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诗两首》

更新时间:2024-06-13 23:2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 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咏柳 (唐)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咏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 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民爱戴。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动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刺军,让千百万人民免受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著有《于忠肃集》。 王冕,字元章,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诗人。性孤傲,鄙视权贵,应试不中,过着游历生活,他的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作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著有《竹斋集》。 5.从资料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两位诗人,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内心都是非常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骨子里透着一股韧劲,今天就让我们分别通过这两首古诗,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古诗,识字。

(1)大家打开书,自己自由朗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2)出示古诗,谁来分别朗读这两首古诗? (3)你认为哪个字,最易读错?

预设:“谦”字,容易和“嫌”、“歉”形近字混淆,“冕”字,是形音字。“锤”字,是翘舌音。

(4)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预设:“焚、”、“砚”字是本课的两个生字,在规范书写时,要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焚”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砚”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而“烧”字的斜钩上没有点,左窄右宽。请同学们先描红,再规范书写两遍。

(5)在这两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示大家的?

预设:第一首诗《石灰吟》第四句中的“留”与第二首诗《墨梅》第四句中的“流”,同音不同字,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请您说说吧!

2.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这也是有规律的,先看一看,再读一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重音、韵味,采取老师范读、同位互相读等方式读好这两首古诗。

(出示课件)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3.感知古诗内容

(1)请同学们用心品读这两首古诗,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说一说,这两首古诗主要写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点拨

——《石灰吟》主要展现石灰的哪个特点?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几个词感受石灰的坚强,不服输的精神。从“全不怕、在人间”两个词语感受到石灰的乐于奉献的精神。)

——尝试再谈第一首诗的主要内容。

(山石在深山里不怕铁锤的打击,不怕烈火的焚烧,成为石灰,为人类造福。)

——《墨梅》主要展现梅花的哪个特点?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淡墨痕、不要人夸、只流”等词语体现梅花的开放在寒冷的冬季,可

依然把宜人的芳香留给人间)

——尝试再交流第二首诗的主要内容。

(梅花傲放于寒冬中,可把芳香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文诗对照,诵读《石灰吟》,感知“抗争”。 1.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师总结并相机板书: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2.我们都知道,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需要我们借助许多资料,才能完成,非常不便,今天,我们只需借助一篇文章,就能感悟到这首古诗的真谛。

3.这是老师根据搜集的《石灰吟》的背景资料,改写的一篇记叙文,相信它能很直观地帮你了解这首古诗。

(1)出示老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 (2)

凛然碎身留清白 ——改写《石灰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 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唱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年,于谦刚好12岁。 12 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于谦经过发愤苦学,步入仕途。他的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 向权贵低头。因此,朝中一批阴险的家伙恨死了他。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一心想除掉于谦。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动南迁,并率京师群众 击退瓦刺军,让千百万人民免受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那批阴险的 家伙挑唆皇帝,于谦却被诬杀。于谦虽然离开了,但他那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而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 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首句中“千锤万击”告诉我们石头历经磨难,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了千万次的锤打敲凿。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是讲石头还要经过熊熊大火的煅烧,然而面对炙 人的大火,石头全然不惧,只当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的诞生注定了它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粉骨碎身”是讲石灰被人们粉碎从而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建设中。石灰由石成灰全然不怕,目的只有一个——“要 留清白在人间”。这“清白”既是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风景,又是指石灰不怕牺 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不难看出,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作者借石灰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你看石灰的道路由“千锤万击”到“烈火焚烧”再到“粉 骨碎身”,最终“留下清白”,这不就是于谦敢于向权贵抗争的真实写照吗? (2)学生自由读,谈自己的收获。 4.文诗对照,学习古诗 (1) 解诗题。

①对照改写的记叙文,想一想,怎样理解“吟”字,哪一句话的哪一个词对“吟”字做了最恰当的解读?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唱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句话中明白“吟”是“吟唱”的意思。)

②老师相机补充解释:“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一种体裁。 ——你还知道哪些含“吟”的古诗?

