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施工图设计说明范本

更新时间:2024-01-15 21: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 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012年10月11日,受XX市发改委委托,由xx市工程咨询公司在星云商务酒店一号会议室组织召开了XX路、XX路、XX路初步设计审查会。xx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排管办、市政工程管理处、市路灯管理所、市交警支队、市公交集团、市建投集团及设计单位的有关同志和邀请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重点审查了道路平面设计、交通组织方案及排水、桥梁、绿化、照明方案及工程投资总概算,并提出宝贵意见,现将专家审查意见答复如下: ? 道路部分:

1.部分规范已更新,应采用最新版本。 答:本次设计已调整为新规范相应要求。 2.补充方案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及相关附件。 答:执行审查意见。

3.优化20+40以西段道路纵断面设计。

答:20+40以西段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周边规划小区室外地坪标高以及该范围内现状相交道路标高。

4.路基处理分不同地段采用不同方案,建议在非建成区地段采用灰土换填处理。 答:执行审查意见,本次在xx河以西段路基处理采用6%石灰土换填,xx河以东至xx路段由于周边基本为现状小区,本次路基处理采用级配碎石(厂拌)进行换填。

5.供电电源从路灯专用箱变接电应做调查了解,看能否接,从哪接,如不能接入应在本项目单独设路灯专用箱变。

答:路灯配电箱供电电源具体情况需由业主与供电部门联系后方能确定。 ? 桥梁部分:

1.建议进一步核实河流大堤可需留防洪通道,河流可有通航要求。

答:道路工程中已对防洪通道进行改线后预留道平交口;已核实该段xx河无通航要求。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2.从桥位平面图看桥位处河道弯曲,建议桥梁中心桩号适当向小桩号平移,适当调整交角。 答:本方案斜交角度及桥位已采取水利部门建议,将桥梁对河道行洪影响降到最低。 3.建议进一步优化桥梁方案比选,完善比较方案内容,复核推荐方案结构安全。 答:根据专家意见,对比选方案进行完善。

4.建议统一桥墩、台桩基直径,优化桥台桩基布置,并复核桩长。

答:根据专家意见,将桥墩桩径改为1.3m与桥台桩径保持一致,根据修改后的桩径复核桩长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且经济合理。 5.补充老桥拆除方案及工程量。

答:在总说明中补充拆除方案,在概算中列项计费。 6.进一步核实过桥管线并补充方案。 答:已补充《过桥管线断面图》。 ? 排水部分:

1.补充完善雨、污水汇水面积系统图。

答:已补充完善雨、污水汇水面积系统图,详见初设说明文本排水工程设计章节。 2.应进一步优化雨、污水纵断面设计,部分雨水管道设计埋深过浅,不利于管线交叉处理。 答:优化雨、污水纵断面设计,部分雨水管道设计高程适当降低。 3.建议进一步优化管线横断面布置,避免车行道下设置管线。 答:优化管线横断面,具体以规划部门意见为准。 ? 概算部分:

1.补充完善概算总说明,明确工程所含内容,按规范要求合理表述各项费用。 答:概算说明已补充完善,投资概算汇总表已按规范要求重新调整。 2.复核各项工程概算,合理降低总投资。 答:各分项概算已复核,并根据意见调整。 3.复核绿化、交通标志工程投资,综合费取40%偏高。

- 1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答:绿化、交通标志工程概算已复核,综合费已调整。 4.复核照明工程投资及排水工程取费。

答:照明工程投资已根据意见调整、排水工程取费已按规定重新计取。 5.明确前期费用包括内容,按实际发生计算。 答:前期费用取消。 6.补充征地及拆迁费估列说明。

答:征地及拆迁费说明已在概算说明中补充。

1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2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2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 设计依据

1)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 平、纵、横断面测绘资料

3) 《xxxx区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安徽工程勘察院 4) xxxx区xx路(xx路~xx路)初步设计评审会会议纪要

3. 采用的规范、规程及工程验收标准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26) 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4. 工程概况

xx区位于xx市的东部,西以xx、xx河为界,东与xx县接壤,是xx融入长三角的东大门。现辖10个街道、2个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人口43万。

本次xx路的实施,对于xx区道路路网的连接、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土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规划条件,xx路西起规划xx路,东至现状xx路,道路全长2723.4米,东西走向,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为40Km/h,规划道路红线宽为32米。道路两侧规划用地以居住用地及工业用地为主。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2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本次实施的xx路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排水、桥梁、交通、绿化及照明等。

6. 道路工程设计

6.1 道路平面设计

6.1.1 平面设计原则

平面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考虑用地规划、征地拆迁、道路功能、环境、景观、交通安全等要求。

