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21 21:15: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 言

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学习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 2、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 3、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 4、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 5、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任务、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

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与任务 授课过程:

一、体育保健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

其研究目的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根据学校体育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要求,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要求,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和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知识与技能。 三、体育保健学的研究任务

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研究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给以保健指导。

2、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3、研究常见的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4、研究与评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以便进行卫生指导和医务监督。 5、研究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特点和体育卫生要求。 四、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

其学习主要内容有:卫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营养与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的防治、按摩等。 五、学好体育保健学的几个要求

学好基础理论(解剖、生理、卫生学、临床医学等)。 处理好四个关系: A、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B、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 思考题:

1

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掌握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2、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3、运动建筑设备的基本卫生要求 教学重点:

体育锻炼卫生原则;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教学难点:

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授课过程:

一、体育锻炼卫生原则

体育运动时为了保障安全、有效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根据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建立起来的,要求要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的繁简,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不能急于求成。

(二)系统性原则(坚持性原则)

坚持性原则要求参加体育锻炼者有合理的锻炼制度,常练不息,持之以恒,以达到良好的锻炼目的。

1、在体育锻炼中,一个动作掌握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历经“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生理过程才能实现。

2、体育锻炼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例如,锻炼使心肺功能增进,使N系统功能提高,使神经系统适应性加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无长日久的锻炼而逐渐获得的积累。

(三)全面性原则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也都是相互联系的,由于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都有所侧重,所以,锻炼必须着眼于整体,只有全面锻炼才能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增进健康,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四)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运动中,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区别对待。 (五)适宜性原则

二、运动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1、冷环境的影响

寒冷环境中运动时会带来不利因素,如:机体散热快,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少,肌肉

2

粘滞性增加,从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易致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 2、热环境的影响

热环境中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体液丢失较大,循环血量减少,则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诱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 3、高原环境的影响

高原低氧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刚进入其环境不久,常有胸闷、气喘、头昏、口干等不适感觉。长时间后,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血液中HB↑、RBC携氧能力↑、对缺氧的耐受力↑。

三、运动建筑设备的基本卫生要求 (一)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 位置选择

要避开污染区,交通方便,利于群众开展体育活动,靠近水源。 1、座落方向

室外运动场的长轴最好与子午线平行,即南北方向或长轴与主导风向垂直,室内场馆利用自然采光时,宜座北朝南,若用人工照明的,可不考虑座落方向。 2、采光与照明

自然采光,采光系数标准为1:3—5。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是光线必须充足,室内照明度不能小于50LX,光线要均匀,不闪烁,不眩目刺眼,不产生浓影,接近日光谱。

暖与降温:应按当地自然条件采取一定的采暖与降温的措施,保证室内气温在23—25度之内。 3、通风

室内通风可采用人工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来更新室内空气。 (二)室外运动场地与设备的卫生要求 1、田径场

应合理布局合乎规格,方便使用,跑道应平整,富有弹性,无浮土,无积水,应有100M以上直线跑道。跳跃场地的助跑道方向应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踏跳板应与地面平齐,沙坑的边缘宜木质做成且与地面平齐,坑内应填满三份锯末与七份沙子,应掘松耙平。跳高、撑杆跳高的沙坑应放置海棉包,并高出地面1—1.5M,撑杆跳应有特制的穴。投掷区必须明确划分,投掷时严禁他人穿行。铁饼和链球场地应设护笼,即铁丝挡网,以免伤人,投掷器械应当符合年龄、性别、及技术要求。室外单双杠、高低杠、抓举、吊环等固定器械要经常检查有无损坏,螺丝松动,锈蚀,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2、球场

篮、排球场地应平坦结实,无碎石,浮土,不滑,最好的三合土地面。足球场最好有草皮,球场周围2.5M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 (三)室内运动建筑设备卫生要求 1、体操馆

