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 党课讲稿(44页)

更新时间:2024-04-04 0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党课讲稿)

前 言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来共同学习这样一个课题“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这个题目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格风范,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番。仅就我们在中小学课本里所学到的文章,反映周恩来伟大人格风范的文章就有很多。比如在秋天的凌晨,他去看望清洁工人的事例。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但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还有打雷下雨天,他委托邓颖超给站岗的战士送去雨衣的故事。当站岗的战士接到雨衣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还有他为他的坐车刮坏行人的衣服而赔偿了一件珍贵的衬衫。还有1961年他与傣族人民所度过的难忘的泼水节,当然还有感人至深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文章,都无疑不反映出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格风范。

我们今天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方面,周恩来树立了人格风范的丰碑;第二个方面,周恩来人格风范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方面,简单总结一下周恩来人格风范的成因及其影响。

一、周恩来树立了人格风范的丰碑

- 1 -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周恩来树立了人格风范的丰碑。那什么是人格风范?首先有必要来简单地概括介绍一下,那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层意思,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层意思,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总结来说,人格风范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和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别人所具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以及由此而外化出的一种风度和气概。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风度和气概,他的这种人格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界,超越了意识形态,无论是在他的生前,还是他的生后,他的人格风范得到的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人对于周恩来人格的评价。先是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有关人士对于周恩来的评价。原来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曾这样评价周恩来,说周恩来在个人生活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是一样的,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著名女作者冰心也这样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中第一位完人,他是中国亘古以来给付予的爱最多,而且也是接受的爱最多的这样一个人物。他给了人民无限的爱,人民也无限地热爱周总理。

类似的评价还有很多,原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曾经说,周恩来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是中国共产党方面有关

- 2 -

人士的评价。

再是国民党有关人士对周恩来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抗日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工作,他和国民党方面的有关人士广泛接触,其中冯玉祥将军对他的评价就非常高,这是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冯玉祥将军就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才识、人品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在听完周恩来的演讲之后,他回到家里,因为他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里边就写下了周恩来是“极精明细密,殊可敬可佩也”这样的字句,然后写下自己是“吃饭太多,读书太少”,觉得自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少帅张学良一生和周恩来关系很密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周恩来的指导之下而解决的,晚年的时候,少帅张学良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很多政治人物,这些政治人物,少帅作了很多的评价,受他批评的人很多,表扬的很少,但其中周恩来是一个,他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说,周恩来这个人有国家的思想,不是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的话,他可以个人利益第一位,他不,他治国又能谦虚,这一个人能把自己谦虚下来不容易,谦虚是能把自己往后退一下。他说,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抢。这是张学良的评价,也代表了当时国民党方面一些人士的评价。

还有原来属于中间派别的一些人物对周恩来也有很高的评价,著名实业家古耕虞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抗战时期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方面把他往外推,共产党方面把他往里拉,其代表人物是周恩来,是周恩来的力量使他改变了对国共两党不

- 3 -

偏不倚的立场,逐渐地靠拢共产党。

还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周恩来的评价也非常高,也是当年在抗战时期在重庆,陶行知先生在听了周恩来先生的一次演讲之后,回到家里非常兴奋,他的夫人就问他:“你去开会的,早饭有没有吃?中午饭吃了没有?”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去时腹如空,归来力无穷。”听了周恩来的演讲之后浑身都是力量,很是振奋,可以不吃饭了,可见周恩来对他的影响。以上中国人,国共两党包括中间派别的人士对周恩来的评价。

我们再看国际方面的一些政要、知名人士对周恩来的评价。1955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来北京与周恩来有一次见面,见面之后他对周恩来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没想到中国的这样一个总理,是那样地温文尔雅。