5. 主要技术标准

xx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为40 km/h,道路红线宽度为32米。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026065E+07,属中交通等级。

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xx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名称 规范值 道路等级 交通等级 设计年限(年) 计算行车速度(km/h) 机动车车道宽(m) 机动车路拱设计坡度(%) 非机动车路拱设计坡度(%) 人行道横坡(%) 最大纵坡推荐值/限制值(%) 最小纵坡(%) 最小坡长(m)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m) 凹(m) 城市次干路 10 30、40、50 3.25m 、3.5m 1.0~2.0 1.0~2.0 1.0~2.0 6/7(40km/h) 0.3 110 600(一般值) 700(一般值) 35(极限值) BZZ-100 xx路 采用值 城市次干路 中 12(参照公路二级标准) 40 3.5 2.0 2.0 2.0 -- 1.764 0.3 146.605 4500 4000 79.878 BZZ-100 Ⅶ度 ? 道路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 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

?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6.1.2 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依据建设方提供的规划方程布设,其中对线型不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地方予以优化。道路宽度按照规划宽度实施。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等,全线均进行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 道路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的xx路为新建道路,终点处400米段为老路改造,道路线形根据规划条件进行布设,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及沿线用地的开发,道路南侧新建居民小区建筑布局已初有雏形,均未侵占道路规划红线,因此,本次设计在原规划中心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半径不满足规范要求及道路中心线折点处进行圆顺,同时注意与在建的几个道路节点的顺接,主要包括xx路、龙岗路、xx路及xx路正在改造交口的实施。

道路沿线共穿越2处水系,分别在道路桩号2+00处上跨xx河主流及桩号12+60处穿越xx

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 300(40km/h) 竖曲线最小长度(m) 设计标准轴载 抗震标准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3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河支流。目前,河道综合治理完毕,其中上跨xx河主流考虑新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空心xx梁一座,跨径为3×25米,桥长82.05米;xx河支流穿越xx路段箱涵已埋设完毕。根据现场踏勘,xx路、xx路交口处有一现状老桥,原为xx河支流穿越规划xx路时预留,老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xx,跨径16m,桥梁总宽度为27.6m。因xx河支流规划调整,线形改线,老桥已无实际利用价值,根据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老桥予以废除。

同时建议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老桥进行详细调查,遵循先桥面、栏杆、桥墩、后桥台的拆除顺序,并合理选用运输机械及切割机械,编制施工可实施性方案等,并做好封闭施工期间交通导流等措施。

考虑起点xx河已综合治理完毕,本次设计在该节点处新建桥梁一座,桥梁桥台布设在沿河堤顶路上,占据防洪通道,汛期不利于抗洪抢险,建议道路在实施时,按照道路平面图所示改造后河口线,将沿河土路线形外移,避让桥台,并顺接至xx路,以保障通行。 ? 道路中心线优化调整:

① 根据专家及规划部门意见,xx路以西xx路线形南偏,过采石路与现状老站前东路(暂用名)共线。

② 桩号4+98.874处原为一折点,道路两侧用地不受限,本次设计对道路中心线予以圆顺,圆曲线半径采用1000,不加设缓和曲线及进行加宽处理。

③ 桩号7+70.273处为一折点,考虑该节点折角不大,且位于交口段,因此不考虑平曲线圆顺。

④ 桩号21+84.346处原为一折点,不符合道路线形规范,本次设计对道路中心线予以圆顺,圆曲线半径采用2600,平曲线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 行人过街及道口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地形地貌多变,其中xx河以东现状及规划企业、居民小区道口较多,受用地现状限制,道口位置无法进行改造,因此本次考虑仍按现状进行预留,沿线道口均考虑进行右进右出设计,全线现状道口均考虑在红线外顺接5米以保证与现状的衔接;对于规划未确定的道口,具体位置待两侧地块开发完毕后,按照现行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道口,道口开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道口应避免设置于靠近交口的范围内,避免给主线交通带来干扰,降低主线机动车道的通

行能力,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 无障碍及盲道

本次道路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出行需求,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了方便残疾人士的出行,全线均进行无障碍及盲道设计。

(1)无障碍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盲道宽0.5cm,距人行道外边缘距离应结合人行道树池大小而灵活布设。盲道遇有构筑物时应绕开,但应连续。

(2)交口人行横道处及公交港湾处,设置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3)行进盲道触感条和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现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的要求。

6.2 道路纵断面设计

6.2.1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首先满足现行的道路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其次,纵断面设计应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满足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要求,满足排水规划的要求。另外,纵断面设计应注意新建路网的竖向衔接协调,处理好道路与两侧各用地分区之间的竖向关系,以满足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

