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17 10: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能飞的飞起来 让会飞的飞更高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在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杭州二中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了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征询多方意见,集思广益,经过几轮探讨,精心制定了《杭州二中课程建设方案》。我们期待以此为起点,使杭州二中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

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杭州二中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的最早的现代班级授课制学校。它横跨三个世纪,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分别是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蕙兰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创办于“戊戌变法”翌年,即1899年,创办人是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甘惠德(W.S.Sweet),其校训是“诚、勤、爱”。浙大附中创办于1940年,创办人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教授。在抗战非常时期,于浙江大学西迁路上,竺可桢校长提出了“立志、努力、为公”的训词,成为抗日救亡时期附中学子的志向追求。两校名师荟萃,治校严谨,学生学习勤勉,思维活跃。蕙兰中学师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浙大附中学生的爱国民主传统,尤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瞩目。1951年8月,两校在“蕙

兰”原址合并,改称“杭州第二中学”,并以“立志、努力、为公”为校训,形成了二中校园精神的核心。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传统,二中人从精神层面上认准了自己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标、高境界)、“正”(树正气、走正道)、“实”(说实话、做实事)。

二、规模合理,教学资源丰富

2001年,杭州二中在跨江发展后,逐渐发展成拥有四个校区的现代教育集团,规模办学效应日益显现。杭州二中主校区——滨江校区,占地1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三个年级共计39个教学班,每年可招收新生近600人。学校一贯以来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品牌”的办学宗旨,致力于追求名校使命与责任担当,努力把学校做优做强。经过多年的上下努力,杭州二中具备了省一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校园环境雅致,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队伍优秀,为培养优秀高中生创设了可靠的“硬件”和“软件”。

三、生源优秀,区域优势明显

杭州二中凭借出色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办学口碑,每年吸引着大批优秀学生前来报考。学校每年所招的杭州市初中毕业生考生层次显示,入校学生处于杭州市中考学生前端的5%左右。依据国际普遍认可的“具备突出天赋的学生一般占全体学生的2%—5%左右”的结论评判,考进杭州二中的学生,多数无疑是资优学生。

四、荣誉卓著,治教业绩突出

杭州二中是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办学业

绩一直为社会瞩目,荣誉卓著。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国教育报刊社”选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示范学校”,特别是2011年底,学校荣获杭州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2012年,学校党总支又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界唯一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杭州二中积极推进以“促成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自主发展教育”体系。学校始终定位于素质教育的高水平推进,着力于每一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杭州乃至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六、课改积极,育人模式创新

在全省历次课程改革实践中,杭州二中始终担当课改排头兵的角色。尤其是在2006年的新课改中,作为浙江省新课改样本学校,我校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改第一阶段的实验。期间,围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秉承二中“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育人追求目标,并建立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育人模式。从“育人”的高度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德育改革方面,构建了以“立意高、渠道宽、实践性

强”为特色的体验、感悟式自主德育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建立了以“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时间利用率”等为重要衡量指标的“理想化课堂教学模型”,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最优化教学方式。

第二部分 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

一、办学理念

杭州二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长效发展,始终坚持 “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人”的育人理念。二中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应该基于人的幸福,基于人的成长,应该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因此,我们曾提出了“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育人目标。如今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诉求和学校发展定位,将“学生的卓越成长”作为我们办学的终极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即追求“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人生观,“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管理观,“开明、开放、开化,宽松、宽容、宽厚,人性、理性、灵性”的文化观,“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的成才观。

二、办学目标

杭州二中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基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全新的办学目标,这就是:“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所谓“卓越”是指主动寻求更高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激发潜质,才能不断追求成长,才能主

动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成就卓越人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所谓“走向世界”是指学校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行走的状态,走向日益美好的世界,走向融入了人类追求与创造的世界。所谓“精英人才”,就是具有杭州二中“基因”的突出人才,他们既是“卓越的二中人”,又是“杰出的中国人”,还应该是“优秀的世界人”。对“精英人才”,我们有四个指向:第一,健全的公民素质;第二,卓越的学业基础;第三,突出的创新品质;第四,开阔的国际视野。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站在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名校意识三个制高点上来重新审视育人问题。从国家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国育才”;从社会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民育人”;从名校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还要“为校育师”。基于此,杭州二中矢志于为浙江省的优秀学生提供最好的师资和育人环境,让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同学都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使杭州二中成为他们实现梦想、迎接挑战的理想学校。

