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更新时间:2023-11-13 22: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特点

[内容提要] 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 建筑特点 设计理念 一、关于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长安街以南、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占地面积11.893万平方米,分为国家大剧院工程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环境改造及地下停车场工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国家大剧院建筑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中心建筑为独特的椭球体,四面水池环绕,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有机构成一个水上明珠建筑造型,大剧院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和北京最新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 (二)背景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二、设计来源

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

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如图[1] 三、设计理念

图1

设计师安德鲁说:“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这就是我这个设计的目的。”他对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理解主要有4点:

第一,地点决定了它的象征意义:旁边的人民大会堂象征国家的最高权力,而大剧院则应该成为文化的代表;

第二,它是一个新的、庞大的重要建筑,一个可代表新世纪的建筑,一个倾注了人们强烈愿望的建筑;

第三,要有完备的社会功能,就是说,好用,而且人们爱用; 第四,外观要吸引人,有文化感、历史感。

(一)切断历史,向新时代迈进 中国当初对设计方案的要求是:一看就是个剧院,一看就是个中国的剧院,一看就是天安门旁边的剧院。

中国的「大屋顶」「琉璃瓦」各种真伪「传统」建筑,在北京已泛滥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中国建筑界对大剧院的争论,便集中在「传统」与「现代」问题上。无疑,保罗·安德鲁的设计与中国传统一点不沾边,大屋顶、琉璃瓦丝毫不见。 天安门一带,因为有中央领导人用於庆典检阅的城楼,有迎接外国首脑仪式的广场,有召开各类政治性大会的人民大会堂,有党中央和国务院集中办公的中南海,所以显得政治气氛十分浓烈。如今,一座或可领导未来世界建筑新潮流的乾燥土地里豁然冒出的“水中珍珠”,无疑将为天安门这一政治性极强的地带,导入大胆浪漫的文化象征。

“对一个古老的城市来说,新的建筑设计更要谨慎,但不是一动不动。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留到今天更好,但既然已经没了,就得想新的办法。难道就此不再设计新的建筑?” 只有一种思想 在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的最后一轮投票中,安德鲁的方案凭借其简洁、大气的特点获得胜利,“简单的体型更能体现永恒性。其他方案都过于花哨,只有这个设计能符合国家级的分量”。 (二)剧院中的城市

大剧院外形虽然简单,内部却非常复杂。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内部就像一个小城市一样。 除了剧场,还有音响资料馆、录音室、音响后期制作室、演播厅、图书馆等等,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群的设施齐全的艺术中心。

除了演出,还可以进行音响制作、录音、排练,练琴房对外开放。” 剧院内部设施的档次在国内也没有其他艺术中心可以与之媲美。国家大剧院的业主调研了世界各国的剧场,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舞台设施,如戏剧场的舞台鼓桶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组成,具有“升降推拉转”等多种变化形式。剧场地下建有 1000个车位的停车场,将来会成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的配套设施。

(三)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和中国庭园一样

安德鲁:古老的建筑在古老的城市里有独特的价值,它们必须存在,但同时它们也必须能够容纳新的建筑,要把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看,我们现在这个建筑(国家大剧院)利用了大量的空间,水面、树木,包括我们的红墙都在和周围环境进行呼应。

它本身并不是炫耀出独立的建筑物,而是融入到了这空间里面。就这建筑来说,它非常尊重北京的空间和规划的要求,尤其是比如像“对称”这样的空间(设计)理念,它是绝对遵循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北海的白塔,你从白塔那看国家大剧院,是一个相当美丽的建筑。无论是乌云也好、蓝天也好,它都作为一个建筑物存在,你不会看到不协调,就好象它属于这个空间一样,所以看上去相当美,感觉相当好。我们这个建筑,不是在看历史的东西、看旧的东西,不是往后看,是在往前看,它的整个设计理念是在向前看,这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建筑,功能很齐全,但你看上去是一个很清静的建筑,是一个很宁静的设计。 (四)渗透我国古代思想的规划理念

国家大剧院建在天安门广场的西面,西在我国古代八卦方位中是兑卦的方位。如图[2]兑卦二阳一阴,其形象如口,代表说话、辩论、演说、歌唱等,在兑卦之地建大剧院符合易学原理。兑卦五行属金,金的形象为圆形,所以国家大剧院的蛋形外观也符合金