6.2.2 纵断面设计控制要素

? 与在建xx路、xx路、xx路、xx路及已设计龙岗路节点标高衔接; ? 结合道路现状地形及沿街室外地坪高; ? 地下已埋设管线最小覆土要求; ? 部分处待建小区室外标高;

? 跨xx河桥防洪要求及xx河支流涵顶最小覆土要求; ? 排水要求;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4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xx路两侧地形为荒地、农田及城中村,纵断面限制因素较少,主要满足xx河桥防洪要求,及道路排水要求;同时应结合路网,拟定相交规划道路在该节点处标高。

本次设计道路最大坡度为1.764%,最小坡度0.3%,满足城市道路规范要求。

普遍。

①-2层淤泥质粘土(Q4ml):灰黄色,流塑~软塑状,湿~很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一些植物腐质物,有淤泥臭味,主要分布在各水塘底部,层顶高程18.07~28.99m,层厚0.60~0.90m,该层在仅在3#、8-1#、39-1#、41#勘察孔揭露。

6.3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次实施的xx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2米,双向四车道。

根据道路定位需求,结合道路红线,综合考虑机动车道交通、慢行交通布置,规划部门确定本次设计道路的路幅分配为:

机动车道15米 + 绿化带2米×2 + 非机动车道3.5米×2 + 人行道3米×2=32米;双向4车道,三幅路断面形式。

道路具体路幅见下图:

②层粉质粘土(Q4al+pl):灰褐、褐黄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Fe、Mn质结核氧化物。层顶埋深0.50~5.90m,层顶高程17.32~28.96m,层厚0.60~2.80m。该层在7、8、13~16、19、21~25、31、32、35、38、46号孔揭露。

③层粘土(Q3al+pl):灰褐、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Fe、Mn质结核。层顶埋深0.40~7.30m,层顶高程15.92~28.74m,揭露最大厚度7.40m,该层分布普遍。

各路基土层具体分布情况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整个场地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可能对路基施工影响较大,需采取有效的防水、降水措施。 沿线范围内现存的沟应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沿线现有沟、塘中的地表水对路基施工有一定影响,应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表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和下渗。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参考附近水质分析报告判断,场地内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性。

xx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沿线场地总体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路基处理原则为:

标准横断面图

6.4 路基、路面设计

6.4.1 路基设计

经本次勘察揭露,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1层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密,湿,表层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夹粘性土,下部主要为素填土,含有植物根系;层顶高程18.54~30.24m,层厚0.40~5.90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

根据地质报告,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层杂填土、①-2层淤泥质粘土、②层粉质粘土和③层粘土,其中①-1层杂填土、①-2层淤泥质粘土不能作为道路持力层,需予以清除,具体清表深度详见地质勘查报告剖面图。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意见,本次设计新建道路路基处理以xx河为界,xx河以西路基处理采用6%石灰土回填,xx河以东路基处理采用厂拌级配碎石回填。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5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据此,路基处理原则如下: ? 对于机动车道:

一类路段(路床顶面距离②层粉质粘土层顶面≥60cm):清除①层杂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后,采用厂拌级配碎石填筑至路床顶面,处理段落为2+46.02~4+50、6+50~7+44.982、7+95.157~9+00、11+00~15+00、18+00~19+00、21+04.742~23+20;采用6%石灰土填筑至路床顶面处理段落为0+00~1+63.94。

二类路段(路床顶面距离②层粘土层顶面<60cm及挖方段):清除①层杂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后,路床顶面以下反挖至路床顶面下60cm后采用厂拌级配碎石填筑,处理段落为4+50~6+50、9+00~11+00、15+00~18+00、19+00~20+40、23+20~26+99.415。

? 对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一类路段(路床顶面距离②层粉质粘土层顶面≥40cm):清除①层杂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后,采用厂拌级配碎石填筑至路床顶面,处理段落为2+46.02~4+50、6+30~7+44.982、7+95.157~9+30、10+80~15+00、18+00~19+00、21+04.742~23+20;采用6%石灰土处理段落为0+00~1+63.94。

二类路段(路床顶面距离②层粘土层顶面<40cm及挖方段):清除①层杂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后,路床顶面以下反挖至路床顶面下60cm后采用厂拌级配碎石填筑,处理段落为4+50~6+30、9+30~10+80、15+00~18+00、19+00~20+40、23+20~26+99.415。

同时机动车道结构层两侧自水稳顶部以下设置双层防水膜,具体做法详见《道路结构图》。 路基应防水、保湿、防风化,结合坡面防护,降低坡面高度,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和坡面。

