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30 17: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卫星云图上常见的云型和云系?

带状云系 涡旋云系 云线 云团 细胞状云系 逗点云系 斜压叶状云型 2. 锋面云系的云图特征?

成带状云系,其长度为数千公里,宽度则视锋的活跃程度而定,窄的只有2-3个纬度,宽的达8个纬度左右,平均约4-5个纬度

3. 高空槽云系的特征? 1、高空槽云型

500HPA南北向槽线位置的三种云型:

①锋面云带断裂处:槽线经过锋面云带的断裂处

②增强的积云:在洋面冷锋后面的细胞状云系中,对应500HPA正涡度平流区,积云增强,最终形成逗点云系,槽线位于这片增强积云区的左边或定在逗点云系的后边界上。

③卷云条纹:在低纬副热带的洋面上,卷云线的走向代表高空风向,所以槽线可定在卷云走向呈气旋性弯曲的地方。 ④500hpa 槽线定在盾状卷云区的后界。

⑤青藏高原上500hpa槽线的槽前,有时仅出现一片小的反气旋式弯曲卷云。

⑥青藏高原的东南部由于大气具有湿对流不稳定,在500hpa南支槽前常出现成片积雨云区,槽线定在云区后界。 当槽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时,槽线不与锋面云带相交。 4. 急流云系的云图特征?

呈带状,且以卷云为主,在IR上表现更清楚。 5. 在卫星云图上确定急流轴的四条规则?

①卷云盾出现在急流的反气旋一侧,该卷云盾称作斜压带卷云。

②没有斜压带卷云出现,但有其它高云或中云组成的云带存在,急流跨越云带下游处的最前方 ③当没有高云出现时,急流轴常为开口状细胞云系和闭口状细胞云系的分界线 ④综合使用上述三条规则。

6. 温带气旋云型的云图特征?

包含有斜压带卷云 涡度逗点云 变形带卷云 三部分。 7. 雷暴云团的云型特征?

雷暴云团:以产生冰雹、大风和雷暴等剧烈天气为主。其云型呈椭圆形,长轴与风的垂直切变走向一致。初生时表现为较小的密实白亮小云块,边界光滑;成熟时,在其高空风一侧边界光滑整齐,下风方一侧为羽毛状卷云砧,边界模糊。移速较快,生命史短。 8. 暴雨云团的云型特征?

暴雨云团:以暴雨天气为主。其云型呈圆形、椭圆形或涡旋状,也有半圆与颗粒状的,几个云团同时出现时也常呈离散状。块状结构不明显,范围大,直径可达4~6个纬距,移速较慢,生命史一般在1天以上。 9. 什么是MCC?在云图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MCC是中纬度地区的多个雷暴单体合并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雷暴群。 MCC具有中尺度结构,是导致暴雨和和强对流天气的实体。

在IR上,MCC表现为一个色调很白的卷云罩,温度低,边界整齐。 在VIS上,MCC表现为一个中尺度涡旋云型。 10. 暴雨云团和雷暴云团的差异?

1、不稳定条件不同:强对流发生在600hpa以下有较强的潜在不稳定条件下;而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较弱的潜在不稳定的条件下。

2、湿层厚度不同:强对流的发生要求湿层浅薄,对流层中部非常干燥,形成上干下湿;暴雨则要求湿层深厚,即对流层中底层都很潮湿。

3、风的垂直切变不同:强对流要求风的垂直切变大,风向和风速都有明显的垂直切变;暴雨的发生则要求风的垂直切变小。

4、环境条件的不同:暴雨发生的环境条件,低空为正涡度区和辐合区,高空反之,对流层为上升运动,低层还有强水汽辐合且最大值在850hpa;强对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则是低空为正涡度较暴雨弱,但高空的负涡度却较强,低层的水汽辐合也比暴雨的弱得多。

11. 飑线形成和发展的云图特征有哪四种类型?

