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10 20: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回 答 北 岛 一、教学要求
1.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体会作者的反思与批判、怀疑与思考、反抗与牺牲以及它所表现的历史警醒与未来信念。
2.体悟作者诗歌的艺术特征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学习要点
1.诗歌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 2.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创造的特点。
三、作者生平
北岛(1949——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1968年在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在北京一个建筑公司当过混凝土工人。1970年在华中和沿海地区度过了一段时间,从那时开始写诗。1978年10月,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的旗帜人物。1989年4月,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
四、作者作品
1、思想内容 :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2、艺术特征: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3、代表作品:
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
五、创作背景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 期。《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诗人已经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以怀疑、指控的
1
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
《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这首诗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诗人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回答》一诗显示了北岛深沉、冷峻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
六、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这是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么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2)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 [喻:说「高尚」是「墓志铭」,「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
如结合第一及第二诗行一起看,不难引起读者的深思:「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着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着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接着的第三、四行是写景句。诗的首两个陈述句直接说出是非颠倒、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2
接下来便出现这一对写景句,两者的关系是明显的。
但要认识写景句的意义,我们必须先了解它们表面的写景成分,再而深入探究内中的深意;要了解写景成分,必须从了解意象入手。 3)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两行写的意象是天空上的倒影。按常理,飘在天空上的该是云朵,「死者弯曲的倒影」是云朵的借喻。「弯曲的」这形容词正好配合云朵弯曲的形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倒影」即倒立的影子页258),既然云朵是「倒影」,且飘在天上,那么这倒着映像到天上的物体,便该在地面了。根据原诗,那在地面给倒映到天上的物体便是「死者」。此外,以「镀金」来修饰天空,若从字面解释,「镀金」指的是黄昏时分,夕阳光折射下产生的金黄色。「镀」字可解作「镶」,因此「镀金的天空」可理解为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天空上的云朵,在云端映着金黄的色彩。
可是如将两行诗句一并考虑,不难发觉内中隐含着死亡的意义。「死者」一词固然直接点出死亡的意义,加上「飘满了」的形容,仿佛在读者心中呈现一幕天空满布尸体的恐怖景象。此外,「黄金」或「金色」在不同文化里,都象征死亡,也是埋葬死者的一种金属。在棺椁在镶有黄金的现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表面看来,这两诗行写的只是一黄昏日落天空现出彤云的景象,可是当句中加上「镀金」、「死者」等负面色彩的用词时,诗句给读者的印象便有很大的改变。这明显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为的就是突出负面色彩,以配合第一、二诗行表达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4) 冰川纪已过去了,为甚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甚应死海里千帆相竞?
在这里明显分成两组,是一个重复,换句话说,第二诗段的第一、二诗行及第三、四诗行在句子结构上是重复的。
先看第一组诗句:「冰川纪已过去了」;「冰川纪」即指冰河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其中一个时代当时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若以人情冷暖的角度来看天气的冷暖,那么,这个冰川纪指的便是人情极度冷暖的时代。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多人也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冰川纪已过去了」一句,便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
再看下一句「为甚么到处都是冰凌」,「冰凌」即冰锥,如将这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看,那么「冰凌」那寒冷、尖锐得可以造成伤害的特点,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况。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甚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