1970年代,中美之间的关系逐渐地解冻,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秘密来华,回去之后写了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和周恩来见面时的一些情景,包括他对周恩来的评价,他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什么?他在他的回忆录里边是这样说的,他说,周恩来的品德和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所以有这样一个历史照片,1972年2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现了这样一幕,尼克松准备动手给周恩来总理脱大衣,这恐怕也反映出他对周恩来的认可。

日本方面的一些政要对周恩来的评价也非常高,日本前首相

- 4 -

中曾根康弘曾评价周恩来,说他是中国的贤者。中国古代有圣贤的说法,那在中尊村看来周恩来是现代的贤者,地位是相当高的。

日本有一个樱花银行,樱花银行有一个名誉总裁是小山五郎,这个人只见过周恩来一年,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主持最后一次国庆招待宴会的一个场合,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宴会,小山五郎参加了,宴会氛围非常热烈,宴会结束之后,当他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时,他就立即把高悬天空的那轮明月与周恩来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天正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幕就在他心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1998年《百年恩来》这部电影电视纪录片拍摄时,有关人员专门采访了小山五郎先生,他给摄制组一个题词,称周恩来是“人类的明月”,这个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苏联老大哥对周恩来的评价也非常高,建国前夕,米高扬包括斯大林曾对毛泽东、刘少奇都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遇到困难,因为现在你们就有一位非常好的现成的总理,这就是周恩来,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总理。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了,刚开始到60年代,虽然恶化,但双方之间还有来往。

有一次,苏联的柯西金借道北京去越南河内,在北京期间和毛泽东有过短暂的交流谈话,在同毛泽东谈话的过程中,柯西金说了他对周恩来的感觉和评价,他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但话一出口,柯西金就后悔了,因为这是在毛泽东同志面前来评价周恩来,给人感觉周恩

- 5 -

来的地位甚至比毛泽东都要高,但不愧于政治家,柯西金话一出口就意识到错了,马上采取了补救的措施,立即又补了一句说,这是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这是美帝国主义评价,我只是转言一下而已。那这样一个谈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在柯西金来看是比较到位的,比较高的。

类似的评价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介绍,但从这些简单的几个评价里就可以看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人格风范确实具有了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不同政界的力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当时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个比较大的纪念晚会,晚会上很多幕都是非常感人的,特别感人的是当年曾和周恩来一起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同学、校友管易文先生,当时100岁了,已经失忆了,但是当他看到周恩来的照片时,他接连高呼三声说:“音容宛在,永别难忘!”是周恩来的魅力、人格又重新唤起了一个失忆老人的回忆,这种穿透力确实是巨大的。

二、周恩来人格风范的主要内容

那么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周恩来人格风范的主要内容,将从七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理想崇高

第一个方面,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理想崇高,这是周恩来一生当中的人生底蕴,信念坚定、理想崇高,当然,要做到信

- 6 -

念坚定、理想崇高,要经过很多的考验。

1、正确处理事业与个人功名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中第一个考验是个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与个人功名利益之间关系的处理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摔跟头、走弯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些反面的典型,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从事的革命事业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功名、地位、利益之间的关系,最后是争权夺利,唯利是图,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比如林彪、高岗、张国焘这些人,这些人当年都曾经与周恩来合作共事过,但没有处理好伟大事业与个人地位之间的关系,走了弯路。周恩来和他们不一样,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原来的志向不是当大官、赚大钱,在年轻的时候周恩来有很多信件,其中一封信件里就明确谈到他要追求什么。1920年,当时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这一年的3月份,周恩来给同学写了一封信,专门谈了主义的问题。他说,我现在再郑重地声明一句,是信共产主义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他说,我认识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我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到去年秋才确定了我的目标。1921年秋天周恩来确立了对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这样一个目标。他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为它宣传奔走。周恩来说到做到,在此后50年的时间里,周恩来一直为这样一个主义而奋斗和工作。

