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石景山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3 12:28: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

12.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13.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图8)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图8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14.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5.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1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17.霍布斯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解散时,人类将恢复到初民状态。初民状态中,公众的权力尚未展开,既无政府亦无法律;既无法治,也谈不上公平与不公平。在作战的条件之下,只有强权与欺诈算数。下列时期,与这一特征最为相似的是

A.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D.维新变法时期

1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下列对长征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②长征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的局面 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长征精神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20.柏拉图曾警告说:“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

2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 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 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 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22.图9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图9

A.推行“以工代赈”

B.公布《存款保险法》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

2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图10),它所反映的时代对应的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图10

37.(32分)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比例 曹魏 26% 西晋 15% 东晋 4% 隋 17.2% 唐 24.5% 北宋 46.1%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2)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

——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作用。(8分)

40.(20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型抗旱水库),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结果如何?(12分)

41.(29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他国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人们担心会议会发生激烈争论,走向歧途。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3)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2.A 13.C 14.B 15.A 16.D 17.A 18.D 19.C 20.C 21.B 22.A 23.D 37.(32分)

(1)(12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比例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人才选拔;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北宋时改革完善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8分)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平、客观。(4分)

(2)(12分)特点: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6分)

作用:有利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1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8分)背景: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摆脱危机,富国强兵,推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4分)

作用:教育得以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科学文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40.

(1)(12分)问题: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国际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4分)

解决: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4分)

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4分) 41.

(3)(8分)“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4分)

作用:挫败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的阴谋,避免了与会各国因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成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4分)

(3)(8分)背景: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摆脱危机,富国强兵,推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4分)

作用:教育得以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科学文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40.

(1)(12分)问题: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国际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4分)

解决: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4分)

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4分) 41.

(3)(8分)“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4分)

作用:挫败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的阴谋,避免了与会各国因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成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