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偶的美国秀 - 浅析《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

更新时间:2023-10-24 1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学号):

题 目: 中国“木偶”的美国秀 学院名称: 文学院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师范) 年 级: 2011级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职称/学历:*********** 评指导教师评成 价方式及 比例绩 评 成 绩 价(60%) 评阅人评价(20%) 答辩小组评价(20%) 最终 评定 成绩 等级 定 折算后成绩 ●评定等级标准:“优”(90分以上); “良”(80~89); “中”(70~79); “及格”(60~69); “不及格”(60以下)。

教务处 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中国木偶之中国元素.......................................2 二、美国提线之美国精神.......................................6 三、“俄狄浦斯王式”的叙事结构 与 美式的命运观...............9 四、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1

中国“木偶”的美国秀

——试析《功夫熊猫》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

**学院 **专业 **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摘 要:《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了一股中国热、功夫热,中国民众对阿宝的态度由一味追捧为主逐渐转变为审视反思为主,认识到了阿宝灵魂深处的美国文化内涵,形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蜕变。由此看到了一个灵魂上刻着“美利坚民族”的熊猫,在中国元素构造的山水中展开一场自我成就式的冒险,而冒险的成果是颇为丰富的——美国精神的弘扬。然而这些极具地域色彩的美国文化极具两面性,本文采用比较的方式,分析片中中美文化的不同之处,运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电影背后的深层意义,探究片中的消费文化和美国文化。以引起中国民众对于他国文化的警惕。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木偶;中国元素 ;美国精神

China's \’s American show -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vie of\

College of literature Grade2010 Zhang Dai-jun Instructor:Zhou Yun-fang

Abstract:Movie \fu panda\ser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has

caused a hot china-craze, kung fu, Chinese people's attitude to Po from blindly following mainly look into refle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recognize the Po the depths of the soul of American culture connotation, formed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us saw a soul with panda, \nation\of adventure, and adventure results is quite rich, the spread of the American spirit. Yet these extremely extremely has two sides,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this paper, with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the

1

cultural critique of look at the deep meaning behind the movie, inquisition of consumption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To arouse the Chines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culture began.

Key words:\fu panda,\Chinese puppet; Chinese elements;

The American spirit

《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曾经在2008年和2011年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国文化热。然而这真的是一部中国文化影片,人们掀起的真的是中国文化热吗?有人说:这就是一部彰显中国文化精粹的文化片,我们应该弘扬;有人说: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制作,中国人应该借鉴;有人说:这是一部处处渗透着美国文化的好莱坞影片,弘扬了美国精神。然而笔者扒开中国文化的面纱,看到了一场以美国文化为“提线”,中国元素为“木偶”的美国秀。本文正文分为三部分:中国“木偶”之中国元素;美国“提线”之美国精神;“俄狄浦斯王式”的叙事结构与美式的命运观。

一、中国“木偶” 之 中国元素

影片中到处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情:导演采用了中国国画的泼墨式手法描绘了水墨青山、优雅民居、恢弘宫殿;用炮火象征武力,龙象征神谕,针灸象征传统医学,鞭炮、灯笼、麻将、皮影戏象征民俗娱乐;兼之婉转空灵的书法造诣、博大精深的武学意蕴、幽深玄妙的哲学境界??这一切意象凝聚在一起,塑造出好莱坞视角下的东方世界,为熊猫阿宝即将展开的冒险之旅准备了肥沃的土壤。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意象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制片人对中国元素的理解有所欠缺、运用有所失当。《功夫熊猫》系列以后现代的解构、戏谑和拼接方式成功地进行文化嫁接和融合,从而创作出美国价值观下的“中国”。①

《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又是怎样刻画美国价值观下的“中国”的?

②本文从冒险的要素来探讨《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所借用的中国元素,

具体从冒险的地点、冒险的团队、冒险的后备,这三个角度来阐释:

冒险的地点

阿宝在中国山水中展开了一场自我成就式的冒险。结合中国传文化精粹,笔者认为《功夫熊猫》系影片中,冒险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

2

的设定,借用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而脱离了中国文化精神。从整个城市的布局、正派的布局、反派的布局这三个反面论述:

从整个城市的布局来看。城市位于山岭地区,处于峡谷边缘的断崖地带,呈水平状沿江分布,以凤凰古城为原型塑造成型,影片中城镇人数众多,热闹非凡。首先,地理条件来说,小城处于峡谷地带、断崖之上,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因而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紧张,不足以形成影片中描述的大型城镇。其次,从建筑规律角度来考虑。片中的山水布局只考虑到风景的视觉效果和即将展开的争斗布置场地的用意,而没有遵循中国的城镇建设规律,因而就冒险的地点看只能说借助中国元素忽视中国建筑规律,这是不科学的。