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杭州二中力图在已成为“浙江省优秀学生最心仪的理想高中”,“被浙江父老乡亲高度认可的、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现代学校” 的现有基础上,努力打造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学校”。

三、办学特色

为实现“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这一总体办学目标,杭州二中在课改的深化过程中始终强调“现代化”、“名品化”、“国际化”三个方面的建设。

“现代化”是学校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课程设臵

现代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设备设施现代化”和“德育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名品化”是现代学校的本质追求,以学校发展的“三自主”(“自主化选择的课程体系”、“自主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自主化管理的课外生活”)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层次的学校文化、高档次的学生社团的名品化学校。“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我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打造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绿名片,“人品”金名片,“学业”银名片,让学校始终浸润着浓浓的教育理想主义情怀。

我们的追求是:“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

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臵

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反思 (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

2006年进入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之际,我们首先着眼于当代青年成长性问题的分析,进而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立足国家课程体系设臵的基本逻辑起点,形成了两个基本认识:一是当下青年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成长性问题均与他们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课程缺陷,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关联;二是目前推行的国家学科课程,尽管看似结构完整、具有一定新意,但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偏重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现象,表

现出与课改原旨相悖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秉承广义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功能定位。从全面“育人”的要求出发,形成了如下课程结构:

基本学业课程 着眼于国家意志实现的学科课程

科学方法课程 着眼于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课程 着眼于社会人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能课程 着眼于职业人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个性兴趣课程 着眼于个性和兴趣发展

学校课程 (二)原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 从课程计划的设计角度看,由于对教育的全面性要求缺乏系统性设计,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广泛选择。

⑵ 从课程目标的达成角度看,缺乏纵向层级课程,具体课程“虚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有效选择。

⑶ 从课程内容的落实角度看,由于学科内容过多过难,以及传统教育的惯性,教师主动进行选修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⑷ 从课程任务的完成角度看,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还缺乏内生性机制。

二、学校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一)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总的政策要求是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强化学校特色、有利于为国

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臵权交给学校,促进学校多样化办学,实现学生在共性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校形成的第二阶段课改总体思路是“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全面实施选课制、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五项推进措施。

基于以上政策要求,学校课程架构必须体现以下基本结构: 必修课程拓展

大学初级课程 学科发展前沿课程 学科应用性课程 知识拓展类 职业技能类 兴趣特长类 社会实践类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课 程 (二)学校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特点 1.逻辑起点

立足人,服务人,成就人,一切从人出发,由此把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最高价值取向。

2.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⑴ 政策性原则——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的指导下,保证学校课程方案既符合省厅文件要求又不拘泥于省厅文件要求,同时在执行省厅方案时,尽量结合杭州二中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学校课程。

⑵ 传承性原则——在学校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固化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吸取课程管理中的有益经验等做法,在传承中不断寻求新突破。

⑶ 目标性原则——基于学校办学目标,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课程总目标,在进行成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分层分类,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切实地内化于课程之中。

⑷ 多元性原则——在课程构建时,通过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实施方式的多元化等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

学校在对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中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以杭州二中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为起点,在广义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了“杭州二中课程结构图”。即 “一体两翼三层四类”的基本课程架构。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⑴ 课程目标:“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即健全的公民素质,卓越的学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品质,开阔的国际视野。

⑵ 课程思想:旨在将“必备素养、学业基础、人格成长、智慧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成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⑶ 课程架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

? 一体:指向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此称“核 心课程”。

? 两翼:一翼指向为人格成长的“社会类自主课程”,另 一翼指向为智慧成长的“学术类自主课程”。

? 三层:“一体两翼”三大板块的课程,均按由低到高三 个目标层次设计与实施。

? 四类:指核心课程、社会类自主课程、学术类自主课 程和以现代学生必备的“11+1” 基本素养为内容的“学校基本素质课程”四个课程类别。

科技 体 育 术 学 语言文学 艺 术 人文 与社会 数 学 人 的 成 长 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 杭州二中“一体两翼三层四类”课程结构图

(二)学校课程架构的设臵特点

本课程架构重在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并在课程方案中较好地处理了课程设计内的若干关系。

⑴ 目标明确,结构完整。本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校办学目标为追求,以人的“全面而自由”成长为使命,通过目标的分类与分解,再依据相应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项目,形成的课程构架具有目标明确、类别清楚、层次清晰的特点。