道路穿塘处,填塘路基要先筑坝、抽水和清淤,清淤必须彻底,以清至硬质原状土为标准,基底填筑道渣石40cm后,按正常路段以路基回填材料填筑至路床顶面。

所有植被、荒草等均应予以推掉后方可进行路基开挖或施工该段。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见下表:

挖方 填方 (厘米) 度(CBR)% 机动车道路基 95 95 94 92 95 95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基 94 94 93 90 94 94 0~30 30~80 80~150 >150 0~30 30~80 6 4 3 2 6 4 表中填料最小强度是指车行道路基的要求。

6.4.2 路面结构设计

6.4.2.1 概述

xx属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969.5 mm 。

土基模量选用:根据工程地质报告,清除①层杂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后,②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可达180KPa,其上采用6%石灰土和级配碎石分段回填至路床顶,土基顶部回弹模量选用30MPa。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2年,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考虑超载现象,考虑经济发展对交通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

综上,可以确定高温、重载、低温、抗滑以及渠化交通等因素是该项目的主要特点,路面设计应综合考虑,不能偏向某一性能,顾此失彼,导致路面出现早期损坏。 6.4.2.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的特性: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

考虑到近期区内的开发,各相交道路相继建成通车,故以中交通进行设计。

路基压实度路床土最小强度要求

填挖类型 深度范围填料最小强压实度(%) ?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I-D)(施工过程控制压实度97%)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6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粘层

8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压实度97%) 透层、下封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34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98%,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3.0~4.0Mpa) 20cm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压实度≥97%,其7天设计抗压强度≥2.0MPa) 路基夯实,压实度≥95% 结构层总厚为66cm

注: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等均应厂拌、机铺。 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达到30Mpa。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沉值取26.1,设计道路结构如下:

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顶面施工控制弯沉23) 8cm厚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顶面施工控制弯沉25.2) 乳化沥青(PC-2)透层,乳化沥青(BC-1)下封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34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水泥含量)(顶面施工控制弯沉29.3,底层最大拉应力(MPa)0.085)

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水泥含量)(顶面施工控制弯沉130.4,底层最大拉应力(MPa)0.101)

路床压实,压实度≥95% (顶面施工控制弯沉238.9)(考虑路基综合影响系数,取1.3) 结构层总厚为66cm

18cm4%水泥稳定碎石 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 总厚41cm ? 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纽西兰地砖 3cm水泥砂浆 18cm4%水泥稳定碎石 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 总厚42cm

6.4.3 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6.4.3.1 面层

上面层应具有一定的抗滑性能,要求横向力系数(SFC)不小于50、构造深度(TC)不小于0.50 mm。

(1)材料要求 A、沥青

根据气候分区及交通等级使用要求,沥青应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技术指标见表4-1-1。SBS聚和物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量和加工温度,改性剂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各项技术指标见下表。

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弯沉值单位为0.01mm。 ?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3cmAC-10(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粘层

5cm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透层、封层

检验项目 针入度(25℃,100g ,5s) (0.1mm)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R&B)(℃) 不小于 60℃动力粘度 (Pa·s) 不小延度10℃,5cm/min (cm) 不小于 延度15℃,5cm/min (cm) 不小于 含蜡量(蒸馏法) (%) 不大于 闪点(℃) 不小于 技术要求 60~80 -1.5~+1.0 46 180 20 100 2.2 260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7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溶解度 (%) 不小于 质量变化(%) 不大于 TFOT后 残留针入度比 (%) 不小于 残留延度(10℃) (cm) 不小密度(15℃,g/cm) 不小于 399.5 ±0.8 61 6 实测记录 下表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 ≥ 2.5 坚固性(>0.3mm)部分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12% ≤ 3% 砂当量 ≥ 60% 亚甲蓝值 ≤ 25g / 棱角性 ≥ 30s SBS改性石油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针入度(25℃,100g ,5s) (0.1mm)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软化点(R&B)(℃) 不小于 135℃动力粘度 (Pa·s) 不大于 延度5℃,5cm/min (cm) 不小于 闪点(℃) 不小于 溶解度 (%) 不小于 弹性恢复25℃,(%) 不小于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 密度(15℃,g/cm) 质量变化, (%) 不大于 TFOT后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残留延度(5℃) (cm) 不小于 3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

规格 S16 kg 技术要求 40~60 0 60 3 20 230 99 75 2.5 实测记录 ±1.0 65 15 表观相对密度 含水量(%) 公称粒径 0~3 9.5 - 4.75 100 水洗法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2.36 80~100 1.18 50~80 0.6 25~60 0.3 8~45 0.15 0~25 0.075 0~15 D、矿粉

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洁净、干燥,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禁止使用回收矿粉。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 2.5 ≤ 1 <0.6mm(%)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1 <4 B、粗集料