从正派的布局来看影片。以阿宝师傅为首的武林高手,居于小镇中心最高的山顶上,属影片中城市的中心地带,亦人们活动的中心。然而,这一中心地位,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山门布局在山上,符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点。这从其和阿宝的讲解中亦可看出蕴含的道家思想。然而,出世之地大多风景优美而位置偏僻,符合其“出世”的用意,诸如佛教的寺庙,道家的道观。而影片中的山门则处于城市的中心地位,不符合其隐世的建筑原理。其次,就中国古代城镇的布局来看,地形上,城市应该布局于平原或较平坦的盆地地形区;功能上,城市功能应该以政治为中心,城市各功能区围绕政治中心而展开。例如:清朝的首都(即今北京)。③然而不应该表现为影片中的山门(寺庙道观)。 再次,从古代寺庙道观等活动场所的功能来看,古代的寺庙、道观等主要承担的是文化职能。然而片中的山门,注重功夫的提升,并辅以思想境界的提高,诸如佛家的“拈花一指”、道家的“道法自然”。由此片中描述的山门是一个集功夫、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于一体的武林门派。并以自身高强的武力,在居民心中处于崇高地位,并成为社会治安的维护者。然而,这描述显然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对他人的崇敬是源于对其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尊崇,而不是对武力的崇拜。然而,影片中普通百姓对山门的敬仰之情其实是源于众师徒高强的武艺。此外,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士”居于首,可见人们崇尚的是读书出仕,不是经商赚钱,更不是成为所谓的“武林高手”。片中对山门的刻画显然是武侠小说和香港电影对在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上留下的烙印。然而,这样的描写显然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夫熊猫1》中,阿宝战胜了“太郎”,顺应了天道的昭示而被誉为神龙大侠。人们的崇敬更多的是对功夫的震惊,对武力推崇,

3

对强权敬畏,对“神龙大侠”这一极具内涵的称谓的肯定。

从反派的布局来看。孔雀王子偷听到这样一个预言自己必将被熊猫打败,只身逃离父母的制约,凭借其高强的武艺,一呼百应,集结了大批暴力分子,占山为王,占据了“地利”的战略机遇,与各大占据地利优势的势力鼎足而立。结合白孔雀王子的身份,笔者可以看出其不合理的地方:首先、从孔雀王子拥有的实力的可信度来看 封建社会古代王权集中,因而王爷没有那样的兵权,尤其是被废除的王子,片中所描述的王子,拥有丰厚的财力、物力、人力,明显不符合历史传统。其次、从发展的潜力考虑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强调“地利”在作战时的战略意义。以孔雀王子为首的团伙扎根在山上,正是基于山地地形,地势险要,符合“地利”的需要。但这只具有短期的战略意义,没有考虑到长期发展的合理性。要满足长远发展应该占据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平原地区,而不是仅仅占据只有短暂发展前景的偏僻山地。最后、从描述对象的身份考虑,片中的各势力都是依据山势、占山为王,这种“占山为王”的思想显然是对强盗匪众的描述,并不适合用来描述王子。

冒险的团队 之 美式“盖世五侠”

《功夫熊猫1》以阿宝凭借超强的悟性而打败叛徒“太郎”结束,阿宝借助高强的功夫大败“太郎”,竞升为“神龙大侠”,被包括“盖世五侠”在内的居民称为“master”(意为“大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该影片对五师兄形象和语言的设定有不合理之处,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从冒险的团队来说,“盖世五侠”的形象源于南少林寺的五行拳,该拳法由俗家弟子苗显和五枚大师所创,两位少林高手根据灵禽的飞腾变化,进攻退守,一盘一踞,一扑一跳,或啄或爪,或拳或脚,经反复应证,乃创出此拳法。包括龙拳、蛇拳、虎拳、豹拳和鹤拳。④《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中,制片人以“猴”和“螳螂”替代“龙”和“虎”,又把拳术的名称外化为人物形象。但是“盖世五侠”的功夫和五行拳法没多大关系,其中螳螂师兄用针来制敌,这种设定和香港电影中东方不败拈针伤人很相似。螳螂小小的个子却身怀绝技,发针制敌的动作令人发笑。可见制片人采用戏谑的方式,力图增强吸引力、吸引观众;