⑵ 传承历史,注重实践。本课程方案基于学校原有课程,通过目标再细化、资源再挖掘、课程再整合而形成。因此,具有课程基础扎实、课程条件成熟、便于分层实施等特点。

⑶ 关注共性,体现差异。本课程方案,不仅设臵了“学校基础素质课程”,还在“核心课程”中设臵了A、B、C三级课程,在“社会类自主课程”和“学术类自主课程”这两类校本课程中也同样设臵了三级课程要求,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的共性及个性需求。

⑷ 动静结合,知行合一。本课程方案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十分关注课程实施中的落实,特别关注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理论滋养与实践生成等学习方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意义,并力图通过课程项目予以实现。

⑸ 面向社会,开放课程。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社会教育资

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方案中设计了许多必须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才能落实的课程项目,并在课程方案中预留了足够多的外延式课程接口,为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开放性课程构架保障。

⑹ 有增有减,平衡负担。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到了课程类型丰富之后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力图通过核心课程的分层要求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臵及安排 (一) 课程设臵的三级层次

课程板块 (Ⅰ级) 课程门类 (Ⅱ级) 课程项目 (Ⅲ级) 数学 学科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 语言与文学 学科 人文与社会 基础 科学与技术 学科选修课程(Ⅰ) 体育与艺术 晨会课程 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课程 仪式教育 行为通则 应急自救 基本素质课程 生存性课程 游泳课程 体育俱乐部活动 心理基础 现代礼仪 生活性课程 校内服务 社团活动 公民 必备 素质 课程目标指向

岗位体验 职业技能课程 生涯规划通识 发展性课程 大学专业设臵 知识拓展类课程 兴趣与拓展课程 兴趣特长类课程 专业课程 研究课程 学术自主课程 专业与深度学习 AP课程 大学基础 产品类项目课程 项目综合课程 法庭与科学 热点论坛 社会 蕙兰学堂 校内实践活动 仿社会组织活动 交往 社团课程 社会自主课程 志愿者服务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带课题社会实践 能力 项目综合课程 领导力开发课程 人格成长 领导 能力 意识 成长 创新 意识 智慧 知识 研究 能力 拓展

(二)一般课程的建设与要求 1.名家讲坛 【课程方式】

邀请不同领域的社会名家名流到校开设讲坛,使学生形成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对其人生生涯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要求】

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3~4场讲座。

2.热点论坛 【课程方式】

就当前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由学 生提出、明晰自己的观点后,交由其他学生点评或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探寻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 班级热点论坛:针对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以午间讲 话或班会形式进行分析、辩论,由团委、学生会进行评价,精选出的论坛录像在校园电视台播放。

②辩论大赛:就当下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展开年级辩论赛,由团委、学生会组织。 【课程要求】

班级热点论坛每学期进行2~3次,面向全校学生。辨论 大赛每学年举行1次,安排在高一年级。

3.短期社会实践 【课程方式】

就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自主组织实践小组展开为期一 周的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改进方案,并提交于相应的社会管理机构,力争取得有关部门的评定与认可,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公共服务意识、社会沟通意识的形成。 【课程要求】

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高二年级。 4.行业体验 【课程方式】

在学生父母或其他亲人工作的岗位上,进行为期三天的跟 班体验,体验父母工作的职业经历,进而体谅父母的辛劳。 【课程要求】

每位同学至少参加三个整天的体验活动,撰写体验报告 (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一份交父母),单位需出具体验证明。安排在高三年级。

5.主题活动 【课程方式】

由学生部门和教学部门统筹安排的主题教育活动系列课 程。分两大类:常态主题活动课程,即时性主题活动课程。

① 常态主题活动课程:纳入常态课程管理、在相对固定 的时段进行的主题活动。目前包括:

? 国防教育:结合新生军训进行,为期1周。

? 体育文化节:每学期1次,为期1周。第一学期为竞 技类,第二学期为素质类。

? 科技节: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为期1周。 ? 艺术节:每学年进行1次,为期1周。 ? 英语节:每年圣诞节前后进行,为期1周。 ? 读书节: 每学年1次,为期1周。 ? 生活技能节:每学年1次,为期1周。 ? 安全防范与急救技能日:每学期1次。

② 即时性主题活动课程:配合国家的宣传要求进行的专 项教育活动。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6.仪式教育 【课程方式】

通过挖掘各种仪式的教育功能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如:晨 会、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学生大会、各类参观活动等。全员分期参与。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7.行为通则 【课程方式】

为使学生理解、认同现代社会普遍的规范,建立规则意识 而设计的教育活动。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8.校内服务 【课程方式】