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厂家应有专门的除尘设备,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的含量,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将集料加工成最后的产品,反对鄂式机反复破碎,以防集料产生内伤,影响路面质量。粗集料应具有良好较正方的颗粒形状。粗集料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粒度范围 <0.15mm(%) <0.075mm(%)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原则上依据下表,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具体应按后续技术指导

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混合料 类型 表面层 中下面层 石料压碎值 (%) ≤ 26 ≤ 28 洛杉矶 表观相对 吸水率坚固性 针片状颗磨耗损失 密度 (%) (%) 粒含量 ≤ 28% ≤ 30% ≥ 2.6 ≥ 2.5 ≤ 2.0 ≤ 3.0 ≤ 12 ≤ 12 ≤ 15% ≤ 18% 水洗法<0.075mm ≤ 1% ≤ 1% 软石含量 ≤ 3% ≤ 5% 磨光值 ≥ 40 与沥青粘附性 4级 4级 书试验确定工程级配范围。

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级配类型 AC-10 AC-13 AC-16 AC-20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31.5 26.5 100 19.0 100 90~100 16.0 100 95~100 78~92 13.2 100 90~100 70~92 62~80 9.5 90~100 68~85 56~76 50~72 4.75 45~75 38~68 30~50 26~56 C、细集料

沥青上下两层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采用适当级配的机制砂,不得采用石屑和天然砂,严禁采用山场下脚料。其质量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其规格应满足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8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AC-25 级配类型 AC-10 AC-13 AC-16 AC-20 AC-25 100 2.36 30~58 24~50 20~36 16~44 16~42 90~100 1.18 20~44 15~38 16~28 12~33 12~33 75~90 0.6 13~22 10~28 10~20 8~24 8~24 65~83 0.3 9~23 7~20 8~16 5~17 5~17 57~76 0.15 6~16 5~15 6~13 4~13 4~13 45~65 0.075 4~8 4~8 4~8 3~7 3~7 24~52 沥青用量(%) 4.0~6.0 4.0~6.0 4.0~6.0 4.0~6.0 4.0~6.0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2000 2500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并符合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ml/min)技术要求 级配类型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不大于 SMA混合料 不大于 OGFC混合料 不小于 渗水系数要求(ml/min) 120 80 实测 试验 方法 T 0730 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沥青面层各层压实度不小于95%。

对于沥青混合料必须在配合比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并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调整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上面层 下面层 动稳定度(次/mm) 1500 1000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为提高沥青的面层的抗折能力,增强面层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机动车道沥青面层的上面层掺入与沥青混合料的重量比分别为0.45%的沥青增强纤维。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沥青增强纤维技术指标表

内容 密度 拉伸强度 拉伸断裂伸长率 拉伸弹性模量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熔体流动速率(190℃,5Kg) 熔融峰温1 熔融峰温2 单位 g/cm MPa % GPa kJ/m kJ/m g/10min ℃ ℃ 223参数 1.0309 25.4 8 1.37 2.9 2.22 64 128 16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普通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不小于 75 80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0 85 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其技术指标见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混合料类型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 6.4.3.2 基层

基层的施工气温应在5℃以上,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9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或42.5MPa。考虑偏差系数及95%的保证率,车行道水泥剂量5%,人行道水泥剂量为4%。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基层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低用量,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3MPa,不宜超过4MPa。人行道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需养生,通常为7天。碎石应用硬质岩轧制,建议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压碎值<3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推荐碎石的级配范围见下表。施工中还应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特别是细料的含量,改善集料的级配可以明显增加水稳碎石基层的强度、耐久性、抗裂和抗冲刷性能;集料中的细料含量对于其干缩和温缩性能影响也很大,因此级配的选择是保证基层质量的基础。建议在基层施工前在下表提供的级配范围的基础上,对集料颗粒组合进行多种试配,确保在经济性、技术性满足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质量。

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 98%。

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方孔筛)

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31.5 100 19 68~86 9.5 38~58 4.75 22~32 2.36 16~28 0.6 8~15 0.075 0~3 佳,土的有机质含量应小于8%,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物。

水质应干净,PH值不得小于4。 6.4.3.5 厂拌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具体如下: (1)、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37.5 31.5 26.5 19 60-82 0.6 9-25 16 53-78 0.3 6-20 13.2 48-74 0.15 3-13 9.5 40-65 0.075 0-7 95-100 85-95 75-90 4.75 2.36 1.18 25-50 18-40 13-32 (2)、应使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

(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4)、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40%。 6.4.3.6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主要用于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裂缝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或新建半刚性、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沥青层底面,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玻璃纤维土工格栅》(GB/T 21825)的规定,具体如下表:

