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一轮复习通用版城市化学案+Word版含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05: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9讲 城市化 讲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的进程 及影响因素 全国卷五年(2013-2017)考题统计 2018·课标Ⅲ,4~5题,8分 2017·课标Ⅲ,5~6题,8分 2016·课标Ⅰ,5~6题,8分 2017·课标Ⅲ,4题,4分 2016课标Ⅰ,4题,4分 - 2018·课标Ⅱ,4~5题,8分 2017课标Ⅰ,1~3题,12分 城市化 城市化的影响 2016课标Ⅰ,5~6题,12分 2015课标Ⅰ,3题,4分 2015课标Ⅱ,1题,4分 2014课标Ⅱ,1~2题,8分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1.分析不同城市功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区和结构模式的形成原因 2.城市等级体系的成因和实践意义 3.比较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产生的环境污染 考题预测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 2.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4.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5.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6.近几往往以贴近现实的图表为切入点,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城市与工业布局等问题 7.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中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考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选择题 题型 选择题 - - -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8·新课标Ⅱ卷)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答案】4.C 5.C 【解析】 精准分析:

5.该题考查考生生活中的地理及推理的能力,考生可知澳门老城区的大致界线,结合澳门以低矮的丘陵(图中有高程)为主的地形特点、图中较大的比例尺可知老城区街道的坡度较大,当地骑自行车上街比较费力气,C选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2018·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

点是 。(5分)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分) 【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 精准分析:

(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017?新课标Ⅰ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C.光照

B.降水 D.土壤

【答案】1.B 2.D 3.A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

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 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点睛】第2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

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答案】1.C 2.A 【解析】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在理解“三盘暮雨”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

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第2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取称“沽”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称“沽”的村落消失的原因。

(2017?江苏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 C.2004~2013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D.2004~2013年减少

2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答案】21.AD 22.BC 【解析】

B.工业化中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考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2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3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