1)断续线型:沿低层辐合带不断生成小的对流单体。 环境特征:大的理查森数和弱的风垂直切变

(2)后续线型:在低层辐合区内的某一部分不断有对流单体生成或在老单体后部生成新单体并与老单体合并。环境特征:大的理查森数和强的风垂直切变

(3)离散区线型:多发生于中纬度斜压性较大的锋面气旋的暖区。

(4)嵌套区线型:中尺度对流回波带嵌在大片降水区中。多与强降水联系,它类似于暖锋带或宽的冷锋带。 12. ITCZ在云图上的特征?

季风槽在云图上表现为由许多大云团组成的长达数千公里的云带。 ITCZ的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1月位于一年中最南位置,且云量最少;7月份位置最北,云量多且对流云活跃,有时出现双ITCZ云带。

ITCZ中没有涡旋,云带一般是连续的,北界整齐,地面上的ITCZ在云带的北边界;若云带内出现涡旋状云系,地面上的ITCZ穿过涡旋中心。 13. 热带气旋的六种云型?

14. 什么是气象回波?

气象回波:造成这类回波的直接原因是云和降水中的凝结物,如水滴、冰晶、雪花等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以及大气中的温、压、湿等气象要素剧烈变化引起的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这类回波是由气象原因造成的。 15. 对流性(积状云)降水回波的主要特点?

对流性降水回波:通常有许多分散的回波单体所组成。这些回波单体随着不同的天气过程排列成带状、离散状或其它形状。单体的水平尺度从几公里到一、二十公里,也有更大些的。单体的块状结构明显,结构密实,边界清晰,回波强度大,回波强度>40dBz。垂直发展旺盛,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相当。回波顶高一般>10km,有时高达18km。这种回波个体分明,发展迅速,生命史一般为几十分至1~3h。

在RHI上,常呈柱状结构,一些发展强烈的单体,回波顶部常呈砧状,有时也呈花椰菜状结构。 16. 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主要特点?

主要回波特点:回波面积大,呈片状,边缘模糊不清晰,结构比较均匀,回波强度不大,最大回波强度<40 dBz,有明显的零度层亮带。在RHI上,回波顶发展得不高,一般<8 km,回波顶比较平坦,没有明显的泡体结构。 17. 混合型降水回波的主要特点?

其特征为:大片均匀片状的回波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块状结构的积状云降水回波,整个回波区呈现出絮状结构。在RHI上,在较平坦的回波顶上鼓起一个个对流回波单体。 18. 强风暴回波的形状特征?

19. 利用一些有特殊结构的回波型识别某种特殊天气?

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地面强风、冰雹、局地暴雨、龙卷。 弓状回波——下击暴流 螺旋雨带——台风暴雨 20. 飑线的雷达回波特征? 飑线回波常为线状(带状)结构,带的长度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带的宽度通常只有10—20公里,典型生命期约6~12小时。它由许多回波单体组成,单体发展得较旺盛,回波较强,块状结构十分明显,边缘清晰,回波顶高常达10公里以上。镶嵌在飑线中的强雷暴常引起局地暴雨和灾害性强风。 21. 锋面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1、降水回波主要沿锋面分布:降水回波主要沿冷锋及暖锋分布,冷锋后的切变线附近也有降水,强降水回波主要在气旋中心附近和冷锋上。

2、降水回波沿锋面成带状:锋面气旋是一种天气尺度的系统,冷(暖)锋长度为几百到上千km,故沿锋面的降水多成带状。

3、锋面天气中的灾害性天气大都与对流活动有关:锋面降水回波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暴雨及龙卷风等都与对流活动密切相关。

4、冷锋雷达回波:以对流天气为主的冷锋雷雨回波带;以非对流降水为主的冷锋雨带,多出现在冬季。但如果大气中的斜压性强,降水回波带中仍有对流活动。午后沿切变线产生的对流。

5、暖锋回波带:当暖锋附近或锋前有广阔的降水区时,常有几条回波带平行出现。

6、静止锋回波带:常为混合降水回波带,带的宽度约为100—200km,静止锋回波中的对流大多出现在回波带的内部,可能组织成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它们常沿静止锋向偏东方向移动。