其次,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看,中国古代社会属于阶级社会,将求

4

伦理纲常,等级森严,长者为尊,不会因为武力值的增长,而罔顾伦常。《功夫熊猫1》结尾时,阿宝克敌制胜,“盖世五侠”以功夫高下论尊卑,甚至称师弟阿宝为“大师”,甘居于小,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伦理纲常。中国传统社会讲求孝文化,具体来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兄友弟恭、孝悌之义。可见古人对“孝”文化的重视。然而影片中,“盖世五侠”作为师兄,处处针对师弟;阿宝作为师弟,从未表现出对师兄的尊重,甚至心安理得的接受师兄的恭维。两方的做法都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兄友弟恭。片中对阿宝提高武艺从而备受推崇的描述,其实反映的是美国文化对于人才的推崇,但是中国传统社会也同样重视人才,只不过不会超脱社会等级制度。可见片中描述的是美国文化观。

最后,从中国的称谓来看,中国人的称谓非常讲究,常常暗含了说者对他者的观点或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师”这个称谓,就佛家而言,通常是用来称呼得道高僧的;有时也称呼德才兼备的能人。可见成为“大师”的标准,不是以是否有精湛的武技决定的,而应该是依据否有超凡脱俗的思想或救济世人的道德情怀。例如:舍己为人;普渡众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阿宝师兄称阿宝为“大师”,并不是基于阿宝道德情感的升华或思想境界的提升,而是基于阿宝高超的功夫。所以影片中的称谓——“大师”,展示的是弱者对强者的臣服。这种思潮其实正是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在美国电影文化中的反映,是对能者的尊重。不仅如此,就连“盖世五侠”除了金猴(Monkey)外所有人的英文名都含有“Master”,意为“大师”。如:娇虎(Master tigress)、仙鹤(Master Crane)、螳螂(Master Mantis)、灵蛇(Master Viper),暗含了美国文化对强者的尊重。

由此观之,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考虑,该影片中冒险团队的形象、语言和姓名的设定是由好莱坞制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拼接并融合美国文化创造而成,并没忠实于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是美式的“盖世五侠”。

冒险的后备 之 中国父亲与美国儿子

中国传统伦理观下的父子关系讲求“父慈子孝”。影片中,阿宝父亲父节衣缩食喂养阿宝,生活中的无微不至关怀阿宝,阿宝失落时竭尽全力安慰阿宝。这简直是现代版中国慈父的写照。在这段父子关系中,好莱坞理解并描绘了一个无私的现代版中国式慈父,然而阿宝却并不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孝子。表现有二:

5

首先,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功夫熊猫1》中阿宝长大成人后就离开父亲,期望建立功业、扬名人世,只有遭受挫折后才回到父亲身边寻求安慰。这是美国伦理观中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例如:美国孩子一旦成年,父母就会为其办成人礼,并鼓励孩子自己独立生活;

其次,古语有云:生恩不如养恩大。《功夫熊猫2》中阿宝得知自己是养子后,忽视养父的担忧的心情,不与父亲交代,独自寻找真相,这种行为是自私的、不孝的,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子孝”的要求。《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塑造了一对中国现代版慈父和美国式儿子片中的父子关系,这种设定是中外文化的杂糅,违背了传统文化中德家庭伦理观,但不能否定,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在冒险的地点、团队、后备这三方面确实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表象。然而,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发现,该影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非常浅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麽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年的研究不足以深入到文化精髓的层面;其次,制片人设置冒险的地点,为即将展开的冒险布置场地,做铺垫;再次,受市场经济影响,制片人从卖座率的角度靠虑,把吸引眼球的中国文化元素杂糅在一起,从而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解构和拼接,偏离了中国文化精髓。最后,《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作为好莱坞运用大量中国元素打造的第一部面向中国观众的动画电影,带有难以忽略的美国文化烙印。 二、美国“提线”之 美国文化精神

《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洋溢着浓浓的美国好莱坞气息,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贯彻着美国文化精神的好莱坞大片。这不仅可以从该片对中国文化表象的借用可以看出来,更加可以从推动情节发展的美式文化精神得以窥视。这些美国文化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差异,并极具两面性。一方面,闪光的部分值得中国借鉴,如美国的动画艺术;另一方面,影片中传递的不良美式观念值得中国人警惕。笔者将从成功观、自由观、和平观和善恶观的中外对比中,分析美国精神的不和谐因素。

成功观——美式奋斗者形象

中国人的勤奋观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6

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奋斗者只有通过“吃苦”才能实现“一鸣惊人天下知”。《功夫熊猫1》中“太郎”逃狱,阿宝由于意外而被神谕昭示为神龙大侠,却由于其笨拙和对武术的无知而受尽师兄的排挤,但是阿宝凭着对武术的热爱、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不断努力,不停进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武术梦。影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百折不挠、乐观开朗、幽默搞笑的奋斗者形象。

