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6: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品资料

目 录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 1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1) .................................................................................... 2 答案解析 ........................................................................................................................................ 11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2) .................................................................................. 13 答案解析 ........................................................................................................................................ 32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3) .................................................................................. 37 答案解析 ........................................................................................................................................ 56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4) .................................................................................. 60 答案解析 ........................................................................................................................................ 74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 78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1) .................................................................................. 80 【参考答案】 ................................................................................................................................ 99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2) ................................................................................ 104 《诗三首》 .................................................................................................................................. 104 《离骚》 ...................................................................................................................................... 108 《孔雀东南飞》 .......................................................................................................................... 108 《离骚》 ...................................................................................................................................... 108 答案解析 ...................................................................................................................................... 113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3) ................................................................................ 116 答案解析 ...................................................................................................................................... 132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4) ................................................................................ 137

I

答案解析 ...................................................................................................................................... 153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 155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1) ................................................................................ 157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2) ................................................................................ 186 答案解析 ...................................................................................................................................... 201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3) ................................................................................ 205 答案解析 ...................................................................................................................................... 223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单元4) ................................................................................ 226 答案解析 ...................................................................................................................................... 242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 245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单元1) ................................................................................ 247 答案解析 ...................................................................................................................................... 263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单元2) ................................................................................ 266 答案解析 ...................................................................................................................................... 277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单元3) ................................................................................ 280 答案解析 ...................................................................................................................................... 295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单元4) ................................................................................ 299 答案解析 ...................................................................................................................................... 320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 323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1) ................................................................................ 325 答案解析 ...................................................................................................................................... 341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2) ................................................................................ 344 答案解析 ...................................................................................................................................... 360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3) ................................................................................ 365 答案解析 ...................................................................................................................................... 381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4) ................................................................................ 384 答案解析 ...................................................................................................................................... 401

II

2011年高考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 406 ——名句名篇默写....................................................................................................................... 406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1) ........................................... 408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2) ........................................... 410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3) ........................................... 418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4) ........................................... 429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必修5) ........................................... 435

III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纲要

为了贴近课本、贴近高考、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为了夯实高考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能力,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高考考生解题能力水平和第一轮复习效率,明确高考的方向,为2010年高考大捷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特编写了这套一轮复习资料。

这套资料共20套,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规律,分为20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知识点。每个专题共分六个部分:

一、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主要是高屋建瓴,看本单元课文的知识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各个单元建构起来,就对整个高中的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认识。

二、知识梳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需全面了解并明确高中阶段教材中所关涉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化整为零,在平时中巩固提高。知识梳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字音和词语。在有些重要单元里,笔者还对字形、多音字进行了梳理,希望对2010届高考考生有较大的帮助。

三、考点链接。点击考纲,让高三学生明确考纲要求,在备考中有的放矢。

四、高考真题。此部分的设置是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明确高考方向,掌握常见的考试题型,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部分有详细的解析,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提高。

五、知识巩固及提高测试卷。

此部分的题基本上分为基础知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三个模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六、高考知识点拓展。

对该单元所关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巩固基础,拓展能力。

资料专题目录

必修一

单元1: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 单元2: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 单元3: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 单元4: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必修二

单元1: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

单元2: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单元3:情景交融—古代写景记游散文 单元4:对话与交流—演讲辞

必修三

单元1:人物与环境—小说一 单元2:感受与共鸣—唐宋诗 单元3: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 单元4: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必修四

单元1: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 单元2: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

单元3: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 单元4: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

必修五

单元1:情节与语言—小说二 单元2: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 单元3:融会贯通—文艺学论文 单元4:概括与归纳—自然科学论文

第1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1)

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 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诗评家吕进说得好,诗歌内容是“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再别康桥》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这是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表面看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组合,而这六个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春草”“杨柳”“梅花”“明月”“秋风”等,早已不是仅指客

第2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 新诗中的意象虽然不如古诗中的意象那样集中、鲜明,意蕴丰富,广为欣赏者所关注与接受,但仍然是欣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要注意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土地”“黎明”“河流”“歌唱”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高考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1.文学常识

①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宏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思维家和军事家,墨客,书法家。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大堰河子·重阳》《七律·长征我爱这土地》《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

②戴望舒(1905—1950) 诗人,中国当代墨客,生于浙江杭县。重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印象》《望舒草》《我爱这土地》《望舒诗稿》等,代表雨巷诗作《雨巷》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③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曾来天津求学于梁启超。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④艾青:(1910--1995)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早年学于金华省立第七中学、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⑤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有两大风格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 2.字音识记

《沁园春·长沙》

百舸(gt) 橘子洲(jú) 遒劲(qiú) ...峥嵘(zhyng r?ng) 携(xi?) 遏(a)制 ....