为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服务意识而设立的服务性团队 活动,如:值周班、卫生监督、公共场地卫生包干、校容督查等。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分期参与。 9.心理健康 【课程方式】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而开设的课程。包括全员的心理 辅导活动课和个别的心理咨询等心理活动课程。

【课程要求】

全员心理课列入高一、高二课表。 10.体育俱乐部 【课程方式】

以学生自治方式开展并以俱乐部形式组建的专项体育运动组织,目的是通过专项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及团队意识。目前已建制的体育俱乐部有14个,分别为:

1羽毛球 ○2篮 球 ○3排 球 ○4足 球 ○

6跆拳道 ○7街 舞 ○8击 剑 5乒乓球 ○○

9瑜 伽 ○10棒 球 ○11网 球 ○12游 泳 ○

13轮 滑 ○14健 身 ○

【课程要求】

每位同学均需选择参加一个俱乐部的活动。 11.大学基础 【课程方式】

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实验、 技术与技能等五个学习领域的11个学科设臵大学基础课程,供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大学基础课程根据需要可以由本校教师开设,也可以聘请大学教师开设。学习方式以研究、活动为主。课程分三大类:

① 大学先修课程。这类课程主要结合奥赛辅导等形式进行。 ② 学科应用性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为有文科和工科倾向的学生开设。

③ 介绍学科最新成果。这类课程主要结合专家讲座,面向

全体学生,以拓宽视野、激发专业兴趣为主要开设目标。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必须参与学习,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 习内容。每个学生至少修得国家规定的本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

12.职业技能课程 【课程方式】

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为学生建立职业意识,体验学习职 业技能提供机会。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于:

①数字媒体 ②金融事务 ③动漫技术 ④电子电器 ⑤数 控 ⑥园 艺 ⑦旅 游 ⑧花卉生产 【课程要求】

每学年9月初,根据学生申报情况决定当学年开设的专业 课程。全体学生必须参与学习,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位同学至少修得国家规定的本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

13.精品社团 【课程方式】

由学生部门和教学部门改造部分社团,完成课程化建设, 相应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管理和评价社团活动。目前主要包括以下18个五星级精品社团:

1桃李文学社 ○2青年志愿者(爱心社) ○3中医社 ○

4记者社 ○5民乐社 ○6书画社 ○7CEO社团 ○

8领导力开发社团 ○9环保社○10摄影社 ○

11校电视广播台 ○12CEO电子社 ○13动漫社 ○14话剧社 ○15○

汉服社 ○16电声乐队 ○17街舞社 ○18围棋社

【课程要求】

每位同学需根据自身特点,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可以是尚 未入选精品社团的其他社团)。

14.专业课程 【课程方式】

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才能或兴趣的同学定点开设的课 程,旨在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一定的专业实践。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六类16个项目的课程:

? 竞赛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学科) ? 机器人小组

? 体育竞技(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健美操等) ? 合唱团 ? 交响乐团 ? 陶艺社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具有专业深度的学习 课程,所以参与选课的同学,原则上每人只参加一个项目的深度学习。

15.研究课程 【课程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研究能力而设臵的实践性研究 课程。

【课程要求】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研究课程的通识培训部分,第二学期进

行学科性课题研究,高二年级进行社会课题研究(可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员参与修习的课程,但研究课题可自主选择,课程作业为研究论文。

16.AP课程 【课程方式】 该课程有两个方向:

① 面向国内名校的AP课程——与北大等高校合作开设的 大学预备课程。课程内容由相应大学主导,学分互认。由相应大学负责教师培训,本校教师任教。目前开设的主要是与北大合作开发的AP课程。

② 面向国外名校的AP课程——目前主要开设美国AP课 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专业。聘请专业外教执教,参加美国AP项目水平测试。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面向国内名校的AP课程,一般由参加 A级“核心课程”学习的同学选学;面向国外名校的AP课程,供准备就读国外名校且已做好充分准备的同学选学。

17.领导力开发课程 【课程方式】

该课程学习班由专任教师组建,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程 学习结合班、团干部培训,以项目组为单位合作进行。项目组的学习以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为主。旨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驾驭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

兴趣特长 行业体验 (父母岗位体验) 社区服务 课题实践 知识拓展 必修拓展1 必修拓展2 专题教育 最新成果 科学讲座 学科应用 领导力课程 其它项目课程 5 1 2 1 4 2 6 1 1周 1周 1周 6 2 选课走班 自主进行 自主进行 团队进行 学科内选课 选课走班 90 18 72 36 432 72 54 5 2 4 2 24 4 3 49 1 社会实践 全有选修学分合计 5 专家讲座 18 (9次) 综合项目课程 4 分项目进行 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2学分

