还剩下□个。 2.分一分,说一说。

(1) 平均分成□份,每份有□根。 (2) 每份分□根,可以分成□份。

课堂小结: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34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05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几支?(想一想,说一说) 3.导入: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除法。 二、新课;

(一)学习例1 1.出示图;(见45页上图)

2.说说图意:有6只小兔,住3间房子,平均每间房子住□只。 3.摆一摆。

4.师:可以用除法计算:

6 ÷ 3 = 2 ┋

除号

读作:6除以3等于2。(齐读)

(二)学习例2

1. 出示图(见45页下图)

2. 说说图意:有15条鱼,每只小猫给5条,可以分给□只小猫。 3. 动手摆一摆。

4. 把15条鱼按每份5条来分,可以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15 ÷ 5 = 3 ┋ ┋ ┋

5.揭示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小结: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说一说) (四)练习:

1.练一练 1、2、3

2.读下列算式,并说说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几。 6÷2=3 8÷4=2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 ÷ 3 = 2 ┋

除号

读作:6除以3等于2。 15 ÷ 5 = 3 ┋ ┋ ┋

35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四)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含义。

2.会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整理除法:

除法

有8条小鱼,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条?

□ ÷ □ = □

有8条鱼,每4条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 ÷ □ = □ 二、综合练习:

1.先分一分,再列式。

(1) 看47页图,数数共有□根香蕉,要分给□只小猴。

注意: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摆一摆。 独立列式。 反馈交流。

(2) 看47页图,数一数,有□个小朋友,每架小飞机坐2人,需要□架小

飞机。

摆一摆,画一画 可以凭直觉来填。

独立列式,反馈交流。

2.写出除法算式

(1) 把18个毽子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3个。 (2) 有24人,每组4人,可以分成6组。

(3)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5根。 3.看图列式:(完成48页-49页5、6题) 4.花盖住的数是几?(49页7题)

三、课堂小结:在练习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

总数 份数 每份数 总数 每份数 份数

课后反思:

36

教学内容: 4.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 3×9 5×5 8×3 6×2 4×7 3×3 6×4 9×3 5×6 师生对口诀 二、导入:

10÷2=

问:怎么求商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

1.出示例题图片 2.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1) 每条船坐5人,4条船一共坐□人。 指名列式并计算:5×4=20(人)

(2) 有20人,每条船坐5人,需要□条船。 独立列式计算:20÷5=4(条) 问: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1个5是5,2个5是10?? 4个5是20,商是4。

方法二:5×□=20,(四)五二十,商是4。 哪种方法好?

(3) 有20 人,平均坐在4条船上,每条船坐□人。

37

列式:20÷5 问:怎样求商?

四、练习:

1.2×3=6 3×5=15 3×4=12

6÷3= 15÷5= 12÷3= 6÷2= 15÷3= 12÷4= 2.游戏:送信 3.游戏:爬山 4.计算:

8÷4= 8÷2= 10÷5= 10÷2= 20÷5= 20÷4= 5. □×□=□ 三四十二 □÷□=□ □÷□=□ 五、课堂小结: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1) 5×4=20 (2) 20÷5=4 (3) 20÷4=5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4.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目标:

1:掌握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8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对子 2.口算练习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 、新课: (一)学习例一

1.看例题图,说说图意。(小朋友说:我买5个面包。售货员阿姨说:一共15元。)问题:平均每个面包多少元? 2. 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15÷5 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怎样计算? 15÷5=3(元)

5.自己试着答题。答:平均每个面包3元。 (二)学习例二

1.学校买来36把扫帚,每个班分4把。可以分给几个班?

(1) 读题,理解题意。 (2) 列式计算。

(3) 说说为什么这么做?(把36把按4把一份来分,每4把一份,每份同样多,

是平均分,因此用除法计算。)

(4) 怎样计算?36÷4=9 (5) 答题 三、练习:

1.32把椅子,平均摆成4列,每列摆多少把? 2.有16块砖,每只小兔搬2块。需要几只小兔?

3.幼儿园买来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到几个? 4.一支铅笔3元钱,小明带27元,最多可以买几只? 四、质疑

五、课堂小结:谈谈收获。

39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15 ÷ 5 =3 (元) 答:平均每个面包3元。

36 ÷ 4 = 9 (个) 答:可以分给9个班。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4.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3)练习七 教学目标:

1 巩固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专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用乘法口求商,今天我们要做一些练习,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二、课堂练习:

1. 3 × 5 = ( )

15 ÷ 3 = ( ) 三五( ) 15 ÷ 5 = ( )

4 × 8 = ( ) 32 ÷ 4 = ( ) 32 ÷ 8 = ( )

2.回家

12 ÷ 4 = ( )

8 ÷4 = ( ) 24 ÷ 6 = ( ) 32 ÷ 4 =( )

40

( )三十二

18 ÷ 3 = ( ) 30 ÷ 5 = ( ) 14÷7=()

25 ÷ 5 = ( ) 16 ÷ 4 = ( ) 9 ÷ 3 =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