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汇总
更新时间:2023-10-27 2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考诗词默写汇总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考诗词赏析汇总
(一)《次北固山下》
1.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 唐 朝诗人 王湾 2.解释下列词语。
次:旅途中停宿。 乡书:家信。 3.简要回答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4.写出颈联的意思,并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
意思:海上有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哲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暗示着时序交替,时光流逝,蕴藏着自然理趣。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6.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7.理解填空
⑴既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该诗的主旨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⑶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本诗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二)《赤壁》
1、本诗是咏史诗,主要是以什么历史条件为背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
2、“东风不与周郎便,全同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3.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4.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水调歌头》
1、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C )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或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此句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8.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请自选角度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特点。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者 凄凉愁苦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于明月人的思想感情,托付它把自己的思念、关心之之情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出与友人真挚的情
谊。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列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直抒胸臆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5.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 6.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六)《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7、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8、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首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10、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3、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它的意思是值得叹息或可叹
4、试从艺术手法上对“沙场秋点兵”一句作赏析。
答:运用虚笔,“秋”让人联想到秋高气爽,草肥马壮,渲染了出征前将士们参半威武的气势,充分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赏风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义军将士英勇无畏,奋力杀敌的精神风貌,也暗示的战斗的顺利。 6、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说说“天下事”指什么事? 答:指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大事。
7、试赏析“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秋”字既点明了用兵的时节,又为将士出征增添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8、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哪两价目细节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9、试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八)《使至塞上》
1、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壮观景象。
答: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傍晚橘红色的落日收敛的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极目远眺,一柱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显得格外雄浑壮阔。
3、从首联和颔联中知道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欲问边”,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河流再到绵延天边的沙漠,十分讲究画面的层次感。另外画面的色彩也十分丰富,黄色的沙漠,橘红色的落日,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10、 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明确:这句词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营造出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氛围,“羌管悠悠”既表现了边塞乐曲的绵长,也是将士们内心思乡之情的写照。“霜”字,暗示了是在深秋季节,渲染了一种凄凉寒冷的氛围,很巧妙地与下文中的“白发”相呼应,更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十九)《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 (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桥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几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2005年莆田市中考题)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思乡_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断肠人在天涯。 3.(08年辽宁)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 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09年成都)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示例: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之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②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5.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二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已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4、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答: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二十一)《无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的含意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难”字是不容易的意思。第二个“难”字是难舍难分的意思。 2、“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因为“东风”是指春风,“百花残”是百花凋零的意思。作用是为恋人之间的分别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气氛。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意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现在多用来表现什么?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 “丝”巧用“思”的谐音,指相思之意。“泪”原指蜡烛燃烧时熔化下来的蜡液。这时指“相思泪”。诗人借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比喻对恋人的思念将持续到死。表达了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事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十二)《夜雨寄北》
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而欲归不得的心情 2、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夜雨”是写实,第二个 “巴山夜雨”是写虚,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后再回忆起“巴山夜雨”写信的情景。两个“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时空交错、具有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艺术效果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剪烛夜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团聚的感情 (二十五)《相见欢》
1、诗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西楼,时间是 夜晚 ,季节是 深秋。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 ”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俯视之景。
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用难理的丝麻比喻纷繁的离愁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心情特别烦乱。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复杂的,极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心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语。
4、离愁别绪历来是古代文人描写的对象,而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离愁”却别有一番滋味,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离愁是摆脱不了整理不清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离愁并非仅仅是与亲人朋友的离别,还有亡国失位之痛。
5、古代文人写诗填词是十分讲究炼字的。请从这首词的上阙中自选一个传神的字词,略作赏析。
答:上阙第二句中的动词“锁”用得比较传神,它形象地写出了令人窒息的氛围。这里“锁”的并非“清秋”,而是“人”,表现了诗人内心那种无尽的凄凉和孤独。 (二十六)《浣溪沙》
1、诗人徘徊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2、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因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天然奇偶”请赏析。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在“未去”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二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 理解型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表现诗人愁苦的情怀。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10从唐、宋诗人所呤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3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5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7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酝酿送别气氛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8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21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一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2.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二 本诗作者是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三 主题 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四 表现手法
五 名句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二十八)《饮酒》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的心境。(“恬静”、“悠然”、“闲适”、“恬淡”)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因为“见”字生动的描绘出了作者天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______生活。真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 ①隐居或田园。②人生的真谛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峰,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答: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的折磨,倦而知返。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地就看见了南山。诗句看似平淡无奇,却写出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佳境,传递出诗人悠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境。可谓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6、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心远、悠然)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景色:傍晚时分山中的景色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
人生理想:归返自然(或反璞归真) (二十九)《行路难》
1、诗人以“行路难”为题有何寓意?通过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出来?请试作分析。 答:世路艰难,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通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以表现出来。诗人以“登太行”“渡黄河”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用“雪满山”和“冰塞川”点明了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姜尚“碧溪垂钓”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也让诗人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3、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答:诗人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
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仍然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三十)《游山西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南宋时代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 。字务观,自号放翁 2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抒情 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3.这首诗紧扣 游 字,按 时间( 推移)顺序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4.这首诗包含着两个成语,分别是山重水复 和 柳暗花明 。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它的本义是什么?现在比喻什么?
本义是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 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7.诗人游山西村有那些亲切感受?
高兴,快乐。对古朴民风的赞美和对美丽景色的留连往返。 8.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突出了诗人的旷达,悠闲。 (三十一)《观沧海》
1、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客观地写出了浩瀚壮阔、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后写“虚”景,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夸张、想象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这首诗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对其进行品味赏析。
这几句诗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创造出一个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藏宇宙的宏伟景象,表达诗人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三十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运用典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6、词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决心的句子是“ , , 。
7、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8、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三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请摘录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恶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地处黄河之边的险要。
3、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必定是人民。这两句诗文字不多都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更深刻地表达出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广大人民始终逃脱不了苦难生活的境遇。这也是作者忧虑国计民生思想感情的一种充分体现!
(三十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 作者简介
1.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曾自称少陵野老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其诗被称为 诗史 , 有《杜工部集》。 2.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古体诗 。
二 理解型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展现深处茅屋,但心怀天下,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表达了一个美好的祝愿(表现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语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含“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句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推己及人,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博大济世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5.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7.包含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同思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 表现手法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五 名句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体现。 六 问题
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2.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3.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夸张 )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代 )
正在阅读:
中考诗词赏析汇总10-27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通用03-30
电阻传感器10-24
2014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01-01
CCNA实验手册大全06-05
含有狼字的成语02-21
公司新年感恩祝福语12-11
CISCO网络组网工程配置案例_05-24
Android云笔记v1.005-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赏析
- 中考
- 诗词
- 汇总
- 电气施工员(电气识图答案)
- 国家记忆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 观后感
- 变压器实验报告
- 测评结果的应用
- 2015年三明市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考试全部试题与答案
- 史上最全的西班牙语语法大全
- linux习题7
- 高考状元励志名篇(大全)高三一定要读!!!
- 浙江第十六届运动会羽毛球
-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 2013杨姓宝宝取名大全
- 外科疾病健康教育
-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三(心胸外科1)
- 光合呼吸的题目及其解析 - 图文
-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库
- 历史趣谈:揭秘北宋一代名将狄青是怎么死的?
-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参考答案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总复习
- 2019-2023年辽宁省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 - 图文
- 水木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