技术指标 原材料 网孔形状与尺寸 极限抗拉强度 0.6 6-20 0.075 极限伸长率 ≤4% 经170℃、1h热处理后,其经向和维向拉伸断裂强度应不小于原强度的90% 0-5 热老化后断裂强度 技术要求 无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 矩形,孔径宜为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 ≥50KN/M 6.4.3.3 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3%)底基层

底基层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高于32.5MPa。水泥剂量3%。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宜为2~3Mpa,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小于97%。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经拌合压实后,需养生,通常为7天,碎石应用硬质岩轧制,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推荐碎石级配见表: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方孔筛)

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37.5 100 31.5 93~100 19 75-90 9.5 50-70 4.75 29-50 2.36 15-35 6.4.3.4 石灰土路基处理

石灰:符合GB1594规定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标准,CaO+MgO的含量≥65%。

土:凡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均可用于石灰土,塑性指数以7~17最

6.4.3.7 HPDE防渗膜

HDPE防渗膜指标如下表: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0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项目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直角撕裂强度N/mm 碳黑含量% 水蒸气渗透系数g.cm -70℃低温冲击脆化性能 尺寸稳定性 指标 ≥17 ≥450 ≥80 ≥2 ≤1.0×10-16 通过 ±3 粒子电荷 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 粘度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 恩格拉度E25 含量(%) 不小于 针入度(25℃,100g,5s) (0.1mm) 蒸发残留物残留延度15℃(cm) 不小于 性质 残留延度5℃(cm) 不小于 软化点℃ 不小于 溶解度(%) 不小于 0.1 8~20 1~6 50 50~300 40 - - 97.5 5 1 2/3 阳离子(+) 0.1 10~60 2~30 55 45~150 40 - - 97.5 5 1 - 0.1 8~25 1~10 50 40~120 - 20 50 97.5 5 1 2/3

6.4.3.8 透层与粘层 1、透层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慢裂乳化沥青(PC-2)。透层油在基层养生具有一定的强度后,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用量控制在0.7~1.5L/m2的范围内(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喷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遮挡防护,以防污染。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气温低于10℃,不宜浇洒透层油。应按确定的用量一次性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应用人工补洒。喷洒透层油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在铺筑下封层前,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清除。

在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后,为保护透油不被运输车轮破坏,可立即撒布用量为2~3m3/1000m2的石屑。当不能及时铺筑面层,并需开放施工车辆通行时,撒布石屑后应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通行车辆应控制车速(小于5Km/小时),不得刹车和调头。铺筑沥青下封层前如发现局部地方透层油剥落,应予修补;有多余的浮动石屑,应予扫除。透层油洒布后应尽早铺筑下封层。

透层、封层、粘层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 破乳速度试验 透层(PC-2) 慢裂 封层(BC-1) 慢裂 粘层PCR 快裂 5d (%) 不大于 贮存稳定性 1d (%) 不大于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不小于 2、封层

沿线多雨潮湿地区,为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以下;保护基层不被施工车辆破坏,在洒透层油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ES-2型矿料级配BC-1型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度为6mm。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机具施工。

稀浆封层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应在干燥情况下进行。稀浆封层机具工作时应匀速前进,达到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要求。在摊铺后尚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施工时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

稀浆封层的ES-2矿料级配(方孔筛)

筛孔尺寸(mm) 通过率(%) 9.5 100 4.75 95-100 2.36 65-90 1.18 45-70 0.6 30-50 0.3 18-30 0.15 10-21 0.075 5-15

2、粘层

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用量宜为0.3~0.6L/m2。粘层油应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当路面潮湿时亦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上有脏物、尘土时应清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1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带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应补洒,过量处应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设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分层最大的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其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压实标准表的要求。

土路槽(路床)不得翻浆、软弹、起皮、波浪和积水等。

7.1.2 施工期间临时排水措施

7. 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

7.1 路基施工

7.1.1 一般要求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回弹模量应大于30Mpa。

路基填筑前,先将设计图纸要求的表土、软土等不适用土以及路床换填部分的土清除后并碾压路基基底压实度至95%,方可进行路基的填筑工作。

道路施工时,若遇有暗沟(塘)时,应清除塘底(沟底)及两侧淤泥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为加快施工工期及保证填筑效果,道路路基及管线沟槽采用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石进行回填,一般路基段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淤泥、有机土,含草皮土、含生活垃圾土。

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

当路基或管线施工开挖较深时,需采取放坡、覆盖等措施防止土体剥落,引起滑塌的现象,以免影响施工安全。

回填土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如发现与回填道路路基要求不符的土层时,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必须全部清除后,再按要求重新换填碾压。施工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碾压。