使用面积应人均占地4M2,木制地板应平坦坚固,无裂缝,墙壁应平坦,馆内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室内最好用吸尘器或湿式抹扫,不能用滑石粉代替镁粉。器械安装应牢固,必要处(如助跑板、弹跳板),应钉防滑皮。器械下方应放海绵垫,两垫之间不要有间隙。 2、球类馆

地面应平整结实不滑,无浮土,安装木质地板,光线应充足,符合采光系数标准和人工照明要求。室内灯光安装距地面的高度:篮球馆最少不应低于7.5M;排球馆不低于8.5M,要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球场边线至墙壁距离不小于2M。

3

3、游泳馆(池)

其顺序应是更衣室→存衣室→厕所→准备活动室→淋浴室→涉水室→游泳池。深浅水池应严格分开,池水应清洁,水质透明,无臭无异味,不允许有藻类繁殖或肉眼可见的浮游生物,池水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卫生要求,即PH值为7.2—8.0。余氯量不低于0.3mg/L,细菌总数少于100个/ml,大肠杆菌3个/L,水温18—250C,室温25—250C。池壁、池底应平滑,馆内应有准备活动的场地。池底应有一定倾斜度,但不宜太陡,池水要定期净化和消毒。馆内人工照明不能少于200LX,应有急救设备和救生员。 思考题:

1、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2、田径场和排球场各有哪些基本要求? 3、运动环境对人的运动能力有何影响?

运动与营养

目的要求:

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热能和热能消耗量的测定,了解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影响,掌握合理营养,运动员的营养要求,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以及赛期的膳食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1、营养素 2、热能 3、平衡膳食

4、运动员膳食的营养特点 5、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 6、赛期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7、营养对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影响 教学重点:

合理营养,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以及赛期的营养特点 教学难点: 热能与合理营养 授课过程: 一、营养素 1、概念

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2、营养素的种类及主要功用 (一)蛋白质 1、营养功用: (1)构成机体组织

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肌肉、血液,骨、软骨以及皮肤等均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的修补都需要蛋白质, (2)调节生理功能

A、维持胶体的渗透压(血浆蛋白)

4

B、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成分。 C、具有催化和调节作用(酶和激素) D、承担氧的运输(血红蛋白)

E、增强机体的抵抗力(①γ球蛋白可形成抗体。②蛋白质供应不足时,白细胞及网织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F、影响高级N活动。[能量物质(磷酸肌酸)、神经介质(乙酰胆碱)]

G、供给能量:1g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16.74KJ能量,人体每天所需热量10%—14%来自蛋白质。 1、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食物中的含氮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6.25)] 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 (2)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食物中被吸收的氮量/食物的含氮量X100% (3)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结氨酸和苯丙氨酸及组氨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越接近人体需要越能被机体充分利用。 (4)蛋白质的生物价(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蛋白质生物价=N在体内的储留量/N在体内的吸收量X100 3、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成人:1—1.5G/KG体重/天(约占总膳食热量的10—12%)儿少及伤病康复期适当增加。

(2)蛋白质的来源:肉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果类、谷类、薯类。 4、蛋白质不足的影响:

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肝功能下降(浮肿),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少儿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成年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等。 (二)脂肪 1、营养功用

(1)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糖脂、磷脂、胆固醇)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3)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4)保持体温,保护脏器

a、能储存热能,并是热的不良导体 b、可作填充衬垫,保护脏器 (5)供给热能

lg脂肪在体内氧化可释放37.65KG热量, 2、食用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消化吸收率

熔点越低越易被消化吸收。 (2)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

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的油脂,营养价值高。 (3)维生素含量

动物油含A、D;植物油含E 3、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

成人:50g/d(占总热能17—20%,但不超过30%),冬天适当增加,夏天宜减少。

5

(2)来源

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骨髓、蛋黄、芝麻、菜籽、大豆、花生等。 4、脂肪过多的影响

肥胖、高脂血、高血压、胆石症等,并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 (三)糖

糖的分类(按结构分):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糖元、粘多糖、纤维素、果胶) 1、营养功用 (1)供给热能

