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T梁静载试验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20 2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制T梁静载试验方案

一、 编制目的

明确T梁静载弯曲试验的程序、所需要的设备,使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技术要点、操作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 编制依据

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 2092——2003。

2、图纸:通桥(2005)2101-Ⅰ、通桥(2005)2101-Ⅱ、通桥(2005)2101-Ⅲ、通桥(2005)2101-Ⅳ。 三、 编制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制梁场T梁(全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四、 静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试验梁参数见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2、静载试验数据:由中铁咨询桥梁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具体数据见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3、支座、试验梁、反力架安装:

3.1梁两端支座的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同一支座两侧高差不大于2mm。

3.2支座应设置在试验梁台座中心线上,且跨距与试验梁相符。在支座上画出中心线,以便与试验梁中心线对正重合。

3.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画出腹板中心、跨中及支

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画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加载的中心点。

3.4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千斤顶和油表要求采用数字1、2、3、4、5进行编号,便于使用。各千斤顶中心与梁顶加载中心线纵横向位置偏差均不大于10mm。

3.5门式反力架安装,门式反力架由地锚、吊带、横梁组成,在组装时要求接头连接牢固,横平竖直。各千斤顶中心与反力架横梁中心纵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0mm,且应垫实两者之间的空隙。 3.6为避免梁体偏载,反力架纵横向中心与试验梁纵横向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

3.7在腹板两侧距跨中、4m、8m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记,用“跨中、4m、8m”进行编号。

3.8安装测量挠度支架:在梁体跨中和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百分表吸座固定支架采用角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3.9试验梁初始裂纹检查和标识:加载前梁场技术人员、安质人员采用10倍放大镜对梁体跨中两侧1/2跨度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缝和表面损伤裂缝)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3.10试验梁试验前,仔细核查各项参数、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等资料,防止加载错误。

3.11静载试验加载记录表、挠度记录表、加载时间记录表等表格按《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中的格式提前做出。 五、试验条件及仪器、设备

1、试验梁静载试验在终张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检算确定。

2、仪器和设备:

2.1加载用千斤顶为200t,校验系数不大于1.05。

2.2压力表采用防振型,精度等级为0.4级,最小刻度值为0.2MPa。 2.3压力表分级标定,级差不得大于加载最大值的10%,加载速度应不大于3KN/s,标定的最大荷载不小于加载最大值的1.1倍,且持荷10min。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配套标定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并根据加载等级计算各级荷载下的表示值。

2.4挠度测量采用0~50mm大量程百分表,百分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

2.5用于观察裂缝的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为10倍,直径50mm;量测裂缝宽度使用刻度放大镜,放大倍数为100倍,最小分度值为0.01mm。

2.6测距用钢卷尺为50m钢卷尺,最小分度值为1mm。 2.7弹簧式拉力测力计为200N,示值误差为±1%F.S。

2.8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钢卷尺等均需经法定计量

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应经悬空鉴定。

3、试验设备及仪器配置表 序设备、仪表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8 9 静载试验台座 反力架 千斤顶 油泵 油压表 大量程百分表 普通放大镜 刻度放大镜 钢卷尺 YC200-200 ZB4-500 0~50MPa 0~50mm 10倍 100倍 50m 200N PC396 DSZ2 5m 条 套 台 台 块 块 个 个 把 把 块 台 把 1 1 6 6 11 7 4 2 2 4 2 1 1 32、24、20、16m共用试验台座 有5组门式反力架组成一套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备用1台 备用1台 备用1块 备用1块 梁上、梁下各1把 10 弹簧式拉力测力计 11 12 13 秒表 水准仪 塔尺 六、加载计算

本加载方案以TSSBQ32Z-002梁为例,具体计算见静载弯曲试验计算书。 七、加载方法

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以加载系数K(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表示加载等级。试验准备工作结束后梁体承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梁体质量与二期恒载质量对跨中弯矩之和。

2、全预应力混凝土梁各循环的加载等级:

第一加载循环:初始状态 基数级(3min) 0.60(3min) 0.80(3min) 静活载级(3min) 1.00(20min) 静活载级(1min) 0.60(1min) 基数级(1min) 初始状态(10min)

第二加载循环:初始状态 基数级(3min) 0.60(3min) 0.80(3min) 静活载级 (3min) 1.00(5min) 1.05(5min)

1.10(5min) 1.15(5min) 1.20(20min) 1.10(1min) 静活载级(1min) 0.60(1min) 基数级(1min) 初始状态

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静活载级后开始。

验证加载:静活载级 (5min) 1.00(5min) 1.05(5min) 1.10(5min) 1.15(5min) 1.20(5min) 1.10(1min) 静活载级(1min) 0.60(1min) 基数级(1min) 初始状态 3、各千斤顶宜同步、同速达到同一荷载值;加载速度不得超过3KN/s。

4、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裂缝出现。如出现裂缝或初始裂缝的延伸,应用红铅笔标注,并注明荷载等级,量

测裂缝宽度。

5、每级加载后均应测量梁体跨中和支座中心截面两侧竖向位移变化,以同一截面的两侧平均值分别作为相应截面的竖向位移量或支点沉降量。挠度测量应在每级加载持荷即将结束前进行,每个加载循环的挠度值为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量减去支座沉降影响量即为该级荷载下的实测挠度值。

6、加载试验过程中设专人监控梁顶加力千斤顶情况,并及时纠偏,如若发生较大偏移,及时通知静载试验技术总负责人。

7、加载过程中设专人采用水准仪对反力架线性变化情况进行监控,监控重点:跨中、反力架主梁接头位置。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静载试验技术总负责。

8、对每级加载下的实测挠度值,应仔细复核,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 八、评定标准

1、梁体刚度合格的评定

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合格评定标准:f实测≤1.05(f设计/ψ)。 2、在K=1.20加载等级下持荷20min,梁体下缘底面未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的受力裂缝未延伸至梁底边,评定全预应力梁抗裂合格。

3、当最后一轮加载循环时的实测静活载挠度值不满足1中的规定,则梁体刚度不合格。 九、主要人员配备

项目 静载试验技术负责人 千斤顶加力监控人员 顶106260 表2010-1-809 顶106261 表2010-1-805 人员 王随玉 魏斌、朱洪业 程国家 郑永文 王玉华 刘召 盛海宾 沈静 邵明芳 张鸿鹏 朱俊涛 祁梅 戴翔 王海港 陈洋 备注 静载总指挥 梁上 合肥端8m 合肥端4m 跨中 蚌埠端4m 蚌埠端8m 合肥端8m 合肥端4m 跨中 蚌埠端4m 蚌埠端8m 场内合肥端 跨中 场内蚌埠端 场外合肥端 跨中 场外蚌埠端 合计24人 油泵司机 顶106262 表2010-1-806 顶106263 表2010-1-810 顶10210 表2010-1-812 顶106260 表2010-1-809 顶106261 表2010-1-805 顶106262 表2010-1-806 顶106263 表2010-1-810 顶10210 表2010-1-812 试验过程中对油表读数监控人员 百分表读数 童其亮 刘飞 宣阳 试验挠度记录填写及计算 梁体裂纹观察 水准测量 徐俊 蒲海林、谢玮 路均麟、王翔 十、安全及防护措施

1、吊梁应有专人指挥,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吊装千斤顶时梁下严禁站人。 3、高压油路和电路符合有关要求。 4、验梁在必要时应设防风、防倾支护。 5、仪器、仪表和电器应有防雨、防晒条件。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制梁场

2010年8月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