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管理学在职硕士复习题题二
更新时间:2023-07-21 07: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新编教育管理学重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管理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2.管理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5.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6.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7.教育立法的意义
8教师工作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9.教师激励的策略
10、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1管理活动的意义:①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②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③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④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⑤通过有效管理,可以使组织机构信息更为畅通,可以较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可以保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
2.管理活动的特征:①任何管理活动都体现着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生产过程中做到井然有序的管理,以获得最大的活动效益,这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状态中进行,必然受着反映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的生产关系和反映人际权益利害得失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和影响,这是管理的社会属性。②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通常说到管理,总是要涉及诸多的管理对象,如人、财、物、信息、事、时、空等。这其中,管理人,目的是人尽其才,发挥人的潜能;管理财,目的是开源节流;管理物,目的是物尽其用;管理信息,目的是要咨讯交流畅通无阻;管理事,目的是要完成任务;管理时间,目的是谋求速度和效率;管理空间,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和一切有关的社会因素。③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短暂的、即时性的动作。这一过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等。④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19世纪以前,管理所凭借的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和判断;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科学管理渐渐取代了专制管理;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管理开始呈现出民主
管理的特征。⑤管理具有层次性,现代管理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
3.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教育管理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事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①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等。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③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④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⑤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4.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
⑵教育管理学研究内容最多的有:教育管理总论、组织理论、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法律、教育财政、教育人事管理、学校组织管理及其管理;其次为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评价与督导、领导理论、决策理论、沟通理论、教学管理等。所有这些内容,大致分为几个板块,即学科概述、管理理论、组织和机构、政策和法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其他事务管理等。
5.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1)首先是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制约。一般来说,政治体制为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也不大可能为完全的地方分
权。不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在某些国家可能也会有例外情形出现,如政治体制是集权的,教育管理却是分散和分权的。
(2)其次是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制约。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了,其教育也会得到相应发展,国家管理教育的组
织形式也会相应地演进。如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
90年代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教育管理体制的触动极大,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3)是受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任何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教育传统,在有些国家,这些传统被强有力的保存下来,并对教育管理体制产生决定性影响。美国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教育的发展有自上而下的特点。(学校-学区-州教育厅-联邦教育部)
(4)是受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正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国际间教育上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将他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引入自己的国家,以弥补自身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外来的改革动力之下所进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5)与管理主体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往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管理型态。即使是在同样社会制度下,面临大致相同的管理环境和对象,对管理体制的设计和评价的标准和偏好,也会有所不同。这说明,官吏体制的确立和改变,同管理者自身的政治、学识、业务、能力、修养等都有内在的关系。
6、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变革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即通过学校的变革给学校组织带来新观念、新技术、新结构、新行为、新格局和新结果,要求学校成员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如果学校的变革过程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沟通,仅仅是下发一份变革方案,颁布变革指令,大会小会宣传一通变革理念,就认为变革能够顺利实施,无疑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当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变革,不知道何时、何地、如何进行变革,变革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对学校和个人有什么好处等等问题的答案日寸,必然引发对变革的忧虑和不确定感,对变革产生排斥。比如:“变革好是好,但是就凭我现在的水平,没有能力去实施这场变革。”我们这里每天的日常工作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去干那些事情!”借口没有时间、精力或能力去傲变革所要求的事情而对
变革加以排斥和抵制。有时,即使教师们知道详细的变董方案?但如果变革方案是由学校之外的政府或变革专家制定的,他们就会把外来的变革方案看作是“不符合实际的理想主义方案”,而对变革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之一。联合国所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就这个问题提出过报告书:“教师因为知识水平高?比其他人更容易求全责备,对待新思想尤其如此。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倾向于拒绝威胁他们安全的革新;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他们要求教育理论无法提供的证据;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他们把从外界发起的变革看作是侵犯了他们权能所及的领域;他们看到业余作者不向他们请教,也没有预见到将惹起的困难便采取决定而感到恼火。”
①由此可见,学校变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阻力。虽然学校变革必然会遇到阻力,但只要通过努力,阻力是可以克服或减少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变革阻力。针对各种学校变革的阻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对策及方法。
一是教育和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所有人了解变革的原因、变革的内容、变革旳步骤以及变革的目标等。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产生阻力的原因在于信息失真或沟通不良,如果学校人员了解了全部事实并消除了所有误解的话,阻力就会自然消失。有效的沟通需要一定的技能,需要双向的交流。科特曾提出沟通的7大原则: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形式多样、反复强调、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和虚心倾听。迈克尔?哈默也提出了变革中信息沟通的十项原则:将受众细分;利用多种沟通渠道;让更多的人传达信息;沟通应该清晰明确;沟通、沟通、再沟通;诚实是最佳方针;不但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治疗、安慰、鼓励;使沟通看得见,摸得着;倾听、倾听、再倾听。
二是参与与投入。参与方法的前提假设是个体很难抵制他们自己参与作出的变革决定。在变革决策之前应把持反对意见的人吸收到决策中来,听取他们对学校变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对变革方案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消除对变革的恐惧和抵制。
三是提供便利和支持。学校变革推动者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措施来减少由于资源不足导致的阻力。比如在学校中实行教师弹性坐班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团体绩效考核等等,让教师愿意和能够完成学校变革的要求。