A、糖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lg糖在体内氧化产生16.74KJ的热能,占总热量的60-70%。 B、糖做为供能物质的优点 ①、易消化吸收 ②、分解产热快 ③、耗氧少

④、能在无氧或氧债状态下,分解供能。

ATP—CP系统供能的持续时间为8S,1—3min的最大速度完成的运动,必须靠糖酵解供能。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糖是糖蛋白、粘蛋白、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糖脂和粘蛋白分别是N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形成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必需物质。 (3)保护肝脏

A、糖蛋白能保持蛋白质在肝脏内的储备。 B、糖可增加肝糖元的贮存,维护和加强肝功能。 C、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 (4)维持中枢N系统的功能

脑组织中无能源储备,糖是大脑的唯一能源物质大脑日需糖量约100—120g,血糖浓度下降,首先影响中枢N系统,产生疲劳和头晕等现象。 (5)节约蛋白质作用

A、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可以增加ATP的形成,有利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 B、机体糖充分时,糖先被动用,因此蛋白质被节约。 (6)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正常的代谢,必需有糖的参与才能完成,否则血中酮体将增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元贮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 2、糖的供给量与来源 A、供给量:

①、成人:4—6g/d(占总热量的60—70%) ②、运动员:8—12g/

B、来源:粮食(米、面、玉米、高梁等)、豆类、根茎类、薯类、萝卜、水果、瓜类等。 3、糖摄入不当的影响

6

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龋齿、近视等。 (四)各种维生素的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及来源 名称 VA 营养功用 1、维持正常视力。 2、维持上皮组织的功能。 3、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VD 促进P、Ca的吸收与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 VE 1、抗氧化作用(使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免于氧化破坏) 2、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 3、抗衰老作用。 VB1 1、辅助糖的代谢 2、促进能量代谢 3、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 4、加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1、体内酶的重要成分 1、代谢紊乱 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VC 1、促进生物氧化2、促进胶元组织形成保成人:1.5mg/d 力量型运动员: 比赛期:2.5—3mg/d 男子:75mg/d 女子:70 mg/d 运动员: 训练期100—150mg/d 比赛期150—200mg/d 水果与蔬菜 动物的内脏、牛奶、鸡蛋含量高、豆类和新鲜绿叶蔬菜中亦含少量 VB2 2、保护眼睛、皮肤、2、结膜炎、角膜炎、脂溢性3、N兴奋性过度或减弱 1、影响疲劳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运动能力下降,周围神经炎症状,心功能不全症状,消化功能障碍 成人:1.5—2mg/d 耐力运动员:训练期3—5 mg/d ,比赛期5-10mg/d 粮谷类的胚芽或表皮、豆类、酵母和硬壳果、动物的肝、肾、脑、瘦肉和蛋类等 易衰老,肌肉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下降。 佝偻病、骨质软化症。 成人:400国际单位 孕妇、儿童适当提高(500—800) 男子:15国际单位/d 女子:12国际单位/d 肝脏、鱼肝油、禽蛋及日光照射。 植物油、绿叶莴苣叶及柑桔皮、肉类、蛋黄、鱼肝油等。 缺乏症 1、夜盲症 2、上皮细胞角化增殖,上皮干燥,毛囊角质丘疹等。 3、生长发育停滞。 供给量 成人及儿童:1mg/d;视力要求高或需保护皮肤者需适当提高。 来源 动物的肝、肾、蛋黄、牛奶等,黄色与绿色、蔬菜与红色黄色水果。 皮炎、舌炎、阴囊炎等病症 训练期:2 mg/d 3、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4、肌无力,耐力下降 护细胞间质的完整。 2、坏血病及影响创伤与骨折3、增强机体抵抗力4、的愈合。 参与解毒 5、促进造血 6、提高ATP酶的活性 7、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8、抗癌作用 1、维持皮肤、神经和影响皮肤、神经、消化系统的功能及影响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成人:15—20 mg/d 酵母、花生、稻谷、豆类及动物内脏 VPP 消化系统的功能。 2、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五) 无机盐的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与来源