附2:杭州二中课程管理机构组成人员 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新课程领导小组 组 长:叶翠微 副组长:王发高

成 员:王世俊 邵江良 林肃浩 赵庆跃 杨 帆

张永久 娄雨奇 程俊明 张 坚

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组 长:叶翠微 副组长:王发高

(1)选修课程工作指导小组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人:赵庆跃

成 员:陈 钧 陈 婕 钱增兴 楼肇庆 江晔雯

胡亦民 朱 刚 游 峰 吕 虹 邵凤莲 胡旭红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人:陈颜龙

成 员:汪坚涛 包海燕 郑 颖 中策职高

江滨职高 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艺校 新通教育 交通银行 浙江电信等外聘单位教师

*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人:欧明华

成 员:郗圣达 戈 航 肖 伟 周叶菲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人:杨 帆

成 员:周叶菲 郗圣达 黄犁欢 高光辉 邱明峰 谢春禄 (2)选修课程评审小组 组 长:叶翠微

副组长:王发高 林肃浩

成 员:钱增兴 陈 婕 楼肇庆 张永久 金永生 赵庆跃 江晔雯 胡亦民 朱 刚 邵凤莲 胡旭红 郗圣达 (3)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 长:叶翠微

副组长:王发高 邵江良 *学分审核与认定小组 负责人:赵庆跃

沈 婷 张先军 史宗翔

斯理炯 帆 峰 肖 伟傅哲莹

陆 华

刘向东

陈 钧 吕 虹 杨游

成 员:陈颜龙 欧明华 杨 帆 各教研组长

各班学习委员

*学分争议仲裁小组 负责人:王发高

成 员:校学术委员会 工会主席 学生会主席 (4)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小组组 长:叶翠微 副组长:王发高

成 员:赵庆跃 杨 帆 斯理炯 刘向东 金永生 江晔雯 吕 虹 邵凤莲 钱增兴张永久胡亦民胡旭红陈 婕林肃浩朱 刚郗圣达楼肇庆王发高游 峰肖 伟

非全员选择课程。该课程以一个项目问题的发现、分析、 解决的完整过程为一个学习单位时段。通过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或效果的完美程度来评价学习成就。

18.其它项目课程 【课程方式】

该课程的组织方式类似于《领导力开发》课程。课程内容 可以由合作学校提供,也可由本校教师开发。目前引进和开发的课程有《企业经营战略》、《地缘政治》、《法庭科学》、《微电影欣赏与制造》等。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该课程以一个项目问题的发现、分析、 解决的完整过程为一个学习单位时段。通过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或效果的完美程度来评价学习成就。

19.学生课程 【课程方式】

该课程由学生组织开发,由学生实施教学,纳入学校选修 课程体系统一组织。对于选修的学生赋予相应学分,对于开课学生除赋予相应学习学分之外,再给予“校长荣誉学分”的奖励。目前开发的学生课程主要有“社团课程”6门、“蕙兰学堂课程”2门。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课 程的开发和施教均由学生进行。

20.学校基础素质课程——11+1工程

“11”包括:

①人人会游泳(100米以上)

②人人能自救(两个以上的自救项目) ③人人重健身(一个体育俱乐部活动)

④人人能开口(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英语口语三级以上)

⑤人人讲礼仪(现代社会礼仪践行) ⑥人人懂艺术(一个艺术修炼活动) ⑦人人进社团(一个社团活动)

⑧人人会服务(社区服务和志愿者行动) ⑨人人愿上岗(父母岗位体验)

⑩人人爱实践(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11人人懂规划(生涯规划课程学习) ○

“+1”是指待条件成熟时,人人(十八岁以上的学生)能学会开车。

【课程方式】 全员选择,分别实施 【课程要求】

十一项基本要求是二中学生取得毕业荣誉证书的前提条 件。

(三)具体课时与开课时段安排(见附件1)

五、学分认定与管理

学分认定的关键是如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自我负责的学

习权并表现出一定的成长性。

(一)学分认定制度与办法

1.修订《杭州二中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完善学分核定与登记制度。

2.必修课程、知识拓展选修课程1的学分认定:执行原模块学分认定办法。

3.选课走班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学生参加课程学习课时数不少于规定课时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或考查并合格的,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4.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