7、梅雨锋是我国最著名的静止锋,在它出现的地区,常出现大范围的暴雨或大暴雨。梅雨锋降水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锋前暖区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为孤立的强积雨云或者以降水为主的中尺度对流雨带,有时可能是飑线。(2)梅雨锋降水系统,表现为长达几千km、宽约200km的大型回波带。冷锋南下减速到准静止时对流回波带出现在锋面雨带的前沿,准静止后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型锋面雨带内部,与其它中尺度系统(如高空槽、西南涡等)的活动相结合,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常造成巨大的洪涝灾害。(图6-11) 22. 切变线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1、以强对流性回波为主的飑线回波带。

2、大范围锋面雨带中的中尺度回波带,由锋面降水中的对流性回波构成。 3、与地面辐合线、切变线相联系的中尺度回波带。 23. 台风的雷达回波特征?

(1)雷达眼:是一个圆形的无回波区域。 (2)眼壁(眼墙):雷达眼外围环状强回波区 (3)螺旋雨带:眼壁外面

(4)台前飑线:台风风雨区的外围有时候有一条类似中纬度飑线的对流回波带。 24. 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暴雨的出现与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都有关系,而中尺度系统直接产生暴雨。 产生暴雨的中尺度回波系统特征:

1、弥合回波型:由许多较强的对流单体构成的雷暴群回波。可造成2—4小时左右的集中强降水,形成暴雨。 2、涡旋带状回波型:带状回波上出现扰动结构或者几条回波带相交形成涡旋带状的回波型。

3、静止锋:特别是梅雨锋中的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当梅雨锋内出现中尺度系统,如涡旋辐合区(气旋波),切变线,850 hPa (700 hPa)切变线上的低涡时,对流受中尺度系统的组织,迅速发展成中尺度回波系统,极易产生暴雨。 上述三种回波中,积雨云雷达回波强度只要达到30—40dBz就能产生暴雨。在地面图上,常有气流辐合线或涡旋相配合,且一般早于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1—3小时。 4、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在RHI上,表现为它的相对强回波集中在对流层中下部,常在0温度线高度以下。 5、台风螺旋雨带产生台风暴雨;台风环流中的NE风和SE风切变形成的对流回波带也最易形成暴雨或大暴雨。 6、高降水型超级单体风暴能产生局地暴雨 25.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

1、回波强度特别强:冰雹云回波强度>普通雷雨回波强度

2、回波顶高度高

3、冰雹云回波的形态特征

(1)“V”型缺口:是识别冰雹云的一个重要判据。是由于云中冰雹等大粒子对雷达波的衰减作用所造成的。3 cm波长的雷达探测时可看到,10 cm波长的雷达探测时看不到。 (图6-22) (2)“钩”状回波:是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的一种识别标志。 4、冰雹云在RHI上的回波特征

(1)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穹隆”(弱回波区)、回波“墙”和“悬挂”回波。

(2)由于冰雹云中的强上升气流能把大粒子抬升到较高的高度,在RHI上,强回波伸展的高度远比普通雷暴的高 26. 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

雷雨大风:地面出现短时间的强降水和强阵风。 27. 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1、分析判断近期大型环流背景及主导系统;

2、分析未来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及影响部位的结构特征; 3、考察其中可能存在相应中小尺度系统的征兆;

4、分析局地气象条件和其它实况,理解、订正数值预报及上一级指导预报,考虑动力、统计释用方法预报结果; 5、最终天气要素预报。

28. K指数、沙氏指数、θse850-θse500等参数说明什么?

1、K指数:K=(T850- T500)+(Td)850-(T-Td)700;K值愈大表示大气层结愈不稳定。 K值大小与雷雨天气有如下关系: K<20 无雷雨

2035 可能有成片雷雨

2、沙氏指数:SI=T500- Ts :T500为500hpa上的实际温度,Ts为气块从850hpa开始,沿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然后沿湿绝热线上升到500hpa的温度。若SI>0,则表示稳定,而如SI<0,则表示不稳定。可用于预报局地对流性天气。

SI>+3°C 不大可能出现雷暴天气 0°C

29. 绝对不稳定、条件性不稳定、对流性不稳定的判据及其区别?

