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06 05: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前 言
石漠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建设内容包括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和配套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同年,国家启动了10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试点为各地在石漠化防治技术与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从2011年开始,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的试点县改为综合治理重点县,规模由“十一五”期间的100个县扩大到200个县,逐步将451个县全部覆盖。2012年,湖北省来凤县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
1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来凤县现有岩溶地区总面积62212.4公顷,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其中石漠化土地25491.3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1.0%;潜在石漠化土地23770.5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8.2%;非石漠化土地12950.6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0.8%。
来凤县石漠化目前仍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已经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态势已势在必行。2006年9月,我县按照鄂发改农经[2006]622号文件精神编制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体规划》。近几年,在天保、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的带动下,造林绿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石漠化土地恶化趋势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大大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年来凤县被国家纳入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单位的专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治理区域,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编制了《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年)》。
二、项目建设与实施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来凤县人民政府
2
项目牵头组织部门:来凤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技术支撑单位:来凤县林业局、来凤县水利水产局、来凤县畜牧兽医局。
项目实施建设单位:来凤县林业局、来凤县水利水产局、来凤县畜牧兽医局。
三、编制目的
以改善我县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遏制土地石漠化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以小流域为治理基本单元,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按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努力改善我县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真正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编制依据
(一)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
1、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年1月);
3、《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调查报告》(2005年10月); 4、《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2007
3
年7月);
5、《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6-2015年); 6、《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三)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 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1)); 2、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 (四)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
1、来凤县2010年石漠化调查成果资料;
2、来凤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6-2015); 3、来凤县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 五、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将对新峡河小流域、老峡河小流域、怯道河小流域开展石漠化综合工程治理。
1、林业植被建设:实施封山育林1455.5hm2(21832.5亩),人
22工造林529.9 hm(7948.5亩)——其中:营造防护林333.8hm(5007
亩),营造经济林196.1 hm2(2941.5亩)。
2、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人工种草83.04 hm2(1245.6亩),草地改良166.08hm2(2491.2亩),建设标准化羊舍46栋4702.58m2、引进种公羊200只、后备种公羊100只、建青贮窖46口4600 m3、购饲料机械92台。
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建设总规模41.69hm2,配套田间
4
生产便道2.46km,山坪塘整治4口,蓄水池127口,沉砂池78座,截排水、引水沟5.82km,整修排洪渠、排灌渠11.2Km。
六、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年限为2012-2014年,分3年进行实施。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经概算,项目总投资为项目总投资为3304.76万元。其中: 1、林业建设投资1979.98万元,占59.92%。其中:封山育林投资940.53万元,人工造林投资809.77万元,独立费用170.28万元,基本预备费59.4万元。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179.98万元。
2、畜牧建设投资659.99万元,占19.97%。其中:改良草地139.49万元,人工种草投资96.74万元,棚圈建设投资155.18万元,青贮窖投资64.4万元,饲草机械投资17.48万元、引进种公羊及后备种公羊120万元。独立费用46.8万元,基本预备费19.9万元。中央投资6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59.99万元。
3、水利建设投资664.79万元,占20.11%。其中:坡改梯投资151.33万元,田间生产便道投资18.84万元,排灌渠投资162.41万元,堰塘整治投资14万元,截排水沟投资55.7万元,蓄水池投资198.06万元,沉沙池投资8.6万元. 独立费用54.32万元,基本预备费1.53万元。中央投资6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64.79万元。 按资金筹措渠道分: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304.76万元。
八、效益分析
5
项目建成后,全县森林面积将增加近900公顷,1455.5公顷森林质量得到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0.6个多百分点,对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牧业增产和人们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
到2014年后,将年增加森林储备价值为1350万元,增加经济林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同时,实施坡改梯,可实现秋粮年均增产效益35.2万元。项目扶持石漠化地区农户草食畜牧业,可实现年新增产值200万元,年获利润80万元。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石漠化状况恶化的态势将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项目区农民收入有一定增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
