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商雄霸天下之汉口码头风云(二)中国第一部邵商发展史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22 10: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邵商雄霸天下

汉口码头风云

罗春彦

1

邵商发展史研究之七

目录

一、 汉口发展简史 二、 汉口客籍商帮 三、 汉口码头发展简史 四、 徽商买断汉口的腰 五、 钻天洞庭:聪明的商帮 六、 汉口码头宝庆客 七、 何元仑结帮对抗徽帮 八、 侍读学士刘光南勇斗徽商 九、 侍读学士刘光南三箭定界 十、

设立宝庆会馆

十一、 丙辰盛会:借湘军悍将威名扩大势力十二、 斗智斗狠捍卫码头 尾声 后记

2

四、 徽商买断汉口的腰

汉口早期的商帮以徽帮和山西帮处于主导地位。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

明清两代的淮盐行盐口岸,大半在湖广,汉口则因其发达的水陆运输系统而成为淮盐行销的转运中枢。明朝中叶,实行开中折色制度,为徽帮打开了进军两淮盐业的方便之门,汉口作为两湖淮盐分销的集散地,自然成为徽帮盐商竞趋逐利之地。徽商最早进入汉口,是在明代成化年间(其实在宋元时期,就有徽州商人在汉阳、武昌两府经商)。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第一批徽州盐商从江苏仪征、扬州出发,经湖北武穴到达汉口的龙王庙上岸布点,开拓市场。从长江西进至汉水晴川桥附近,开辟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船只停泊,绵延三十里;新安码头向北一线,有新安街,沿街建有徽商会馆、书院、学堂,以及高大雄伟的魁星楼(中华大酒楼),为汉口巨观。过去的汉口流传着这么一句童谣“哪怕你湖北人刁,徽商买断汉口的腰”。

康熙、乾隆年间,“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汉口一直是徽帮商人眼中的“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他们在汉口开辟了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

汉口最繁华的闹市也是在徽商购置的地皮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被称作新安市场。徽帮在汉口的崛起不仅有赖于深厚的地域文化根基,更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官商勾连等政治因素。

徽帮经营以盐、典当、茶、木为四大主业,而在汉口市场上的成功则首先源于淮盐经销,他们因此而成为早期汉口商场上叱咤风云的重要商帮。

3

载满淮盐的船只,自江苏仪征出发,从长江水路一直向西进入湖广地区,运抵汉口,绵亘数十里,“首尾联络,势若蛇蟠”。至咸丰元年(1851),运销淮盐达4亿斤,各地盐商纷纷集居汉口,形成“十里通津驻盐艘”的盛况。 这段时期,也是淮盐的鼎盛时期。淮盐从汉口运销湖北省九府一州,湖南的运销亦由盐商从汉口领运。盐商们利用淮盐产销地区差价,牟取厚利。盐商因此获得暴利,汉口也随之产生了一批极为富有的徽帮盐商,成为商业资本最为雄厚,生活最为奢华的商帮群体。

兴盛时期的汉口,徽商从业人数达8万之众(含流动商贩),店、铺、馆、所、庄、厂(场)等8000多家(个),汉正街的商人一半是徽商,黄陂城内的人一半是安徽人。徽商在汉口,主要以经营食盐、粮食、布匹、茶叶、药材、竹木、文房四宝等为主干,丝织、杂货、典当、酒楼、银庄、珠宝、行商坐贾兼而有之。

汉口徽商会馆、书院,也成为历代徽派名人雅士驻足、会友、讲学、献艺的场所。乾隆嘉庆年间,徽班几次进京,汉口徽商踊跃捐资助行;京剧鼻祖程长庚到汉演出,徽商万人拥戴,旬月不息;

五、钻天洞庭:聪明的湖南商帮

“钻天洞庭遍地徽”,明清以来,在江南以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能力之强都堪称雄的商帮是徽商,然而,颇善“钻天”的洞庭商帮却能与之分庭而抗礼,平分江南秋色。

明代苏州的小说家冯梦龙把“洞庭商帮“写进了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里。小说中写道: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

细细品味,江湖上的“钻天洞庭”这个词儿,似是赞叹——精明能干,无物不营,无地不去。然而这赞叹中却也明显地带着一种嘲讽和挪揄——嘿嘿,可是惯于削尖脑袋地去钻营,连无路可上的天庭,他们都有办法去钻营呢!

