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明德小学校园文化核心理念

更新时间:2023-11-19 14: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坪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前 言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 大坪明德小学学校概况

大坪明德小学是在一所村小(大坪小学)的基础上异地新建的学校,新建时间为2007年。原来的大坪小学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既有历史沉积的厚重底蕴,同时它又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热情。学校在“”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赢得很好的社会声誉。

目前,大坪明德小学有29个班,学生1852人,教工78人,强而精的师资力量,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区前茅,培养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荣誉 学校教学特色 学校获得的荣誉

二、大坪明德小学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超标准与原则,是学校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和文化理念等学校文化系统的灵魂。它经过学校的自觉追求,升华为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一)基本理念 【校训】

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校训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

2、我校的校训是:明德笃学 敦行至善

拟改为“明德致远 勤学敦行”,这样思想表达层次显得更为明确,一为德志高远,二为学行结合。也就是说,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学校重教勤学,知行合一从句子结构上考查,也显得较通畅,明确易懂。更可贵的是,“勤学”、“知行合一”均与赣州重要历史人物王阳明有着较密切的联系。用当地历史名人名言名篇作为校训,不仅具有文化底蕴,有鲜明的特色,而且更具激励教育作用。

“勤学”、“致远”、“知行合一”说明见下面。另,校训确立后,校风等项则可依此而定。

3、阐释:

明德笃学:寓意是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有节操。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之明德,在于懂得成才必先成人。

笃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评:笃学略嫌偏,似改为“勤学”,更为通俗易记,且与赣州历史名人王阳明有联系。

勤学:勤奋好学。如《勤学》诗(北宋·汪洙)“学向勤中得,

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论述“勤学”,最著名的为明代王阳明。王阳明是理学大师,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王阳明与赣州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赣南主政期间,在赣南各县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亲自授徒讲学,现赣州一中校内的阳明书院已成标志性建筑,留有赣州小炒鱼、赣州官话等典故。现赣州有阳明路纪念他对赣州的杰出贡献。其著《教条示龙场诸生》四则,包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颇有启示后学的作用。《勤学》篇如下: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敦行至善: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礼记·曲礼》记载“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是做学问、

做事的态度和要求。至善,出于《礼记·大学》,“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致远: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语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知行合一:为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著名哲学思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命题,涉及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两个方面。即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赣州福寿沟设计建造者、北宋期间著名的水利专家刘彝,也有与“知行合一”相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言。

【校风】

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2、我校的校风是:大爱育人 明德润行 3、阐释:

大爱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育人的真谛,爱是教育的永恒。 “爱”和“大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所倡导的“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我们现在提倡的大爱精神和大爱育人理念,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中“仁爱”思想的精华,是一种公正无私,富有

责任感和时代感的“大爱”。 ,“大爱育人”的目标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爱育人”的内涵就是指师生对国家、人民和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和精神境界。

明德润行:用好的品性和修养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里的明德指彰明德行,出自《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润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润行,潜移默化中影响行动。 【教风】

1、定义: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2、我校的教风是:厚德、仁诲、严谨、求真 3、阐释:

厚德: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仁诲:晋·陆云《与戴季甫书》:“加承仁诲,益以惻愴。”仁诲就是仁爱的教诲。要求老师做有爱心的教师,用慈爱去启迪学生心扉。

严谨:要求老师要精心钻研教学,态度严肃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求真: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同时还有要讲究“真才实学”的意思。意在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学风】

1、定义: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2、我校的学风是:乐学、善学、求知、求实 3、阐释:

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善学: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学习。《论语》中早就有过“学而不思则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3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