7

名称 营养功用 2、维持N肌肉的正常兴奋。 3、促进血液凝固。 缺乏症 挛、凝血障碍。 供给量 成人:600mg/d 儿童:1—1.4 g/d 运动员:1—1.5 g/d 成人:1.5 g/d 儿童:1.7 g/d 孕妇:2.5—2.8g/d 能量消耗大与神经高度紧张者适量提高。 来源 奶类制品、蔬菜、豆类、海带、小虾米等 1、构成骨骼及牙齿。 骨质疏松、软骨病、肌肉痉Ca P 1、构成骨与牙齿。 1、影响骨和牙齿的正常发2、参与物质能量代谢。3、维持中枢N系统的正常功能。 4、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1、构成细胞核及多缺铁性贫血 育。 2、能量代谢受影响。 一切含蛋白质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较高。 成人:12 mg/d 孕妇及少儿:15mg/d 肝脏、瘦肉、蛋类、豆类、绿色蔬菜及五Fe 种氧化酶。 2、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呼吸过程。 构成骨骼与牙齿。 1、金属酶的组成成2、与DNA、RNA和蛋龋齿、老年性骨质疏松、斑牙症。(过量) 1、生长发育停滞或迟缓。 3、创口愈合不良,自发性味觉障碍。 运动员:20—25 mg/d 谷外皮和胚叶。 成人:2.3—3.1 mg/d 茶叶含量高 成人:11mg/d 动物性食物、谷类及豆类。 F 分,是酶的激活剂。 2、性器官发育幼稚化。 Zn 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 3、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送。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 2、维持酸碱平衡。 3、与N肌肉的应激性增高有关。 4、调味与增进食欲。 (六)水 1、营养功用

(1)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占体重的57—60%。

(2)参与物质代谢过程。(体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都要以水为介质) (3)维持体温的恒定。

肌肉痉挛 4.5—9 g/d 食盐 (4)水是润滑剂(各关节、肌肉、体腔、呼吸道和器官等处都要有水参与润滑作用) (5)维持脏器的形态与机能。 2、供给量

正常人:2000——2500ml/d 二、热能

(一)影响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因素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清醒状态下空腹安静时室温在18—25℃之间的热能需要量,它受体表面积与体型、年龄、性别、内分泌状态及精神因素等影响,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每kg体重,1h

8

的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为4.185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h消耗167.4KJ,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比成年人约低10—15%,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2、劳动与生活活动

不同的劳动强度和生活方式、持续时间、环境条件及工作熟练程度,其耗能量也不同,机体在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为安静时的15—20倍。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进食后因食物能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其增加强度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及数量,它是营养素在人体内进行同化作用所需的热量,以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为最强,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热量的30%左右。我国一般膳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热能消耗约为膳食热量的10%左右。 (二)热能供给量的标准

人体每天的热能需要量应以消耗量的多少为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体内热能需要有所不同,在确定少儿的热能需要时,除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各种活动的消耗外还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者,热能供给量应高于同龄的一般人。我国对青少年热能供给量超过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人进入中年后,体内热量也随之减少,目前国际上根据年龄增长而校正热能供给量的方法,需以20—39岁成人为标准,以男子体重为65kg,女子体重为55kg热能供给量为基础,超过此年龄的逐年递减,其标准为:40—49岁减5%,50—69岁减20%,70岁以上减30%。

若热能收支不平衡,体重会变化,机能会降低,则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缩短寿命。 (三)热能供应不当的影响: (1)热量过多的危害

肥胖、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痛风症等疾病。 (2)热能不足的危害

基础代谢降低,消瘦,贫血,精神萎缩,皮肤干燥,肌肉软弱,脉搏缓慢,体温降低,抵抗力下降等。

评定热量是否恰当的方法:①观察一定时期的体重变化 ②测量皮褶厚度 (四)人体需热量的测定(P28—29) 三、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概念

