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有效课前预习

更新时间:2024-04-04 0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有效课前预习”之我见

老城中心学校 王雪霄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老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老师让学生预习布置无检查等情况在新课程实施以后,面对大量的信息和阅读素材,预习能力差日益的成为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绊脚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呢?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现粗浅地谈谈:

一、确定常规预习模块,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我认为常规预习应立足于以下五步。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二,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然。三,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了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四,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句段,做到重点突出对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时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造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五,思,思考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二、编制有效导学案,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所谓导学案,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学生知识的差异,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我还布置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一引起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课文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题:(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的?(3)司马迁发愤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带问题去读课文,我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就会自己主动解决一些问题。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生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总是有一定差异,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还不会查,文章的段落分不准,主要内容概括不上来。这个现状要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

以《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为例,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目标是:(1)把课文读通不读错、不添、不漏、不颠例;(2)借助工具书学会本文的生字词。

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了解,鲁迅先生在信中说了几件事?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分几层写的?这样的思考题实际上是结合训练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次,这样的预习要求

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随着学生自学积极性的提高,努力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预习要求。

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的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利,就一定会削弱他们的预习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何。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预习内容,一定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如重视预习质疑,让学生自由选择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主组合的方法,把握老师教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合作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促使每一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三、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提高有效预习的效果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我安排了短频的预习时间即从每天的晨读课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新课文;短短的十分钟难于收到预习成效,所以下午的自习课,再让出十分钟,让学生整理他们对新课文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在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借用工具书等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支篱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有效率。

四、反馈时间及时化,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对于新课的课前预习老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不能让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每个人其实都有惰性,小学生年纪小,更是如何,如果老师一此两次三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教师应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预习反馈的目的在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自学过程,在激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查漏补缺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通常可使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抽查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逐步形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进入小学高年级,我觉得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课只有在有准备的心灵里才会生根发芽.预习开设的栏目如下:

一、开心词典:这个里面主要是学生通过预习对字词有什么收获和理解。 二、我的想法:这个栏目主要是指自己通过阅读有什么收获和懂得了什么。

三、小问号:这个里面主要是指自己通过学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者有其他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

四、小画板:这个栏目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想画点什么或者画点与课文无关的其他内容都可以。

五、游乐园:这个栏目里有学生课外阅读里的奇谈趣闻。也叫大观园。也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画和诗句。

六、美文欣赏:这个栏目主要是学生学习课文后自己仿写某段,或者摘抄自己喜欢的一段美文都可以。

七、留言板:这个是指留下学生要向老师说的话,知心话,悄悄话,高兴的与痛苦的话都可以在上面留下。

当然并非每个晚上的每篇课文都要有这些栏目,只选你喜欢做的其中任何一项或者两项或者几项做都可以。老师对这样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尤其是学生的留言板里的话要认真看,认真对待。老师也应该跟学生真诚的留言回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予以答复。

我觉得这样的作业真的具有人性化趣味化。作业不再是一个对号错号,而是一个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七步骤

预习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一个自学。通过预习,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所学的新内容中,哪些是自己通过预习已经可以掌握的,哪些是自己在预习中不明白,但借助工具书可以自己弄明白的。哪些是自己弄不懂的,需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认真听的,或者是需要向老师单独请教的。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如果自己在学习新课之前有了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就又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很愉快,学习效果就会很好。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多一次接触,就多一次理解。

因此预习的好,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预习的不好,学习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甚至于耽误了很多时间,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语文课前预习的七个步骤。

一、读准生字。面对一篇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要求学生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只做到这两步还不行。还要求能够知道这个字的音序、部首、在字典里面的解释、并且会正确书写这个字。

要求在书上生字旁边,写出这个字的音序、部首、结构、意思。以及标出这个字易错的地方。是读音还是字形。在家庭练习本上,写两遍音,四遍字,两个词。要求其中一个词必须是课文中的。如果课文中组不成词,可以都是课外的。这样硬性规定目的,一是让学生不仅会读音、会写字,而且通过组课文中的词,让同学清楚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也就是说生字在课文中所在的句子。便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生字,也便于学生在写字意的时候,知道这个字在字典中所应选择的解释。因为,每个字在字典里面都有多种的解释,而在具体的课文中,只有一种解释。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好词、好句。生字关过了后,就要开始读课文了。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最终达到正确流利朗读,并且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第一遍,读课文课文,能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第二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数,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第三遍读课文,要求画出好词、好句,并正确流利。

三、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朗读了,就进入了预习的第三个环节,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要求同学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用铅笔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训练。一开始可能概括的并不是多好,多准确。但,没有关系,课堂上,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在概括能力上的不足,下次肯定会吸取教训,肯定会概括的很好的。能够学会抓关键词句来概括。

硬性规定,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概括。这样养成读后有想法,读后有感悟的习惯。为今后的语文批注做准备。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大意。知道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教给学生概括全文的方法。可以是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连接起来,也可以抓重点段落的段意连接。一开始,学生概括的能力肯定不太好。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概括水平会提高很快的。现在有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书上的概括精确。但不是学生自己的。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懒省事,就照着工具书上抄写。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这样才是自己的东西。

预习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概括的课文内容写在课文后面。学习结束后,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写在课文标题后面。这样前后有个比较。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成功又在哪里。督促自己更进步。

五、品词析句,及时批注。课文大意了解了,就该品词析句了。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写批注。写批注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读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一句话的理解,还可以是对一段文字的感受。总之,读课文读到哪里有体会有想法了,就及时记下来。然后通过课堂上跟同学互相交流,加深自己的体会感受。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六、课后练习题。预习的前四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第五个步骤了。看看课后的练习题,结合练习题,自己想想,能不能够完成练习题的要求。可以用铅笔把自己的答案简单写写。如果解决不了,要清楚哪个问题让自己犯难。课堂上认真听,如果听后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提出来,同学一块儿交流。这样一来,同学们对问题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的。自己更操心,效果更佳。

七、拓展延伸。这是预习的最后一个步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搜集一些跟课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山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也可以搜集一些祖国各地的特长,让学生清楚祖国物产的丰富。可以搜集祖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文章,图片,感受祖国的辉煌??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学生可以收集杜甫其它的诗跟这首诗对比,感受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收集关于安史之乱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听到收复的消息后,那么高兴的原因。收集杜甫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杜甫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是被称为“史诗”。通过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更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部分自觉的同学按要求预习,经过锻炼,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很快,能力很强。另一部分同学,有些懒惰。

预习时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就需要老师不停地监督和提醒。但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为了督促每个同学都能够按要求预习,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把预习的步骤就抄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记在语文书的第一页。目的便于提醒同学们按照这几个步骤来预习。虽说这样做了。但还有很多不自觉的同学,我们的学生在预习这方面还需要督促和监督。我希望在我的督促和监督下,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语文课前预习这项工作不仅贵在坚持。另外还要不断地创新。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添新的预习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