第3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漫江(mǎn) 寥廊(liáo) 挥斥(chì) ...惆怅(chàng) 稠(ch?u)密 辟谣(pì yáo) ....《诗两首》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ú pǐ) 荇(xìng) 《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fēi) 叱骂(chì) 凌侮(líng wǔ) 凄苦(qī) 火钵(bō) 忸怩(niǔ ní) 典押(diǎn yā)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huáng) 苔(tái)苔藓 (tāi)舌苔 悄 (qiāo)悄悄 (qiǎo)悄然 菲 (fēi)芳菲 (fěi)菲薄 切 (qiè)一切 (qiē)切磋 结(jié)结构 (jiē)结实 漂 (piāo)漂浮(piǎo)漂白 3.形近字辨析

《沁园春·长沙》

稠ch?u 稠密 惆ch?u 惆怅 绸ch?u 绸缎 寒hán 寒冬 寨zhài 寨子 《诗两首》

消xiüo 消沉 销xiüo 销毁 绡xiüo红绡 婉wǎn 婉约 剜wün 剜菜 惋wǎn 惋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尝cháng 尝试 偿cháng 偿还 膝x? 膝盖 漆q? 漆布 碾niǎn 碾场 辗zhǎn 辗转 棵ky 一棵 稞ky 青稞

己jǐ 自己 巳sì 巳时 已yǐ 已经 4.词语成语积累

①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自由竞相地生活着。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寥廓:宇宙的广阔。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②叱骂:责骂

辉煌:光辉灿烂。

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以后再结婚。这样的女孩儿叫童养媳。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漂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09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99年高考全国卷、01年高考全国卷、03年高考全国卷,对此内容进行了考查,考查题

第4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型是选择题。但从05-09年五年高考试题来看,各高考考卷均没有单独设题。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诗歌虽然不再单独考查,但是近几年出现了以现代诗歌作为作文的材料的命题趋向,如06年高考山东卷。较以前相比,考查现代诗歌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了,也更加体现新课标精神,希望2010年的高考考生注意。

1.(199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解析】《我爱这土地》的“意”是对土地的眷恋与挚爱。由此,诗人选取了四个“象”: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意”和“象”连接的媒介便是“鸟”,即诗人自己,“假如我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诗句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D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即为赏析不当的一项。 2.(2001全国卷,语文,12)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第5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注: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以我国新诗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有诗云:“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年景虽之暮,霞光犹灿然。”这就是他晚年来的精神矍铄的写照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家,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大海的诗,它是诗人臧克家将自己对大海的观察所得到的感受,和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从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海、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但这是一首写大自然景色的诗,丝毫没有透露诗人的人生哲学,也没有表现诗人的人生哲理,所以D项是不恰当的

3.(2003全国卷,语文,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颠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第6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答案】D 【解析】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涵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而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D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为选项,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

4. (200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2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第7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800 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这是一道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如果想写好这篇作文得先弄懂这首诗歌的主旨,这样就不跑题了。这首诗歌只有一个主要意象——星星,仰望星空的人认为它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却发现那儿有灰尘、石和地球上一样复杂。由此,可以立意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都有缺憾,人应该学会接受事物的缺憾。或者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事物方面下手,可以立意为:要越过现象看本质,要全面地看问题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t ) 碧透(bì) 峥嵘(r?ng ) 挥斥方遒(qiú ) ....B.颓圮(tí ) 篱墙(lí ) 彷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C.河畔(bàn) 青荇( xìng) 漫溯(sù )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纤绳(qiün ) 飘泊(b? ) 忸怩不安(niǔ ní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咒语 凌侮 荆棘 团脐 B.舵手 湿漉 跫音 花辨 C.榆荫 荡漾 寂廖 浮藻 D.艳影 凄宛 呕歌 羯石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味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位 贯注 揣摩

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徐志摩———当代———诗歌 B.《雨巷》———朱自清———现代———诗歌

C.《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现代———诗歌 D.《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意大利———诗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

B.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内容的需要不尽相同,有的直接抒情,如《再别康桥》;有的“ 托意于物”,显示作者的联想和寄托,如《篱笆那边》。

第8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C.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此后,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 新月诗派”,以鲁迅为旗帜的“创造社”等不断丰富着中国现代诗坛。

D.外国诗歌、诗体流派众多。其中最重要的诗体有:十四行诗,欧洲重要的抒情格律诗;俳句,日本古典短诗。重要的流派有:湖畔派、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言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7.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 万户侯 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 云彩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悠长,/ 悠长/ 又/ 寂寥的/ 雨巷 D.我/有/ 年轻的/ 舵手的/忧怀

8.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 二、填空题

9.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细草微风岸, 。 , 。名岂文章著, 。飘飘何所似,。(杜甫《旅夜书怀》)

(2)漫江碧透, 。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此情无计可消除,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10.“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 ,“象”指的是。

11. “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 、 和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第9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2)“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哪个句式相似?谈谈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14.(山东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2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短诗,根据诗的寓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第10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答案解析

1.A (B 颓tuí;C 畔,pàn;D 纤qiàn)

2.B (A. 没有错别字;B. 花瓣;C. 榆阴寂寥;D. 凄婉讴歌碣石) 3.A. 4.C. 5.C. 6.D. 7.D. 8.B.