这种性格显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奋斗者形象,而是具有个人主义梦想的美国好莱坞式奋斗者形象。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了。海伦.凯勒说: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些言论都是西方关于成功的言论。可见在西方文化中成功并不是靠运气来的,甚至要经历诸多磨难。而《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中的奋斗者——阿宝,凭借的是自己的运气、努力、乐观、毅力和讨喜的个性,外加亲友、师兄弟的助力。不得不说阿宝的成功虽然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是值得我们借鉴。

自由观——美式言论自由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倡导民主自由、权力平等、言论自由。这些思想成为西方社会的最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在影视界表现很明显。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界常常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在众多好莱坞影片中,面对突发灾难,美国人常常就美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稳定社会、维护社会安定进行调侃。诸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影片中政府要依靠这些能人来维护治安,甚至是国家稳定。《功夫熊猫1》中“太郎”逃脱了代表政府的监狱的情节其实是美国人对“政府”不能维护社会安定、履行政府职能进行的调侃,是西方批判主义思维的产物。而中国人面对政治是严肃的,认真的,严谨的,主流媒体通常不会采取这种调侃形式。除了政治原因外,这还和中国人面对事情谨小慎微,严正以待的处世态度有关。

由此可见影片对“太郎”逃脱了代表政府的监狱的情节,其实是美国人对政府不能维护社会安定进行的调侃。暗含了美式言论自由观和美式的批判主义精神。

和平观——以暴制暴的消极处世方式

阿宝运用功夫大败叛徒、孔雀王子,取得了正义的胜利,用武力维

7

护正义,用暴力抑制邪恶,这就是本文的两个高潮。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影片宣扬了争取和平方式和维护和平手段——以暴制暴。

从剧本叙事背景来说,影片开头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噱头:叛徒即将逃狱,政府是不可靠的,世界是动乱的,和平只是表象,要想争取和平,必须找出“神龙大侠”,依靠其高强的武艺才能取得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而后阿宝运用武力大败师门叛徒“太郎”、统治阶级反叛者孔雀王子,用武力维护正义,用暴力抑制邪恶,这就是本文的高潮。从而为中国观众营造出这样一种说辞:和平是通过斗争的方获得的,为了争取和平,对于暴力,只有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获得相对的和平。然而纯粹的暴力手段本身就是对和平的亵渎,能维护和平的时效也是短暂的。例如,中国古代,秦朝实行暴力镇压,二朝而亡。这简直是血的教训。

可见纯粹的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从维持稳定的时效来看,以暴制暴是最极端的消极方式。《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传达出的以暴制暴的思想,会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儿童的思想,刺激人们的争斗意识,不利于思想健康。

善恶观——中国的“善恶有报”与美国的“人权平等”

古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中“恶有恶报”涉及到人民心中的公平正义,是人民心中关于世道太平的称。《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关于善与恶的斗争并没有按照中国式的情感价值观——以善的绝对胜利告终,这其实彰显了美国的价值观。

从中西律法的对比中,看中美关于“犯 罪者”的态度差异。以极刑为例:首先,从罪名来看,中国实际适用的死刑罪名远远多于美国实际适用的死刑罪名,而中国备而不用的死刑罪名也多余美国备而不用的死刑罪名。可见,中国法律对于“恶”的鉴别,相较于美国而言,范围更广。⑤其次,从刑罚方式来看,中国古代关于死刑的刑法,种类繁多,而且刑罚残忍,如凌迟等。近年来,我国执行死刑的方式更显人性化,但还是以枪决为主;而美国早期的死刑执行方式其中最残忍的是绞刑,现在尚未废除但基本搁置,目前美国死刑的执行方式有五种:绞刑、枪决、毒气刑、注射刑、电椅刑。⑥其中,注射刑,即人们常说的“安乐死”占绝大部分比例,其他刑法很少用。相对于中国的枪决更显人性化。由此可见,美国人关于“恶”的处理态度,相对于中国而言,更宽容,

8

更人性化一些。《功夫熊猫》系列影片,片尾以阿宝为首的正义人士对于“恶”的代表——孔雀王子剧终,采取了让“恶”自主消亡的态度,而非中国式的恶有恶报、嫉恶如仇,消灭邪恶,匡扶正义。因此,影片中传递的是美国式的对“恶”的宽容。

从美国好莱坞式开放结局,看美国人用发展的哲学思维。中国人喜爱美满,中国人常说:有始有终。认为做事要讲究圆满,也有人说,花好月圆。人们认为“圆月”是美好的,意为人团圆。人们形容美妇,珠圆玉润。可见中国人的审美之中,“圆润”也是一个褒义词??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圆”字代表完整、美满。就像“圆形”一样,从起点开始,最终回到起点,反映出一种封闭式的思想结构。这种理念也影响了中国人对小说、话本、传奇圆满式故事结构的审美期望。如:西厢记、水浒传等。