图2

的属性和形象。通道上的水池也设计得很恰当,因为五行关系中金和水是相生的关系,在圆形建筑旁边建水池,晚上灯光一开非常美丽,堪舆学称为“金生丽水”,象征文艺繁荣。而且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外形和邻近的人民大会堂比较协调,人民大会堂是方形,国家大剧院是圆形,一方一圆,阴阳和谐。国家大剧院唯一的不足之处是离人民大会堂近了点,显得有点挤,建筑间距不够宽松。这样看来,国

家大剧院并不是炫耀出的独立建筑物,而是融入到了周围环境里面的。就这建筑来说,它非常尊重北京的空间和规划的要求。 四、建筑特点

(一)设计手法——建筑符号

国家大剧院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对建筑中的造型、色彩、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应用。在大剧院中的设计符号一种是抽象的、随意的,只考虑构图美观,没有什么特别寓意,它 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由人们任意的发现、联想,品味。如举目壳体顶部,除透明玻璃外,都是由珍贵稀有的非洲巴度红木拼装而成的不规则图案吊顶,像中国古代窗棱、像瓷器的裂纹、像冰裂纹,任你遐想。这种看似有意却无意、无章法的图案,被设计在大剧院内、外有规则的串联起来:室外水池周边6m宽通道瑞雪石材的分格,室内公共大厅地面石材24个区域的分格;歌剧院外环廊石材地面的分格,吊式;贵宾接待厅的吊顶分格等等如图[3].

又如兰花草式样的符号在大剧院中运用在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材料当中,它不但自成景致,而且还相互呼应。橄榄厅墙面石材之间磨砂玻璃上的不锈钢镜面兰花草与上部深色兰花草栏板相互映衬;公共大厅的歌剧院暗红色墙壁上的金色兰花草与戏剧场、音乐厅外环廊灰色兰花草栏板遥相呼应;甚至公共区域的售票台、咖啡台、服务台石材上的装饰图案也为兰花草,主人口暗红色的弧墙同样雕刻着类似兰花草的图案线条。

另一种建筑符号是将传统中的局部、片段做某些变形或材料处理,按照今天的审美情趣投射到现代建筑中,并使其具有传统的信息,起到新旧沟通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联想。如大剧院橄榄厅中的铜门充分体现了这点,铜门上椭圆方向各异、呈不规则排布是由中国古代门钉变形演化而来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的融合,同时会让人们联想到椭圆的门钉又是大剧院的壳体外形的鸟瞰效果微缩板。

又如环绕音乐厅、戏剧场中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红色漆带,中国盛产漆树,大漆的应用和漆文化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设计中把漆红色进行了更加艺术化的演绎,红色光漆带随着自然光而变化,飘逸洒脱,越接近壳体红色变得越模糊、朦胧,直至融入消失在尽

图4 图3

顶木波纹板的分格;歌剧院公共空间中自动扶梯下部热熔玻璃的条形灯布置的形

头。红色漆带给空间带来了能量和视觉的跳跃。中国传统的红色符号在大剧院中比比皆是:主入口红墙、壳体内红木吊顶、歌剧院观众厅内外红墙、戏剧场红色弧形楼梯,墙面上红色的油漆布块、曲线红色艺术灯带>>”设计通过光线变化和映射的现代手法,赋予了

红色不同的气质,这也是对中国传统的现代阐释。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与时代脉搏之间神奇的共鸣。如图[4] (二)从建筑环境来看

人们对大剧院争议最大的就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国家大剧院的中方设计总负责人姜维对此谈了他的看法:第一次投标时,用地面积为现在的一半,因为当时考虑天安门广场为T字形,把大剧院放在了更临近长安街的位置,因此大剧院应该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但这个问题同时也是大家困惑的问题——到底应该协调到什么程度?后来决定将大剧院位置向南后退其实已经退出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序列。安德鲁的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的深入,姜维又有了新的体会:“北京的天大多时候是灰蒙蒙的,在白天,大剧院的钛板和天空很和谐。而且建筑的形状是不断往上收的,并不是太突兀。从夜景照明上看,建筑外壳上小的LED灯和天上的星星相辉映,使壳体和天空融在一起。只有中间的玻璃是光线明亮的,透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三)谈到大剧院建筑本身,姜维认为是个内涵丰富、意境含蓄的精品。

其特色设计之一是水下廊道。如图[5]“人们通过长80米的廊道进入大剧院,这是一个让心情过渡的廊道,它营造了一种让人心灵不断沉静的氛围。进入壳体下平台空间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殿堂。”