第二章 来凤县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来凤以凤凰飞临的传说得名,它远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地处鄂湘渝三省(市)要冲,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接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与本省宣恩、咸丰县相连,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历来是三省(市)边区交通要冲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史称“川湖肘腋,滇黔咽喉”,享有“小南京”美誉。地跨东径 109°01′ —109°27′,北纬29°06′ —29°41′,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下辖翔凤镇、绿水镇、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185个村,另有胡家坪林场、白岩山药材场、磨坡农场等三个国营场圃。县境东西距长42.5公里,南北距长61.3公里,县城翔凤镇,东距省会武汉市里程650公里,北距州府恩施市里程134公里。
2、地形地貌
来凤县地域东西扁圆,南北狭长,近似阔树叶形。武陵山余脉分南北两支成钳型走向横贯全县,酉水河流经大部分县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群山绵延,东南部多盆地平坝,全县地处鄂西四大断裂带之一的宣恩椒园至咸丰断裂带南缘的蠕动区。在地质
7
构造上,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隆起带的一部分,地层出露较全面,且多为沉积岩,广泛出露的为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类,以三叠纪大冶灰岩为主。局部断陷盆地,沉积有第三纪红色砂质岩系。地貌受中生带燕山运动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盖层褶皱。由于境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灰炭质地较纯,在暖温气候条件下,发育了较完善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溶湿洼地、伏流、盲谷等普遍存在。全县南北狭长,北半部东西稍宽,南半部东西扁窄,呈栎树叶形。西部和西北部多山,属武陵山系余脉,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县境内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以坡、台、岭居多,东南以平、岗、丘陵常见,海拔最低是百福司镇河东的鸡笼滩为339.9米;海拔最高是大河镇天山坪的大尖山为1621.3米,县内相对高差1281.4米,平均海拔680米。其山脉属武陵山系东部延伸部分,武陵山系分支自贵州北出,经渝、湘间入湖北,分为二支,一支自西南到西北绵亘于大河、旧司、革勒、三胡之间;另一支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经百福司、漫水、绿水和翔凤镇入宣恩,呈钳形走向。西部主要山峰有:八股界、笔架山、毛头山、天山坪、大尖山、白岩山等。东部山峰主要有:挖断山、五台山、黑山、贵帽山、青山、中华山、三尖山等。
3、水 文
全县有大小河流25条,总长度为485.7公里。酉水河为主河道,由北自南纵贯本县东部边境。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等支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酉水,组成梳齿状水系。酉水经沅江注入洞庭湖后流入长江。全县建成大小水库54个,山塘487口,
8
引水渠道54条,重点大中型水库有塘口水库、新峡水库和正在修建的纳吉滩水库。小(一)型水库有:龙洞河水库、车沟水库、纺车溪水库、金盆水库、尚家洞水库、下河沟水库、曾家坳水库、落角塘水库等等。小(二)型水库有29个。这些水库遍布全县,有效地提高了我县蓄水调洪、防洪抗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水位:1958年至1978年,平均水位445.14米,最高水位456.58米(1969年7月12日),最低水位444.55米(1978年10月18日)。1941年农历七月十三日,酉水洪峰水位(黄海)457.11米,洪峰流量4200立方米/秒。流量:1958年至1978年,平均流量54.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480立方米/秒(1969年7月12日);最小流量0.8立方米/秒(1973年1月12日)。1964年径流量25.3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模数49.97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悬移质含沙量:1964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287公斤/立方米,最大断面平均3.20公斤/立方米。悬移质输沙率:1964年年输沙量72.8万吨,年浸蚀模数454吨/平方公里,年最大月平均输沙率2980公斤/秒,年平均输沙率23.0公斤/秒。水质:经在官渡口采水样测定,水温范围为23-27℃,PH值8.7,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氮0.05毫克/升,硝酸盐氮0.5毫克/升,磷酸盐0.02毫克/升,硅酸盐6.0毫克/升,溶解氧8.21毫克/升,耗氧量3.76毫克/升。水温:1960年至1978年,年平均水温15.78℃,最高水温35.5℃(1961年6月21日),最低水温0.0℃(1977年1月29日)。
4、气候条件
9
我县气候由于受非地带性的影响,形成了与平原湖区不同的立体气候。低山平坝海拔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二高山海拔801-1200米,类似暖温带-中亚热带湿润型山地气候。高山海拔高于1200米,类似暖温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
年太阳辐射为86.8-93.7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1161.5-1445小时。县内平均气温在7-15摄氏度之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无霜期长达280-293天,最长为334天,最短为244天。年降水量为1300-1900毫米,年降水相对变率为12%。干燥度为0.67(湿润型),大陆度为56.08(属大陆性)。我县气候主要特点是:光照偏弱,光合潜力大,气候温和,严寒期短,热量资源适宜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作物及亚热带绿色喜温林木的种植。是亚热带常绿树种、经济林木生长的良好越冬环境,特别是4-9月,作物生活跃活期的变率更小,具有气候资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春秋阴雨多,光照少,雾多湿重,对二高山经济林木、茶、桑、药材生产有利。
5、土壤条件
全县土壤类型分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8个土类,15个亚类,46个土属,126个土种,其中水田64个土种,旱地35个种,非耕地27个土种。分布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翔凤镇、漫水乡、百福司镇、绿水镇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坝、台地;黄壤主要分布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海拔500-800米之间的低山、谷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大河镇、三胡乡、革勒车乡、旧司乡、绿水镇五
10
台片区、百福司镇高洞村海拔800米以上的二高山;水稻土各乡镇均有分布;紫色土、潮土、石灰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翔凤镇、绿水镇、漫水乡、百福司镇。水田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钾,偏酸偏碱水稻土面积占三分之一;旱地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部分缺钾,偏酸偏碱面积大。
由于境内类型众多,山地相对高差大,生物气候复杂,成土母质多样,为各类土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6、森林植物资源
由于县内地形复杂多变,气候特殊。繁衍着华中区系多种植物群落,据动植物资源普查,全县共有植物资源161种,540属,25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110科,706种,540属,2500余种,蕨类植物20科75种,苔蕨植物7科49种,菌类植物8科10种;乔木树种51科237种;灌木树种40科128种。主要用材林优势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柳杉、水杉、柏木、栎类、枫香、椿树、樟木、楠木、高擦、马褂木、泡桐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桐、油茶、漆树、五倍子、柑桔、杜仲、厚朴、棕榈、板栗、银杏、茶叶、蚕桑、杨梅、核桃等。动物资源有脊椎动物78科290种,其中哺乳动物17科50种,爬行动物5科20种,鸟类33科90种,两栖动物4科10种,鱼类9科43种。全县林业机构健全,营林生产和基本建设均已形成一定规模;营林生产设备,通讯、林木种子、林业科研,森林保护基础设施完备。近几年来经济林的经营发展较快,为山区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11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来凤县行政区划为4镇4乡185村委会,11个居民委员会,翔凤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