「好望角发现了,/为甚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刚才提到「冰川纪」是用了地球的历史;这句则用了空间或地理的意象。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位于非洲的南端,是航海家迪亚士(Bartolomeu Dias, 约1450-1500)给这个地方的名称。意谓只要经过好望角,便有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财富。因此这里用上「好望角」,为的是隐喻有望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方。
「死海」位于中东地区,处于以色列的西陲,由于附近温度高,蒸发强烈,因此死海的湖水含盐度高达23-25%,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所以取名「死海」。这里,明显借用它那死寂没有生命力的特点,以表达死寂的感觉。换句话说,在死海中千帆
3
相竞,就像是为了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在竞争一般。如果发现「好望角」解释为有了新的好的希望,那么,为甚么还要死气沉沉、没有半点生气的地方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呢? 虽然好望角和死海都是空间,但两者是相对的,明显形成强烈对比。此外,冰川和好望角刚巧相反,如冰川代表人情冷漠,那么好望角便指好的希望,两者也是相对的。所以,这里既有句式的重复,也有时间空间上的对比。
而在最后一段也出现了几个重复意象,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诗的意义,因此意象的组合是诗歌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样道理,要了解诗的含义,了解意象的组合也可事半功倍。
5)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简单来说,若根据句子结构来解释,第一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是主语,这与「没有遮拦的天空」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句子。而「那是」的「那」是指「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换句话说,「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是斗」是暗喻,等于「象形文字」,亦等于「人们凝视的眼睛」。
若能理解这个关系,便知道比喻原则是以相同和相异的角度去组合的。在这个诗段中,相同的地方就是星斗微弱的光线组成的形象,似是象形文字造成的形象;星斗本身的光亦与人的眼光相似,以星来比喻为人的眼光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比喻,以星的形状来喻文字,以其光喻为人的眼光,所以虽然用了两个不同原则,但亦以相同的角度把有关的意象连起来;当然,这里的重点是在相异的地方,闪闪的星斗等于五千年的象形文字,究竟有甚么意义呢?这可能要从「新的转机」一句解释,换句话说,整首诗提到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所以最后一段提到「新的转机」,就是指可能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找到「新的希望」;这里提到「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它代表中国文化,这是合理的推断。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二个隐喻,把星斗等同于眼睛,两者是有相同的地方,而相异的地方是现在所造的一切会在将来的历史中看到。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一句,传统上认为云雾等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是会阻碍前景,例如有「污云蔽白日」的说法,甚至会把云雾比喻为小人,所以诗中说没有遮拦,即是指这个时代充满希望。因此可以见到这首诗是利用简单的比喻原则来制造深刻的意象。 2.重点难点讨论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
4
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3.相关评论
1)杨景龙《朦胧诗的压卷之作:北岛<回答>评析》
毫无疑问,《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表现时,没有像传统的政治抒情诗那样去直抒胸臆,也没有肤浅地演绎心中的主题概念。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慨的时候,诗人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如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主旨相当明确的政治抒情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这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七、练习
1.填空题
1)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除北岛之外,其他著名的“朦胧派”代表
诗人还有舒婷、顾城、海子、江河等。
2)1978年10月,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的旗帜人物。
3)北岛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散文
5
此处,作者并未在此故设迷局,只是将多重指涉性叙说叠加在一起,造成了乍读起来需要多些思量的“朦胧”张力。
第四、五、六节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从这里起到第六节,都是作者庄重的“宣读”。这样的“宣读”是直接、正面的,是直呼“你”和“我”的。“告诉你吧,世界”,真犹如把“世界”拉在了自己的面前,当作人来训斥;“我——不——相——信!”四字则一字一顿,破折号让每一个字变成了炮弹,读起来带着冲劲儿或者吼音,掷地有声。虽然,这里没有写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但是第一、二节的铺垫已足以揭示这个世界的残酷、荒诞和非人所愿,是“我”所憎恨的,和要来“挑战”的。
作为“挑战者”,在“世界”“脚下”的状态,只能是“牺牲”而不是“伏倒”(因挑战失败而向胜利者认输),正如海明威说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那么,何以有那么多“挑战者”向“世界”发起“挑战”,不畏牺牲,以至作者也愿意成为“第一千零一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相信这个世界是“冰川纪”,“到处都是冰凌”;不相信这个世界是“死海”,发现不了“好望角”,人们永远在“千帆相争”??