合理营养是指以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 平衡膳食是:

(1)由多种食物构成;

(2)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 (3)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数量的平衡,以利消化、吸收和利用。 (二)平衡膳食的保健作用

平衡膳食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饮食可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随着营养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保健作用及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 (三)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1、运动员膳食的基本要求 (1)要求热量保持平衡

①要有充足的热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并要保持平衡。

②补充热量时要根据食物发热量和人体消耗量而定(运动员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4647.5—16740KJ)。

9

(2)注意热能物质的比例适当

应以糖为主,脂肪量要少,大多数运动项目、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为:1∶0.7—0.8∶4,耐力性项目为1∶1∶7。 (3)充足的维生素

①运动易使维生素损失,所以要及时补充。

②合理增加或补充维生素可提高运动成绩。(耐力性项目对VB1、VC要量大) ③维生素的摄入量要符合机体的需要。(运动员对维生素的耐受性比一般人差) (4)合理的膳食制度

运动后一般应休息30min以上再进食,进食后应休息1.5—2.5h才参加剧烈运动,一日三餐要合理。

(5)正确选择食物和烹调加工

要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要注意酸碱性食物的搭配,烹调加工时应尽量保留其营养成分和注意其色、味、香以增强食欲。 2、各项运动的营养特点 (1)田径

A、短跑与中距离等速度性项目

营养特点是:要求供给能量要迅速,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为此应增加含糖、维生素B1和C,磷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B、长跑与超长跑等耐力性项目:

应供给充足的糖、蛋白质、维生素B、C、无机盐(Fe、NaCl)以及少量的脂肪。 C、投掷等力量性项目

蛋白质量要充足,2.5g/公斤体重/d (2)体操

营养的要求较高,同时要控制体重。因此,运动员的食物要体积小糖、蛋白质的量要高,脂肪要少,维生素B1和C、磷、钙的量要充足。 (3)游泳

增加VB1和VC。短距离游泳,蛋白质要丰富,长距离游泳脂肪比例。 (4)球类

食物中糖、蛋白质、维生素B1和C、P等供给量均要满足运动需要。 (5)举重

糖量要高,蛋白质和脂肪适当增加,注意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及钾、钠、钙等到物质。 (6)射箭、击剑等项运动 提高VA的量。

3、比赛期运动员的饮食特点 (1)赛前

应补充充分的糖,无机盐,维生素C,不要过分补充蛋白质和脂肪等酸性食物,维生素C在超长距离比赛前食用量为140mg/d,比赛前不宜吃得过多,以免体重增加,不利于比赛。 (2)比赛当天

食物的体积要小,发热量高,易消化吸收,不要吃过多难消化及产气的食物(如肥肉、豆类等),食物要含有丰富的磷、糖、维生素C、B,耐力性运动项目可要适当增加脂肪的量,赛前一餐一般要在赛前2.5—3h完成。 (3)赛中(耐力性项目) A、途中补充饮料

一般采用G.S、VC,少量蔗糖、盐类(磷、NaCl)及果汁等配方,要等渗或低渗,含糖量不

10

宜过高。 B、途中补充食物

途中食物一般应用易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食量宜小,发热量高,略带酸味。 4、训练期的营养特点 A、夏季训练

①代谢特点:蛋白质代谢(分解)加强,排汗量(N量)增加,由于代谢旺盛维生素B1、B2、C等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V丢失更多。

②饮食要求:应增加蛋白质、VB1、VB2、VC和水、盐的补充。 B、冬季训练

①代谢特点:基础代谢相升高,机能散热量大,所以耗能多。

②饮食要求:总热能要高,可适量增加脂肪的摄入量,还要增加VB1、VC,食物要温热,营养丰富,易于吸收。 思考题:

1、简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营养功用。 2、简述矿物质、维生素、水的营养功用。

3、什么叫合理营养?试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合理营养的要求?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