四是协商和同意。面对某些非常强硬的变革阻力及其团体,比如中老年教师对学习和发展抵触时,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来取得他们的妥协和同意。不过,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变革阻力人群,否则变革成本太高。
五是制度支持。可通过带有一定强制作用的相关制度,如规定对直接抵制者实施调职、扣薪、淘汰、不予晋升等处
罚措施,迫使学校人员接受变革,执行变革。这种应对方法见效快,但容易使人心不服,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故应用起来宜小心谨慎,即使要用,也要配合思想教育工作。
7.教育立法的意义
教育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虽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教育,但各国都将教育立法作为一种必要手段,期望借助于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来达到发展教育的目的。
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美国朝野震惊,美国政府迅速制定了尽快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战路目标,美国国会则起草并通过了《国防教育法》,从制度上和财政上加以保障。在我国,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也明文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依靠法律规定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二,通过教育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进行教育管理。同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体系越来越庞杂和复杂,这给教育事业的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通过教育立法,在教育系统内部确立起一系列法律制度,如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教育督导制度等,使教育的管理有序化、规范化,理顺教育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
第三,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规范教育行为。教育行为是各教育关系主体在参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教育法是调整教育行为的法律规范?法律的核心是权利与义务,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是法制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过教育立法,明确主体各方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如何行为,不该如何行为,这样就把教育活动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中来,使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8教师工作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大致可分为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两大类。显性工作主要有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所教班级的成绩、发表文章数量、参加进修情况等等。隐性工作主要指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心灵陶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品德的熏陶等等。教师的显性工作容易记载,而教师的隐性工作却常常难以计量。实际上,就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处
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从中小学的实践来看,成功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都是教师的显性工作和隐性工
作有机结合的结果。例如,上海一师附小总结的愉快教学基本策略之一一一“爱心融人策略”就是强调教
师的
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紧密结合的典型。因此,在教师评价实践中,既要关注教师的显性工作,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隐性工作。
9.教师激励的策略
我国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历来十分重视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在长期的教师管理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有关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经验。其中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制度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以及信息激励等等。物质激励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制。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让教师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将这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激励是指基层中小学校长通过校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同时,校长要通过建立沟通制度,经常与教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从而激发教师在工作上和思想上与学校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
情感激励是指学校领导通过与教师谈心、家访、探病、交朋友与教师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遇到的种种困难,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榜样激励是通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或通过发现、总结和宣传校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为广大教师提供
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参照和范例,从而激发教师为效法榜样而奋发向上。
信息激励是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先进学校、请外校教师来学校传授经验,以及向教师推荐报纸杂志有关教改的信息资料,使教师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体会社会变化之迅速和教育改革之紧迫,由此而促进教师产生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上述种种教师激励策略反映了领导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手段与方法。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而存在着互相交叉甚至部分的互相包容。因此,在教师管理的实践中,往往需要领导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司各种教师激励的策略,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0、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校址选定后,接着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包括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等。校园环境建设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什么是理想的校园环境?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能体现出以下几点特性我们可以说是理想的校园环境。
第一,教育性。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表现为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综合楼、实验楼以及带有天文观测台的科技图书楼等,都在暗示学生去渴求知识、向往科学。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其“润物无声”的功能,无时元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
陶冶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二,艺术性。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就是一件完整立体的艺术作品。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体现美学原理,灵活运用“重复、层次、比例、调和、对比、简明、韵律”等美学原则,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体现出美感,引导学生爱美、惜美的心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情感体验。
第三,整体性。学校环境建设要以学校的整体背景为依据。如果看到别的学校有漂亮的喷水池,别致的假山、荷花池,就如法炮制,结果弄巧成拙,使自己的校园环境不伦不类。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应有整体规划,既考虑到校园区域分配合理,又考虑到经费条件和实际可行。
第四,情境性,校园环境的具体、形象并带有情感色彩体现了情境性特点。如校园里教学楼风格各异,花木四季芬芳,教室明亮整洁,会激发学生欢乐、振作、奋发进取的情感;教室破旧,纸屑杂物乱丢的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厌恶而不健康的情感。所以,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情境,有利于教育者调动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实现教育的目标。
正在阅读:
新编教育管理学在职硕士复习题题二07-21
VICOTEC410 隧道能见度和CO浓度监测仪-操作手册04-17
荆楚理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06-11
历史复习习题10-08
华图数量关系模块宝典(李委明)01-24
想想未来 预感性悲哀11-03
2018年党课题库02-22
公安基层人员关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0-07
写城市变化的作文04-01
叠层式层压机06-2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在职硕士
- 复习题
- 管理学
- 新编
- 教育
- 小太阳幼儿园防震应急演练存在问题分析
- 精酿啤酒项目可行性计划
- 2016-2022年中国盾构机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MULTIGRID IN H(div) AND H(curl)
- 中国航母金银纪念币发行
- 阿里巴巴国际站排名规则和技巧
- 建设工程机械租赁安全协议
- 部编人教版新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 大学无机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
- 开女装店必看:时尚女装店名大全
- 高中生物必三好题10(含详细解析)
- 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之——保证法律风险(三)
- 西方经济学电大期末练习题
- 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 临床观察护理类论文: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会计继续教育 财务工作中的EXCEL
- 五年级学生成绩(12仰卧起坐)
- 2015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 打造品牌建设与管理平台
- 智能化小区弱电工程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