原地面横坡度陡于1:5~1:2.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管、涵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40cm方能上压路机。当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时,其顶面回填土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回

施工前,应校核全线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合理,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组合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临时排水方案应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应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 路堤施工中,各施工作业层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层面上不得有积水,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刷边坡。挖方施工中,应及时将地表水排走。

7.1.3 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应综合规划、合理设置现场防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引排地面水。 路堤填筑的每一层表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雨季路堑施工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纵横排水坡,使水排放畅通。

路基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雨季前应将基底处理好,孔洞、坑洼处填平夯实,整平基底,并设纵横排水坡。低洼地段,应在雨季前将原地面处理好,并将填筑作业面填筑到可能的最高积水位0.5m以上。

填方路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料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等。利用挖方土作填料,含水量符合要求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难以晾晒的土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

路堤应分层填筑,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雨季开挖路堑,当挖至路床顶面以上300~500m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待雨季过后再施工。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基坑在雨季开挖后未能及时施工时,应采取防浸泡措施,必要时雨后应对基坑地基承载力再次检测,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2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7.2 沥青路面施工

7.2.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拌和厂和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场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间歇式拌和机要求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除尘设备完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的要求,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的能力。间歇式拌和机要求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参数。按台班统计量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和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回收粉必须全部废弃,不得回收利用。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间歇式拌和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混合料运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钢轮压路机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轮胎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155~165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145~165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195 145 135 150 130 145 70 80 70 5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下表的规定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离析现象。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秒)。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掺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

粘度 表观粘度 运动粘度 赛波特粘度 适宜于拌和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0.17±0.02)Pa·s (170±20)mm/s (85±10)s 2沥青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集料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60~165 165~170 175 190~220 170~185 195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160 150 90 50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0.28±0.03)Pa·s (280±30)mm/s (140±15)s 2测定方法 T0625 T0619 T0623 混合料贮存温度 摊铺温度,不低于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当缺乏数据时,可参照下表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或作适当的调整。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3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7.2.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急刹车、急转弯。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腐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滴漏,应采取措施避免。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钢筒式压路机 轮胎式压路机 振动式压路机 初压 适宜 2~3 2~3 2~3 (振动或静压) 最大 4 4 3 (振动或静压) 适宜 3~5 3~5 复压 最大 6 6 适宜 3~6 4~6 3~6 (静压) 终压 最大 6 8 6 (静压) 3~4.5 5 (振动) (振动) 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7.2.3 沥青混合料运输时的保温

运输时必须覆盖保温,建议采用2层帆布,中间夹泡沫塑料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在多雨地区的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中,面层的均匀性、压实度和渗水系数是三项最重要的指标,是确保路面稳定正常使用的关键要素。施工中压实度应不小于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

将沥青路面的渗水情况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下,是降低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重要途径。在面层施工中,建议对3个面层均进行渗水系数的测定,技术标准为不大于300ml/min,或根据现场技术指导意见。对局部渗水系数较大的区域应进行处理。

路面竣工验收标准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第68页表11.5.1-1中的规定。

7.2.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对于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建议采用非接触平衡梁。

7.2.5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在面层全面施工前应修筑试验段,以取得达到规定压实度各种压实机械的碾压遍数和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

7.2.6 弯沉测试

车行道路基、底基层、基层、面层除以压实度作为控制标准外,须进行弯沉测试,土基、路面结构层弯沉值须符合设计要求。

弯沉可选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试。(要求见路面结构设计章节)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4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8. 附属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考虑在桩号6+60~7+30及桩号11+40~12+30处道路以南设置挡墙,挡墙结构采用浆砌块石结构。同时部分路段两侧为现状民房及居住小区,新建道路路面标高距两侧地坪高差较大,无放坡条件时可考虑设置台阶踏步,具体结构形式及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及大样图。

沟槽、路堑开挖及路堤填筑时应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工人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以确保安全施工。

施工时对边坡要开挖排水沟,并保证排水沟的畅通,降雨时对边坡进行覆盖防护。 路基填土应不含有任何不适宜工程使用的土,如淤泥、沼泽土、含有残树根等腐质的土及含水量较大的土,必须全部清除。

膨胀土区段施工时应加强现场排水。路基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时间不

9. 环境保护

施工时各种垃圾应及时清理,以减少对周边居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

施工时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建筑材料要求有切实可行的储存方法,施工排出的废弃水不得污染景观用水和生活用水。

施工时材料的运输要注意不得沿途洒落,对正常道路通行和居民带来不便。 对沿线的一些设施,应避免破坏,需要重建的应重建后再拆除现有的。 要采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缩短施工周期。

