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怀疑与
更新时间:2023-04-12 18: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怀疑与学问习题
精选九十
第1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②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
B、视察只要/就启发
C、察看只要/就启发
D、察看只有/才启迪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答案】:
【解析】:
2/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
仰”,句中划线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
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
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
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
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
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
【答案】:
【解析】:
3/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6题【单选题】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②③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④①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①顾颉刚,字______,著名的______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②三皇指的是伏羲、______、______,五帝指的是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答案】:
5/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譬______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______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答案】:
【解析】:
第11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6/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7/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第⑤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8/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12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9/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於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於流俗传说,就是对於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11/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13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12/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14/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儿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书写】
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5/ 16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答案】:
【解析】:
16/ 16
正在阅读:
2022-2022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怀疑与04-12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名著阅读试题01-09
西藏自治区2019年内地西藏班招生统一考试试卷综合05-06
对精神病闹事人员防范处理预案02-26
2015年西南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历年试题(2000-2013)(14套经典真题) - 图文11-25
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04-10
塑料焊接工艺与设备03-30
2017年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03-08
2018-2023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研04-14
忆英雄节目串词06-09
- 12022-2022学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练习
- 2部编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 32022年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习题(5
- 4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 5人教部编版2022-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
- 62022-2022学年度初中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第
- 7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与说课稿教学设计
- 8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同步练习
- 92022-2022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课后
- 102022-2022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短文两篇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二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学年度
- 上册
- 2022
- 人教
- 单元
- 语文
- 怀疑
- 初中
- 年级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数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 2022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考试真题
- 绩溪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
- 手机壳可行性市场定位分析
- 河南省洛阳市回民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自传同步测试新版商务星球版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复习题
- SRG2200 配置指南 系统管理分册(V100R001_03)
- 谈高考作文范例的有效使用
-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
- 技术标部分格式
- 安全教育手抄报:网络时代如何保护隐私.doc
- 重庆市2022-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同步练
- 江西省上饶市《教师基本素养及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知识》教师教育【
- 2022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628高分子化学考研冲刺
-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
-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教材及例题
-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810数据结构和计算机
- 2014年第1期瞭望新闻周刊
- 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国观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