9. (1)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官应老病休天地一沙鸥; (2)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两处闲愁才下眉头;

(4)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

10.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11.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12、(1)甜美而忧伤;

(2)开放题,只要抓住关键,言之成理即可。

13.(1)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2)这两个结句,分别是两首词的主旨所在,都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14.世上看似最不值钱的东西往往最宝贵,除了沙,还有空气.水.阳光??由此看来,贵与贱也是辩证统一的。

普通的事物中含有深刻的哲理,外表朴素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平凡事业往往有着伟大意义,简单的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就个人而言也许你总觉得自己普通如沙子,但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样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发出金子般的光辉。

好的现代诗作为文学作品大家族中的一员,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其在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提高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作品难以取代的优势,理应受到重视。现代诗歌凝练、含蓄,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很多知识,赏析起来有一定难度。现提出以下五种鉴赏方法,以求对其创作规律及命题思路“解密”:

一、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题目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的焦点。诗眼的锤炼和安设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家无不从这点出发,通过自己的精心构思,巧设诗眼,将自己的“立言之本意”昭示给读者

二、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有人说:“意象的本质是‘意’和‘象’的结合,主客观的交汇”。诗人不仅要用意象来进行思考和感受,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

明“虚”“实” 社会生活广阔无限,诗人不可能把它全部写到作品中去。诗人往往用“实”来表现“虚”,或用“虚”来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普遍运用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如果只写“虚”,就显得抽象、干巴,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就显得堆垛、死寂,缺乏生气,即如北宋范仲淹所说的“虚者枯,实者寒”,故诗歌的创作,要讲究虚实相生,相互映衬。

四、推敲手法 诗歌以抒情居多。诗人抒情大致有两种方法:一为直抒胸意,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则储蓄蕴藉。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烘托气氛的方法,或用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第11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第12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2)

本单元内容是古代记叙散文。 关于此单元,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和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围郑,郑大 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的事。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军,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的说辞,有条有理,分析利害关系透彻精辟,历代评论家十分赞赏。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评论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战国策》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叙事中有着很强烈的抒情笔触。易水送别一段,慷慨悲凉,动人心魄,真是情感迸发的文字。对荆轲刺秦王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为“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也说“轲不足道也”。朱熹更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渊明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许多评者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个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理解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本文的人物形象刻画很成功,如太子丹焦虑仁慈,樊於期豪爽慷慨,秦王贪残怯弱,秦武阳外勇内怯,荆轲忠义、刚直、果敢、机智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描写的,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提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曾评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第13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1.文学常识

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②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③《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④《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

第14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字音识记

《烛之武退秦师》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缒zhuì 共gōng 阙quy 杞qǐ子 逢páng孙 不知zhì 《荆轲刺秦王》

樊於wū 揕zhan 拊fǔ心 盛ch?ng 淬cuì之 濡rú缕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chyn目 遗wai 创chuüng 卒cù起 陛bì下 《鸿门宴》

飨xiǎng 美姬j? 鲰生zōu 当düng 要yüo 卮zh?酒 戮lù力 郤xì 樊哙kuaì 玉玦ju?

3.形近字辨析

《烛之武退秦师》

敝bì 敝帚自珍 蔽bì 遮蔽 弊bì 弊端 瑕xiá 瑕瑜互见 暇xiá 自顾不暇 遐xiá 遐思 《荆轲刺秦王》

戮lù 屠戮 戳chuō 戳穿 瞋chyn 瞋目 嗔chyn 嗔怪 袒tǎn 袒护 坦tǎn 坦诚

忤wǔ 忤逆 怃wǔ 怃然 仵wǔ 仵作 偈jì 偈子 揭jiy 揭开 拜ya 拜谒 淬cuì 淬火 猝cù 仓猝 粹cuì 纯粹 《鸿门宴》

飨xiǎng 飨客 飧sūn 食飧

玦ju? 玉玦 袂mai 联袂 抉ju? 抉择 卮zh? 漏卮 厄a 厄运

瞋chyn 瞋视 嗔chyn 嗔怪 滇diün 滇池 4.词语成语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009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第15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对古文阅读的要求。而高中阶段新课标教科书中所选的课文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古代叙事散文单元、古代写景记游单元、古代议论文单元、古代人物传记单元和古代抒情散文单元

本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而三篇文章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从近五年的高考来看,命题者倾向考查先秦的经典叙事著作。如北京卷,05年高考考《吕氏春秋》,06年高考考了《晏子春秋》。07年江苏卷,考了《三十国春秋》。08高考福建卷则考了《晏子春秋》。由此可见,《春秋》的考查受青睐。08高考江西卷,考了《左传》另外,要留意先秦诸子散文中叙事的重要篇目,05高考天津卷就考了《庄子》,09高考山东卷则考了《韩非子》,09高考天津卷则考了《管子》

1.(09高考山东卷,语文,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第16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

【答案】D

【解析】过:错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攻原得卫者 .

