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培训总结

更新时间:2023-07-22 16: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商务”专业师资培训总结报告

2012年5月14日至20日,我参加了教育部在上海商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国际商务”专业师资培训,就国外职业教育新视野、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标准研究、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国际商务操作培训、国际货运实务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对我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国外职业教育新视野(冯伟国,上海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 国际商务操作培训(王丁,高级经济师,国际商务专家)

3.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标准研究(王芬,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

4. 国际货运实务(王学峰,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导)

5.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乔刚,教授,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院长)

6. 商贸类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刘斌,博士,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在培训过程中,本人时刻感受到来自国际和企业的视野冲击、信息冲击和观念冲击,并时常把培训内容和我院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思考。

一、 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上海商学院副院长冯伟国教授就《国外职业教育新视野》引导我们对中国的高职教育进行反思,要求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跳出局限,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视野,高职院校在教育中要“运用世界共享的职业语言,但要立足中国孩子”,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冯院长以早期的福建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为例:严复(北大第一任校长)、邓世昌(民族英雄)、詹天佑(杰出爱国工程师)等, 突出强调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出类似福建船政学堂的多元化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河南偏远的西南一隅,缺少品牌效应,当地经济发展薄弱,校企合作的机会有限。但我校在国防工业科学方面实力显著,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本人对我院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有以下建议:

( 1)充分利用公办职业院校的政策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把我院“国防职业院校”品牌做大做强,并切实和当地的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提高学院品牌效应;

( 2)跟踪把握毕业生的动态反馈,根据不同的专业市场及时调整培养模式,每年推出优秀毕业生和最佳就业单位,为在校生树立典型榜样,增加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和社会中的话语权;

( 3)苦练内功,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奖惩分明,督促每位教师及员

工各有所长,各有所思,各有所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师及员工的爱校积极性,提高学院运作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利用率,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 4)在课堂教学上,要对学生强调“ 不应该事项”,提醒学生在社交礼仪、风俗文化及商

务场合的禁忌及规范。

二、 课程改革培训及对我系的思考

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王芬教授就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标准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课题式的讲解,突出强调了高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高职课程和中职课程界限不明,层次不清。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目标和中职院校没有明显不同,高职只限于对中职课程的重复和补充,在课程上没有体现高职特点。高职课程和中职课程在主干课程内容及名称方面都具有重复性。从课程设置上,只是中职偏重技能,高职略偏重理论,没有在课程上体现区别于中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点。

高职和中职在课程方面的同质性及缺乏竞争性等问题在我们学院同样存在。我院的前身为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内容、授课方式、师资来源等很多方面都沿袭了以往中职的习惯。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建议如下:

(1)在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创业能力,增加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拓展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率和有效性。通过集体组织或自主选择的形式,使学生在寒暑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无视实践与专业的非对口性,以期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增加沟通协调能力和团体协作意识。学院在实践管理方面要有实践计划、考勤、企业鉴定及档案表等硬性规定,确保学生实践活动得以有效进行。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针对不同专业制作“课程教学包”,制作教学统一课件,同一课程小组分工合作,专兼职相结合,对课程目标和授课内容要有统一认识,并且能根据不同的主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