全县总人口322600人,全县人口密度约241人/km2, 。是我省山区县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县,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1.2%。
全县有农业人口264849人,占总人口的82.1%;非农业人口57751人,占17.9%。非农业人口集中在翔凤镇。农村劳动力182150人,其中:女劳动力73029人。全县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72002人。
2、工农业生产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全县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30180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5563万元,占28.4%;第二产业78307万元,占25.9%;第三产业137932万元,占45.7%。
(2)农业及农村经济
全县2011年粮食总产量134327t,农业人口人均生产粮食507㎏,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署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烤烟。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人均所得粮食3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3元。
12
全县农林牧渔业按现行价总产值137026万元。 (3)工业
全县2010年工业按现行价总产值203442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电力、茶、酒、水泥、砖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电力资源减轻了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能源依赖,以煤、电力替代木质燃料,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4)财政收支
全县财政总收入36939万元,财政总支出119734万元。属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财政贫困县。
3、交通、通信
来凤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1366公里。共有8条出口公路,有民用汽车7187辆,有长途客车直达武汉、长沙、广州、重庆等地。县内有一机场,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占地400余亩,现保存作为战略疏散机场,具有较高开发使用价值。邮政开办了各类函件、特快传递、邮政储蓄、“185”服务台、国际邮政等业务。电信开办了国内、国际电话直拨业务,168语言信息系统、可视电话会议、移动通信、公众传真、数据通信、多媒体等业务。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所在地翔凤镇,被誉为“武陵山中明珠”,整个城镇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现有面积4.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135人,外来暂住人口2万多人,日平均人流量近10万人。
4、土地利用情况
13
全县土地总面积134023.31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679.43公顷,占总面积的68.4%;非林业用地面积42325.88公顷,占总面积的31.6%。全县森林覆盖率55.7%。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67899.2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1%;疏林地面积1531.6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7%;灌木林地面积16375.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7.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299.4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5%;无立木林地面积36.12公顷;宜林地面积3478.1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8%;苗圃地面积25.61公顷。 (三)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1、石漠化现状 (1)石漠化土地类型
据监测调查统计,全县岩溶区面积62212.4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4%。其中:石漠化土地25491.3hm2 ,占岩溶区面积41.0%,占国土总面积的19.02%;潜在石漠化土地23770.5hm2,占岩溶区面积38.2%,占国土总面积的17.7%;非石漠化土地12950.6hm2,占岩溶区面积20.8%,占国土总面积9.7%。
(2)石漠化土地程度及其分布
据监测调查统计,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25491.3hm2。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10230.6hm2 ,占40.1%;中度石漠化土地14527 hm2 ,占57.0%;重度石漠化土地732.3hm2 ,占2.9%;极重度石漠化土地1.4hm2。
14
据监测调查统计,石漠化土地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其中:翔凤镇1020.6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1.6%;翔凤镇1020.6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1.6%;三胡乡1667.6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2.7%;革勒乡3358.3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5.4%;大河镇6296.4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10.1%;旧司乡6102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9.8%;绿水镇3451.8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5.5%;漫水乡712hm2 ,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1.1%;胡家坪林场517.5hm2,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0.8%。
(3)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
据监测调查统计,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49261.8 hm2 ,其中:林地39513.8 hm2 ,占80.21%;耕地9744.7 hm2,占19.78%;其它土地3.3 hm2,占0.01%。
在石漠化土地29451.3 hm2中:林地15743.3 hm2,占53.72%;耕地9744.7 hm2,占38.23%;其它土地3.3 hm2,占0.01%。
在石漠化林地中:有林地8452.4hm2,占53.72%;疏林地654.3hm2,占4.15%;灌木林地4691.1 hm2,占29.79%,未成林造林地1907.4hm2,占12.12%;宜林地33.1hm2,占0.22%。 (四)石漠化土地成因、危害及以往治理情况 1、石漠化土地形成原因
我县石漠化土地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度樵采、不适当经营方式、工矿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和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全县石漠化土地(不含潜在石漠化)25491.3 hm2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有20392.8 hm2,
15
占80%;自然因素造成的5098.5 hm2,占20%。
2、石漠化土地危害
我县山高坡陡,降水量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进而导致水土流失。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樵采、不合理的经营方式以及工矿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森林植被,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土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二、石漠化治理情况
近几年来,在长防、天保、退耕还林等各类重点林业工程的带动下,造林绿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石漠化土地恶化趋势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大大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调查:目前全县已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575 hm2,其中:生物措施1565.5 hm2、工程治理9.5 hm2,在全县石漠化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6