(1)绝对不稳定只和温度层结有关,而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性不稳定除了和温度层结有关外,还和湿度条件有关。 (2)绝对不稳定是真实的不稳定,也就是说,当达到这种不稳定状态时,对流就可以自由地发展起来。而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性不稳定,其不稳定性都是潜在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层结仍然是稳定的,但是隐含着不稳定性,只有存在一定的外加抬升力条

件作为“触发机制”,潜在的不稳定性才能转化成真实的不稳定性。

(3)条件性不稳定的实现,只要气块受抬升即可,因而与近地面层强烈辐射加热的超绝热状态相联系的局地性热对流对它可以起“触发机制”的作用。因此,它可以造成局地性的热雷雨天气。而对流性不稳定的实现,则要求有与天气系统(锋面等)及地形等大范围的整层抬升运动作为“触发机制”,它所造成的对流性天气一般都与天气系统及地形相联系,因而造成的对流性天气往往比较强烈。对流性不稳定的“触发机制”当然也会对条件不稳定起触发作用。 (4)条件性不稳定的实现要求抬升力能把气块抬升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而对流性不稳定的实现则要求抬升力能把整层都抬升到全部凝结的高度。

30. 预报地面风、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暴雨)时,如何考虑? 风的预报:(1)按地转风和梯度风原理,估计出第一预报近似值。(2)下垫面磨擦作用。陆地上风向偏向低压一侧30-45°,风速约为地转风速的一半。海面上风向偏向低压一侧15°,风速约是地转风的2/3。(3)变压风影响。变压风沿变压梯度方向吹,风速与变压梯度大小成正比。冷锋后的最大风速常出现在正变压中心附近变压梯度最大的区域。(4)热力环流影响。由于下垫面热力差异而产生局地性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等。(5)地形影响:如迎风坡的强迫抬升,背风坡强迫下沉作用。“狭管效应”使风向与山谷走向一致,风速明显增大。 最低气温的预报:(1)平流变化:把即将移来的气团最低气温作为初步的预报值,再进行修正。(2)辐射影响:取决于云量和风。若少云、静风、冬季辐射降温明显。(3)气团变性:可依据地表与气温之差来推算。如冷空气向南移1°纬度,通常可升温1℃。

最高气温预报,在当天最高温度的基础上考虑两项订正:(1)未来预报日(一般为次日)的云、天气和风的影响。晴天无风温度升高,反之下降。(2)平流变化:根据上游测站最高气温与本站的差值来估计。 31. 飑线与冷锋的区别?

32. 强雷(风)暴的预报着眼点? 冷 锋 飑 线 1、前期的逆温层:强风暴发生之前的典型层结特征:低空为湿

大尺度系统 中尺度系统 层,高空是干空气,其间中低空有逆温层。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同一气团内部或锋面上 2、前倾槽结构:强雷暴主要发生在前倾高空槽与地面锋面之间

的地区。

气象要素梯度不大,移速慢 气象要素梯度大,移速快 3、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这是深对流发展的主要条件。

4、垂直风切变:在具有强层结不稳定的情况下,适度的环境风

总降水量大 降水率大,总降水量不大 垂直切变有助于雷暴的传播,组织成持续性的强雷暴。

33. 对流性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三个基本的天气学条件:1、丰富的水汽含量和水汽供应来源,分析温度露点差、比湿、相对湿度。 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湿舌、西南或偏南低空急流。

2、不稳定层结(1)对不稳定能量的分析,可在T-LNP图上分析。 (2)层结稳定度的变化趋势:

? 高空风分析图:预测单站上空稳定度的变化。

? 天气图:当高空冷中心或冷温度槽与低层暖中心或暖脊相叠加时,不稳定增强。

? 冷锋越山时,若其冷平流在山后的暖空气垫上叠加,不稳定度将大为增加,形成雷暴区。

? 在高空槽东移,冷空气入侵之后,若中层以下有浅薄的热低压接近或出现西南气流暖平流时,将使不稳定性增

强。

? 当低层有湿舌,上层覆盖着干空气层或高层干平流与低层湿平流相叠置时,将增大不稳定性。 3、足够的抬升启动机制

(1)天气系统本身的抬升作用

锋面气旋、低压、低涡、切变线、槽线等。

分析本站邻近区域低空流场中出现的风向或风速辐合线,负变压(高)中心区以及大气的层结稳定度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天气系统中各种有利于不稳定度发展的机制:

? 在锋线和外流边界上出现积云群。 ? 湿舌边界或湿辐合中心下风侧。 ? 变形场锋生区。

? 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右后方。 ? 变压风辐合区。

? 老对流云后部的断槽处。 (2)高空气流辐散的抽吸作用 (3)地形抬升作用 (4)局地热力抬升作用

3、用中尺度带通滤波诊断和预测暴雨落区

34. 一般雷暴与强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35. 南海的几种特殊台风?

南海台风因引导气流弱而多变,故路径复杂多变。 (1)“微型”台风

特点:小而强。8级以上大风的半径只有20-25km,

中心风力可达12级以上,而外围风力不足6级,中心气压可<920hpa。过境时大风只持续一小时左右,地面气压曲线呈“漏斗”状,带有龙卷风性质,破坏力极大。 (2)“空心”台风

外围风速比中心附近大,过境时地面气压曲线呈盆状。常常是由于受周围系统的影响而使某部外围风力达到台风强度。 (3)“短命”台风

生命史短,约一天左右。水平范围半径约100-150km,大多处于近海。中心最低气压980-990hpa。低压阶段移动路径复杂,台风阶段大多向西到西北方向移动,多登陆在海南东部,粤西、广西沿海。 36. 学会在Micaps环境下,调阅常用的天气图表。 37. 学会气象传真图的识别?

38. 高温天气的定义?广东的高温天气的影响系统?

定义: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又叫“热浪”。

(1)副热带高压: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6月下旬开始副高逐渐增强,直至8月副高均维持较强的状态。所以这一阶段副高强度强、控制江南到华南的时间长,导致广东降水偏少。

(2)热带气旋:当菲律宾附近一带有热带气旋向西北西到北北西方向移动时,此时广东上空一般处在高压或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中低层易受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的影响吹偏东北风,或者低层西南风减弱转为弱偏东北风场。在这种情况下,热带气旋未影响到的地方中低层大气往往是较强的正散度区和下沉运动区,地面一般为静风状态,天空云量偏少或以晴天为主,这种稳定的大气垂直结构是产生广东高温酷热闷热的另一典型天气系统。 39. 辐射雾的定义及形成条件?平流雾的定义及形成条件?

辐射雾:由于夜间地表面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雾。多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早晨。形成这种雾需要天气晴朗,因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地面能很快降温,使低层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为什么又要有微风呢?因为如果是静风,湍流太弱,地面水汽仅限于贴地层不易上传,也不能形成雾。但如果风力太大,则湍流过强,水汽分散到较高的气层,使低层水汽含量减少,同时又使地面较冷的空气与上层不太冷的空气混合,不利于低层降温,这样也不利于雾的形成。一般风速1~3m·s-1最利于形成辐射雾。根据以上条件可知辐射雾多出现于冷高压区。

平流雾:由于暖空气移动到冷的下垫面(地表面、海面、湖面)所形成的雾。有利于平流雾生成的条件是中等风速和暖湿空气本身湿度大,且与下垫面之间的温差也大。 灰霾的定义?形成灰霾天气的气象背景?

定义:空气中的灰尘、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灰霾天气指的是大气边界层乃至对流层低层整体的大气浑浊现象。

形成灰霾天气的气象背景:合适的大尺度天气形势;存在气流停滞区、近地面静风或小风;边界层有强逆温层;常伴有强日照和低相对湿度。以上条件持续多日即可出现灰霾天气。

40. 正确识别雾与霾?

