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一(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4 00: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一(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 专业《测量学》试卷

大题号 大题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试卷总分

1.某地经度为东经117°3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N为( B ) A.19 B.20 C.39 D.40

2.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C )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 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3.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小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 B ) A.量长 B.量短

C.不长不短 D.量长或量短

4.系统误差具有( A )

A.积累性 B.离散性 C.随机性 D.补偿性

5.建筑场地上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有( B )

A.水准网 B.建筑方格网 C.小三角网 D.导线网

6.在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各类公路的符号,称为( C ) A.比例符号 B.线形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非比例符号

7.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应( B )

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

8.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右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 C ) A.反符号平均分配 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1

9.地形图上按一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A ) A.首曲线 B.间曲线 C.助曲线 D.计曲线

10.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m=±10″,则4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M为( D ) A.?25″ B.?5″ C.?2.5″ D.?20″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3”。

1.测量工作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部分。( ? )

2.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 )

3.水准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度盘上读数而测定两点之间高差的。( ? )

4.水准管上2mm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周角为水准管分划值。( ? )

5.测量?A?100?,?B?50?,测角中误差均为10″,所以A角的精度高于B角。( ? )

6.竖盘指标差是由于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不居中造成的误差。( ? )

7.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 )

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 )

9.导线测量中,边越长量距误差越大。因此边越短,导线的精度就越高。( ? )

10.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 )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测量学

研究对地球表面局部地区进行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技术和应用的学科。

2. 视准轴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3. 水平角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也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2

4. 地物

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5. 测设

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已建成建筑物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地面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出来,以便施工。

6.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7.水准管分划值

水准管圆弧2mm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

8.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9.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10.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微倾式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分别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应分别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微倾式水准仪主要有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视准轴。它们需满足: 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竖轴VV;十字丝的中丝(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 水准管轴LL平行于视准轴CC。

光学经纬仪主要有水准管轴;视准轴;横轴;竖轴。它们需满足:

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LL⊥VV;视准轴垂直于横轴CC⊥HH;横轴垂直于竖轴HH⊥VV;十字竖丝垂直于横轴竖丝⊥HH;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L?L?∥VV(次要条件)。

2.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大量偶然误差分布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3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近于零,即

lim?1??2????n????0

?limn??n??nn

3.简述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起算数据用双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角度闭合差超过容许值,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若不超过,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改正后之内角和应为(n-2)2180°,以作计算校核。

(3)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角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适用于测左角)

(适用于测右角)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1)坐标增量的计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 实际上由于量边的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与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即:

导线全长闭合差为: 导线全长相对误差为: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

各点坐标推算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4

五、成果整理(本大题共3题,每题7分,共21分)

1. 整理下表中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标尺读数 测高差改正改正后高差高差(m) 测站数 高程(m) (m) 点 后视 数(mm) 前视 A 1825 20.000 0.580 1 -4 0.576 1245 1 20.576 1546 0.246 1 -4 0.242 1300 2 20.818 1764 0.330 1 -4 0.326 1434 3 21.144 1400 -0.140 1 -4 -0.144 B 1540 21.000 6535 5519 1.016 4 -16 1 ?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计算检核 2.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 测测竖盘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角值 回目标 站 位置 ° ′ ″ ° ′ ″ ° ′ ″ ° ′ ″ 数 A 0 00 48 72 37 30 左 B 72 38 18 1 72 37 24 A 180 00 36 72 37 18 右 B 252 37 54 O 72 37 26 A 90 01 00 72 37 24 左 B 162 38 24 2 72 37 27 A 270 00 42 72 37 30 右 B 342 38 12 3.整理下列视距测量测量成果,写出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结果,测站点A的高程为21.40m,仪器高为i=1.420m。(注:竖盘盘左刻划,从目镜端由0°逆时针刻划到360°) 下丝读数 竖直角水平距离 高差 高程 中丝读数 竖直度盘读数 目标 上丝读数 s ° ′ D h H ? 视距间隔 2.440 1 1.862 2.15 88 25 -1 35 57.76 -2.33 19.07 0.578 fh容??12n mm (n为测站数) fh容??124??24mmfh??h?(HB?HA)?1.016?(21.000?20.000)?0.016?fh容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5

1.768 2 0.934 0.834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1.35 92 45 2 45 83.21 4.07 25.47 D?klcos2? 1h?klsin2??i?s2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7分,共14分)

1. 对某边丈量了5次,其距离值分别为58.256m、58.260m、58.258m、58.262m和

58.264m,求算术平均值L及其中误差mL。 解: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L?

58.256?58.260?58.258?58.262?58.264?58.260

5[vv]?(58.256?58.260)2?(58.260?58.260)2?(58.258?58.260)2?(58.262?58.260)2?(58.264?58.260)2

M??[vv]40????1.141mmn(n?1)5?(5?1)

2. 已知控制点A的坐标(xA?110.500m,yA?54.536m)和AB边的坐标方位角

?AB?135?00?00??,图上量得P点坐标为xP?80.500m,yP?24.536m,试计算用极

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说明之。 解:

?xAP?xp?xA?80.5?110.5??30m?yAP?yp?yA?24.536?54.536??30m所以AP边在第三象限?y?180?arctg|AP|?225??xAP??AP

DAP A ? 135°00?00? ????AP??AB?90?22DAP??xAP??yAP?42.426m

P B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6

1.768 2 0.934 0.834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1.35 92 45 2 45 83.21 4.07 25.47 D?klcos2? 1h?klsin2??i?s2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7分,共14分)

1. 对某边丈量了5次,其距离值分别为58.256m、58.260m、58.258m、58.262m和

58.264m,求算术平均值L及其中误差mL。 解: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L?

58.256?58.260?58.258?58.262?58.264?58.260

5[vv]?(58.256?58.260)2?(58.260?58.260)2?(58.258?58.260)2?(58.262?58.260)2?(58.264?58.260)2

M??[vv]40????1.141mmn(n?1)5?(5?1)

2. 已知控制点A的坐标(xA?110.500m,yA?54.536m)和AB边的坐标方位角

?AB?135?00?00??,图上量得P点坐标为xP?80.500m,yP?24.536m,试计算用极

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说明之。 解:

?xAP?xp?xA?80.5?110.5??30m?yAP?yp?yA?24.536?54.536??30m所以AP边在第三象限?y?180?arctg|AP|?225??xAP??AP

DAP A ? 135°00?00? ????AP??AB?90?22DAP??xAP??yAP?42.426m

P B 《测量学》试卷第1套 第 页 共 6页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