第三章 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治理石漠化是改善生态状况,维护国土安全的迫切需要 来凤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小县,石漠化分布范围较广,其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贫乏,使耕地资源消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以加快石漠化治理,建设和恢复林草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
2、治理石漠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有些石漠化区域条件相当恶劣,已经难以让人类生存下去,严重制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石漠化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加快石漠化治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石漠化治理是改变区域贫困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来凤县是老少边穷县,石漠化区域更是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差,离小康社会相差很远。而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可以
17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石漠化防治工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指明方向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就石漠化防治问题做出重要指示,中央多位领导同志亲自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指导工作,并指出石漠化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将石漠化治理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加快石漠化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我县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石漠化治理积累了经验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增大,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县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国土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出了先进成熟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石漠化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3、石漠化治理符合农民意愿,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实施,改善了项目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实惠,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愿意参与生态、能源、水利等工程的建设,所以石漠化治理是深受群众欢迎的。
18
4、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为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
为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2006年在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发改局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编制全县总体规划,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基础数据。2008-2010年间湖北省试点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也为我县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
三、制约因素
1、人口密度大,人均享有资源少
来凤县国土总面积134023.31公顷,人口32.3万人,森林面积67899公顷,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21公顷,人口密度约241人/km2,。是我省山区县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县,是典型的山区小县,有许多农户还居住在深山里,对连片石漠化综合治理有一定影响。 2、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
来凤县矿产资源、水资源在全州都居前列,但目前我县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投资环境弱,地方经济不力
因为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等因素的限制,外商投资相对较少,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各部门向上争取的资金也是各负其责,没有集中使用,统一管理,加上地方没有任何配套资金,致使项目建成了,也有维护资金不足,后续管理没有跟上而不了了之的现象。
19
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以科技为先导,以封山植树和保护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治理为突破口,恢复和改善植被生态体系,提高森林覆盖率,遏止石漠化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不断地改善我县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和科学配置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根据来凤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平衡要求,在遵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内容基础上,科学确定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铺,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以治促防,防治结合。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治理石漠化土地,切实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以治促防,
20
正在阅读:
始终牢记强军之要 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05-17
国旗下演讲_新学期 与春天同行02-23
电梯曳引机计算书05-24
《工程热力学》电子讲稿-all - 图文06-07
辅助电器系统08-20
华医网 继续教育 项目学习 临床护理教学实践探讨 答案01-08
环丁砜和甲酰吗啉萃取蒸馏分离芳烃的探讨12-09
高考语文复习 2013年高考分类汇编 专题5 辨析并修改病句 Word版03-30
6.主要施工机具及劳动力配备计划04-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石漠化
- 岩溶
- 综合治理
- 实施方案
- 工程项目
- 可行性
- 地区
- 《管理运筹学》第三版习题答案(韩伯棠教授版)
- 水处理学习资料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5年9月)
- 煤矿通风科科长年度工作总结
- 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环涵139号)
- 郧西县景阳乡沿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英语语法易错100题
- 水力学习题(上) - 图文
- 《中华文史论丛》目录
-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读后感
- 儿童观
-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网络作业答案
-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利用matlab进行m序列直接扩频仿真
- 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
- 住院医师考试2012广东内科复习试题-7
- 潭阳路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方案
- 2017-2022年中国枕式包装机行业市场监测与投资机遇研究报告(目
- 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七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 溯 古 神 功 性 命 双 修 琐 言 续 太 虚 集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