一般将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41. 森林火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1)降雨量。在我省发生的164次重大森林火灾中,当天日雨量>0.1mm的只3次,火灾前一天>0.1mm的不超过8次。在冬天连续无雨达30天以上,我省会有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2)相对湿度。绝大多数的大森林火灾发生在14时相对湿度小于75%,最小相对湿度在70%以下的情况;重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当天14时,相对湿度多数在38%以下。

(3)气温。森林火灾都发生在最高气温在11℃以上的天气,其中92%发生在最高气温大于15℃,当天14时气温在10℃以上的天气。而气温在5℃以下时,一般不发生森林火灾。

(4)日照。日照长、太阳辐射强,使林区空气易干燥,地面覆盖物易着火。天气较阴时我省极少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有85%左右的森林火灾出现在当天日照时数5个小时以上,火灾发生前一天约90%日照大于2个小时。

(5)风。从统计看,广东的森林火灾很少有风力在6级以上的,但冬天吹明显的北风时,有利于空气和地面干燥,有利于火势蔓延,故秋冬季与森林火灾有一定对应,但从总的统计结果来看,对应程度不如前面几个气象要素关系好。 42. 前汛期常见的几种暴雨环流形势? 1.两脊一槽型:(1)在乌拉尔山附近和远东地区分别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阻塞高压或高压脊,我国新疆到贝加尔湖附近地区是一个宽槽或切断低压;(2)由于受到远东地区阻塞高压的阻挡,贝加尔湖的切断低压和低槽移动缓慢,不断分裂短波槽从新疆、青藏高原一带移到我国江南地区,形成中纬平直多波的局面,引导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3)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oN附近,而在中南半岛到我国西南、华南一带南支波动比较频繁。 2.两槽一脊型:(1)在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是高压脊(日常称为中脊),脊前经向度很大;(2)在乌拉尔山附近和东亚地区是大槽,东亚大槽尤其明显,在我国东北地区常有低涡,槽底可达江南西部,甚至到达西南地区南部,华南地区有时也有南支槽活动;(3)副热带高压北缘多在南海北部或华南沿海。在这种形势下,低槽和切变线较快移过广东省,降水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不会出现连续性暴雨,特别是不会在同一站点连续出现暴雨,但雨的强度较大。 3.中纬多波型:在中高纬地区的形势差异较大,通常在欧洲有阻塞高压,在其下游地区是波长比较短的槽脊系统,或者从西西伯利亚到里海一带有横槽,在横槽南侧及其下游地区是纬向多波的形势;在中纬地区,从新疆到江南地区有接二连三的短波槽活动,同时南支波动也比较活跃,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到达中南半岛甚至到达孟加拉湾 前汛期暴雨结束的环流特征?

(1)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中心从中南半岛北部向西北移上青藏高原稳定下来,或从高原东侧移到华西到长江中游地区稳定下来。如前面所述,汛期开始是南亚高压中心在南海南部或中南半岛南部,在前汛期暴雨集中期,北上到中南半岛北部或其邻近地区,汛期结束前一般经孟加拉湾顶部北上到青藏高原

(2)华南地区对流层高层热带东风建立。根据研究,热带东风总是首先在平流层下层和对流层上层出现,然后向对流层中下层传播,如果热带东风下传到200hPa高度,并在此高度上建立起东风急流,前汛期暴雨大致结束。

(3)500hPa西亚地区(通常在伊朗附近)高压建立,并继续向东伸向青藏高原,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图9)。当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在20~25oN,控制整个华南地区,广东前汛期暴雨将结束。 43. 直接造成广东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 1、高层槽、副热带急流和南亚高压 2、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广东暴雨

3、长波槽、东北低涡的活动与广东暴雨 4、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

5、低空急流、切变、低涡和边界层辐合线 6、地面系统:锋面系统、西南低压与地面倒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d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