相机积累:《游子吟》、《边城吟》、《蚕妇吟》、《插花吟》等 ③结合科学课上所学的科学知识,交流对石灰的了解。

毅然过着游历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心理自然与众不同,诗画皆负盛名,善画梅,画中可见其孤傲性格。)

这幅作品可能是王冕在游历时,看到权贵 他心感触, , 也可能是王冕在 时,遇到 ,他 。 (3) 悟读——临其境。

①这首题画诗全诗仅简简单单的二十八字,却将一株清香扑鼻的梅花,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一起走进这株梅花。(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②扣字入境

——扣“个个”感知梅花的茂盛。

你能用一段话,来展现“个个”所表达的意思吗? ——扣“淡”字感知梅花的美展现的恰到好处。 能将“淡”字换成“平”或“少”吗?为什么? ——扣“夸”字感知梅花的颜色好看。 想像一下,看到好看的梅花,会怎样夸? ——扣“满”字感知梅花香飘万里。

把“满”字换成“冲”、“溢”行不行?说说理由。

③再读一读,你的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引读——悟其情 ①引读全诗,感受诗人情感。

——诗人游历,回到家中,想想遇上的见闻,回味权贵们的嘴脸,一股鄙视涌上心头,他望着墙上的墨梅图,转眼,院子洗砚池边上的一棵梅树,又跃入了他的眼帘,枝条生长茂盛,他提起笔写道:—(读一行诗句)

——刚刚写完,却忽然发现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美丽极了,细赏梅花图,却发现,那开放的一朵朵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真是太神奇了,这就叫——(读第二行诗句)

——再仔细欣赏那盛开的梅花,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乱中有法,

短枝密而有序,傲然挺立于寒冬中,作者不由得想起自己生活的经历,他更觉得其洁白的颜色是如此的好看 ——(读第三行诗句)

——兴致正浓,一股清新的香气,向王冕袭来,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扬袭人,好像要充满整个天地之间似的—(读第四行诗句)

②读完整首诗,我们再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王冕提笔伏案临窗而作,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你感受到了吗?

③再悟写法。

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把自己比作墨梅,这也是以物喻人。 诗中的墨梅傲然严冬,“流清气满乾坤”,这与作者鄙视权贵,不向世俗低头,孤傲的性格有着相似之处,作者借相似的墨梅表达自己的孤傲、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也叫咏物言志。

(5)读写一体,诵诗情。

①你积累了哪些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请与大家分享。(王安石的《梅花》、张谓的《早梅》、卢梅坡的《雪梅》、王冕的《白梅》等)

②你也赞一赞梅花吧——片断练习

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画面深深的烙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写一段话也像王冕一样从梅花生长地点、姿态、颜色、清香四个方面赞美它,让“文格、画格、人格”巧妙融合在一起。

环节三 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熟读成诵,读写一体

1.这两首七言的绝句,看似简单,实际句句饱含深情,让我们共同有感情的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

2.写法汇总:两位作者的内心世界都有着丰富的思想认知,高尚的情操与淡泊名利的胸襟,他们不向世俗献媚,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们以物喻人,都有石灰的“纯洁、坚强与抗争”的品格,墨

梅的“孤傲、自守”的情怀,他们托物言志,借“石灰”、借“墨梅”表达自己的“志”。

3.举办赛诗会。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们应该将此代代传颂下去,下面我们举办一个赛诗会,小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哪个同学积累的诗最多,背诵的最有感情。(先小组内比赛,再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评选出“优秀小诗人”)

4.再读老师由《石灰吟》改写的记叙文《凛然碎身留清白》,重温改写的方法,结合自己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展开想象将《墨梅》改写一篇记叙文。

(四)作业设计 继续改写《梅花》 七、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于谦 清清白白做人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墨梅 ——王冕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八、教学反思:

本份教案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

1.大胆采用文诗对照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前,老师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背景资料,融合对《石灰吟》这首古诗的研究、理解,将其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里面包含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写诗的背景、意图及诗句的意思、要表达的情感等,让学生在依文学习古诗时,自己困惑难解的问题,诗文对照后,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学习效果,由此总结出改写方法,在第二课进行读写练笔时,引导学生依方法进行改写《墨梅》,大大降低了改写的难度。

2.以诵读为主线,紧扣学习古诗的方法,落实目标。

教学中,时刻将读贯穿与学习古诗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读中悟物,感知石灰与梅花的品格;读中悟情,透过石灰与梅花,感悟诗人不同流合污、敢于抗争的高尚的情操;读中悟法,感悟“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从读中习得学习方法 ,即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得写作方法,即借搜集的背景资料,融合古诗内容等将古诗改写记叙文的方法,从而实现读写一体,将教学目标一一落实到实处。

不足之处:对于诗境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中感觉学生词语匮乏,难以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建议: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创作古诗的背景,为感悟诗的内涵做铺垫。

附前置性学习单:

20古诗两首

一、自学生字。

认读生字,正确规范书写4遍。

二、自主阅读。

1.一遍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工具书,结合插图,联系诗句,展开想象,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意思,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学交流。

三、自主探究

1.读读下面的词语,试着理解意思。 吟 若等闲 粉骨碎身 淡墨痕 满乾坤 2.积累关于“梅花”和借物言志的古诗 四、搜集资料

搜集关于诗人及创作古诗的相关背景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