还因为,“不相信天是蓝的”——人眼里见到的天空的蓝色是表象(物理学中,天空蓝是阳光散射的结果),“天”本身不是“蓝的”;而蓝色的天空必定是晴朗的,晴天又是大众所期盼和喜欢的。所以,这句诗实际上在说:“尽管天空呈现给人们的是蓝色和晴朗,但不值得相信。人们固然向往美好,但眼前所见的‘美好’是被营造出来的假相,‘挑战者’是不会被迷惑的。”“不相信雷的回声”——“雷”本身就是声音,“雷的回声”不是“雷声”的本身,亦是虚张声势的假相、虚象,不值得相信,不能相信。
上两句诗借用对“天”“雷”这类人眼能见、人耳听到的东西的否定,指出表象背后的虚伪,而后两句:“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则是利用双重否定,对人们通常认为虚假不实的“梦”与无法被验证的因果“报应”进行了肯定,表达作者对理想的执著,对“人间正道是苍桑”的坚信:“挑战者们相信梦想会成为现实,并愿意为之奋斗乃至牺牲,相信自己为信仰、正义的付出是值得的,是会有回报的;挑战者们相信,虽然卑鄙者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豺狼当道、得逞一时,但绝逃脱不了正义的审判,终将得到应有的下场”。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在地质史上,地球上剧烈的“翻天覆地”式的地壳运动发生过许多次,海洋决堤、陆地上升这样沧海桑田式的地质运动,对人而言,意味着巨大的不可抗拒之力,意味着不以人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必然”——对于“我”和“挑战者”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亦是浩浩荡荡的必然,其背后的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
11
移,不为任何人所能抗拒,这是他们相信并坚信的——尽管诗中两个“如果”含蓄在先,也消减不了两个“注定”中积聚待发的力量和气势:从客观上说,它意味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主观上说,它映衬着“我”和“挑战者”们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具备了的必胜信心。
“我”和“挑战者”们还相信:伴随着人类每前进一步,正与邪的斗争、新与旧的冲撞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变革中,正义战胜邪恶、新生事物挑战陈旧事物,付出乃至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代价——因此,“挑战者”们已经做好了投身于历史洪流,去战斗去牺牲的心理准备,所以,有了“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这样舍我其谁的气概,“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豪迈。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这一句是本节的关键,也是全诗的诉求所在。表面上,假说如果发生地壳运动,人类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求生欲望一定能生存下来;实质上是说,不管社会再怎么发生动荡、变革,动荡、变革再怎么剧烈,人类都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就是不屈服,就是敢于“宣读”自己的信仰、信念,敢于“挑战”强权和“卑鄙”,敢于“不相信”眼前是非颠倒、冷酷荒诞的“世界”,敢于前赴后继地牺牲(“做第一千零一名”),敢于坚信必然,敢于堂堂正正地说出“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故这一句可说是全诗的高潮。
“海洋”“决堤”,“苦水注入”,意味着承受、牺牲;而“陆地”“上升”则意味着崛起,“峰顶”意味着期盼的最后胜利。“陆地”和“天空”是呈对偶的一对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天”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天空”高高在上,是权、势、尊、贵的象征;而“地”则代表着普通民众、平民阶层和社会草根,无权无势、卑微弱小却是社会中的大多数。“陆地”“上升”体现了民众的力量——民众是“人类”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源动力;“人类重新选择”必然是民众的选择,尽管民众卑微、弱势,历来挣扎在苦难的边缘,但是民众“生存”的权利不可能被几个卑鄙者剥夺殆尽的,直到“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胜利也就不远了!
