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22 0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47页例1、P47“做一做”、 P49页第1题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预习流程: 一 、学前准备

1.回忆: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 )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 )对齐,再相加即可。 2.用竖式计算。

19×3= 230×4= 145×2= 13×24=

3. 想一想:笔算13×24时,2与13相乘的积末位要和24中的( )对齐。

二 、探究活动

探究(一):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1 、自学课本P47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估一估,145×12约是( ),猜一猜145×12的值可能在( )和( )之间。

2、求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吗? 1 4 5 × 1 2

2 9 0 . . . . . .表示( )×( )的积

第二部分积该怎样写?表示( )×( )的积

3、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4、想一想:

(1)先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 )起来。 三、自我检测

1.做一做。(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 3 4 1 7 6 4 2 5 2 3 7 × 1 2 × 4 7 × 3 6 × 8 2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教材第49页第1题)

254×36 54×145 537×45 87×165

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4.星光大剧院可以容纳987人观看演出,大型童话人偶剧《小红帽》每张入场劵18元。

(1)现已售出826张入场券,收款多少元?

如果剩余的入场券按每张16元出售,这样还可以收款多少元?

5.拓展练习:小东两位数乘法时,将乘得的积写错了数位,错误情况如下,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

×

2 0 1 1 3 4 3 3 5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4页例2、P48“做一做第1题”、 P49页第6题 学习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重难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0×60= 120×7= 41×20= 19×40= 20×15= 9×60= 100×5= 25×30=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不是0的乘法?

(1)先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 )起来。 二、探究活动

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1.自学教材第48页例2。 (1)160×30=

方法一:可以先口算:16×3=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 方法二: 1 6 0 × 3 0

先算: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2)106×30= (用刚才计算的简便方法,自己列竖式试一试)

想一想:

(1)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怎样进

行简便运算?

(2)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结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0用虚线隔开,乘完后再数数两个因数( )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 )添上几个0,乘的时候还要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 )。 三、自我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2 2 0 1 0 8 3 6 0 5 8 0 × 4 0 × 7 0 ×2 5 ×1 2

2.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

大象吃20天吗?(教材第49页第6题)

3.在 中填上“>”“<”或“=”。(教材第49页第6题) 120×20 12×200 500×10 10×550 16×400 210×4 19×300 30×180

4.拓展练习:用3,4,0,8组成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乘积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51页例3。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8×2=16 ,我们把8和2是( ),16是( )。 2.一个小学生折4只纸鹤,2个小学生能折多少只纸鹤?20个,200个小学生呢?请你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二、探究活动

1.自学教材第51页例3。 观察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

(1) 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 ),积各有什么变化?

(2)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 )、( ),积各有什么变化?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能除以0吗?为什么?

结论: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 。 3.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三、自我检测

1.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教材第51页“做一做”)

12×3= 48×5= 8×50= 120×3= 48×50= 8×25= 120×30= 48×500= 4×50=

2.下面这块长方形草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 平方米 8米

3. 因 数 因 数 积 20 5 5 200 40 10 200 2000 4.拓展提升: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24○6)×(75×6)=1800

(24○3)×(75○□)=1800

课题:单价、数量与总价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52页例4。 学习目标:

理解单价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 学习重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情况,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巧克力10元∕块 薯片25元∕罐 猕猴桃5元∕只 苹果9.98元∕千克

2.平常去超市购物,你能看清楚购物清单吗?你能指出哪个量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

(1)矿泉水每瓶3元,买3瓶 (2)薯片每包9元,买2包 (3)棒棒糖每根1元,买10根 (3)小面包每个5元,买2个 二、探究活动

1.想一想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习例4,学生尝试完成。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3)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 );买了多少,叫做(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

(4)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三、自我检测

1.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材第52页例题4)

2.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教材第52页第2题)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3.按要求填空。

(1)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2)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是( )。

4.

为迎接学校的团体操比赛,四(1)班想定制班服(包括服装和鞋子),

每套服装88元,每双鞋子129元,四(1)班有36名学生,一共需要多少钱?

5.拓展练习: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课题:速度、时间与路程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53页例5、P53“做一做”、第1题

学习目标:

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你能举例说说它们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2.你能记录一下自己从教学区到生活区的时间吗?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二、探究活动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1.自学教材第53页例5,完成下列题目。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3)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叫做(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 )。 (4)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可以简写成: ,读作:

(5)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只要知道他们其中几个量,就可以求第三个量?

三、自我检测

1.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按照汽车速度的形式写一写。(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2.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3) 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3.填一填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 )里画√(教材第54页 第7题)

(1)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 (2)“小明家和学校相距700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多少

米?”这道题是求路程。 ( ) (3)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 5.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速度是40千米∕时,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6.拓展练习:小明沿泳道练习游泳,平均每分钟游40米,15分钟恰好游了6个来回,游泳馆泳道长多少米?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复习课

学习内容:P54-55页练习二十、P49页第3题 学习目标:

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三位数。

(1)说说怎样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乘法,你认为做这类题型的时候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2)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有简便方法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1)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0除

外),积也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2)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积( )。 3.单价、数量和总价

(1)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呢? (2他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你可以再举个例子再说一说吗? 4.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

(1)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60千米,写作: , 读作: 。

(2)已知速度和时间,路程= ;已知路程和速度,时间= ;已知路程和时间,速度= 。

二、自我检测

1.口算。(教材第49页第3题)

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2.用竖式计算。

67×189 260×14 308×70 450×80

(1)挑其中一道说说你计算时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

3、判 断。

(1)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一定有几个零。 ( ) (2)250×6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2个0。 ( ) (3)150×40的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

(5)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它们的积不变。 3.填空题。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可写作( )。

(2)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3)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则积是( )。

(4)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 )。

5.解决问题。

(1)、四年级有150个同学去看杂技表演,票价每人12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2)、红星小学新买来60套单人课桌椅,每张课桌102元,每把椅子5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3) 、一个修路队每天需完成280米公路的维修任务,这个公路队连续工作了25天,还有240米没有完工,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4) 、装订一本书要用64张纸,现在要装订150本书,准备了9000张纸够用吗?

(5)李老师要买30盒水彩笔和20个文具盒,应付多少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3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