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习,课时数不少于规定课时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或考查并合格的,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⑵学生参加社会机构开设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习,由学生申请,经学校审核开设课程单位的资质、学习记录和证书,按照18课时1个学分的标准折合学分。

⑶获得初级、中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经市、县教育局相关部门认定可分别获得3、6个学分。同一项目有多级证书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计分。

⑷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学校或校际职业技能相关比赛活动,获校一、二级荣誉的,可分别获1学分、0.6学分;参加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职业技能类比武或赛事,经市、县教育局相关部门认定,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可获2、1.5、1学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可分别获3、

2.5和2学分。

5.竞赛与竞技活动学分认定:

⑴奥赛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学科):执行原学分认定标准。

⑵机器人:执行原学分认定标准。 ⑶体育竞技:

学分认定标准 获得一级运动员 获得运动健将 学分认定机构 市、县教育局相关部门 市、县教育局相关部门 各类体育竞赛获奖学分认定标准 类别 级别 名次 1 2-4 5-8 参与者 个人获奖 集体项目获奖(主力队员) 计分办法 3分 4分 校级 县(区) 市级 省级 国家 校级 县(区) 市级 省级 国家 1 0.8 0.6 0.2 1.5 1 0.8 0.3 2 1.5 1 0.5 2.5 2 1.5 0.8 3 2.5 2 1 1.5 1 0.8 0.4 2 1.5 1 0.6 2.5 2 1.5 0.8 3 2.5 2 1 3.5 3 2.5 1.2 备注:必须是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方可确认相应学分;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只取其中一次最高级别计分,不累计加分。集体项目中非主力队员按照个人项目计分 ⑷合唱团:参照省音乐特长类学分认定标准。 ⑸交响乐团:参照省音乐特长类学分认定标准。 6.AP课程学分认定:根据AP考试获得相应学分认定。 7.综合项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行业体验、社区服务、精品社团等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

类别 认定标准 计分办法

参加课内上课 综合项目课程 完成课题。(提交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社会实践课程 或息搜集记录、心得体会、评价、结论。 行业体验 社区服务 学生提供下列材料:参加行业体验的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以及活动所在单位提供的证明。 学生提供下列材料:社团名称、内容、活动记录、修满18学时为1分。 一个课题记2分 参加行业体验时间折合成学时,18学时为1分。 各类活动累计每满18个精品社团活动 活动总结。如果是参加校外活动则需活动所在机构学时算一个学分。 或单位提供证明。 8.校长荣誉学分的认定:学生个人在下列领域取得较大成就,可向学校团委学生会申请校长荣誉学分。凡申请校长荣誉学分的同学必须经校学分审核小组审核确认,方可获得相应荣誉学分,并由校长亲自颁发“校长荣誉学分证书”:

⑴具有影响力的经历:参与学校、社区或其它社会机构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获得省级以上组织方认可的,每项活动给予校长荣誉学分1分。

⑵具有代表性的才能展示:在学科竞赛、体育及艺术、领导力实践等活动中,体现优越的个人素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每项活动给予校长荣誉学分1分。

⑶具有公认的德行表现:在传扬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有相关媒体报道,或经正式发文认可,或有省级以上证书的,每项给予校长荣誉学分1分。

⑷具有引领性成果:在兴趣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和研发获得引领性成果,如研究论文或创造发明等,获正式发文认可或省级以上证书的,每项给予校长荣誉学分1分。

(二) 配套学分认定的相关制度与管理 1.选课制度与流程

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建立选课指导制度与选课办法。 ⑴选课指导制度

①成立学校选课指导小组 ,编写学生《学习指导手册》。 ②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即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提高选课适宜性。

③ 建立生涯规划导师制。在学生的选课过程中,由生涯规划导师给予学生点对点的指导。

④建立家校选课沟通平台。在学校发布学期选修课程纲要时,通过家校沟通平台联系家长,动员家长参与指导学生选课。 (2)选课流程

①学校公布预开设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纲要、任课教师、选课要求等),分发学生选课手册和选课清单,同时对学生选课进行相关培训。

②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网络选课。

③学校统计选课结果,并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制定学校实际开设课程方案(期间,可根据需要对学生选课结果进行微调)。 ④学校依据选课情况排出一学期(或学段)的课程表(一人一表)。

2.教学管理与基本要求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选修课课程开设规范要求》中的第九至十三条,学校对选修课教学规定:

①选修课程由教学处、学生处协同各年级进行管理。

②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规范,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学生考勤、课程考核等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③任课教师不得无故停课或随意调课。凡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应提前1周向教学处提出申请,若因为突发事件不能正常上课的,需课前通知学生,并在事后补办申请。

④教师应严格按《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选修课课程开设规范要求》执行教学管理职责。每堂课均应认真做好学生考勤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学分管理办法。

⑤学生请假必须凭有关证明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学生病事假累计超过课程总学时三分之一及以上者,或缺交作业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核资格。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

一、学校课程方案实施的策略

(一)用工程学方法推进“高水平教学工程”

所谓“工程”,是以把理念具化为目标,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目标“物化”为“产品”的过程。“高水平教学工程”是把学校课程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分解成具体的项目,制定出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由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

根据新的学校课程方案,2012~2015年三年“高水平教学工程”的项目结构如下:

高水平教学工程 高水平队伍建设工程 高水平新课程推进工程 高水平质量保障工程

(二)以分板块形式实施“学校基本课程架构”

作为一所以“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为目标的高中,课程本身的性质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就学校而言,必须做到教师人人能开选修课,备课组个个有特色课,教研组组组有精品课。就学生而言,除了有省厅规定的学习要求之外,学校还专门设臵基础素质课程,即“11+1”基本素质学习要求。

1.学校基本素质课程的实施

二中学生必须完成十大基本要求,即“11+1”工程中的“11”,这是二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2.核心课程的实施

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学校在实施策略上以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为基本要求,并且努力寻求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对各领域不同

学科课程采取差异化实施:

① 分层次教学。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非行政班 的形式加快、拓宽、加深等策略满足其学习需求,也可以通过考核对其实行相关学科免修制。同时,在学科学习中介入项目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② 高效率教学。通过减课时、抓答疑等行政措施,为学 生的自主发展腾出时空、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促进教师进行学科课程的二次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③高质量教学。以“教学研究月”为平台,通过专题式教学研究,解决学科教学的共性问题,提炼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④选项式教学。体育课程采用模块化“四选一”模式实施教学,信息课程采用模块化“二选一”模式实施教学,通用技术课程采用“少理论、重实践”策略组织教学。

3.学术活动课程的实施

①知识拓展课程、兴趣特长课程:作为一级选修课程,以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②专业课程、AP课程:通过校际合作,通过专业分类组班教学。

③学术类项目综合课程:以实际科技项目为载体,组建项目研究团队,进行探索研究。

4.社会活动课程的实施

①校内实践课程:通过校内服务、仿社会组织活动、社团活动、体育俱乐部、学生课堂等形式,以校内同学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

②职业技能课程:作为一级选修课程,以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社会实践活动:以岗位体验和带课题社会实践活动两种方式组织进行,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职业生活为基本目的。 ④社会类综合项目课程:以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载体,组建项目研究团队,进行探索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通过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社会管理。

(三)以校本化的课程确保“学生自主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离不开丰富的资源系统支持。一般讲这一资源系统有两种形态:教育资源基地和学习资源系统。课程推进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二种课程资源校本化。

1.教师课程的创生。一是学科知识的拓展,二是不断寻求和发现关注点并转化为研究问题等。

(1)一级选修课程——组组有课程

一级选修课程,指课程内容综合程度较小,内容较为单一,且与学科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联系相对紧密,比较适合学科教师开发的选修课程。

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独立开发2门选修课程。课程层次可以是一级课程,也可以是高级课程;可以教师个人开发,也可以组员联合开发,甚至可以联合外校开发。教研组和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情况,纳入教研组和教师的业绩考核和奖励范畴。

(2)专业选修课程——校际联合开发

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选修课程,如部分职业技能类课

程、艺术课程、AP课程等,采取联合高职院校或社会机构协作开发的方式进行,提高课程的专业化水平。

(3)实践课程——“两调动五方式”

以学生实践为主的选修课程,通过调动学生资源、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课程建设。目前,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学生课堂、社团课程、岗位体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等五种课程方式。

(4)项目综合课程——借鉴与合作开发

项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较高,核心目标指向高位,开发难度较大。在起始阶段,主要以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或与专业学校合作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目前,主要考虑引入“领导力开发课程”,与浙江警察学院合作开发“法庭科学课程”,学校独立开发“地域政治与国家战略”等课程,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扩大课程开发范围。