第七节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从第四节到第六节是作者“宣读”的“回答”,每一节中都有“我”,写的是“我”的信念、意愿和憧憬,并抒发了“我”的爱憎感情,是主观诉求的表达,而第七节笔调重又回到第一、二节的轨道上。
“新的转机”直承第六节“重新选择”,给人的感觉是在一幕天翻地覆(“海洋决堤”“陆地上升”)的高潮之后,在经历了痛苦的分娩过程之后,希望终于诞生了;又间接呼应了第一节,第一节“镀金的天空”(还是傍晚)还“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而这里“闪闪的星斗”出现了(已是夜晚),“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没有遮拦的天空”,暗示着“天空是可以被遮拦”“天空曾经被遮拦”,在这里一语双关地揭示出了神圣的社会正义曾一度被扭曲,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度被玷污。尽管采用
12
否定式的表述句式,但“没有遮拦”在用词上一点也不觉含蓄;但反过来,正是为四字的直白、毫不避讳,更显得这时的“天空”纯粹澄清——没有了变幻莫测的云,没有了幻影与不祥的联想(与“死”相关),也没有了虚假的“蓝”色;虽然此时,人们眼中见到的天空是黑的,但这就是真实的,因为广阔深邃的宇宙背景就是黑色的。
“星斗”是恒古不变的,不管是千年前还是千年后,也不管天空中有没有遮拦,始终会在那里。当“闪闪的星斗”被比作“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时,它就代表着中华民族古今传承的民族精神和魂魄。诗中“a(A)& b(B),是r(R)”的句式暗示“A—R—B”这样的逻辑关系:字面上是“新的转机”(a)——“五千年的象形文字”(r)——“闪闪的星斗”(b)(或者“闪闪的星斗”——“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新的转机”),意义中则是“希望”(A)——“民族之魂”(R)——“长久”(B),个中意思是说:尽管民族多舛、人民多难,但中华民族之魂是扎根深厚、传承久远的,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只有根在、魂魄在,希望就一定能够发芽、开花、结果。
“我”和“挑战者”们既出对民族负责,也要出于对后代负责——“未来人们”“凝视”今天人们的是殷殷的期盼,后人们在盼望着“我”们有所作为而不是沉沦;“未来人们”“凝视”今天这一段历史的是公正的审视,后人们在观看“我”们这么去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尾札
诗题为《回答》,那么“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
第一、二节是先于“回答”的提问。不仅是第二节出现的两个“为什么”,在第一节中,字面上虽没有一个问句,但提问在读者的心里形成的:为什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那镀金的天空中”,怎么会“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第一节同第二节整体上形成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
自第三节而下,都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回答”,回答的不是“世界为什么这样(矛盾、复杂、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而是“处在这样的世界中的我们,该如何去做”!的确,处于这个世界中的人们疑问、迷茫是难免的,但是不甘于与“卑鄙者”为伍、不甘于在“千帆相争”里堕落、不甘于在“冰川纪”里沉默的人们终会问一问“出路在哪里”。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从第四节到第六节的“回答”,第七节的“证言”,以貌似对审判的辩诉,实则是对眼前这个“世界”进行了抗议,并表达了改造这个世界的行
动宣告:有所坚信,有所质疑,坚持抗争,不畏牺牲,勇担责任,创造希望。
13
正在阅读:
《回答》教案09-10
《体操》课程理论部分试题库10-0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学案05-05
2019年315化学农学真题及答案-11页精选文档04-29
拳皇97人物 键盘出招表03-19
外国文学复习题01-24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06
《股权设计与激励》1.006-0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教案
- 回答
- 运放基本应用电路
-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语文)
- 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 图文
- 10秋3608+《电路及磁路(2)》习题答案
- 电气工程导论论文
- 二0一一年春学校期中工作总结
- 2017龙岩市质检化学及答案
- 站台墙作业指导书资料
- 发电机检查接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 2011副县长在征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
- 外地入蓉建筑业企业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备最低标准表
- GEX-2000励磁装置使用介绍
- 2015-2020年中国氰化物镀铜市场评估及市场行情动态报告
- InTouch通过以太网连接施耐德昆腾PLC - 图文
-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珍视集体团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 资格审查办法(有限数量制与标准文件配套使用)
-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 争创科技工作先进县讲话
-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特值思想(上)
-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