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作业设计

更新时间:2024-07-10 07: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3、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初日照高林。 ( ) (2)万籁此俱寂。 ( ) ...2.理解性填空。

(1)描写《题破山寺后禅院》幽深的诗句是 。 (2)描写山和水的句子 。 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突出了古寺什么特点?

二.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 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4.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 6.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 7.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现代文阅读

三. 阅读下文,完成8-13题。

读书三境 粒砂

1读书三境:环境、心境、禅境。 ○

2读书人尚雅,特看重读书环境,有如明人吴从先说法:“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 ○

啄(笔者注:剥啄即 叩门声。下同)之惊,一快也;可远眺,二快也;无湿 气浸床,三快也;木末竹颠(即树梢竹顶)与鸟交语, 四快也;云霞宿(即停留)高檐,五快也。”这吴

君还嫌不够畅快,索性又主张到山中小径去读书, 且还要 “山上须泉,径中须竹,读史不可无酒,谈禅不可无美人。”(引自《小窗自纪》)。照此读书法,又是居楼啦,又是上山啦,还得有泉有竹有酒有美人的,浪漫倒是浪漫,可也真够麻烦的。此境非我辈读书人所能奢求。

3实际上,只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又何必太苛求读书的环境呢?还是人家曾国藩说得 ○

好:“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可谓言之凿凿,一语破的!对于爱读书人而言,禁止他读书,这简直是一种折磨;对一个不爱读书人来说,强迫他读书,于其也是一种折磨。前者是痛苦的,后者是尴尬的。真正爱书者,他仿佛没有理由不读书的,一年四季他都在读书:“读经宜春,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致别意为自然的景致与人的情致丰富)也;读诸集宜冬,其机畅(机畅指神机流畅)也。”(清·张潮 《幽梦影》)。而对于不爱读书者,他有一万个借口不读书,没有借口也能随便找个借口。正如厌学的玩童所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其实他是没有读书的心境啊!

4关于读书的心境,通常与读者的年龄、阅历、志趣、情愫、气质密切相关,书人心 ○

境可谓新颖独特而繁多。关于阅历有如“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清·张潮《幽梦影》)。你看,这“窥”“望”“玩”三字足以显示读书皆因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啊!古人朱焘在其《北窗呓

唔》中也曾感慨:“少年读经,其功专也;中年读史,其识广也;晚年读释典,其神静也。至若最无聊时读庄列诸子,不得已时读屈宋骚经,风雨时读李杜歌行;愁苦时,读宋元词曲,醉中读齐谐志怪,病中读内景黄庭。”书人心境于此刻画得可谓淋漓尽致。

5关于禅境。 ○此境界非悟性高根器大的读书者不能入其内。有了优秀的读者而若无优秀的书,同样也不能到达,只有优秀的读者读优秀的书才能渐入禅境。何谓悟性高根器大读者呢?读书前他心有灵犀独具法眼,读书时他心不外驰物我超然,读书后他通脱达观举一反三。居于禅境的读书人,“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可获得大自在大彻悟,真如书仙是也!他不但能读有字书,也能读无字书,能读无字书,方可参最上禅机,亦可得惊人妙语。《菜根潭》有言:“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人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求不可神求,何以得琴书之趣?!”读书能入禅境的读者是幸福的,因为书已成为他心灵的道场与生命的禅床!

1段中的三境次序是否能变换,为什么? 8..第○

3段所说的曾国藩一席话,从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加以阐说。 9.文中第○

3段中\他仿佛没有理由不读书的”句中“仿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0.第○

3段最后一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第○

4段引述了两段关于读书心境的古人论述,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12.文中第○

13.说说达到文中所说的“禅境”需具备的条件。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参考答案

1.(1)初升的太阳 (2)都 2.(1)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突出了古寺肃静、幽深、脱俗、纯净的特点。

《欧阳公事迹》【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D“写”的意思

5.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6.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7.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8.不能。“三境”是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故次序不可更动。 9.能发奋自立 不能发奋自立

10.因为即使爱读书也会有不读书的理由,不过因爱读书而忽略或解决了这些理由。 11.承上启下,引出后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1段仅从年龄、阅历的不同显示读书的深浅;第○2段则列举了心境的不同而造成 12.有,第○

读书的不同,显然是前一段的深化。 13.优秀的读者和优秀的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t.html

Top