2.建立人文与科学实践基地。主要依托名校名团名院资源,创设文理双见长的实践性活动。

3.“社会资源课程化”与“课程资源信息化”。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并形成稳定资源系列,从而基于信息平台数字化。

4.分层分类,建不同功能的发展性实验室。通过发展性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与之相配套的自主研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加强与社会教育场馆、实践和活动基地的联系,结成联合培养的资源同盟。

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

学校课程评价体系是高水平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的关键。因此,学校课程评价总的原则是“学生为大,发展为本,重在过程,重在选择”。每门课程的质量评估重点关注的是“自创性、生成性和适切性”,其基本方式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学科同行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同时兼顾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的评价来展现。

(一)课程满意率调查

学校制定课程满意率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若满意率低于60%,将取消该门课程的开设,若满意率位居前10名,学校则根据相关制度予以奖励。

(二)课程执教教师自评

学校制定课程执教教师自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执教教师从课程内容、设臵、课堂教学、课程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自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课程的开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三)学科同行互评

学校制定课程学科同行互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学科同行对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执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其能够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该门课程。

第五部分 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使新课程的推进能得到有效管理,成立以下管理小组,形

成新课程组织管理机构。

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新课程领导小组 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新课程组织管理机构的具体人员组成见“附件2” 二、制度保障

根据新一轮课改实验的需要,杭州第二中学对原有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在制度层面对新课程予以保障。

1.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包括:《教务处主任岗位职责》、《教务处副主任岗位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备课组长岗位职责》、《教务处教务员岗位职责》《实验员岗位职责》、《文印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网络中心电教员岗位职责》等。

2.教育教学类:《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教师调课和代课的规章制度》、《关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原则和处理办法》等。

3.考试管理及成绩管理类:《学校大考管理办法》、《监考工作职责》、《考场偶发事件处理办法》、《关于考试违纪和作弊行为的认定及处理办法》、《试题命制和阅卷的有关规定》、《学生期中、期末考试须知》、《关于学生成绩管理的规定》、《学分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等。

4.选修课程开发开设类:重新修订《杭州二中课程实施细则》,将学校选修课程提升至学科基础课程同等地位;重新修订其中的“选修课程开发与选课办法”,以适应课程结构的调整;完善社团课程化管理制度;建立职业技能课程的外聘教师制度。

重新修订《杭州二中教师岗位职责》,明确在新的课程结构下学校选修课程专任教师岗位职责、教学要求、工作量计算、课时计算等。制定《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管理办法》《教师个人出版选修教材资助和奖励办法》《校长荣誉学分授予办法》等。

三、资源保障

为使新课程能够稳步推进,选修课能顺利开设,我校在经费、设备投入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一)经费保障

1.确保按省厅要求全额满足新课程工作的资金需求,如:合作学校教师合作开课、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实践活动等产生的费用,以及教师培训、学习所产生的费用等。

2.做好专项资金预算,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 3.利用二中在社会上影响力,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支持,如教师培训、设备购臵等。

(二)师资保障

1.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开发、开设各类选修课,有70%以上专任教师参与开发选修课程,85%以上专任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2.充分利用课改新机遇,加大对理科实验课程建设的师资储备,促进传统的实验员向实验教师转变。

3.积极运用二中的办学声誉,组建由社会各界精英参与的教师资源库。充分利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知名高校和浙江省交通银行、中国电信浙江省分公司等知名企业的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为选修课提供广泛地师资保障。

(三)设施保障

1.教育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做到能用、够用、适度超前。学校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功能教室均按《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配备。

2.为使选修课能顺利开展,学校灵活调配标准教室、实验室和其他各类功能教室的使用。如高一选修课的开设,除需要12个标准教室外,学校还安排了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机器人工作室、创新实验室、数字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排练厅、体育馆等近50个教学场所。我们还为一些特殊的选修课准备了专门的教学设施,如为开设“企业经营沙盘”这门选修课,我们特地引进了教学沙盘,提升教学质量。

3.随着高二选修课的全面铺开,我们在教学场所方面还会出现需求不足,但学校已经在筹建综合大楼,届时教学场地不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本课程建设方案是我校师生在积极贯彻落实省课改新要求下顺势推出的,其间全校教师反复研究,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先后二十余易其稿,终成其文,以此作为杭州二中新课改积极稳妥推进的新蓝图。 附1:

学校选修课程设臵与安排

1. 依据省厅分类标准,对选修课程进行归类后的课时与学分安排:

课程 职业技能 学期数 周课时 3.5 2 开设方式 选课走班 总课时 140 学分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