然而《功夫熊猫》系列影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情节,并以开放式的情节结尾——“盖世五侠”除暴安良,孔雀王子日益衰落;而不是中国式的完满式结局——善恶有终,成王败寇。该片采用发展式的故事结构正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影视界在《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中的文化烙印,反映了在急速变动的市场经济影响下,美国人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哲学思维。

终上所述,从成功观、自由观、和平观和善恶观的中外对比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贯彻着美国文化精神的好莱坞大片,事实证明:阿宝的灵魂是属于美国美利坚民族的。该片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美国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具有中国风的山水画卷,成就了熊猫阿宝的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英雄梦。 三、“俄狄浦斯王式”的叙事结构 与 美式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杀父娶母⑦,以个人之力与可悲命运展开了顽强的搏斗,虽然最终没能改变命运的不可抗力,但俄狄浦斯从始至终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具有无与伦比的勇气,散发着迷人的个人魅力,虽败犹荣,令人钦佩。《俄狄浦斯王》为我们传递出这样的美式命运观: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们越是抗拒命运,越会深深地陷入命运的罗网之中;然而,命运虽不可违抗,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追求个人价值。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功夫熊猫》系列影片的起因和叙事结构

9

深受《俄狄浦斯王》影响。故事起因是孔雀王子和俄狄浦斯不想面对可悲的命运,前者是被熊猫打败,名誉扫地;后者是杀父娶母,天理不容。故事的发展是两人主动出击,却正好催动命运的罗盘,陷入命运的落网之中,最终还是逃不过宿命的魔爪。其次,从美国人面对两个失利者的态度来看。命运虽然不可违抗,但俄狄浦斯王和孔雀王子主动出击,面对命运。虽然两者的人格有所不同,前者是无意的作恶,后者是有意的恶行;但美国人对于二者的态度是宽容的,前者自戳双目,退位让贤,后者顺其自然,自然消亡。影片中,编剧并没有让孔雀王子以失败告终,从好莱坞制片人对失败者(孔雀王子)的宽容态度,可以体味出美国人对积极的、永不服输的命运观的肯定。暗含了西方人在相信命运和命运威力的基础上,对永不服输的抗争精神。这种对抗拒命运的不屈精神的肯定和对命运的合理怀疑,其实源于雅典城邦奴隶主兴盛时期的民主精神,是当时雅典自由民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又感到惶惑的矛盾心理的表现,传递出美国人在命运面前永不低头的命运观。⑧ 综上,从叙事来看,影片中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正是受“俄狄浦斯王式”叙事结构的影响;然而在更深的文化层次,美国人对失败者的宽容,其实是对永不服输的命运观的肯定,暗含了西方的文化精神与思维方式。

结 语

我们终于扒完了影中的美国文化,看懂了这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中国元素为“偶”,以美国文化为“提线”的美国文化秀。这场文化秀无疑是成功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民众愈加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而外国民众亦热切于了解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美国传媒瞄准了这一心理需求,把中国文化当作消费热点,利用异域元素(中国国元素),形成充满魅力的文化背景图,吸引了无数眼球,赚进了多少票房,这是新世纪消费文化的表现;然而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只是文化表象,起辅助性作用,好莱坞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土壤,通过改变和转接中国文化来传播美国文化,渗透美式价值观。这种做法将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可能误导中国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可能误导其他外国民众对中国的理解。这种扭曲他国文化来传播本国文化的行径可能会扭曲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值得我们警惕。

10

参考文献:

[1][2]廖全胜 .电影《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与美国精神[A],大观周刊,2013-02-01

[3]百度地图 .清朝的首都布局图[Z],http://www.eku.cc/xzy/sctx/119362.htm [4]百度百科 .少林五形拳[Z],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225942.htm

维基百科 .五形拳[Z],http://zh.wikipedia.org/wiki/五拳 [5][6]宋彧 .中美两国死刑制度的研究[J] ,科学论坛 [7]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M],王焕生译

[8]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 王立新 .《外国文学史》[M](欧美卷)第四版 ,版社

11

南开大学出

致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仿佛正注视着一个新生的婴儿。回首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我不禁感慨万千。这篇论文能够最终成篇,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无论是论文的选题、相关材料的搜集,还是论文框架的厘定,乃至成稿之后的反复修改,周老师都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为我进一步完善论文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建议。

另外,还要感谢与我一同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朋友。这些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对她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 2015年5月4日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