“洞庭商帮”以东山和西山组成,东山人大多数都走进了运河沿线,而西山人却赶着他们的马车或驾着他们的商船,将他们的商业足迹踏进了荆楚之地和洞庭湖畔。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西山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

4

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木材、米粮和丝绸布匹。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 湖南中外贸易的转口地转移到了上海和汉口,特别是紧邻湖南的汉口,因水路交通便捷,与湖南之间的转口贸易十分频繁,外国进口的棉纱、棉布等商品自汉口经民船运载至长沙,再销往湖南各地;湖南的大米、茶叶、鞭炮等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则从长沙源源不断运往汉口,转口出洋。

长沙在清初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米市,也是湖南最主要的茶叶转口城市,长沙湘茶转口的商路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从汉口转运,打开销往东南的通道,实行与浙盐互贸,并从苏浙沿海出口。

湖南的商人在汉口活动频繁,聚集于汉阳鹦鹉洲的湖南商人最多时达数万人,占洲上居民的三分之二,主要来自长沙、常德、衡州(今衡阳)、宝庆和辰州(今怀化市沅陵县)等5个州府,又因其分处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18个不同的小帮,形成了被称为“五府十八帮”的庞大的商帮群落。

湖南各府各帮的商人,平时独立经营,也有各自的码头、行栈(仓库)和会馆,一旦遇到其他商帮竞争时,大多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5

六、 汉口码头宝庆客

汉口码头宝庆客,宝庆帮的形成,与资水一脉相承。

湖南人素是以“霸蛮”著称,即凡事不服输,不信邪,做事不屈不挠,在湘帮中宝庆商人尤是以“霸蛮”著称,很具代表性。

自古至今,邵阳人都有外出谋生的传统。宝庆府五县,物产丰富,又有资水通洞庭湖达长江,与汉口之间连成一条川流不息的航线。每年,有大批木材、纸张、煤、烟叶、茶叶、山货、锑锭、铸锅、石灰、石块,通过这条航线源源不断运往汉口。

清朝嘉庆初年,湖南中南部宝庆府所属的邵阳、武冈、新宁、新化等县船帮商人,就慕汉口九省通衢之地利,是个以货换钱、将本求利的好地方。于是,把当地所产的衫木、煤炭、桐油、土纸、笋子之类土特产,装船驾橹,通过省内的湘、资、沅、澧四水顺流而下入洞庭湖,再溯长江抵达汉口,在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沿岸,龟山对面,汉阳鹦鹉洲,供各地商家选购,逐商业利润,拓生存空间。 汉口的木材交易是自明清以来的大宗商品之一,占据木材交易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湖南商帮。湖南是重要的木材产区,湖南商人早在明代,就通过湘、资、沅、澧四水将木材运至汉阳鹦鹉洲,供各地商家选购。

宝庆商人在汉口的兴起与毛板船密切相关,宝庆商人在武汉的商业发轫于宝庆毛板船,早年的宝庆商人就是通过毛板船来到汉口的。考虑到从汉口返回宝庆乃逆水,行舟实在吃力,这些来汉口的运输船,就设计成只使用一次的“毛板船”, 毛板船装载量大,可达100吨,它也便于建造,用铁钉将木板简易钉合即可。毛板船抵达汉口码头后,既可卖煤,也可拆船板卖木材。资水一路而下,有18大、72小险滩,故只能在涨水季节行船。时常船毁人亡。放10条毛板船下河,只有3、5艘船能顺利到达汉口。

迴水湾原是一块不毛之地,是船民公用放帆之处,随着汉口商业的繁荣,民船渐渐来此停泊。宝庆人在清嘉庆年,在迴水湾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自己的码头。随着发展,慢慢宝庆人聚居生活的码头分有四处:汉口宝庆码头是综合停船处,也是中心码头;月湖堤宝庆码头是停毛板船和拆毁毛板船的地方;鹦鹉洲和白沙洲宝庆码头是停泊竹、木排的地方。

