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06-07 09: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二)专业代码 560301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筑读图识图和建筑施工能力。能进行常规的建筑施工、实地工程测量、现场管理等工作,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新技术、新规范等知识。毕业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为完整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遵纪守法。

2、敬业爱岗,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知识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具备的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综合知识。 3、具有工程开发前期策划、待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专业知识。 4、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

(1)具有正确识读本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认识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结构构件计算、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

(5)具有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2、专业能力

(1)具有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监测、检验的能力;

(2)具有进行建筑工程计算、和验算、编制工程图件的能力; (3)具有现场处理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4)具有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五、就业面向

(一)就业岗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质量员、测量员、材料员等岗位工作或从事建设监理工作;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咨询企业,从事工程概预算等相关工作;面向房地产开发或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

(二)就业范围

建设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

六、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山东省建筑行业行业实际,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行

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实训相融合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的教学。同时,开展建筑制图及CAD、建筑材料、工程概预算、房屋建筑构造等专业基础领域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习,为提高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能力打下基础。

第3、4学期:通过土石方与地基基础、钢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专业领域的学习,采取虚拟实训与实际实训相结合等方式,推进施工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5、6学期:结合集中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强化对建筑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相融合。教师与学生参与建筑施工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使校内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实现学生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满足建筑领域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确定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表1 课程体系构建表

(二)职业能力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着眼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反映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教学情境构建应以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务(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任务或者综合性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任务(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

表2 职业能力课程内容

八、培养进程

人才培养进程见表3——表6。 (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

表3 教学环节分配表

6

(二)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4 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7

说明:“★”代表考试课程;“W”代表周;“#”表示利用课外时间上课。

课时:必修课2666学时 选修课至少120学时 总学时:2786学时 实践课1598学时(占总学时57.36%)

8

(三)专项实践进程安排表

表5 实践、实习进程安排表

9

(四)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表6 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10

九、考核评价

(一)课程考核

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人文素养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5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作业完成等)占35分;职业能力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6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学习成果展示、作业完成等)占45分。

(二)专项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评定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30%)、审阅成绩(30%)和答辩成绩(40%)折算后按优(90—100),良(75—8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评定等级。

十、毕业条件

依据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方能准许毕业并获得规定的毕业证书。

(一)学分规定

总学分不低于158学分(其中选修课学分不低于6学分),必须修完所有职业能力课程。

(二)证书规定

1.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证书,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

十二、其他说明

1.根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程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专项实践环节。

2. 为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院本课程开发应用,经教务处批准后,指导性教学安排作为教学实施方案可适当微调。

3.课程安排以及考核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实效。 4.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可根据大赛成绩及学院相关规定折合为相应学分。 5.其他未尽事宜,遵照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字):

二级院系负责人(签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