特色设计之二是红色吊顶。如图[6]。进入北侧水下廊道,两侧都是艺术品商店,廊道上部能看到十公分的一层水。透过玻璃,可以看见歌剧院的金碧辉煌。“从地下7m进入壳体时,能看见木制的红色吊顶,原料来自于非洲,是我们2002年订购的54棵树,砍伐后送到北欧加工制成。我曾和安德鲁有过交流,他希望人进入壳体后看到的是红色的木材。感觉仿佛进入到乐器的内部。”姜维认为“功夫在诗外”。 建筑师应把艺术、哲学等内涵很好地融会在建筑设计中。“当时还有设计哲学上的一个想法:当

图6 图5

长安街上的人看大剧院的时候,看见的仿佛是刚拉开幕布的舞台,休息厅的观众

就像舞台上的演员,长安街上的行人像是观众。但是当演出开始的时候,休息厅的人又进入剧场成为观众,真正的演员又出现在真正的舞台上。人生舞台,舞台人生,人的角色在不断变化。”

特色设计之三就是穹顶。如图[7]这个大屋顶并非只是装饰,而是内部功能的需要。外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需要。这个大屋顶把大剧院内部许多不同的功能组织起来了,脱离内部功能,只批评这个外观如何如何,不够客观全面。我相信,当观众、参观者进入国家大剧院这个浑然

图7

一体的建筑时,他们会觉得这个最高处离地面45.9米、略低于人民大会堂的46.5米的大屋顶很有必要。透过这个穹顶,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观察北京的角度。” 结构 国家大剧院壳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内部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是规矩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而是柱子托着墙,墙架着梁,梁上又有墙。数学模型无法完全套用计算机程序。用结构工程师的话讲,这属于概念性设计,很多地方要凭经验,不能完全靠计算软件。

大剧院整体建设过程中,业界内外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并延续至今。从建筑形象、建造位置到材料选择、景观风格等,无不见仁见智。就像大剧院“水上明珠”的建筑造型被喻为“水煮蛋”一样,大剧院的景观设计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次设计师大胆的尝试,创造另辟蹊径的风格也是不错的选择,人们或许应该尝试去从好的方面来欣赏这个巨大的建筑,发现它的独特之处。

也许,在成为一个看得见、进得去的建筑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它的美丽。但一旦它建成,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这就是我这个设计的目的。”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法)安德鲁(Andreu,P.).国家大剧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1-1 [2]《建筑创作》杂志社.国家大剧院〃设计卷.2008-8-1 [3]《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案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 2000-1-1

[4] 周庆琳.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案集(精).2000-06-01

就像舞台上的演员,长安街上的行人像是观众。但是当演出开始的时候,休息厅的人又进入剧场成为观众,真正的演员又出现在真正的舞台上。人生舞台,舞台人生,人的角色在不断变化。”

特色设计之三就是穹顶。如图[7]这个大屋顶并非只是装饰,而是内部功能的需要。外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需要。这个大屋顶把大剧院内部许多不同的功能组织起来了,脱离内部功能,只批评这个外观如何如何,不够客观全面。我相信,当观众、参观者进入国家大剧院这个浑然

图7

一体的建筑时,他们会觉得这个最高处离地面45.9米、略低于人民大会堂的46.5米的大屋顶很有必要。透过这个穹顶,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观察北京的角度。” 结构 国家大剧院壳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内部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是规矩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而是柱子托着墙,墙架着梁,梁上又有墙。数学模型无法完全套用计算机程序。用结构工程师的话讲,这属于概念性设计,很多地方要凭经验,不能完全靠计算软件。

大剧院整体建设过程中,业界内外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并延续至今。从建筑形象、建造位置到材料选择、景观风格等,无不见仁见智。就像大剧院“水上明珠”的建筑造型被喻为“水煮蛋”一样,大剧院的景观设计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次设计师大胆的尝试,创造另辟蹊径的风格也是不错的选择,人们或许应该尝试去从好的方面来欣赏这个巨大的建筑,发现它的独特之处。

也许,在成为一个看得见、进得去的建筑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它的美丽。但一旦它建成,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这就是我这个设计的目的。”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法)安德鲁(Andreu,P.).国家大剧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1-1 [2]《建筑创作》杂志社.国家大剧院〃设计卷.2008-8-1 [3]《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案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 2000-1-1

[4] 周庆琳.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案集(精).2000-06-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4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