这一点对于国外研究者而言印象也比较深刻,有一位研究周

- 7 -

恩来的英国写着叫迪克?威尔逊,他在著作里是这样评价周恩来选择自己的信仰是那样坚定和执着。他说,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真诚的,正如他对中国的感情和他那持久的人性也是发自内心的一样,这使得他在20世纪所有中国领导人中显得十分突出。他就说,如果周恩来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伟大的志向,那当年他已经成了著名的国民党要人,因为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周恩来已经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样的职务,早就成了著名的新军阀,而不必要后来冒这生命危险去主持南昌起义,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周恩来对共产主义信仰是真诚的,对名位、名利看得比较淡,在他一生当中的大事上更能够体现出来,比如1931年底,周恩来到了中央苏区,当时出任苏区中央局的书记,在党内的地位当时是高于毛泽东,由于当时“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各个根据地,包括中央苏区也贯彻执行。苏区中央局的很多同志大多数对毛泽东所执行的比较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不太满意,一直想把毛泽东所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撤掉,把他派到后方去,但周恩来一再反对。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与会者对毛泽东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再一次提出要把毛泽东调到后方去,由周恩来出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给大家作了很多的解释工作,他说,毛泽东的兴趣、经验、长处在于军事方面,现在你把他调到后方就等于把他的长处给遮蔽了,他提出了两个方案加以解决,第一个,毛泽东继续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由周恩来作

- 8 -

为监督;第二个方面,周恩来可以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但由毛泽东留在前线作为他的助理,这两个方法可以看出,周恩来想把毛泽东留在前线,但最后我们党的组织原则还是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大多数人决定把毛泽东召回后方,这样周恩来也只好服从中央的决议。那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周恩来具有的政治品格,个人的权力地位对他而言吸引力确实不大,即使大家由于折服于他的才干、威望,主动地让给他,如果他觉得有碍于党的事业,有损于他人,他也不会伸手,更不会墙倒众人推,从中捞取好处。尽管大家都很公认他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一再给他更多的权力,但周恩来觉得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他人不利,他也不会要,看得比较淡。

周恩来淡泊名利和名位,但非常珍惜名誉,名誉与名利、名位确实是不一样的,少年时代周恩来就把名誉问题看作是人生的第二次生命,不容别人来玷污。在周恩来一生当中有一个“伍豪事件”对他影响比较大,困扰也比较大,因为伍豪是周恩来在天津觉悟社时期所用的笔名,国民党特务是知道的,所以在30年代初,国民党特务就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了一个所谓的“伍豪脱党说明”,想引起共产党内部的纷争,离间共产党高层,达到借刀杀人,除掉周恩来的这样一个目的,但当时周恩来已经从上海秘密地转到了中央苏区,不可能发表伍豪脱党说明,这一点,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是知道的,但到了“文革”时期,四人帮包括一些红卫兵抓着这个事情不放,最后周恩来不得不在中

- 9 -

央一次会议上专门就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再一次作了一个说明,存入档案。1975年9月20日,周恩来要做第四次大手术,因为考虑到手术的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在手术之前周恩来就让周边的工作人员专门把他在中央会议上关于“伍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一个记录稿拿来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最后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包括签字的时间和环境。在进入手术室之前,1975年9月20日,在被推进手术室的过程当中,周恩来先生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说,“我周恩来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周恩来之所以这样大声疾呼,据理力争,因为这实在是关系他个人名誉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要力争,要疾呼。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2、要做到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必须要过思想关 第二个方面的表现,要做到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必须过思想观,即思想改造的问题,世界观的问题,这是周恩来一生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周恩来的名言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确实是这样做的。1963年,当时65岁的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还专门地以自己为例来剖析自己教育大家。他是这样剖析自己的,他说,我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个人受过资产阶级教育,不过,经过改造,现在已经是革命知识分子了。历史上我做过统一战线工作,跟蒋介石打过多次交道,跟美国的马歇尔也打过交道,在台湾还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同学和朋友,在美国也有很多朋友,我的关系可复杂了,从周围的环境看,我接触党内外的人和事也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