要制订环保措施规程及实施细则,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宜间隔太久。

路基填土必须分层压实,所有粒料均应厂拌。

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一般路段路基两侧应各加宽50cm的碾压宽度。

路面工程开工前,首先要验收路基修筑质量(包括标高、路拱度、压实度、弯沉值等),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该项目施工。当大部分路基峻工后,可开始底基层施工。本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标准》设计要求进行。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并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数据,并随时检查工程质量,为保证路面基层质量,要求对水泥稳定类基层采用机械集中拌和的方法,然后用机械配合人工摊铺碾压,面层采用大型机械摊铺成型设备,集中拌和,确保工程质量。

路面材料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同时要做好各结构层的试验,搞好全线路面的施工。

10.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单位需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需要时施工区用彩钢板进行围护。

施工前要设置坐标控制系统,各标段或施工段之间要进行平面定位控制和核实,全线标高控制系统要统一复核。

施工单位应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管线产权单位一起做好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及预埋工作,制定科学的埋设顺序,同时施工前应妥善处理好现有杆管线的迁移工作。施工期间应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确保管线不受损坏,保证仍在使用的各种管线安全、完好、正常运行。

排水管道应先施工下游,再施工上游,按照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施工。

路槽的施工应与地下管线的施工密切配合,管线施工应按由深及浅的顺序施工,以避免管线敷设时的二次开挖。

应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应由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目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的批复。摊铺沥青面层时注意应在检查井、侧石等边缘喷洒粘层油,以与沥青面层粘结牢固。

雨水口的施工应注意汇水区域内纵坡的设置,并注意切勿因施工原因使雨水口堵塞。 标志牌基础若与其他管线冲突,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现场查看,根据现场情况处理。

11. 施工组织

因道路为新建道路,故施工可采用全幅施工方法,加快施工进度。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5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12. 其它

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及时复核道路现状高程、平面位置,如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

xx路两侧用地尚在开发,截止本次初步设计前,部分正在设计尚未评审的规划小区,在办理土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参照本次道路实施范围拟定,本次设计不予以考虑;同时建议规划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土地报批环节应统筹考虑市政建设与房建项目的用地范围划定。

本次设计,凡占据道路红线的临时围墙,均建议破除,围墙恢复由企业自行筹措。 其它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和标准严格实施。

设计: 审核:

校对: 审定:

路施——02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6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目 录

1. 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 - 1 - 2. 设计依据 ................................................ - 2 - 3. 采用的规范、规程及工程验收标准 .......................... - 2 - 4. 工程概况 ................................................ - 2 - 5. 主要技术标准 ............................................ - 3 - 6. 道路工程设计 ............................................ - 3 - 6.1 道路平面设计 ........................................ - 3 - 6.1.1 平面设计原则 ................................... - 3 - 6.1.2 道路平面设计 ................................... - 3 - 6.2 道路纵断面设计 ...................................... - 4 - 6.2.1 纵断面设计原则 ................................. - 4 - 6.2.2 纵断面设计控制要素 ............................. - 4 - 6.3 道路横断面设计 ...................................... - 5 - 6.4 路基、路面设计 ...................................... - 5 - 6.4.1 路基设计 ....................................... - 5 - 6.4.2 路面结构设计 ................................... - 6 - 6.4.2.1 概述 ...................................... - 6 - 6.4.2.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 - 6 - 6.4.3 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 - 7 - 6.4.3.1 面层 ...................................... - 7 -

6.4.3.2 基层 ....................................... - 9 - 6.4.3.3 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3%)底基层 .. - 10 - 6.4.3.4 石灰土路基处理 ............................ - 10 - 6.4.3.5 厂拌级配碎石 .............................. - 10 - 6.4.3.6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 - 10 - 6.4.3.7 HPDE防渗膜................................ - 10 - 6.4.3.8 透层与粘层 ................................ - 11 -

7. 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 ...................................... - 12 - 7.1 路基施工 ............................................ - 12 - 7.1.1 一般要求 ....................................... - 12 - 7.1.2 施工期间临时排水措施 ........................... - 12 - 7.1.3 雨季施工 ....................................... - 12 - 7.2 沥青路面施工 ........................................ - 13 - 7.2.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 13 - 7.2.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 14 - 7.2.3 沥青混合料运输时的保温 ......................... - 14 - 7.2.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 14 - 7.2.5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 - 14 - 7.2.6 弯沉测试 ....................................... - 14 - 8. 附属结构设计 ............................................ - 15 -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1 - xxxx区xx路(xx路~xx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9. 环境保护 ............................................... - 15 - 10. 施工注意事项 .......................................... - 15 - 11. 施工组织 .............................................. - 15 - 12. 其它 .................................................. - 16 -

xx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