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科学发展历程重点问题解读

更新时间:2024-06-03 21:2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近现代科学发展历程重点问题解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原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的生产经验的积累。 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迅速发展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使经济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电的发明和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等。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进展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哥白尼)。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兴起的一般原因 1、经济发展的要求。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2、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科学的方法。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4、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1、差异 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西方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2、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西方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2)文化教育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皇权专制培养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3)思想文化状况。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思想解放。

(4)政治方面。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发展;而西方的专制王权则是站在了资本主义势力一边,奉行重商主义,从而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四、有关三次科技革命

1、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工匠。③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和冶金行业。④首先发生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美一些国家。

这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有以下几点: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④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从消极方面看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二是亚非拉地区的贫困落后加深,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①以坚实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促进了基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②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展开,规模更广、速度更快。它改变了世

界大国间的力量对比,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开始动摇。③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同时交叉进行的局面。这有利于后起的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成果,加快发展的速度。例如德国。日本就是如此。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②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输出资本,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互相渗透。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条件下,主要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代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②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使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③是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2、中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认识

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仍是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的和

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长期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左倾思想泛滥导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教育发展受冲击,科技发展失去好机遇。

认识:政治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实事求是是发展科技的保证;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六、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科技发展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七、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