汉口人称这里的人为宝庆帮,宝庆帮也成了是当时汉口最有实力的一支湘商队伍。宝庆府商人又分大河帮、小河帮,前者以邵阳人为主,后者以新化人为主。

6

七、 何元仑结帮对抗徽帮

长江风浪大,木船都在里河汉水两岸停泊;而靠近当时最繁华的汉正街的码头,更是停靠船舶最理想的所在。宝庆码头位置在汉水汇入长江的进口处靠里面一里多的地方,是当时汉口的一段最好的码头,即所谓的黄金地段。

宝庆帮的船只,往返路程远,宝庆府与汉口水路距离一千多里,船只往返一程动辄数十天,帮内又未留专人看守码头,给了外帮可乘之机。

徽帮对这块地觊觎已久,乘虚而入,反客为主,一俟宝庆帮返航,就占领了码头。等到宝庆帮下一个航程的船只到了,不让新到的宝庆帮船只靠岸。 宝庆人通过标会,大小船只装满货本地土特产、木材、煤炭后,船工们一路辛苦,流血流汗,好不容易将货运到武汉,在江边,船主好不容易在码头上找有一个空位,刚刚泊上去,当地码头上的人,一竹竿就将你的船撑开。

有的货物只好远远的卸货,再找人通过挑夫送至指定地点,因此耽误了出售时间,货卖不上好价钱,或平白增添了较多费用,结果血本无存。个别人只有投河自尽一死了之。

正是由于位置的特别重要,码头势必成为各行各帮争夺之地。因此在大都市找一个靠岸的码头成了船主们的大事。对码头的争夺就是对市场的争夺,也是那些商人、船民、脚夫对生存权力的争夺,由此引发两帮激烈的码头争夺战。

新化民风强悍,抱团护帮,蛮勇尚义,武艺高超,打架猛勇向前,是宝庆码头的主力,历来在益阳、汉口驰名,外帮的人称之为“宝帮”或“宝古佬”。

何元仑是新化县王爷山人,在家排行第一,人称何老大,乾隆末年受教于诸生邓显鹃门下。邓显鹃,新化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生,授徒养家,门下多位饱学之士。

兄弟3人以驾洞驳子为生。洞驳子以产于武冈洞口镇而得名。这种木船,两头尖,肚子大,一船能装载2吨重,而且坚固耐用。1805年,宝庆帮第一次同徽帮进行争夺码头的武力较量,就是使用洞驳子作战船。

关云长的大刀赵子龙的马,长沙城里的杂戏王爷山的打。

“杂戏”指戏曲杂技,“打”就是指王爷山武功。王爷山武功在外名声很大。王爷山人的去外只要自报家门,外人往往肃然起敬,社会上的歹徒烂仔也不敢轻易欺侮王爷山人。那些富豪商贾和外出谋生者,为了人生安全,往往自称为王爷山人或王爷山武功弟子。

7

宝庆帮固然人多,且能以一当十,但聚散无常。况且徽帮有大阔佬淮盐商人撑腰。宝庆帮在两帮争斗中屡屡失利宝帮争夺码头屡屡败北。

后记

素有湖南第一大商帮之称的宝庆商帮的最伟大的精神品质在哪里?邵商们又是走过怎样的成长历程?为什么能如此大规模地走出宝庆,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邵商外出闯荡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史,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奋斗史。商帮的兴衰往往与政治人物的兴衰紧密相连!地方志书直言:“湘帮商人在与汉帮、徽帮之间持续百余年的争斗中处于不败,跟近代强大的湘系地方政权集团的有力支持、庇护是分不开的。”

邵阳人应该有邵阳精神!邵阳人特有的“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精神,值得弘扬!

秉承弘扬邵商精神的初衷,《邵商雄霸天下之汉口码头风云》作为君彦集团总裁、著名产业经济学者、营销专家、文化学者罗春彦先生邵商研究史之七的材料,整理完毕。欢迎学者批评指教。

第一部描述邵阳商人外出闯荡的小说《邵商雄霸天下之汉口码头风云》也从2000年开始创作,现已定成30000余字,因工作繁忙,一直未能成稿。 希望有机会将作品搬上电视屏幕,激励更多的娄邵人、湖南人、中国人奋斗。欢迎相关人员合作改编。

二0一五年四月七日于惠州一禅室 手机:13502290358

QQ:382227069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