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

若属且为所虏 .

【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

【解析】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答案】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四、(12分)

第17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20.C(与妻子相识,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21.(1)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匪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人漏网。(2)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地人,就问她原因。

【参考译文】

(一)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己,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问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二)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

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奸邪。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百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

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以前的奸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

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道:“ 怎样识别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

又升为河内太守,再转为颍川太守。永和五年,被征召担任将作大匠。汉安元年,升为大司农。又贬为太中大夫,死于任上。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1、中国散文最早的源头:甲骨卜辞,殷,铜器铭文,商。 2、《尚书》是商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3、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候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

第33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叙述。《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记事简而有法。《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制定者是一位儒学者。《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候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2、《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来描写,来体现其道德

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3、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5、《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件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6、《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讲述故事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不仅如此,《左传》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而是出于臆测或虚构。这种写法,可以看作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对话的萌芽。

7、《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动传神,能给读者留下及深刻的印象。许多人物写的个怀鲜明,有些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

第34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8、《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9、《左传》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这些事只是反映了战争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它们在叙事生动和刻画人物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10、《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炼,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11、《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叙,词约义丰。 《国语》的文学成就 1、《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语”在全书中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事迹各有侧重。

2、《国语》中主要反映出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3、《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一动活泼而富裕于形象性。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其记言水平参差不一。

4、《国语》记言多于记事,但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总的来说,《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许多事件前因后果一笔带过,重点在议论。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

5、由于国别史的特点,《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

总之:《国语》以记言为主,虽然叙事和刻画人物有一定特色,但文学随心就比《左传》还是稍逊一筹。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有谋臣策士游说诸候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思想内容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战国策》的思想价植,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2、《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3、《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

4、《占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

第35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5、《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随心就的重要方面。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6、《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拓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7、《战国策》的铺张扬利,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 8、与其游说之辞一样,《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

《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孤影响

1、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2、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3、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A、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

B、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C、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D、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事。

第36页 共44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精品全套资料必修1-5全套

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3)

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人记事散文。下面就写人记事散文有什么特点和这些课文怎样体现这些特点作一些概要的说明。

1.写片段

写人记事散文是散文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特点一是写真实人事,不事虚构或夸饰,二是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零散才见出散文的“散”的特点。从“散”这点来说,散文的写法与小说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都有完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这些在散文中都不必求全,甚至可以免了。本单元的这些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并不算多,但这不妨碍他写作《记念刘和珍君》,教材编写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列举了有关刘和珍的事迹,都是作者零星细小的印象记录;汪曾祺对金岳霖的了解和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差不多,同样不妨碍他写《金岳霖先生》。作者的机巧在于将一个个人物的片段印象串连起来,一个个片段就是一颗颗珍珠,聚合在一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2.抒真情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抱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诙谐幽默的梁实秋和汪曾祺;我们还能看到,作者们都是让感觉、感情沉淀一定时间之后才动笔写作的,梁实秋和汪曾祺是在离开他们的老师几十年之后才抒写怀念之情的,我们似可从中发现散文抒发真情的一条规律:为着写作的需要,作家往往将生活情感提升为艺术化、散文化、审美化的情感,这种情感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生出熠熠光彩。前面说的“串连”,所恃者就是作者的感情之线。有些不懂情感之重要的“作家”写散文,写成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也许是人物的生平记录;有些没有把生活情感凝练成文学化艺术化审美化的情感的作品,不是高水平的散文,是速朽的散文。

3.章法自由 散文之“散”,如同泉水,不择地而出,随物赋形,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以此来形容散文的形式特点包括章法特点,是完全合适的。本单元的各篇课文,在形式上各自呈现不同面目,这既是顺应于文章本身创作的需要,又顺应于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和作者对人物对事件感受理解的需要。《记念刘和珍君》全然顺着作者感情构造章法,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激情,议论、抒情随处可见,而有关刘和珍的行事散见于全文各处,并无完整的成片成线的叙述;《小狗包弟》则有所不同,全然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次序构造章法,作者的感情抒发主要见于文章后半段,感情线索时隐时伏;《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是作者凭着对所写人物的记忆线索,并按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建构章法的,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总之,这些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养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既然散文是最能显出作者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的一种文体,那么散文的语言也最能显出作者人格状况。

第37页 共44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